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換書情緣散文
換書,交換書籍,很多人一看覺得沒有什麼奇怪的,可是交換的物件如果是素未謀面,互不相識的陌生人,有些人也許會覺得不太相信或者擔心會被騙了。可是我對於一樣熱愛讀書的朋友卻有一種篤定不移的信任,即使我們之間素未謀面。
?我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今年24歲,從小就酷愛讀書,讀書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讀初高中的時候由於經濟條件有限,喜歡去書店淘一些較便宜的雜誌書來讀,例如《讀者》,《青年文摘》等等。讀大學則喜歡去圖書館借書讀,乃至出來工作後,我都喜歡逛書店。只是出門在外工作,書籍買多了攜帶著很不方便。
2017年3月的某一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博主發出一則帖子“有沒有想要交換舊書的朋友,在評論裡留下交換的書和想要的書”,我想這點子很好 ,既可以合理利用資源又省下了買書的錢,還可以以書會友結識新朋友。於是刷著評論尋找自己想要買的但一直沒有買的書,同網友溝通好,取得聯絡電話和地址,於是透過換書我得到了一本東野圭吾的《白夜行》,這是我第一次換書經歷。同時一位素不相識的網友還贈送了我一本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也許她只是在處理舊書籍,但因這本書,我愛上了三毛,一個不羈,瀟灑灑脫,敢愛敢恨的女人。
第二次換書是在前幾天,我在微博上搜索著三毛的文章,偶然間看到一位博主在閒魚網出售二手書籍。經過了解,這是一位來自四川成都的大四實習生,我們暫且叫她小婷,由於快畢業了因此在網上出售書籍。我主動聯絡小婷,提議換書,小婷也拍手叫好,我用大冰的《他們最幸福》和《白夜行》換了龍應臺的《目送》和三毛的《雨季不再來》。我倆互相加了微信,除了聊書,我們偶爾也聊工作,聊生活。
以書會友,其實這樣蠻好的。儘管不相識,但我對同樣愛讀書的朋友有一種莫名的信任感,這種信任沒有包含感情,利益,名利的雜質,是建立在讀書情懷的基礎上。曾經跟大學室友提議過換書的想法,其實我是想找她換書來著的。同樣愛書的她說每一本都不捨的換,她說,她要把書架一個個填滿。每個人對書的情愫不同,她是一個骨子裡特愛書的人,對於我來說,有些書我還是捨得換的.。況且,與朋友交換書籍還可以交流讀後感,何樂而不為?
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不會直接改變你的物質條件,讀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能夠悄悄改變你的談吐,行為舉止,你的氣質,一個人的內心容顏隱藏著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三毛也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認為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然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上,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讀書的人不會孤單,因為有書作伴,讀書如交友,讀一本本書就像跟一個個朋友交流。我喜歡讀書,無聊的時候讀,心煩浮躁的時候讀,也喜歡愛讀書的人,你也是愛讀書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