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如果你覺得迷茫,就去看《老人與海》吧散文

如果你覺得迷茫,就去看《老人與海》吧散文

如果你覺得迷茫,就去看《老人與海》吧散文

  在一個雨夜看完了原著《The old man and the sea》,故事早就讀過,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還是某個學生時代的一篇語文課文節選,當時讀的時候只覺得這小老頭有點兒傻,一把年紀了明明可以安享晚年為何還要拿命出海捕魚。我也實在不能理解為何大家如此吹捧這樣一種近似愚蠢的"硬漢"形象。直到再讀,許是因為年紀稍長,或者因為讀的原著,我開始覺得當年自己的認知著實有些"單純",開始對Santiago抱以一種既敬佩又同情也心疼之情,對Manolin的善良、單純和知恩圖報而欣喜。

  獨自出海捕魚的老人是孤獨的。老人除了要面對八十幾天沒捕到魚的失落、無力,還要面對最寬闊也是最孤寂的'大海,以致於他總是自言自語,以致於他和水裡的魚天上的鳥都能說上兩句,以致於他一次又一次的說,如果Manolin也在就好了。他不止一次的想象自己躺在家裡的床上,看著報紙,和Manolin討論著棒球,想象這所有的一切其實一場夢。而回歸現實,一望無際的大海里,是他孤獨的背影,甚至於他可以聊天的鳥兒也飛走了。

  身殘志堅的老人是值得敬佩的。獨自和馬林魚鬥智鬥勇幾天,內心的掙扎,身體的不適,惡劣的環境,都沒有將他打敗,不斷的自我鼓勵,自我安慰,那種樂觀積極的心態即使是一個年輕人恐怕也難以做到。和一條、兩條、多條鯊魚激戰,幾乎丟掉了所有的武器,捕獲的馬林魚也差不多被鯊魚們吃完了,因疲勞和傷痛筋疲力盡的老人卻依然沒有放棄任何可以抗爭的機會。讀到這兒,我大概能深切的體會老人說的,"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在讀過這個故事以後會對老人的堅持和毅力感到敬佩。所謂向死而生,也不過如此吧。

  小說的結局雖然只給老人留下了一個馬林魚的骨骼,但這具等待被海浪帶走的骨骼對於老人而言意義非凡,這次出海,是一次自我戰勝,是一次精神洗禮,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

  如果你覺得迷茫,如果你沒有動力,就去認真看看《老人與海》吧,沒有經歷過絕望的人生,沒有戰勝過自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值一提的。珍惜時光去做想做的事情,怕什麼失敗絕望,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願我們都成能自己這片大海里的"硬漢",堅持而堅定,樂觀而積極的追求著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