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1

  方程說課

  說課的是內容為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八冊P88——P89頁方程的含義及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主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說。

  說教材

  一、說教材分析及構思

  本節知識,是在“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編排的。方程是表示等量關係的一種模式,學習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教材編排時,創設了多方面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透過對多個例項的討論,發現了方程能刻畫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從而體會到方程的作用,併產生積極的學習願望。這對於學生學習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設計預案時,基本遵從教材體系。

  方程是等式裡的一類特殊物件,傳統教材都用屬概念加種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數→方程”的線索教學方程的意義,考慮到方程是在刻畫生活中的等量關係時產生的,所以,在北師大教科書裡沒有從方程和等式的內涵上作太多比較,但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為了有利於方程概念的建立,教學時適當藉助天平加深對天平的理解是必要的。天平兩臂平衡,表示兩邊的物體質量相等;兩臂不平衡,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材的三幅情境圖,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認識方程。處理時,對於第三幅情境圖,是一個重點,根據學生認識的深入程度,可適當讓學生體會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並允許學生根據不同的認識找到不同的等量關係,列出不同的方程,但主張學生根據明顯的數量關係列方程。然後在此基礎上總結抽象出方程的含義。練習強調學生在按照“數量關係--等量關係—方程”這樣一個過程,透過想一想,找一找,說一說,寫一寫等不同的形式學會用方程來表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體會到方程的作用,為以後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2、能力目標:正確地應用方程的意義辨別方程,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分類思想。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品質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3、情感目標: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式與方程的含義。

  以上是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特徵而確定的。

  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以學生髮展為本”必須為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那麼教師只能透過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及教材特點,這節課,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演示操作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交流各自對數學的理解,並透過相互合作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我設計瞭如下三個方面的教學手段:

  1、用直觀的操作和演示,讓每位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和歸結出結論。

  2、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促進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3、充分利用身邊的事物,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能在輕鬆、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圍中理解、掌握知識。

  說學法

  為了使學生獲取“方程的意義”這部分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信心。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發現和創新能力。

  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根據教學要求為實施教學計劃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藉助生活經驗,感悟等量關係

  1.從蹺蹺板感受平衡

  師:大家都玩過蹺蹺板吧?這兒有一個簡易的蹺蹺板(展示圖)現在老師坐在左邊,A同學坐在右邊,會出現什麼情況?沈老師坐在左邊,請籃球名星姚明坐到右邊,會出現什麼情況?接下來,我還坐在左邊,讓啊啊老師坐右邊,結果蹺蹺板平衡了,說明了什麼?如果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這種情況,你用哪個?

  設計意圖是從學生熟悉的遊戲引入,既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平衡”,又能較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從天平感受等量關係

  師:這是我們在科學課裡用到的天平,(展示一天平圖)我在右邊放了一個300克的砝碼,請你們在右邊放你喜歡的東西,要讓天平平衡,你會放什麼東西?(學生自由說,師引導學生體會到只要放上的東西的質量是300克都行)展示天平圖(左右一樣重):看看這幅圖,誰能說一說這兩種東西的質量關係。

  設計意圖是,學生自由放東西的過程中能較自主的體會到等式的“值等”

  二、探究學習,發現方程。

  (一)具體情景中感受方程

  1.展示天平圖四(一平衡天平,左放一小砝碼和一草莓,右放一大砝碼):這裡面有相等關係嗎?誰來把這個相等關係說出來?(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接下來我告訴你這兩個砝碼的質量,現在只有草莓的質量是未知的了,我們選一個字母來表示。左邊的質量可以怎麼表示?(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右邊的質量呢?(出示)這兩個質量?(相等)(板書x+20=30),我們就得出了這樣一個表示兩邊相等的數學算式,可以簡單的叫它等式。學生藉助天平分析數量關係,從而找到一個等量關係,在根據這個等量關係得出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2.出示88頁的月餅圖:(另處的內容不出現)

  你從圖中獲得了什麼數學資訊?(4塊月餅的的質量一共是380克)

  你所說的“是”在這裡是什麼意思?(相等、等於)

  那這裡有沒有一個象前面那樣的相等關係?(有)

  老師可不明白了,這裡可只有月餅這一種東西,誰和誰等啊?學生回答,出示:4塊月餅的質量=380克

  等號的左邊是什麼?右邊的380克表示什麼?(出示4塊月餅的質量),哦,原來兩邊表示的是同一個意思!非常聰明的4、2班。如果用字母y表示一個月餅的質量,各位高手,你能寫出一個等式來嗎?(板書)

  如果我說5個月餅的質量是475克,你還能寫嗎?厲害厲害。藉助月餅圖讓學生體會到等量關係其實是值的相等和意義的相等。

  3.出示88頁水壺圖的左半幅:

  夏天來了,天熱了,各位高手也要多喝水了。看看,東西挺多的,有水壺,有杯子,有熱水瓶,它們都是用來做什麼的?它們的盛水量之間還有這樣的關係。你發現這裡面的相等關係了嗎?(同桌互相說)把你找到的相等關係在紙上寫出來。如果每個熱水瓶能裝z毫升的水,你能根據你找到的相等關係寫出等式來嗎?試一試,在紙上寫一寫。(師巡視)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相等量關係是什麼,你寫的等式又是什麼。指出z在數學裡為了和2相區分,一般要在中間加一點。這道題的相等關係很多,把你認為最好找的找出就可以了。(估計學生中的情況有:2z+200=xxxx;2z=xxxx-200;xxxx-2z=200)讓學生找最直接的等量關係,寫最直接的方程,不提倡學生掌握多種方程,但要求每個學生清楚自己是依據哪一個等量關係列的方程。作好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如形如x=……型別。)藉助這一較複雜的情景圖,讓學生體會到如尋找相等關係,如何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表示生活中的相等關係。

  4.出示圖片,(一大杯水和一小杯水,小杯水質量已知,總量已知)請仔細觀察這幅圖,然後按要求獨立完成。誰來把你的等式說給大家聽一聽。你是怎麼想的?放手讓學生經歷分析數量關係——尋找等量關係——建立方程的過程。

  (二)總結抽象,認識方程

  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列的幾個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點?(都有一個未知數(板),都是等式)像上面這些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

  方程,在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請看短片。既然方程在我們國家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那老師要考考大家,看你是不是真的認識它了。展示。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數學朋友——方程(板課)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認識方程了。設計意圖是,認識方程,並瞭解方程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思想教育。

  (三)及時練習,辨析方程

  1.認方程(出示),辨析方程,並說理由,較深入認識方程的特點。

  2.寫方程。(看來大家和方程還真的很熟了,你能寫出一個方程嗎?寫在紙上,誰來說一說。大家都說得很好。)變式訓練,多角度強化對方程的認識。

  三、解決問題,運用方程。

  在我們生活學習中,會遇到很多的數量,用我們今天學的方程(板課)可以很輕鬆的表示它們之間的相等關係。

  1、看圖列方程:

  展示(1)題,這個方程怎麼寫,在紙上寫出來。x+20表示什麼?50+20又表示什麼?兩邊相等,不錯。

  展示(2)題:這道題的等量關係是怎樣的?怎麼列方程?很能幹,列方程就是先找等量關係,再寫方程。

  展示(3)(4)題,學生獨立思考,做題。完成的可下位與同學交流。指名說結果。

  2.根據題意列方程。樹上原來有x只小鳥,飛走了6只,又飛來了8只,樹上現在一共有23只小鳥。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運用方程,體會方程。

  3.根據方程編數學情景。X+5=12,x÷8=6(大家都有能夠根據數學情景寫方程了,反過來,你能根據我的方程編數學情景嗎?同桌相互說來聽聽。現在我請一位勇士來說一說。)逆向訓練,有助於學生開闊數學視野。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內容,你覺得方程在數學裡、在生活裡有什麼用?老師覺得今天大家很能幹,其中,有46個孩子表現超級棒,有X個孩子還如果再認真一點,全班50個孩子就都超級厲害了。請大家根據我們班今天的表現情況寫一個方程。準備好了,跟老師一起說:x加……為我們自己的精彩鼓掌。這樣,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學生易於接受。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2

