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集錦15篇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集錦15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

  【活動目標】

  1、鞏固對6以內數量的認識。

  2、能用多種方法統計6以內的數。

  3、有與同伴合作的願望,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1-6的數卡若干套,6-8張桌子。

  2、學具:彩筆或者油畫棒每組一盒,記錄單每人一張,花片若干,盤子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1、幼兒嘗試自己選擇好朋友確立組。

  (1)師:“小朋友今天高興嗎?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件高興的事,今天是好朋友的節日,所有的好朋友可以坐在一組,可以2個人坐一組,可以3個人坐一組等等但是每一組最多隻能做6個人。”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分組規則:今天一組最多坐6人,如果人數太多,超過6人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討論。結合幼兒討論的結果讓幼兒知道若一組超過6個人,多餘的幼兒要到另一個好朋友組去。

  2、確立小組名稱,並用數字表示比較每組人數的多少。

  (1)師:“今天好朋友都讓小朋友找去了,老師一個也沒有找到,不過沒有關係老師下一次一定能找到好朋友,那麼老師今天就自己一組吧!老師想給自己的小組起個名字,就叫做大蘋果組吧!老師這一組有幾個人?可以用幾個圓圈表示?還可以用數字寶寶幾來表示?

  教師引導幼兒設計圖案,如水果,動物等。請各組討論自己組的標記,最後每一個人畫出自己組的標記,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自己組人數是多少。

  (2)每組選一名幼兒或組長上來介紹小組名稱,展示小組成員設計的標記,並說一說自己小組裡又幾個小朋友。

  (3)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表示分出了幾組。請每個組小朋友自己數一數本班共分了多少個好朋友組,並記錄。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去看看每一組設計的圖案名稱,並且用大螢幕幫他們展示,並驗證每一組的人數是多少。

  (5)師:“哪一組的人數最多?是幾個?哪一組的人數最少?是幾個?你是怎麼知道的?”

  (6)教師引導幼兒將記錄單的數字與相應組的人數做驗證。

  (7)引導幼兒從記錄中比較發現:比6少的數有哪些?

  3、遊戲:給盤子裝花片,比較花片數目的多少

  (1)教師介紹遊戲規則:“好朋友組要進行一項比賽——給盤子裝花片。每個盤子裡裝的花片不能超過6個,看看哪一小組裝的方法多。”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每個盤子裡裝的是不是比6少的花片。

  (3)每組請一個幼兒說說有幾種不同的裝法,每個盤子裡有幾個花片,數目是不是比6少。

  4、活動:按物取數,按數取物

  (1)找相匹配的數字。教師出示不同數量的糖果或其它物品,幼兒找合適的數字來表示。

  (2)取花片,按數取物。幻燈片依次展示可愛的數字4、5、6。

  5、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時,教師引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第10頁的《過生日》。

  師:“今天是個快樂的日子,許多小動物都過生日。小朋友仔細看看,有哪些小動物過生日?我們看看蛋糕上插幾隻蠟燭,他們就過幾歲生日。請小朋友從不貼上材料選出合適的數字貼在相應的蛋糕下面,然後再按照年齡從小到大的順序把動物圖示貼在方框裡。”使幼兒瞭解1-5的數序且瞭解數字和數序的關係。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2

  題目:《1和許多》說課稿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班數學活動《1和許多》。下面我將從幼兒、教材、教法學法、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及評價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幼兒。

  本次活動的物件是3歲剛剛入園的孩子,我將這個年齡段孩子閱讀的特點總結如下:

  一是孩子特別喜歡按照順序背數字,甚至可以背到10,這種行為表明這些孩子對這些數字特別感興趣。

  二是孩子還沒有建立初步的量概念,例如:當孩子做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是習慣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來表示三,有一次我換成了另外三個指頭孩子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所以我想透過活動,引導孩子初步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

  二、說教材。

  我準備的資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幼兒智慧活動課程”小班上冊數學領域上的“1”和“許多”。 認識“1”和“許多”是認識量的基礎也是感知集合和元素關係的基礎,單個的數量“1”很容易理解和表示,“許多”是一個集合的概念,孩子不能感知集合這種抽象的概念,但是透過和“1”的對比後卻能夠很容易感知這兩個量以及“許多”這個大集合是由一個一個元素組合而成的。

  三、說教法。

  活動過程中,我要運用提問法,圖片展示法。

  四、說學法。

  活動中,幼兒主要運用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

  五、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

  (一)情感目標:透過遊戲活動,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二)能力目標:能區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

