三都寫意散文隨筆
三都美,美在山;三都秀,秀於水;帶著輕紗似的夢,三都長在雲裡,立在霧頭,雲山霧繞孕育著水家人的夢,山高水長讓三都待字閨中,像夏日午後的夢,清新、悠遠抑或神秘。
三都就這樣浮現在我的眼前了,四周的山帶著蒼翠的夢,夢裡流出一條江,穿過小城,帶著遙遠的夢靜靜地向遠方流去。這江不是大江,但絕對秀,秀自清幽的水,秀從碧綠的樹;不用你回味,就像多年前,在淡淡的黃昏裡你無意想起的那場初戀,美好,飄浮。
站在都柳江的岸上,眼前質樸的江水和四周幽靜的群山,讓年少的夢想在你的心頭泛起,流水聲裡,起於無意。
光說清澈見底,那遠遠不夠。都柳江的美,在於她的清秀,都柳江的神韻應該是岸邊的垂柳,有柳的點綴,讓都柳江脫俗;喜歡都柳江岸邊的柳,在於她的柔婉,柔似無骨,婉若輕風;鵝黃時,縹縹緲緲,如夢;青翠時,洋洋灑灑,似幻。
細雨時,兩岸煙柳遙相呼應;微風中,古榕嚶嚶;在都柳江兩岸,在三都這座小城裡。
地勢狹長好像蜿蜒的走廊,兩岸青山相對,商鋪樓層坐落其間,一切都順其自然,裝飾沒有豪華,樓房處處卻無大廈,雍容、華貴這些字眼在這裡似乎絕跡,只有古樸、自然流淌其中。穿越或跨過時,古風拂來,暗香盈袖。
如果沒有都柳江,三都這座小城就會顯得單調,山多木秀,雖然有畫,但缺少畫龍點睛之筆,亦是殘傷。有山有樹,再加上水的滋潤,鑲嵌在這道山谷裡的三都,才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看在揮毫裡,實在潑墨間。
藍天一片,湛藍如水;白雲幾朵,悠然似夢;她們滑過都柳江的上空,淡泊明志;江裡的魚蝦,在鵝卵石間,穿越覓食,寧靜致遠。春來秋往,極像這裡的人,淡淡定定從從容容。
歷史上,三都曾經因水而聞名,境內幾十條河流匯集都江,使都江水川流不息,百里煙波,入廣西柳江,合稱都柳江,再匯珠江,是西南重要的內河出海要道。宋代起步,清時興盛,曾經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上世紀貴州向南鐵路、公路偏縣從獨山越過,都柳江水運日衰,三都漸漸淡出外界的視野,沉寂起來。
時間萬物,自有它存在或改變的理由,就像上帝從沒有厚此薄彼過,它關了你的一扇窗就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那。鐵路、公路偏縣越過,沒有現代工業,使三都缺少了人聲鼎沸的熱鬧,同時也讓她遠離了濃煙滾滾、黑浪滔滔的現代汙染,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幸運,青山綠水才是這裡永遠的根。對於每天在高樓大廈中忙碌、對於整日在商海里沉浮的現代人來說,遍地青山綠水到處神秘古樸的三都,該是一種巨大的誘惑吧?
山青、水秀、人古樸,一山一水加上一人,相得益彰,古樸、幽靜、自然,充滿這裡的山山水水。這不是蘊含著更大的一種發展空間嗎?比若周莊。
三都的魅力在於青山,三都的清秀在於綠水,三都的`神秘在於世居於斯的水族人,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在這深山老林裡,繁衍生息,守望世間。
糧食歸倉之際,他們載歌獻舞、禾苗生長的時節,他們卯坡放情。祭祖思宗時,水書先生穿插其間,吟誦著古樸的水族文字——水書。一吟一誦,傳承著古老的水族文明。歌聲裡,馬兒健;水書誦讀裡,記載著世間的一草一木一花甚至一世界。
三都美,美在核心,美在水家人的汗水裡;三都美,美在裡層,美在水家人的期盼中。
水家人的歷史,裹著層層迷霧,道不盡的是懷想;水家人的文字,充滿神秘,寫不盡的是辛酸。用勤勞、古樸、遷徙構築自己的歷史;用水書、算卦、占卜營造自己的生活。
月缺月圓,風走雨落,樹葉歸於泥土中,水家人傳承的文明從蠻荒走來,向未來走去。
堯人山的巍峨透露水家人的穩重、九阡李的甜脆預示水家人的古樸、仙人橋的莫測浮出水家人的神秘、九阡酒的醇香蘊含他們歷史的綿長……
三都美,美在綿長、美在神秘、美在水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