  說教材

  一、說教材分析及構思本節知識,是在“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編排的。

  方程是表示等量關係的一種模式,學習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教材編排時,創設了多方面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透過對多個例項的討論,發現了方程能刻畫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從而體會到方程的作用,併產生積極的學習願望。

  這對於學生學習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設計預案時,基本遵從教材體系。方程是等式裡的一類特殊物件,傳統教材都用屬概念加種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數→方程”的線索教學方程的意義,考慮到方程是在刻畫生活中的等量關係時產生的,所以,在北師大教科書裡沒有從方程和等式的內涵上作太多比較,但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為了有利於方程概念的建立,教學時適當藉助天平加深對天平的理解是必要的。天平兩臂平衡,表示兩邊的物體質量相等;兩臂不平衡,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

  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材的三幅情境圖,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認識方程。處理時,對於第三幅情境圖,是一個重點,根據學生認識的深入程度,可適當讓學生體會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並允許學生根據不同的認識找到不同的等量關係,列出不同的方程,但主張學生根據明顯的數量關係列方程。然後在此基礎上總結抽象出方程的含義。練習強調學生在按照“數量關係--等量關係—方程”這樣一個過程,透過想一想,找一找,說一說,寫一寫等不同的形式學會用方程來表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體會到方程的作用,為以後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2 、能力目標:正確地應用方程的意義辨別方程,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分類思想。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品質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3 、情感目標: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式與方程的含義。以上是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特徵而確定的。

  說教法新課程標準指出“以學生髮展為本”必須為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那麼教師只能透過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及教材特點,這節課,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 、 “演示操作法” 、 “觀察法”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交流各自對數學的理解,並透過相互合作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我設計瞭如下三個方面的教學手段:

  1 、用直觀的操作和演示,讓每位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和歸結出結論。

  2 、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促進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3 、充分利用身邊的事物,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能在輕鬆、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圍中理解、掌握知識。

  說學法為了使學生獲取“方程的意義”這部分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信心。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發現和創新能力。

  說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根據教學要求為實施教學計劃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部分。

  三、藉助生活經驗,感悟等量關係

  1.從蹺蹺板感受平衡師:大家都玩過蹺蹺板吧?這兒有一個簡易的蹺蹺板(展示圖)現在老師坐在左邊,A同學坐在右邊,會出現什麼情況?沈老師坐在左邊,請籃球名星姚明坐到右邊,會出現什麼情況?接下來,我還坐在左邊,讓啊啊老師坐右邊,結果蹺蹺板平衡了,說明了什麼?如果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這種情況,你用哪個?設計意圖是從學生熟悉的遊戲引入,既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平衡”,又能較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從天平感受等量關係師:這是我們在科學課裡用到的天平,(展示一天平圖)我在右邊放了一個300克的砝碼,請你們在右邊放你喜歡的東西,要讓天平平衡,你會放什麼東西?(學生自由說,師引導學生體會到只要放上的東西的質量是300克都行)展示天平圖(左右一樣重):看看這幅圖,誰能說一說這兩種東西的質量關係。設計意圖是,學生自由放東西的過程中能較自主的體會到等式的“值等”

  四、探究學習,發現方程。

  (一)具體情景中感受方程

  1.展示天平圖四(一平衡天平,左放一小砝碼和一草莓,右放一大砝碼):這裡面有相等關係嗎?誰來把這個相等關係說出來?(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接下來我告訴你這兩個砝碼的質量,現在只有草莓的質量是未知的了,我們選一個字母來表示。左邊的質量可以怎麼表示?(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右邊的質量呢?(出示)這兩個質量?(相等)(板書x+20=30),我們就得出了這樣一個表示兩邊相等的數學算式,可以簡單的叫它等式。學生藉助天平分析數量關係,從而找到一個等量關係,在根據這個等量關係得出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2.出示88頁的月餅圖:(另處的內容不出現)你從圖中獲得了什麼數學資訊?(4塊月餅的的質量一共是380克)你所說的“是”在這裡是什麼意思?(相等、等於)那這裡有沒有一個象前面那樣的相等關係?(有)老師可不明白了,這裡可只有月餅這一種東西,誰和誰等啊?學生回答,出示:4塊月餅的質量=380克等號的左邊是什麼?右邊的380克表示什麼?(出示4塊月餅的質量),哦,原來兩邊表示的是同一個意思!非常聰明的4、2班。如果用字母y表示一個月餅的質量,各位高手,你能寫出一個等式來嗎?(板書)如果我說5個月餅的質量是475克,你還能寫嗎?厲害厲害。藉助月餅圖讓學生體會到等量關係其實是值的相等和意義的相等。

  3.出示88頁水壺圖的左半幅:夏天來了,天熱了,各位高手也要多喝水了。看看,東西挺多的,有水壺,有杯子,有熱水瓶,它們都是用來做什麼的?它們的盛水量之間還有這樣的關係。你發現這裡面的相等關係了嗎?(同桌互相說)把你找到的相等關係在紙上寫出來。如果每個熱水瓶能裝z毫升的水,你能根據你找到的相等關係寫出等式來嗎?試一試,在紙上寫一寫。(師巡視)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相等量關係是什麼,你寫的等式又是什麼。指出z在數學裡為了和2相區分,一般要在中間加一點。這道題的相等關係很多,把你認為最好找的找出就可以了。(估計學生中的情況有:2z +200=20xx;2z=20xx-200; 20xx-2z=200)讓學生找最直接的等量關係,寫最直接的方程,不提倡學生掌握多種方程,但要求每個學生清楚自己是依據哪一個等量關係列的方程。作好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如形如x=……型別。)藉助這一較複雜的情景圖,讓學生體會到如尋找相等關係,如何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表示生活中的相等關係。

  4.出示圖片,(一大杯水和一小杯水,小杯水質量已知,總量已知)請仔細觀察這幅圖,然後按要求獨立完成。誰來把你的等式說給大家聽一聽。你是怎麼想的?放手讓學生經歷分析數量關係——尋找等量關係——建立方程的'過程。

  (二)總結抽象,認識方程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列的幾個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點?(都有一個未知數(板),都是等式)像上面這些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方程,在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請看短片。既然方程在我們國家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那老師要考考大家,看你是不是真的認識它了。展示。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數學朋友——方程(板課)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認識方程了。設計意圖是,認識方程,並瞭解方程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思想教育。

  (三)及時練習,辨析方程

  1.認方程(出示),辨析方程,並說理由,較深入認識方程的特點。

  2.寫方程。(看來大家和方程還真的很熟了,你能寫出一個方程嗎?寫在紙上,誰來說一說。大家都說得很好。)變式訓練,多角度強化對方程的認識。

  五、解決問題,運用方程。

  在我們生活學習中,會遇到很多的數量,用我們今天學的方程(板課)可以很輕鬆的表示它們之間的相等關係。

  1、看圖列方程:展示(1)題,這個方程怎麼寫,在紙上寫出來。x+20表示什麼?50+20又表示什麼?兩邊相等,不錯。展示(2)題:這道題的等量關係是怎樣的?怎麼列方程?很能幹,列方程就是先找等量關係,再寫方程。展示(3)(4)題,學生獨立思考,做題。完成的可下位與同學交流。指名說結果。

  2.根據題意列方程。樹上原來有x只小鳥,飛走了6只,又飛來了8只,樹上現在一共有23只小鳥。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運用方程,體會方程。

  3.根據方程編數學情景。X+5=12,x÷8=6(大家都有能夠根據數學情景寫方程了,反過來,你能根據我的方程編數學情景嗎?同桌相互說來聽聽。現在我請一位勇士來說一說。)逆向訓練,有助於學生開闊數學視野。

  六、 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內容,你覺得方程在數學裡、在生活裡有什麼用?老師覺得今天大家很能幹,其中,有46個孩子表現超級棒,有X個孩子還如果再認真一點,全班50個孩子就都超級厲害了。請大家根據我們班今天的表現情況寫一個方程。準備好了,跟老師一起說:x加……為我們自己的精彩鼓掌。這樣,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學生易於接受。