  (三)知識目標:知道 許多是由一個一個1組成的。 三個目標相輔相成,又循序漸進。

  六、說話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要做以下準備工作。

  (一)經驗準備:能聽懂老師的指令。

  (二)物質準備:

  1、若干蘋果圖片是為了在第一個環節中孩子具體操作而準備的材料。

  2、讓孩子們觀察圖片,圖片上是有很多的蘋果,是為了

  在第四個環節中幫助孩子感知很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3、課件是為了在第三個環節中幫助孩子透過三組圖片的對比感知“1”的量和“許多”的量的區別。

  七、說話動過程。

  本次活動總體上共有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引導幼兒自主操作,幫助孩子初步探索和感知一個蘋果的含義。 第二個環節是引導透過觀察PPT,感知“1”和“許多”的差異,並能夠區別“1”和“許多”。 第三個環節是讓孩子們感覺“1”的量和“許多”量之間的區別。 第四個環節是透過孩子們的觀察,一個一個的數一數,感知“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八、說活動延伸.

  本次活動將在生活中尋找“1”和“許多”都藏在了哪些地方?作為了活動的延伸有三個作用,第一是可以鞏固對這兩個量概念的理解,第二是幫助孩子建立數學的知識是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到的意識和觀念。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3

  一、說活動教材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係。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3、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透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環節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此環節起到引題並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節二: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於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環節三: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透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透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環節四: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一環節透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活動延伸:

  觀察家裡、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四、說活動特色

  首先,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他們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以佈置新家引題,讓孩子作為幼兒園的小主人佈置新家,因為孩子都有參與裝修自己的家的經驗,所以孩子的興趣很快被激發。羅傑斯認為:越是兒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內容,兒童學習的依賴性、被動性就會越大,只有當兒童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生,才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

  其次,教師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幼兒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發幼兒的已有經驗,幼兒按照顏色、數量、長短、寬窄、高矮等特徵進行排序,幼兒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識。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幼兒尋找操作材料的過程,並視之是數學思維的過程。讓幼兒在排序操作中,從眾多複雜多樣的材料中篩選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體現了數學知識自身的嚴密性和關係變化的複雜性,並培養了幼兒思維的準確性與變通性。

  最後,創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了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數量的遞增遞減規律的排序,幫助幼兒從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作用。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透過讓孩子看動作做的門簾和幻燈,引導幼兒觀察兩種物體進行按一種特徵進行排序,教會幼兒分析特徵並掌握其中的規律。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這一方面,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探索發現,使幼兒能正確區別,理解排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感知4以內的數》是幼兒園小班數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幼兒對4以內的數量能手口如一的點數,一般來說,3,4歲的兒童對數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點數,可為幼兒在今後學習數學打下基礎。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透過遊戲,觀察、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2、思維拓展目標:

  (1)透過活動感知4以內的數量。

  (2)學習手口一至地點數並說出總數。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難點:手口如一的點數出4以內的數量。

  二、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為本次教學活動準備了,掛圖,花朵,小鳥,小兔,禮品盒幼兒操作材料等。

  三、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幼兒聽一聽,數一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透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式:

  1、講述故事,引起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故事《春姑娘來了》,來引發幼兒愛聽的,愛看的目的。

  2、指導觀察,感知數量,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掛圖,讓幼兒說出圖中有什麼,它們分別有幾隻,讓幼兒進一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3、運用遊戲,加深對數量的認識,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進行操作遊戲活動,從而進一步讓幼兒鞏固幼兒對4以內數的感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這節課,我透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它是現在兒童必備的科學文化素質之一,所以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活動對於幼兒發展的影響不可忽視。

  在幼兒初步數概念的發展與教育中,10以內基數的教學時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幫助幼兒形成10以內基數概念,可以為其進一步學習加減運算奠定基礎。考慮的不同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我借鑑設計了中班數學教育活動《變化的隊形》。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正確點數數量在10以內的物體,並說出總數,正確認識10以內基數的實際意義;

  2、難點:能不受物體大小、形狀、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影響,正確判斷10以內物體的數量;

  三、教學方法

  幼兒10以內基數的數數方法主要有按物點數、感官計數、比較相鄰數、按數取物等。這裡,我們主要運用按物點數。

  四、教學目標

  1、能不受物體形狀、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擾,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量;

  2、能探索用不同的排列方式排列圖形;