  七、 個性作業。

  (課件:A組:書90頁第(5)(6)題,B組:哥哥有180枚郵票,弟弟有60枚,哥哥借弟弟的郵冊看了後,弟弟發現兩人的郵票一樣多了。你認為發生了什麼事情?你能寫出一個方程嗎?你能想辦法驗證你寫的方程是否正確嗎?)分層對待,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同時又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慾望。

  說板書設計板書:含有未知數的等式x+20=304y=3805y=4752z+200=20xxx+200=450這種設計既體現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又滲透了探究新知的思考方法,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希望上述資料能對你有所幫助,優秀的說課稿有助於教師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新東方小學網還有更多優秀的小學數學說課稿範文和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供你參考。另外,我們還有三年級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和六年級數學教案等資料供你參考。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3

  一、對教材的分析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在第七冊學習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一步計算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共分四個層次,首先教學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其次教學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本課內容是第三個層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比較。列方程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是第一次出現在全國統編教材上。例6的內容,在算術中稱為"和倍"和"差倍"問題,由於是逆向思考題,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現在用方程來解,不僅思路較簡單,而且這兩類問題的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了解應用題的能力,是今後小學學習分數等應用題的基礎,也是今後到中學繼續學習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初步掌握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會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會用把兩個未知數的值代入已知條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進行驗算;在教學解題思路的同時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的能力;在解題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初步的類推和遷移的能力及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重點是正確設未知數和列出方程,關鍵要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對教學方法的選擇

  列簡易方程解應用題是中學列代數方程解應用題的基礎,選擇教學方法時,要注意中小學教學的銜接。

  本節課首先要考慮正確運用遷移原理,這對中、小學的學習都將具有積極作用。在準備階段的練習題中,不論是數量關係和解題的方法對學習例6都具有遷移的作用,利用這一原理可引導學生直接去做例6後的"想一想",這既能培養遷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其次,由於小學生仍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刻,所以要考慮怎樣做好這個過渡,在教學中採用畫線段圖幫助分析數量關係。線段圖能使數量關係明顯地呈現出來,有助於幫助學生設未知數,找等量關係和列出方程。

  第三還要考慮學法指導。本課要教會學生閱讀、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驗算的方法,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在教學檢驗方法時,採用閱讀的方式,讓學生邊讀邊想並說出兩個檢驗式子的含義與作用,從中悟出檢驗的方法。教完例6後引導學生想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學生如何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對今後繼續學習數學是十分必要的。

  三、對教學環節的安排

  本課教學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複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主要針對新授的內容和學生不習慣用方程解及感到列方程有困難等問題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一是基本訓練,進行列方程的訓練,如,x的5倍與x的和是80;根據題意把方程寫完全的訓練,如,果園裡原有桃樹x棵,杏樹135棵,兩種樹一共有180棵。=180,=135;根據線段圖列方程的訓練,如,第二個環節是練習例6前的複習題,對學生再現了三年級的內容是為學習例6"架橋"。為學習新課予作準備。第三個環節是匯入新課。從改變複習題中的問題和一個條件,將複習題變成例6。使學生感到數量關係並不生疏,但由於需要逆向思考,學生又感到難做,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學習新課提供良好的情感和認知的起點。(第一階段需5分鐘左右)

  第二階段是教學解答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按照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安排四個環節。一是審題。即,全面分析已知數與已知數、已知數與未知數、未知數與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畫好線段圖,找出已知數,並將其中的一個設為x,而另一個則根據題中的一個條件寫成含x的代數式。解答例6就應先設桃樹為x棵,根據杏樹是桃數的3倍這一條件得出杏樹為3x棵,畫好的線段圖如下:二是找出等量關係列出

  方程。前面設未知數時已使用了一個條件,現在用另一個條件來列方程。即根據桃樹和杏樹共180棵列出方程x+3x=180;也可根據桃樹和杏樹共180棵來設未知數,根據另一條件列方程。這時設桃樹為x棵,杏樹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180-x=3x;也可設杏樹為x棵,根據杏樹是桃樹的3倍,得出桃樹是13x棵,列出的方程是x+13x=180;也可根據另一個條件設未知數,即設杏樹為x棵,桃樹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x=3(180-x)。但後幾種方程解起來不方便,有的方程目前學生還不會解,教學時可要求學生只列不解。這些方程的列出有利於全面掌握數量關係,也有利於掌握,先根據一個條件設第二個未知數,再根據另一個條件列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要求全體學生都會列出,特別是中差生,只掌握書中的一種即可。列出這些方程後,學生自然會得出書中列出的方程容易解,為此,教育學生今後學習時,不僅要考慮列出的方程是否正確,還要考慮列出的方程是否易解的問題。

  第四個環節是檢驗。雖不要求寫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步驟,長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增強責任心和自信心,那種做完題不知對錯的做法是後患無窮的。(這個階段需20分鐘左右)。

  第三階段是鞏固練習,安排三個層次。

  一是鞏固新知的練習,可做128頁"做一做"中的題目。接著做"想一想"題目,讓學生獨立用解"和倍"題的方法解"差倍"題,完成知識的遷移。第二環節安排課堂上的獨立作業(5分鐘左右)讓學生獨立做129頁練習三十一的第一、二題,(對較好的學生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題目)做完之後要認真進行講評、糾正錯誤和開啟思維受阻之處。

  最後做課堂小結和佈置作業(129頁練習三十一第3、4、5題)。(第三階段需15分鐘左右)。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方程的意義》。我將從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流程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學情分析

  《方程的意義》對於兒童來說是一堂全新數學概念課,是算術思維的一種提升,是數的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解發展到列出方程解,從未知數只是所求結果到未知數參與運算,思維空間增大,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教材分析(出示教材圖)

  方程的意義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式子表示數量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將為要學習的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及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注重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景根據各個天平的狀態,寫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與不等的比較中,學生進一步體會等式的含義,同時也初步感知方程,積累了具體的素材。

  人教版教材《方程的意義》教材內容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53頁——54頁。做一做。練習十一1——3題。教材的編寫意圖是從等式引入,首先透過天平演示,說明天平平衡的條件是左右兩邊所放物體質量相等。同時得出一隻空杯正好100克,然後在杯中倒入水,並設水重x克。透過逐步嘗試,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從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

  為提供更為豐富的感知材料,教材提出: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然後透過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寫方程的插圖,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樣性。

  在“做一做”裡,教材給出了6個式子,讓學生識別哪些是方程。要讓學生明白,未知數還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你知道嗎”的閱讀材料,簡要介紹了有關方程的一些史料。透過讓學生閱讀,瞭解一些有關方程的歷史和發展。

  冀教版教材《方程的意義》是學生已學過整數四則運演算法則和定律,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即將學習的“解方程”的基礎。教材選擇了天平這個直觀教具,提出了“觀察天平圖、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質量關係”的要求。在學生觀察、按要求寫式子,以及對寫出的式子進行分析歸納的基礎上,認識等式和方程。教學“方程的意義”,並非讓學生簡單地認識方程的外形特徵——“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而是要讓學生體會方程的本質特徵——揭示事件中最主要的數量關係。揭示“方程的意義”,必須藉助於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利用具體的問題情境去幫助學生尋找相應的等量關係,構建“方程”的概念。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結合天平示意圖,在觀察、用式子表示數量關係、歸納、類比等活動中,經歷認識等式和方程的過程。

  2、能力目標:瞭解等式和方程的意義,能判斷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方程。

  3、情感目標: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方程”、“等式”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五個環節:

  一、口算練習。

  這些練習題主要依據的是教研室提供的題目,一共30道口算題。訓練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和計算技巧。時間2分鐘,做對20道題的得滿分,多者加分,少則扣分。

  二、創設情境,抽象出等量關係。

  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質量。因此創設情境要具有簡潔性、趣味性和問題性。

  1、提出問題:老師這裡有一本字典和一本數學書,大家來猜一猜哪個重一些?可以掂一掂再來猜。

  (說明:師生進行猜質量的活動,既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又為下面的學習創造素材。)

  怎樣才能驗證剛才估測的結果呢?(用秤稱或用其它方法稱出物體的質量)非要稱出它們的具體重量嗎?(學生充分說完引出天平測量)

  2、小結:也就是說天平平衡了,兩邊的物品重量就是相等的,是這樣嗎?天平就是利用這個特性,把其中的一邊換成了有具體重量的砝碼就可以知道中一邊物品的重量了。今天我們就利用天平這個我們都非常熟悉的測量工具來學習方程的意義。

  (在課的開始,我就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說說見過的稱物體重量的工具,順勢提出天平,介紹天平。從中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把新知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不至於拔高起點。)

  三、自主探究。

  由於學生對天平以及天平的用法並不陌生,所以接下來我安排了兩個活動。

  導學一:

  1、觀察六幅天平示意圖,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數量關係嗎?

  在這裡我首先利用課件出示第一幅天平示意圖,引導學生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數量關係。重點觀察天平左右兩邊砝碼的質量和天平此時所處的狀態。由於學生已經有了使用天平的經驗,大多數學生能夠正確寫出關係式的,如果有個別學生有困難就得需要同學的幫扶老師的指導了。接下來我會利用課件把其餘五幅天平示意圖全部出示出來,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天平左右兩邊砝碼的質量和此時天平所處的狀態。重點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天平左右兩邊砝碼的質量都是用什麼數表示的,還有此時每個天平所處的狀態有什麼不同,然後再引導學生寫出關係式。問題預設:由於有了前面的經驗,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根據圖意正確寫出關係式,但是也有可能出現下列錯誤:如遇到有字母的不會表示,遇到天平此時所處的狀態不是平衡狀態的不會用不等式表示,或者把所有的關係式都寫成等式了。

  遇到這種情況時,首先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引導他們再次觀察,找出自己錯的原因。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的由同學或老師幫助解決。

  2、當同學們把六個關係式都寫正確後,出示問題:上面的六個關係式有什麼異同點,你能給它們分成兩類嗎?

  首先引導學生細緻觀察六個算式的異同點,然後再試著分類。問題預設:學生可能會給分成等式、不等式、含有字母的、不含有字母的四類。

  3、緊接著再次提出問題:你能把上面的等式再分成兩類嗎?

  讓學生細緻觀察等式的特徵,找出這些等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後再進行分類。問題預設:學生可能分成含有字母的和不含有字母的兩類。

  4、自學課本25————26頁的內容。概括出等式和方程的意義。

  根據以上分類情況,再根據書中的介紹由學生自己概括出等式和方程的意義。重點強調方程與等式的區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舉例說明什麼樣的式子是方程?

  當學生真正理解了等式與方程的意義後,試著讓學生寫出幾個方程。預設:學生寫的可能都是含有未知數x的方程,還有可能寫出的是不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從方程的意義入手,正確寫出算式。並且強調:在方程裡,未知數一般用x表示,有時也可以用其它字母表示,如:y z k等。

  導學二:

  1、完成“試一試”。(目的是檢驗學生對方程的意義是否真正理解。)

  2、把上面自主探究內容與同桌對學,然後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小組長把小組記憶體在的問題、疑點進行分類整理準備展示。)

  此環節全部放給學生,由各小組長組織。老師藉此機會參與到各小組和學生一起探究,一起交流。

  四、展示。

  1、小組派代表進行成果展示。(此環節主要是展示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出現的錯誤,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及疑點。由學生自己自主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再由老師進行點撥。)

  2、總結回顧:

  問: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感受?

  (說明:簡單的總結,讓學生梳理本課所學內容,強化方程的意義與本質)

  五、反饋。

  反饋的目的不僅是考察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考查學生利用新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豐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更主要的可以為今後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打好基礎。

  我安排了兩項內容:“練一練”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完成,拓展練習要求有餘力的同學完成。(體現了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任務。)

  以上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5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數學第九冊,P117——P119頁複習、例1、例2、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想一想、做一做及P120頁T1-4。教學目的有以下三點:1、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兩步應用題的方法。2、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3、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分析等理關係的能力。

  一、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應用題裡的等量關係,會列方程解應用題。難點:分析應用題裡的等量關係。教具準備:小黑板、寫好題目的紙條等。這節課在學生已有的解方程、分析應用題數量關係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為以後學習更深入的知識打下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熱愛自然科學的品質。

  二、教學教法:針對本課的知識特點,採用了下面幾種方法進行教學:講授法、對比法、分組討論法。在準備階段,讓學生獨立完成習題,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可以用算術方法和列方程的方法來解答此題,從而為今天學習較複雜的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在新課階段,應用講授法和對比法,讓學生觀察、比較例1和準備題的內在聯絡,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等量關係式,再根據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從而掌握本課的知識重點,同時也能理解掌握本課的難點。在小結階段,採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透過分組討論得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完成這一課的教學任務。在練習階段,教師靈活採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鞏固練習。

  三、教學步驟:在教學步驟上,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一、準備。

  教師出示複習題,學生讀題後說:“請同學們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道題。”

  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設原來有X千克,

  X-35=40

  X=40+35

  X=75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二、新課。

  教師出示例1:

  請學生思考:這道題和上道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想: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X千克5千克7袋40千克

  解:設原有X千克。

  X-5X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教師:“用方程解答應用題也要檢查答案對不對。檢驗時,要先檢查方程是不是符合題意,然後再把解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看解得對不對。請你用上面的方法檢驗例1的答案對不對。”

  教師出示例2:

  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了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想:付出的錢數-4節電池的錢數=找回的錢數

  8.5元4X0.1

  解:設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X元。

  8.5-4X=0.1

  4X=8.5-0.1

  4X=8.4

  X=8.44

  X=2.1

  答: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2.1元。

  想一想:這道題還可以怎樣想?列出方程來。

  教師:從上面的例題可以看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點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數,根據題目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列出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答出來。

  三、小結。

  教師:大家分組來總結列出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並用X表示;

  2、找出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列方程;

  3、解方程;

  4、檢驗,再寫出答案。

  把例1中的前兩個條件改寫成“商店原來有15袋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後”,問題改成“每袋餃子粉重多少千克”,該怎樣解?

  四、練習:

  1、下面兩題,先找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再把每個方程補充完整。

  (1)小明買4支鉛筆,每支X元,付給營業員3.5元,找回0.1元。

  —————————————=0.1

  (2)建築工地運來5車水泥,每車X噸,用去13噸以後還剩7噸。

  —————————————=7

  2、圖書小組原來有一些故事書,借給3個班,每班18本,還剩35本。原來有故事書多少本?

  五、佈置作業(略)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解簡易方程這部分教材有兩種型別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X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要求3ⅹ+4ⅹ=?這在初中代數中,叫做合併同類項,考慮到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沒有出現同類項等屬語.而是透過例項並藉助插圖,幫助學生根據運算意義,從直觀上理解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例6 、7X+9X=80的解法.這也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在後面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有些含有兩個未知數的題目,需要列出這樣的方程.而且這種題型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及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

  智育目標 (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2).會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為列方程解應用題作準備.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中的團結互助精神。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重、難點 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來說說我設計這課時的

  二、教學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他們帶著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並透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包括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觀察法、比較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嘗試教學法、遷移法,去建構對數學的理解。這就很好地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把發現知識內在聯絡的機會與權利還給學生。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然後說說我的

  三、教學流程

  我將教學流程設依次設計為: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創設情景 啟用課堂、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說第一步

  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

  教學伊始,為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景:班上準備開一次文藝晚會,派你去買些水果,你會怎樣給營業員付錢?片刻沉默後,有的說:我會認認刻度,確定有幾斤再付錢。因為方程本來就是等式,這樣,讓學生在數學中也學會生活。再出示本課準備階段兩種型別的練習題,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5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對例5、例6的學習具有遷移的作用,透過看看、比比、算算,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解題方法可進行自主學習。因為數學本身也是充滿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如何圍繞重點展開教學,如何突破難點呢?因此教學流程設計的第二步