  3、能傾聽同伴的發言,樂意跟同伴、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

  五、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

  1、一張森林運動會的PPT圖片2、大象圖片7個、小魚圖片8個、小豬圖片9個。

  經驗準備:正確認識10以內的基數、會口手一致地點數

  六、教學過程

  1、匯入(3分鐘)

  (1)出示PPT圖片(森林音樂會),匯入情境,"森林最近要舉辦一場音樂會,小動物們忙著排列自己的隊形,下面我們來認識幾個小動物。"

  (2)請幼兒說出黑板中圖片上的小動物名稱。

  2、活動過程(20分鐘)

  (1)請幼兒仔細觀看小動物們的排列隊形,提問幼兒"那個隊形的動物數量最多,哪個隊形的動物數量最少?"

  (2)在給幼兒一定時間思考之後,請幼兒發言。

  (3)針對幼兒的回答,進一步提問:"你怎麼知道是大象(小魚)多呢?"

  (4)在明確幼兒的真實想法後,引導幼兒排除隊伍排列方式的影響,用點數的方法正確判斷動物數量多少。

  (5)請幼兒在黑板是給小動物們分別變換隊形,教師再次引導幼兒判斷哪個隊的小動物數量最多,哪個隊的`小動物數量最少。"小動物們這次又變換了隊形,這次又是誰最多,誰最少?"

  (6)最後,教師總結:比較數量的多少,要進行點數,在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不管隊形如何變,其數量既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6

  一活動目標

  1.學習3 的組成,知道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 來是3,並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

  2.在活動中,正確記錄分合式,並會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遊戲中學習3的組成,,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數量是3的圖片。

  2.教師用記錄卡一張,小貓頭飾一個,兩個圈。

  3.幼兒人手一張數字寶寶卡片放在口袋裡。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教師出示小貓頭飾,"看,誰來了呀?"

  二、學習3的組成。

  1、教師:今天小貓要邀請它的好朋友們小兔、小猴到家裡來做客,還為它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它想把這些好吃的分別放在2個盤子裡,可是它不知道怎麼分才好,你們願意幫助小貓來分一分嗎?

  2、出示記錄卡,幼兒自主學習3的分成。教師:我們先來看看有些什麼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個蘑菇,3條小魚……)

  教師:那怎樣把數量是3的分成兩份呢,請你動動腦筋,看誰想得辦法多,並用數字把每次的分法記在下面的格子裡。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教師:你是怎麼分的?請你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給了小兔,2只分分給了小猴。)

  (我把3條小魚,1條小魚分給了小兔,2條小魚分給了小猴。)

  教師與幼兒一起記錄3可以分成1和2,幼兒一起學念。

  教師:還有其他分法嗎?

  (把3個蘑菇,2個蘑菇分給了小兔,1個蘑菇分給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給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給了小猴。)

  教師:還有其他的分法嗎?

  教師小結:3分成兩份有兩種分法。幼兒一起念兩種分法。

  三、遊戲學習3的組成。

  1、教師:小動物們吃得可開心啊,吃飽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們願意嗎?森林很遠,我們3人一組開火車去吧!

  2、聽音樂3人一組玩開火車的遊戲

  (1)教師:看!這是什麼啊?(魔洞),這個魔洞只允許數字3過去,可我們小朋友也想過去怎麼辦呢?

  (2)先變成數字寶寶

  請你們先將自己的數字寶寶請出來,看看自己是數字寶寶幾呢? 是數字3嗎?那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字變成3呢?

  (3)幼兒講述1和2組合,2和1組合

  教師:那快點找到一個與自己合起來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隊一起過魔洞吧!(教師檢查)幼兒分組找到朋友過魔洞後,做一個勝利的表情或動作!

  3、教師:剛才你們都很聰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來是3的好朋友一起過魔洞,真棒!請你來告訴大家,你是數字寶寶幾,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幾?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7

  活動目標:

  1、操作、討論中,瞭解4、5、6、各數的分合方法,學習口述這些數的組成。感知數越大,分合的方法越多的規律。

  2、已有的經驗積極思考,解決新的問題。

  活動準備:

  1、數字卡片、分合符號、雙色雪花片積木若干。寫有數字的三角形和長方形的“磚”。

  2、幼兒用書《記錄紙》。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討論的興趣。介紹幼兒已玩過的組合遊戲及記錄的方法,幫助幼兒回憶。

  2、操作中,總結4、5、6、7各數的分合方法:介紹翻雪花片的玩具:

  ——“用數字記錄你和同伴玩雪花片的情況。”幼兒操作,記錄結果。(記錄紙見圖示)交流操作的結果。仔細觀察,發現分合數字之間的交換規律。

  3、“造房子”遊戲,鞏固4、5、6、7各數的分合方法:

  介紹遊戲名稱、玩法。

  ——“用三角形的‘磚’早屋頂,用長方形的‘磚’造牆。要根據屋頂上的數字來找磚造牆。每層樓的兩塊磚不能重複。”(見圖示)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8

  活動目標:

  1、識別數字,嘗試用默數的方法,學習有目的地觀察。

  2、親近老師,親近同伴,樂意在活動中自主地尋找發現。

  活動準備:110數字小紙片若干、漿糊若干、大骰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手指,激發興趣

  (1)手指是用幾隻手做的?可以用哪個數字表示?請一幼兒在老師手上貼上這個數字。

  (2)除了手,身上還有什麼可以數一數的?(請兩個幼兒說一說)數好了貼上數字。

  2、找身上的數字

  (1)幼兒操作:尋找發現身上的數字(如:一隻鼻子、兩隻眼睛等)請小手幫忙數一數,然後貼上相應的數字。

  (2)交流

  A、請幼兒介紹在身上找到的數字。

  B、嘗試默數。

  3、:找朋友

  要求:識別數字,用眼睛默數,為數字找朋友。

  擲骰子,根據數字是幾,到身上找幾樣東西的朋友。

  (1)提供骰子數字為1-5的,讓幼兒尋找發現。

  (2)提供骰子數字為6-10的,提高難度。

  幼兒可以選擇容易的,也可選擇簡單的,老師根據孩子的情況,鼓勵幼兒不怕困難。

  提示幼兒可以找同伴或老師身上的。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9

  一、說活動教材

  區分左右是大班這學期所開展的有關空間方位感認知方面的內容。其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以自身為中心來辨別左右關係。《綱要》中所說:“幼兒園數學應以遊戲為主要嚮導,孩子在遊戲中得以不同的發展和提高。”於是我在活動中設計了多個小遊戲,讓小朋友在遊戲中輕鬆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為中心正確的判斷左右,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的制定應體現它的教育性、價值性和實際性,活動目標既是整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同時對活動也起著導向作用,因此,從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我擬訂了以下目標:

  1、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2、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發展幼兒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四、說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在活動室的左右掛上一些東西;

  2、藍綠帶子40條,課前綁在幼兒手上;

  3、幼兒用書《數學》第十二頁、剪刀、膠水;

  五、說活動過程:

  環節一:區分左右手

  我開始以謎語匯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想來考考你:“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幼兒回答後引出答案:手。師:每個人都有兩隻手,一隻是左手,一隻是右手,那麼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現在你知道哪隻左手哪隻右手了嗎?我來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說的做)

  1、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並做出動作。

  如:請舉起右手並招招手、豎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請舉起左手握個拳頭、眨眨眼;(教師看幼兒是否舉對,糾正個別不對的)

  2那我們的兩隻手是左手幫我們事情做得多,還是右手做得多,請幼兒說說你的右手都會做什麼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麼做的嗎?

  3、遊戲:你說我做

  —————遊戲前,請幼兒將藍綠兩種不同顏色的帶子綁在手上。

  —————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舉起左手或右手(如:請右手是藍帶子的小朋友舉手,請左手是綠帶子的小朋友舉手)

  環節一的設計意圖:大班幼兒對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確瞭解不多,所以環節一中我從左右手入手,因為孩子知道右手會幫我們做很多事,如:寫字、畫畫、拿筷子、提東西等,對左右手的掌握概念會比較好,為下一環節認識身體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鋪墊。

  環節二、區別左右腳

  1、剛才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麼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麼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

  2、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完成相應動作。

  如:請你抬起左腳,請你抬起右腳;(教師看幼兒是否舉隊,糾正個別不對的)進行數次後可提高難度,要求幼兒做出與指令相反的動作;(我說左腳,你抬有右腳)

  設計意圖:透過遊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並在遊戲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

  環節三感知左邊、右邊

  1、幼兒交流自己的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2、幼兒改變方位後再說說自己的兩邊各有什麼?