  創設情景 啟用課堂

  “喜歡和好奇比什麼都重要.”只有貼近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到親切。這樣才能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對教材的例題加以調整.怎麼樣才能使學生熟悉而喜歡呢?我不由想起了學生去中村桔園參觀一事,我靈機一動,對呀!多好的題材,這樣由原來的“工地運土”變為學生熟知的“中村運桔子”。(圖片)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身邊處處皆數學。先讓學生嘗試解答,在複習題(3)中,學生根據題意列出了5×4+5×3和5×(4+3),觀察兩個算式的特點,學生明白了這裡的兩種方法就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解題能力,在此基礎上,由複習題演變引出新課,在學生明確其異同點後,遷移運用已有知識充分進行嘗試練習解決問題. 但仍有少數基礎差、能力弱的孩子難以明白。為照顧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提出要求,激勵孩子們幹什麼都要比著幹,搶著幹,爭著幹!看看哪組最團結,願意幫助本組學習有困難的同伴度過難關!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只要給他一個舞臺,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展示給大家。這樣,在本組同學的帶動下,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我又將例5的問題變成:上午比下午多運多少噸?有幾個學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在此,強調隨機教學,學生答案出現偏差,有不適當之處,教師要適時點拔,及時糾正。教師提示:1ⅹ可以寫成ⅹ,1可省略不寫。並透過不同型別的鞏固題讓學生更進一步明確算理。尤其注意b-0.6b ⅹ-0.36ⅹ的演算法。這樣為例6的學習解決了關鍵一步,掌握例6 7X+9X=80的解題方法自然水到渠成。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方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會算,還要讓學生會說。說清算理: 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未知數ⅹ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未知數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ⅹ,算出結果.因為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也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只要求少數同學能歸納算理就行,學生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差異,對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師強調檢驗,沒要求檢驗的也要口算檢驗,這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但是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教學流程的第三步設計為:

  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只是在學生需要時給予恰當的幫助。”透過不同形式的習題幫助學生掌握新知。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尤其是創新題,1、編兩個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適的數,使等式成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有當自己的觀點與集體不一致時,才會產生要證實自己思想的慾望,從而啟用學生思維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戰並不意味著要難倒學生,而是要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透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才可能成為有效的知識. 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有老師的組織、參與和指導,有同伴的合作、交流與探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雖只有一字只差,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選擇後者。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又為學生的新知建構拓展出更大的空間!

  最後,說說本節課的

  四、教學反思

  本課從複習題匯入例5,由例5過渡到例6,一環一環,環環相扣,由表及裡,由淺入深,逐步深入,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找學生熟悉的教學題材,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妙趣橫生,充滿活力;運用遷移法、嘗試法、小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學習,既可幫助學生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又可培養學生學習中團結互助的精神。使每位學生都體驗著參與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7

  一、說教材分析,學情解析,目標定位

  (一)教材分析:《方程的意義》是第二學段北師大版四下第七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了四年用算術思想解題後,在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是今後學習運用方程解決整數、小數、分數和百分數問題的重要基礎。

  《方程的意義》對於兒童來說是一堂全新數學概念課,是算術思維的一種提升,是數的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解發展到列出方程解,從未知數只是所求結果到未知數參與運算,思維空間增大,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新課標中概念教學的理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結合具體情境,瞭解方程的含義。

  2.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

  3、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

  4、讓學生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列方程時的數量關係與列算式時的思維過程有著明顯不同。用算術方法列算式時的數量關係是充分運用已知數量的運算得出未知數量,它把已知和未知完全隔裂開來,已知條件作為一方,要求的問題為另一方。而列方程的數量關係,是把已知和未知融合起來,共同參與運算。從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思維轉向列方程表示等量關係,學生的思維會有一定的困難。基於以上的思考,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方程意義的理解以及在具體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教學難點是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

  二、說教學過程整堂課以“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為出發點,在不任意增加知識點,不任意拔高教學目標,並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地前提下,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教學活動安排了五個環節:

  1、創設情景,抽象出等量關係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學生在前幾冊教材裡對等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有利於方程概念的建立,我在教學中藉助天平首先讓學生體會等式的含義。

  活動一:感知平衡,體會等式含義課件出示一架天平,在天平一邊放上兩盒一樣重的牛奶(250克)和另一邊放上一杯500克開水),請學生仔細觀察後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再請學生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現在所處的狀態。從學生的熟悉生活情境入手,既讓學生從天平“平衡”中體會到等式的含義,又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活動二:觀察發現,抽象出等量關係我創設3個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變化過程,真正體會天平左右兩邊的質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透過天平的動態變化得出若干個不同的等式,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等式含義的理解。這樣設計,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一個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的機會,讓他們親自感知多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來源,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不生硬的塞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讓學生充分經歷方程模型的生成過程。

  2.引導分類,抽象出方程的意義運用剛才得出的式子進行分類,並讓學生說說分類標準,從分類中直接匯出本節課的課題:方程,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的特點,從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這樣的設計我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於發現、抽象概括的機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真正體會到自己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的成功樂趣。

  3.分層練習,鞏固新知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找方程”、“猜方程”和“列方程”三個活動。透過活動加深理解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並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數學遊戲“猜方程”的出現,能引起學生強烈的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鞏固方程與等式的概念,使教學達到高潮,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鞏固新知的過程中。

  4.小結新知,明確收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本節課的收穫,目的在於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進行一次梳理,透過總結概括再次讓學生體驗到探索新知的樂趣。

  5.拓展延伸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設計了用方程表示出把我們倆變得一樣重的方法,這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著不同的發展。(說說本節課的得意之處和遺憾地方)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8

  一、 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P57,及“做一做”,練習十一第4題。

  2、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係,掌握了求未知數x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透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為今後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題目,讓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含義。

  (2)、會檢驗一個具體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檢驗的格式。

  (3)、進一步提高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

  4、教學重點及難點:

  比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兩個概念的含義

  二 、說教法學法

  (一) 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本課以遊戲匯入,透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平衡,自主體驗,積累數學材料,為更好地引入新課,理解概念作鋪墊。並且無論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現象,還是天平稱東西的實際狀態,都無不放射出科學的光芒,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興趣的激發,知識的體驗,更有潛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精神。

  (二) 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透過列式觀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較,逐次分類,討論舉例等一系列活動去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把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溶為一體,鍛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投入。同時層層深入的設疑和引導也滲透了教師對學生科學思維的鼓勵和培養,使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親歷求知的過程,如剝繭抽絲般汲取知識的養分。

  (三) 自學思考,獲取新知

  在教學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時,通過出示兩道自學思考題(1)什麼叫方程的解?請舉例說明。(2)什麼叫解方程?請舉例說明。”改變了以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透過自學課本,將枯燥乏味的理論概念轉化為具體的例子加以闡明,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依賴於直觀這一矛盾。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在教學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和檢驗方法時,也採用了讓學生透過自學來掌握檢驗的方法及規範書寫格式。

  (四) 使用交流,注重評價

  要探索知識的未知領域,合作學習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新的教學理念使合作學習的意義更加廣泛,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於相互驗證、集思廣益。師生合作體現在“師導”,尤其在學生思維受阻,關鍵知識點的領會上,在本課中,有多處讓同桌互說互評互查的過程,合作的力量必將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也將更好的有利於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三 說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我們前邊學了天平平衡的道理,我們先來做一個天平平衡的遊戲,老師說,你來對:我在天平左邊放一個蘋果,要想使天平平衡,你應該怎麼做?再放兩個梨呢?

  學習天平平衡的道理有什麼作用呢?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就會發現它的作用了。

  二 教學什麼是方程的解

  出示課本57頁插圖,問:從圖上你能看到什麼資訊?你能根據圖中告訴的等量關係列一個方程嗎?

  板書:100+X=100

  問:X表示什麼?X可以是任何一個數嗎?為什麼?