  3、遊戲:小熊搬家:完成幼兒用書12頁,請小朋友幫小熊把一些傢俱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設計意圖: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從而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

  教學反思:

  我所講的是大班數學《區分左右》一課。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為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於探索的狀態。他們在遊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為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本課的目標是感知以主體為中心區分左右。我在設計此節課時,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第一環節中以猜謎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學習興趣,採用與幼兒玩肢體遊戲進行引入,讓幼兒在遊戲中不知不覺中有了“左”、“右”的空間概念經驗。遊戲中辨別左右。學習的內容轉化為遊戲的形式,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使幼兒在玩中學、樂中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設計使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不但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還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同時也拉近了師生距離。孩子們樂於參與課堂遊戲,喜歡聽老師指揮。達到了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目的,激發孩子們的參與意識。透過幼兒的參與,讓孩子們用眼觀察、用口表達、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學進行下去。孩子們始終在我創設的具體環節之中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同伴之間有充分的交流。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能力。本節課教學效果較好。但也有不足之處。如果我再上這節課。我會把(競賽遊戲:我說你做)這部分改成小朋友之間的互動遊戲來總結本課內容。並認識一下左右這兩個漢字。有不足,才會讓我更努力的做。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設計此活動,讓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遊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

  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

  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

  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

  1.彩色立體房子、紙製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兔子頭飾1個。

  3.形狀、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小塑膠筐6個、幼兒操作紙人手一張。

  知識準備:

  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兔出門摔倒這一情節,並透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遊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 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兔鋪路,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透過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剛走到門口就摔了一跤。提問:小兔為什麼會摔倒的?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複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並透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分。接著為了引出本活動的難點,我透過“變魔術”這一遊戲活動幫助幼兒感知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3、鋪路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鋪路”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捉迷藏

  為了讓活動更完整、更有趣,我設計了“捉迷藏”的遊戲,小班的孩子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5、結束活動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遊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6、活動延伸

  A、指導幼兒用彩色紙、皺紋紙等材料把這條小路裝飾成一條五彩路。

  B、引導幼兒找出長方形、三角形的轉換方法。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能透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簡單的說可以包含了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數以及數與數間的邏輯關係是事物各種屬性關係在人腦中引起的綜合反映,複雜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說的相鄰數對於4到5歲的幼兒尚沒有在其大腦中形成這一概念,而與其接近的鄰居關係卻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10以內的相鄰數》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為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本活動中採用、故事講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測法、模仿法、遊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小組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的說課還很粗糙,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三、說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認知)

  3、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認知)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能力)

  四、說重難點:

  1、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五、說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十座寫有1——10數字的蘑菇小房子,小猴、小熊手偶各一個和老虎的圖片一張,故事《住賓館》。

  2、1-10的大點卡和數卡一套。黑板1——11的數字卡片。

  3、幼兒數學操作板1個/人,1-10的點卡一套/人。

  4、撲克牌人手一份(從1到11);標有1—10的數字卡片,每個小朋友一張

  5、已經學習過了《11以內的序數》、《11以內數的形成》(包括0)等,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

  六、說過程:

  1、開始部分:透過拍手遊戲和幼兒講講說說,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A、拍手遊戲:“嘿嘿,(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裡?”“嘿嘿嘿,在這裡!”(被問的小朋友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

  B、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請你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2、基本部分:

  A“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透過有趣生動的故事講述和表演,透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的內容。如:

  (1)熊貓說6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2)小熊說它的家是8號的鄰居,8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9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並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將小動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帶有數字的小房子,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並幫助幼兒相鄰數的定義(1)。提問:6的鄰居是誰呀?(理解“相鄰數”。小朋友都有兩個好聽的名字,比如王乾瑞小朋友在家裡媽媽叫你寶寶,在幼兒園老師叫你王乾瑞。數字的鄰居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相鄰數。)得出結論:7和8是6的鄰居,也叫做6的相鄰數,9和10是8的鄰居,也叫做8的相鄰數。(2)提問:那麼5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3)幼兒自主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B複習11以內數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為後面理解10以內相鄰數(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打下基礎。複習數字1-11。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

  (2)、接著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11。

  C幼兒操作,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1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為什麼0是1的相鄰數,2是1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6、7、8、9、10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3、結束部分: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遊戲:(1)、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1-10其中一張數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問你,的相鄰數就是和?”(2)《撲克牌裡的相鄰數》:兩人一組,甲抽取乙撲克牌裡的任一張牌,然後讓甲找相鄰數,找對了,牌歸他,找錯了牌歸乙。在規定的時間內最後以誰的牌多為勝。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人是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因為敘述教學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數,也有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的認知,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呢?我嘗試用遊戲的形式,將“認識5以內的序數”作為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地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並能為以後學習10以內的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動目標只定了認知目標,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活動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標。具體如下:

  1.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並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學習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在計算活動中的興趣。

  原活動的重難點:

  是學習從不同方位觀察認識5以內物體的排列次序。這樣對幼兒來說有點太深奧。根據現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動的難點:

  是用序數詞來表示物體的位置。

  三.活動準備

  原教案中的活動準備為活動的開展是準備較充分的。但為了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準備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區圖.樓房圖.各種小動物教具若干。

  寫有1—5序數的“鑰匙”一套.幼兒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隻黑色筆.一張照片供遊戲使用。

  三幅色彩鮮豔的背景大圖,採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兒操作,節約課堂時間,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數。

  四.說教學過程

  原教案教學過程中三個環節是比較清楚,幼兒在學習中也比較積極.教師也提供教學具讓幼兒操作,並在最後一個環節安排了遊戲讓幼兒鞏固知識,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整個過程始終是教師直接引導啟發,幼兒的思維受到了約束,活動中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幼兒為主沒在活動中體現出來。在教學中教師運用了操作法.引導法.講解法和遊戲法,讓幼兒在學習中能愉快輕鬆,從中學到知識,但教師注重了知識的掌握,沒考慮到讓幼兒學到的知識得到深化.運用。針對原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我把新教案的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學習用第幾座的形式來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數,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透過幫小動物搬房子,給5座小房子釘門牌號碼,學習序數詞第一至第五,並讓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及時地肯定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這一環節中還讓孩子們表達了幫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心情。

  第二個環節透過給5個小動物分5座小房子的遊戲,請幼兒按小動物所在的位置掛相應的數字鑰匙。立即對第一個環節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和鞏固。這個活動結束時採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讓幼兒體驗成功又一次強調了助人為樂的良好行為習慣。

  第三個環節我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進一步啟發幼兒探索,透過再幫小動物找房子這一活動,讓幼兒學習能夠按指定的序數詞來找到相應的位置。幼兒在說說做做這樣輕鬆愉快的遊戲氣氛中,孩子們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第四個環節是對前面三個環節的鞏固,我又適當提高了難度,讓幼兒學習用第幾層第幾間形式表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透過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說說自己是第幾層第幾間,使幼兒把體驗結果上升到理性認識。幼兒在這一環節中參與願望和積極性都很高。

  這四個環節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的第一條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慾望。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最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內容,注重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根據幼兒喜愛遊戲的天性和思維的特性,本節課透過幫小動物找房子的遊戲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貫穿整個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透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果,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發展各種能力,培養興趣,達到認識5以內序數的目標,並且能進一步學鞏固它。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本節課中非常積極。

  2.幼兒透過這節課深刻的認識到了5以內的序數,由於教具比較新穎,遊戲比較多,幼兒在本節課中玩得非常開心。

  3.本節課的設計簡潔明瞭,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玩中輕鬆學到了知識。

  4.在認識5以內的序數的同時,幼兒還能正確的認識到了動物們愛吃的東西。

  5.在跳田遊戲中,幼兒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躍能力。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小班幼兒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透過日常觀察,時常看見孩子在點數仍然存在於唱數階段,沒有辦法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計數。《綱要》指出,"教材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因此,5以內的點數是符合小班下學期需要與發展水平的。那麼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呢?我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形象"小雞",創設"小雞找媽媽"這一情境來完成本次的教學活動《感知5以內的數量》。

  二、說目標

  1、透過遊戲感知5以內的數量,並進行按量匹配。

  2、能用簡單完整的語言表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3、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在遊戲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

  難點學習根據數量相互對應的關係按量匹配。

  三、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雞找媽媽"這一情節,並透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

  四、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雞找媽媽",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數一數進一步鞏固感知5以內的數量。

  五、說活動

  過程為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等原則。設計了五個環節來展開:

  首先我以模仿幼兒最喜歡的小動物小雞來做熱身運動,然後以小雞的叫聲為契機,創設情景,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師演示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個雞蛋,接下來有師引導幼兒自己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透過操作幼兒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然後提高難度,讓幼兒操作實踐點物匹配。最終以到雞媽媽的花園玩玩結束本節課。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4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資訊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的說課稿應該怎麼教學?

  一、說教材

  《8的形成》是中班上學期的數學教育活動,是一節數的概念課。感知物體的數量、對應關係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礎,它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因此,數的形成在幼兒園中班的數學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8的形成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活動,是在孩子們認識了7以內的數的形成,並瞭解了數與數之間多1少1的關係,對數的認識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瞭解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活動時既鞏固了幼兒以前掌握的數的形成知識,也為學習今後9的形成、10的形成奠定基礎。

  二、 說目標

  中班幼兒思維特點是具體性、形象性,它們是透過具體的聽覺、視覺感知周圍事物的,根據這一特點,結合《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要求:“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 樂於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2、 知道7添上1是8,並能認讀數字8。

  3、理解8的實際意義,知道數字8可以代替任何數量為8的事物,並能不受物品擺放形式、位置的影響進行正確點數。

  三、 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活動的重點是理解8的實際意義,知道數字8可以代替任何數量為8的事物。

  難點是理解7、8兩數之間多1少1的關係。

  四、 說準備

  《綱要》科學領域指導要點指出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根據這一要求,圍繞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教具:

  1、小動物水果等磁性教具圖片各8張,數字1——8磁性教具圖片

  2、教室裡擺放一些數量是8的物品,如:8盒水彩筆等

  3、萬能棋若干,鈴鼓。

  五、 說教法、學法

  新《綱要》中提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去動物演唱會”為主線的情境教學法貫穿活動始終,中間穿插運用了引導觀察法、賞識激勵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等教法,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樂於參與到活動中來。

  在整個活動中,我把幼兒作為了學習的主體,讓孩子們透過遊戲法、操作法、觀察法等各種方法,調動各種感官的參與,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六、 說教學流程:

  本活動的接受物件是中班的幼兒,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徵,結合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我在活動中創設了遊戲情景,並調動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讓幼兒在寬鬆、安全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活動主要分以下幾個程式: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聽故事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特別是有關動物的故事幼兒更是百聽不厭。活動開始時,為了能一下子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我設計了動物故事導語:森林裡最近非常熱鬧,為什麼呢,因為動物王國要開演唱會啦,情景一定非常壯觀,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瞧!小動物們要出場了,請你們拍7下手歡迎小動物們出場。(運用這種故事型的導語可以一下子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拍手歡迎小動物時也複習了7的形成)

  (二) 創設情景,學習8的形成

  這是該活動的重點、難點,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8的形成,我依然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設計了小動物參加演出的情境。因為中班幼兒思維特點是具體性、形象性所以在學習新知識時我主要運用引導觀察法、直觀演示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在情境中輕鬆自然地學習新知識。

  1、透過直觀地演示教具7只小兔子變成8只小兔子的過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7添上1是8”

  (師出示小兔子圖片)看,首先出場的是誰?數一數有幾隻小兔子?用數學幾表示?等等我——喲!又來了一隻小兔子,現在是幾隻小兔子?用數字幾表示?本來有7只小兔子,又來了一隻小兔子,變成8只小兔子,我們就可以說:“7添上1是8”(幼兒跟說)

  2、請幼兒為小兔子送胡蘿蔔了,引導幼兒觀察數字7與數字8之間的關係,理解7與8之間多1少1的規律。

  小兔子要吃胡蘿蔔,我們幫小兔子送胡蘿蔔好不好?(請幼兒一一對應送胡蘿蔔圖片給小兔子)數一數,有幾個胡蘿蔔?(7)用數字幾表示?小兔子多還是胡蘿蔔多?多幾?少幾?(引導幼兒說出7比8少1,8比7多1)怎樣變成一樣多?我們再來送一個胡蘿蔔(7添上1是8)

  3、運用同樣的方法請小猴子為大家表演,並重覆上述流程送水果,讓幼兒鞏固剛剛對8的形成的認識。

  4、變換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讓幼兒排除干擾正確點數。

  小兔子要為大家表演了,它們能夠邊敲跳邊變換隊形呢(師將小兔子排列成圓形),瞧,排成什麼形了呢?小兔子有幾隻呢?(師再變換一種排列方式讓幼兒點數總數)

  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樣變換隊形表演,小朋友們誰能上來幫助它們擺出新隊形?(這裡請幼兒上前擺隊形,既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又拓展了幼兒的思維)一起數一數小猴子的數量變沒變。

  5、認識數字8,知道8是可以代表任何總數是8的物體

  今天有幾隻小兔子,幾隻小猴子為大家表演呢(8)我們可以用數字“8”表示,小朋友看一看“8”象什麼?8還可以表示什麼?小朋友找一找我們教室裡有哪些東西的數量是8(這裡讓幼兒自已找數量是8的物體,讓幼兒從剛才的情境中走出來,在實踐中認證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三)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進一步鞏固理解

  在幼兒對於8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我又設計了多種方式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參與,這樣既可以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始終保持較高的興趣,同時讓幼兒透過聽、看、說多種方式進一步感知8的形成及實際含義。

  小動物們表演完了,它們想休息一下,和小朋友一起來玩個好玩的遊戲:

  1、聽音說總數

  老師敲鼓,小朋友認真聽它敲了幾下?