  X是什麼數時,方程左右兩邊才相等呢?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生答,板書:

  1 100+(150)=250,所以X=150

  2 250-100=150,所以X=150

  3 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100+X—100=250-100

  X=150

  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透過多種方法都算出了X=150時,方程左右兩邊相等,像這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就叫方程的解。

  加深記憶:問X=120是這個方程的解嗎?為什麼?根據你的理解什麼才是方程的解呢?

  判斷:

  X=3是方程3X=15的解嗎?X=2呢?為什麼?

  剛才同學們找出這個方程的解得過程叫做解方程,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來解方程。(板書課題:解方程)

  三 解方程

  1 利用這道題講解解方程的格式

  解方程有固定的格式,教師邊講格式邊完成100+X=100的解方程的完整步驟。

  2 學生獨立嘗試做例1

  (1.)出示例1主題圖:請你用一句話說一說這幅圖所表示的內容。

  (2.)學生敘述圖意,並列出方程。

  (3.)激趣:你能用方程平衡的原理來解方程嗎?

  (4).學生嘗試解決χ+3=9。教師巡視,指名板演。

  (5.)板演的學生講解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

  (6)觀察黑板上同學的板書,你有什麼發現,你認為還有什麼需要同學們注意的地方嗎?

  (7).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需要進行檢驗)

  (8.)學生自學課本,掌握方程檢驗的方法和格式。

  A方程是怎樣驗算的?

  B它的格式有什麼特殊的要求?

  四 遷移練習:x+8=10 x-8=10

  1.全班齊練,指名板演。

  2.評價分析講解。

  對比提升:x+8=10 x-8=10

  1.觀察兩道方程的解答過程,你有什麼發現?(x加幾,我們就減幾;x減幾,我們就加幾。)

  2.為什麼要這樣做?

  3.方程的左邊發生了變化,為了使方程成立,方程的右邊又應該怎樣做?這樣做的依據是什麼?

  五 回顧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會什麼?什麼是方程的解?什麼是解方程?解方程時要注意些什麼?

  課後反思:

  在進行了一次試講後,我上了《解方程》這節課。因為試講過一次,對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已有所瞭解,所以再次上這節課時,就知道了側重點在哪,這也是我沒有教過五年級教材的一個弊端吧,總是對學生的情況不瞭解,把握不好學生容易在哪出問題,總是等學生出現了問題後才知道側重點。透過上同一節課,透過老師評課和課後反思,對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清晰了。

  這節課與我試講時相比,我覺得其中一個環節在教學中有所突破。就是讓學生認識什麼是“方程的解”,在試講時,這部分教的不紮實,對學生來說印象不深刻。再次講這節課時,我是這樣處理的:透過100+X=250,讓學生找出當X的值是∏時,方程的左右兩邊才相等,當學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時,方程左右兩邊相等,這時我指出,X=150就是這個方程的解,然後問,X=100是這個方程的解嗎?為什麼?什麼才是方程的解?透過這樣的反覆強調,學生很清晰地明白了,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才是方程的解。這樣處理,我覺得學生對這個概念理解的比較清楚,印象也比較深刻。如果再將“解方程”和“方程的解”進行區分,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但是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利用天平平衡的算理來解方程時,有些知識點處理的不夠主次分明,如,在結合一道題來講時,重點根據天平平衡的道理來講,學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後,在接下來的進一步練習鞏固中,只要結合等式的性質讓學生明白只要在方程兩邊同時加幾或者同時減幾即可,不需要再講算理了。也就是說,教學層次不是很分明,應該是有主有次,多放些空間給學生。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9

  一、說教材:

  稍複雜的方程的教學任務

  例1教學解方程ax±b=c及其應用(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問題)

  (1)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決問題有機結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解較複雜的方程。

  (2)結合現實素材(足球上兩種顏色皮的塊數)引出,這種問題用算術方法解決思考起來比較麻煩。

  (3解方程的過程其實是由解若干基本方程構成的(y-20=4,2x=24),需要強調把2x看成一個整體。

  (4)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如2x-4=20,關鍵是使學生理解數量關係。

  二、說學生:

  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簡單的方程數量關係,及簡單方程式的解法,而且我在前面的教學中已經笨鳥先飛,讓學生接觸了形如:ax±b=c的方程式。

  三、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解稍複雜方程式的數量關係式的分析研究,讓學生根據應用題的題意列出正確的數量關係式。

  四、說教學過程:

  1、我先用三(轉自數學網 )個簡單的應用題讓學生進行數量關係分析,說出數量關係式,引入本節教學內容:

  ①母雞有x只,是公雞的2倍。公雞有幾隻?

  ②甲數是x,是乙數的2倍。乙數是多少?

  ③ 足球上的白色皮共x塊,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幾塊?

  2、然後再把第三小題進行改編,即教學例1: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塊,比黑皮的2倍少4塊。黑色皮有幾塊?

  3、再讓學生思考討論這個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式該如何寫?讓學生進行嘗試,並分小組研究討論。把本節教學內容引向高潮和深入。

  4、然後再讓學生嘗試列出方程式並嘗試解答,小結解答的方法,總結解答的經驗教訓,思考解答的步驟及驗算方法。

  5、再對本課的另外兩個複習題進行改編,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反饋和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鞏固和訓練。反饋練習:

  ①母雞有30只,比公雞的2倍少6只。公雞有幾隻?

  ②甲數是17,比乙數的2倍多5。乙數是多少?

  6、鞏固練習。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10

  《方程的意義》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學生在《方程的意義》之前,在一、二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號,也就是未知數,對於方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知識滲透,在本單元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表示數量,表示數量間的關係,都與本節課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方程這部分知識,在初等代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小學生來說,從具體事物的個數抽象出數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和,現在由具體的、確定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變的數,更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發展到列出方程解,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方程這部分的學習,能使學生擺脫算術思維方法中的某些侷限性,為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幫好認識的準備和鋪墊。學生從算術方法解決問題到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渡,這節課的概念學習也是後面學習解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以及《方程的意義》的教學內容,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瞭解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的聯絡與區別。

  2、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建立分類思想,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學習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是在實踐中瞭解方程的意義,並能根據方程的意義判斷出方程,根據數量關係列出正確的方程。

  下面我就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向大家做以彙報。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玩兒過蹺蹺板嗎?(同時出示圖片)

  對於這個遊戲的玩兒法與經驗,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

  其實在生活中,還有一樣物品與蹺蹺板長得很像,它可不是用來遊戲的,而是用來測量的。你們認識它嗎?(出示天平)

  【蹺蹺板與天平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在中間有一個支點,都靠力臂兩端的重量來達到平衡,都是根據槓桿的工作原理。但是對於學生而言,天平比較陌生,而蹺蹺板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以此匯入,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學生回顧玩兒蹺蹺板的經驗,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為認識新事物奠定基礎,形成表象】

  二、認識並使用天平

  教師介紹天平:

  這就是一臺托盤天平,它是用來測量比較輕的物體的儀器。這兩個是天平的托盤,一邊放物品,另一邊放測量物體的砝碼,砝碼上都有質量標誌。我們透過不斷除錯砝碼,直到中間的指標指向中間為兩邊平衡,物體的質量就是砝碼質量之和。

  教師示範: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進行實際應用天平來測量一下。

  首先我們來應用一下,檢查一下砝碼的質量是否準確。

  在天平的左邊放置20克和30克的砝碼各一個,右邊我們應該放置一個50克的砝碼。看一下,天平中間的指標正好指向刻度盤的中心,說明天平保持平衡了。

  看到天平,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

  20+30=50

  這有一個空的水杯,我們先來測量一下它的重量。

  請你估計一下它的重量。我們來試一試。

  透過測量,我們得知,水杯的重量是100克。

  現在我們緩緩向水杯裡倒水,你發現天平怎麼樣了?

  你知道我倒了多少水嗎?水的質量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麼現在天平的狀態還能用等式來表示了嗎?

  100+X>100

  我們繼續測量水的質量,同理得出: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這幾個算式都以板書形式呈現。

  【在利用天平寫出算式的過程中,我最開始設計的是給每個小組一臺天平,讓學生實際操作,測量物品的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天平中砝碼過小,學生操作起來不方便,而且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調節砝碼的過程中,而不是討論方程的意義,與本節課的重難點相背離,因此在修改中,我們還是尊重了教材,以教師的示範為主,我們吸取了學生試驗的教訓,為了讓學生看得真切,我們放棄了實物操作,選擇了電腦課件的演示。】

  三、認識方程

  1、根據天平寫算式並分類

  剛才我們測量了水的質量,在測量過程中,我們出現了這幾種情況,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的位置關係,你明白了嗎?下面老師這兒就有幾組天平測量的過程,首先請你根據天平寫出算式。然後把這些算式按一定的原則分分類,最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結果。

  【《20xx年版數學課程標準》中將學生的“雙基”增加為“四基”,其中“領悟數學基本思想”是新增加的內容。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如抽象、分類、歸納、演繹、模型等。在傳統教學中,我們比較提倡對概念的演繹,清楚地記得,十年前數學書對方程概念的呈現是這樣的:透過天平保持平衡寫出等式,然後得到結論。舊的數學課強調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而新的課程標準中提倡要在數學學習中,使學生領悟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因此,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不等式,增加了不含未知數的算式,透過透過類比、分析、歸納,形成數學模型,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再用嚴謹的語言來表述。

  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利用天平這一實物圖,將數學知識置於情境之中,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寫出等式及不等式,含有未知數的和不含未知數的,。學生透過分類對比,形成表象,教師引出概念,使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

  2、交流彙報: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等式 不等式

  含有未知數 3x=180 50+2x>180

  100+x=50x3 80<2x

  不含未知數 50x2=100 100+20<100+30

  根據板書,教師講解:像 3x=180、100+x=50x3這樣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反問:什麼樣的算式叫方程呢?一個算式要成為方程有哪幾個條件?

  【透過對比,學生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方程表象,建立方程的模型,因此在教師講授概念時,學生很容易地就接受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並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什麼都不講,對於方程這個新知識,如果老師不告訴學生,學生是不能憑藉舊知自己總結出來的,因此在概念的呈現上,我選擇了講授法。】

  四、應用概念

  同學們,根據你對方程的理解,你能自己寫出幾個方程嗎?

  判斷,他們寫得都對嗎?

  黑板上剛才我們寫得這些算式,有方程嗎?

  【透過前面學生的活動歸納出概念,還要對概念進行演繹。練習題中,我先讓學生自主寫方程,就是考查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然後再進行判斷的基本練習。】

  五、方程產生的文化背景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會用方程解決數學問題了。在我國古代,大約兩千年前成書的《九章算術》中,就記載了用一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資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國的數學家笛卡兒第一個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數,才形成了現在的方程。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個數學知識的形成都凝聚著人類智慧與汗水。因此學生在學習前人給我們帶來的經驗同時,也要了解數學文化。透過這部分知識的講解,學生對方程的產生有了初步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題目:

  1、 根據線段圖寫方程

  2、 根據數量關係寫方程

  3、 判斷是否是方程

  4、 方程與等式的關係

  七、作業:

  利用課餘小組時間用天平測量物體的重量。

  再想,天平兩邊可以如何新增,能使天平繼續保持平衡呢?

  【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雖然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沒有使用天平 ,但對天平都充滿了好奇,因此,我把用天平測量物品的質量這個環節延伸到課下,學生不僅滿足了自己的願望,而且也是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我還設計了“天平兩邊可以如何新增,能使天平繼續保持平衡呢?”發散學生的思維,也為下節課《天平保持平衡的性質》奠定了基礎。】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教學目的有以下三點:

  1、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兩步應用題的方法。

  2、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3、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分析等理關係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分析應用題裡的等量關係,會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難點:分析應用題裡的等量關係。教具準備:小黑板、寫好題目的紙條等。

  這節課在學生已有的解方程、分析應用題數量關係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為以後學習更深入的知識打下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熱愛自然科學的品質。

  二、教學教法:

  針對本課的知識特點,採用了下面幾種方法進行教學:講授法、對比法、分組討論法。在準備階段,讓學生獨立完成習題,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可以用算術方法和列方程的方法來解答此題,從而為今天學習較複雜的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在新課階段,應用講授法和對比法,讓學生觀察、比較例1和準備題的內在聯絡,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等量關係式,再根據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從而掌握本課的知識重點,同時也能理解掌握本課的難點。在小結階段,採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透過分組討論得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完成這一課的教學任務。在練習階段,教師靈活採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鞏固練習。

  三、教學步驟。

  在教學步驟上,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一、準備。

  教師出示複習題,學生讀題後說:“請同學們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道題。”

  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設原來有X千克,

  X-35=40

  X=40+35

  X=75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二、新課。

  教師出示例1,請學生思考:這道題和上道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想: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X千克 5千克 7袋 40千克

  解:設原有X千克。

  X-5X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教師:“用方程解答應用題也要檢查答案對不對。檢驗時,要先檢查方程是不是符合題意,然後再把解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看解得對不對。請你用上面的方法檢驗例1的答案對不對。”

  教師出示例2:

  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了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想:付出的錢數-4節電池的錢數=找回的錢數

  8.5元 4X 0.1

  解:設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X元。

  8.5-4X=0.1

  4X=8.5-0.1

  4X=8.4

  X=8.4

  X=2.1

  答: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2.1元。

  想一想:這道題還可以怎樣想?列出方程來。

  教師:從上面的例題可以看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點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數,根據題目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列出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答出來。

  三、小結。

  教師:大家分組來總結列出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並用X表示;

  2、找出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列方程;

  3、解方程;

  4、檢驗,再寫出答案。

  把例1中的前兩個條件改寫成“商店原來有15袋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後”,問題改成“每袋餃子粉重多少千克”,該怎樣解?

  四、練習。

  1、下面兩題,先找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再把每個方程補充完整。

  (1)小明買4支鉛筆,每支X元,付給營業員3.5元,找回0.1元。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數學第九冊,p117——p119頁複習、例1、例2、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想一想、做一做及p120頁t1-4。

教學目的有以下三點:

1、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兩步應用題的方法。

2、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3、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分析等理關係的能力。教學重點:分析應用題裡的等量關係,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分析應用題裡的等量關係。

教具準備:

小黑板、寫好題目的紙條等。這節課在學生已有的解方程、分析應用題數量關係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為以後學習更深入的知識打下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熱愛自然科學的品質。

  二、教學教法:

  針對本課的知識特點,採用了下面幾種方法進行教學:講授法、對比法、分組討論法。在準備階段,讓學生獨立完成習題,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可以用算術方法和列方程的方法來解答此題,從而為今天學習較複雜的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在新課階段,應用講授法和對比法,讓學生觀察、比較例1和準備題的內在聯絡,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等量關係式,再根據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從而掌握本課的知識重點,同時也能理解掌握本課的難點。在小結階段,採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透過分組討論得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完成這一課的教學任務。在練習階段,教師靈活採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鞏固練習。

  三、教學步驟。

  在教學步驟上,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1、準備。

  教師出示複習題,學生讀題後說:“請同學們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道題。”

  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設原來有x千克,

  x-35=40

  x=40+35

  x=75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2、新課。

  教師出示例1,請學生思考:這道題和上道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想: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x千克 5千克 7袋 40千克

  解:設原有x千克。

  x-5x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教師:“用方程解答應用題也要檢查答案對不對。檢驗時,要先檢查方程是不是符合題意,然後再把解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看解得對不對。請你用上面的方法檢驗例1的答案對不對。”

  教師出示例2:

  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了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想:付出的錢數-4節電池的錢數=找回的錢數

  8.5元 4x 0.1

  解:設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x元。

  8.5-4x=0.1

  4x=8.5-0.1

  4x=8.4

  x=8.4 4

  x=2.1

  答: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2.1元。

  想一想:這道題還可以怎樣想?列出方程來。

  教師:從上面的例題可以看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點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數,根據題目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列出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答出來。

  3、小結。

  教師:大家分組來列出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並用x表示;

  2、找出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列方程;

  3、解方程;

  4、檢驗,再寫出答案。

  把例1中的前兩個條件改寫成“商店原來有15袋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後”,問題改成“每袋餃子粉重多少千克”,該怎樣解?