  2、聽音做動作

  老師做動作,請小朋友做相同數量的動作:拍手、跺腳等(這裡還可以讓個別幼兒上前敲碰鈴,其餘幼兒做動作,這樣可以進一步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3、看數發音

  請小朋友看數字卡,發出與數字卡相同數量的聲音:如學小貓叫、小狗叫等

  (四)操作學具,讓知識得到進一步內化

  由於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的、形象的,因此操作是解決幼兒具體形象思維與知識抽象性之間矛盾的一種較好的手段。於是活動最後環節我安排了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學具,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得到練習鞏固,使知識得到進一步內化

  小朋友們表現得真棒,小動物們又給我們送來了玩具,請小朋友取出和卡片上數量相同的萬能棋卡!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5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接下去由我代表我們二幼教研團隊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活動的一些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

  《火車火車嘟嘟開》講述了一輛可愛的小火車去旅行的故事,它經過了農場、森林、海邊、城市,每到一個地方它就會邀請那裡的小動物坐上車,和它一起去旅行。

  小火車的形象可愛快樂,充滿生機,它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歡的。

  故事看似很長,但其中的語言簡潔生動、很有節奏,而且重複句式較多,這樣的故事內容符合小班孩子語言學習的特點。

  另外透過欣賞輕鬆快樂的故事還可以帶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們以這個故事為載體進行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目標:

  今天我們展示的是《火車火車嘟嘟開》主題中的第一次活動。我們把目標定為:

  1、喜歡故事,說說故事中好聽的句子。

  2、豐富故事中的角色,並愉快地扮演和遊戲。

  環節:

  有了目標,在環節的設計上,我們緊緊圍繞小班孩子喜歡角色遊戲這一特點,以三次不同內容和要求的開火車遊戲貫穿始終。

  火車開來了--第一次開火車遊戲將孩子們和老師帶入了活動室,這時候的孩子隨著角色的賦予,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活動中來。

  火車火車嘟嘟開--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也是故事展開環節所在。如何幫助小班的孩子更好的傾聽故事、理解內容、達到共鳴?我們設計了三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故事分段呈現。我們知道,小班孩子學習記憶時間比較短暫,透過一小段一小段欣賞這樣的形式可以幫助他們清晰地理解故事裡面的情節,再借助教具的對應呈現,直觀地向孩子們展示了故事的脈絡,使他們對故事的理解變得輕鬆明瞭。與此同時,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火車開到了哪裡停下來""它邀請誰和它去旅行""小火車是怎麼邀請的",在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時也引出了對句式學習。

  第二步:透過前面的分段欣賞,孩子對故事中各個細節都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此教師運用用另一種形式--動感的PPT畫面完整地講述了故事,給孩子全面感受的同時再一次地將孩子引入小火車的美妙故事中。

  第三步:前面孩子一直處於一種靜態的學習狀態,我們希望透過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表演氛圍--請孩子們自己來選擇一個故事的角色,和著故事的講述,身臨其境表演故事。透過這樣一種動態的學習平臺,給予孩子充分的表達表現的機會,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這是孩子們第二次的"開火車"遊戲。

  熱鬧的火車出發了--這是我們的第三個環節,因為是小班下學期的孩子,我們覺得孩子的知識經驗完全可以支援他們對故事角色進行拓展。教師還是運用提問的方式"你知道還有誰住在農場裡?""誰也想和小火車去旅行?"幫助喚醒孩子的已有經驗。活動的最後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扮演,這時故事形象變豐富了、火車變熱鬧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更高了。活動也在歡快的第三次"開火車"的遊戲中結束。

  整個活動的設計,我們希望孩子們沉浸於小火車快樂的旅行故事中。透過層層遞進的遊戲,在以語言為核心,滲透健康、社會、科學等領域的活動,使孩子們獲得語言的習得和積極情感的體驗,另外透過對故事角色的創編,給予孩子一定的挑戰,為後面的主題活動做鋪墊。這是我們二幼教研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希望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導和評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