  四、練習。

  1、下面兩題,先找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再把每個方程補充完整。

  (1)小明買4支鉛筆,每支x元,付給營業員3.5元,找回0.1元。

  —————————————=0.1

  (2)建築工地運來5車水泥,每車x噸,用去13噸以後還剩7噸。

  —————————————=7

  2、圖書小組原來有一些故事書,借給3個班,每班18本,還剩35本。原來有故事書多少本?

  五、佈置作業。

  這節課就此結束了,還望在座的各位老師同行不吝賜教,提出寶貴意見!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13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方程》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分析、教法與學法分析、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展開的,為下面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的教學作鋪墊,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同時,方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對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1、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小學生年幼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

  2、學生的知識結構

  學生已經完成了整數、小數的認識及其四則運算的學習,積累了較多的數量關係的知識,是在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學習方程知識的。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寫意圖、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結構,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能力目標:透過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觀察、分析、探求的學習激情,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及主體作用。

  四、重、難點分析

  方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方程的含義。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處在感性認識的階段,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還存在著很大困難,所以將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1、學法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因此,在學法中,讓學生透過“感知交流→觀察比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過程去發現新知,從而達到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

  2、教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因此,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採用以小組合作觀察探究為主,多媒體為輔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觀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在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迴圈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在該理論的指導下,我將按創設情境→觀察探究→知識運用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我首先提供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圖,透過“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的活動,引出“50+50=100”的等式,啟用學生已經積累的關於等式的感性經驗。這樣,以具體的例項引導學生透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徵。

  2、觀察探究——形成概念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步驟突出這個重點。

  【感知交流】我提供了四幅天平圖,讓學生充分感知和交流,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透過展示圖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觀察比較】接著,我提出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透過進一步的觀察和比較,認識到列出的式子中,兩個式子是等式,還有兩個式子不是等式。而這裡的等式與前面的等式不同,它們都含有未知數。透過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

  【得出概念】透過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方程的特點,並用自己的語言充分地表達,從而得出方程的概念,即 “像x+15=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分析概念】這部分是教學的難點,為突破這個難點,在得到方程概念的基礎上,我及時組織學生討論“等式和方程有什麼關係”,幫助學生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絡與區別,體會方程就是一種特殊的等式。這樣做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知識運用

  “試一試”透過列方程表示現實情境中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體會方程的思想,併為進一步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一些準備。

  “練一練”安排了三道題。第一題採用學生搶答的方式,透過判斷題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引導學生體會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邏輯聯絡,加深對方程含義的理解。第二題透過讓學生寫出一些方程在小組裡交流,引導學生將已有的對方程的認識用外顯的形式表達出來,促進學生自主地建構方程的模型,內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題採用全班交流的方式,根據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列方程,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熟悉列方程的思維特點,又有利於學生對方程含義的理解。

  4、引導小結

  本課的小結采用學生小結的模式,這是讓學生學會自己梳理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然後我再對學生的小結進行總結。

  5、佈置作業

  為了使所有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我佈置了必做題:要求學生每個人寫一篇數學日記,即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同時又為學有餘力的學生留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我佈置了探究題。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14

  列方程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128頁例6。

  一、對教材的分析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在第七冊學習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一步計算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共分四個層次,首先教學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其次教學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本課內容是第三個層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比較。列方程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是第一次出現在全國統編教材上。例6的內容,在算術中稱為和倍和差倍問題,由於是逆向思考題,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現在用方程來解,不僅思路較簡單,而且這兩類問題的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了解應用題的能力,是今後小學學習分數等應用題的基礎,也是今後到中學繼續學習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初步掌握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會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會用把兩個未知數的值代入已知條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進行驗算;在教學解題思路的同時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的能力;在解題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初步的類推和遷移的能力及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重點是正確設未知數和列出方程,關鍵要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對教學方法的選擇

  列簡易方程解應用題是中學列代數方程解應用題的基礎,選擇教學方法時,要注意中小學教學的銜接。

  本節課首先要考慮正確運用遷移原理,這對中、小學的學習都將具有積極作用。在準備階段的練習題中,不論是數量關係和解題的方法對學習例6都具有遷移的作用,利用這一原理可引導學生直接去做例6後的想一想,這既能培養遷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其次,由於小學生仍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刻,所以要考慮怎樣做好這個過渡,在教學中採用畫線段圖幫助分析數量關係。線段圖能使數量關係明顯地呈現出來,有助於幫助學生設未知數,找等量關係和列出方程。

  第三還要考慮學法指導。本課要教會學生閱讀、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驗算的方法,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在教學檢驗方法時,採用閱讀的方式,讓學生邊讀邊想並說出兩個檢驗式子的含義與作用,從中悟出檢驗的方法。教完例6後引導學生想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學生如何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對今後繼續學習數學是十分必要的。

  三、對教學環節的安排

  本課教學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複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主要針對新授的內容和學生不習慣用方程解及感到列方程有困難等問題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一是基本訓練,進行列方程的訓練,如,x的5倍與x的和是80;根據題意把方程寫完全的訓練,如,果園裡原有桃樹x棵,杏樹135棵,兩種樹一共有180棵。=180,=135;根據線段圖列方程的訓練,如,第二個環節是練習例6前的複習題,對學生再現了三年級的內容是為學習例6架橋。為學習新課予作準備。第三個環節是匯入新課。從改變複習題中的問題和一個條件,將複習題變成例6。使學生感到數量關係並不生疏,但由於需要逆向思考,學生又感到難做,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學習新課提供良好的情感和認知的起點。(第一階段需5分鐘左右)

  第二階段是教學解答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按照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安排四個環節。一是審題。即,全面分析已知數與已知數、已知數與未知數、未知數與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畫好線段圖,找出已知數,並將其中的一個設為x,而另一個則根據題中的一個條件寫成含x的代數式。解答例6就應先設桃樹為x棵,根據杏樹是桃數的3倍這一條件得出杏樹為3x棵,畫好的線段圖如下:二是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前面設未知數時已使用了一個條件,現在用另一個條件來列方程。即根據桃樹和杏樹共180棵列出方程x+3x=180;也可根據桃樹和杏樹共180棵來設未知數,根據另一條件列方程。這時設桃樹為x棵,杏樹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180-x=3x;也可設杏樹為x棵,根據杏樹是桃樹的3倍,得出桃樹是13x棵,列出的方程是x+13x=180;也可根據另一個條件設未知數,即設杏樹為x棵,桃樹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x=3(180-x)。但後幾種方程解起來不方便,有的方程目前學生還不會解,教學時可要求學生只列不解。這些方程的列出有利於全面掌握數量關係,也有利於掌握,先根據一個條件設第二個未知數,再根據另一個條件列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要求全體學生都會列出,特別是中差生,只掌握書中的一種即可。列出這些方程後,學生自然會得出書中列出的方程容易解,為此,教育學生今後學習時,不僅要考慮列出的方程是否正確,還要考慮列出的方程是否易解的問題。

  第四個環節是檢驗。雖不要求寫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步驟,長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增強責任心和自信心,那種做完題不知對錯的做法是後患無窮的。(這個階段需20分鐘左右)。

  第三階段是鞏固練習,安排三個層次。

  一是鞏固新知的練習,可做128頁做一做中的題目。接著做想一想題目,讓學生獨立用解和倍題的方法解差倍題,完成知識的遷移。第二環節安排課堂上的獨立作業(5分鐘左右)讓學生獨立做129頁練習三十一的第一、二題,(對較好的學生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題目)做完之後要認真進行講評、糾正錯誤和開啟思維受阻之處。

  最後做課堂小結和佈置作業(129頁練習三十一第3、4、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