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

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

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1

  一、課題:三角形的面積

  二、說教材:

  “三角形的面積”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九冊中“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中的第二課時內容,新課標中把這一知識作為小學階段學習幾何圖形的重要內容,是在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徵,掌握了正方形,長方形及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併為以後學習圓形面積與複合圖形面積計算起到鋪墊的作用。

  三、說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及新課標中數學課程要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的教學理念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應用公式熟練正確地進行計算。

  能力目標:透過圖形的拼擺,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滲透轉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教學重點:新課標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我把讓學生經歷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

  教學關鍵:教學關鍵在於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中除以2的意義。

  五、課前準備:

  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使學生人人參與其中,我讓學生課前準備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

  六、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在新理念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而進行教學,所以本節課中由老師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向學生提供充分參與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與空間,然後再從旁輔助與點撥,而由學生去主動探索發現,合作交流。且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真正做到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做學習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七、說教學過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所以我為本節課安排瞭如下教學流程:

  (1)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新課的匯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那麼我在開課時首先複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接下來的新課做好鋪墊。接著給出學生最常見的一種三角形的物品---紅領巾,提出疑問:如果我想知道這條紅領巾的面積該怎麼辦呢?設疑並引出課題:,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如何計算(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面積)

  (2)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公式的推導過程也是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此過程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有目的,有步驟的進行分組合作,透過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講述來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① 操作過程中我引導學生以不同的三角形去拼擺,怎樣才能把三角轉化成我們已知的能夠求出面積的圖形呢?在學生的分組合作過程中,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②小組合作拼擺過後,請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③請同學來回答我提出的問題,透過拼擺你發現了什麼?可能有學生會這樣回答: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四邊形。(這時教師給予鼓勵,真棒!)。然後就會有學生說:老師,老師,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一下子變得熱情高漲)(我接著鼓勵他們:拼得太好了,做的真不錯等等)。那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呢?

  ④讓學生透過這種拼擺形式,以不同的三角形拼擺得出相同的結論: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都知道了是底×高,你覺得三角形應該如何計算呢?

  ⑤讓學生總結得出:三角形的面積是與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應該這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低×高÷2。用字母表示為s=ah÷2。

  (3)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

  ⒈這裡我首先讓學生迴歸實踐應用,解決最初提出的疑問,求紅領巾的面積。

  ⒉然後給出下面的判斷題強化學生對公式的理解。

  ⒊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積,既考驗了學生動手測量能力又鞏固了新知。

  ⒋這兩題一題是鍛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一題是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數學課堂中發散學生思維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為了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鍛鍊我還設計了一道拓展延伸的思考題。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了嗎?都知道了,你們真棒!那你想知道我國古時候的人是怎麼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的嗎?讓學生開啟課本,閱讀下面的內容,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情感目標得到昇華。

  (4)全課小結

  請同學們相互交流一下今天你有那些收穫?在選出小組代表說一說。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抓住要點內容,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這節課,我透過讓學生擺一擺,說一說,量一量,看一看等試驗,猜想,驗證,鞏固的方式使整節課善始善終。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2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75至78頁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在第八冊認識了三角形,第九冊會計算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與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聯絡在一起,為以後學習圓面積和複合圖形的面積計算起到鋪墊作用。教材先從數方格的方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開始,再運用拼擺、旋轉、平移的方法把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角形分別變換成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積等於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然後歸納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我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及五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關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2、透過圖形的割補,剪拼,滲透圖形變換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

  教學關鍵:

  引導學生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中除以2的意義。

  本節課,我根據五年級學生的知識面較廣,學習自覺性較強的特點,採用嘗試教學法、實驗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透過自學課本,利用學具獨立作業,互相討論和鞏固練習,去嘗試解決問題,教師再根據學生嘗試練習中的難點和教材的重點加以講解和點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操作能力。教學時,我按匯入新課、揭示課題、推導公式、實際應用、鞏固練習、課堂總結這六個環節進行

  一、匯入新課

  新課的匯入是為了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好的匯入,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活躍學生的思維。我採用實物直觀法匯入新課,先引導學生觀察少先隊大隊旗,說出大隊旗的長是120釐米,寬是90釐米,讓學生利用舊知識計算大隊旗的面積和歸納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再出示紅領巾,引導學生說出要計算紅領巾的面積,就是求三角形面積,從而發揮知識的遷移作用,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境界,為整個教學過程創造良好的開端。

  二、揭求課題

  我按照學生的心理特徵,運用了激趣法揭示課題,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承上啟下、開宗明義的作用。我先直接板書課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再提出問題“這節課要學習哪些內容?”讓學生互相討論,說出三個問題。

  (1)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2)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3)怎樣運用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面積?這樣,巧妙地讓學生自己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把目標變成自身學習的需要,使學生由“要我學數學”變成“我要學數學”。

  三、推導公式

  公式的推導過程是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有目的、有步驟地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講述,以實驗法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時,分四步進行。

  (1)引導猜想:

  我讓學生按照課本75頁的方法,用方格紙數出三角形的面積,引導學生觀察三角形的底是多少釐米?寬是多少釐米?底和高的長度與面積之間有什麼聯絡?讓學生透過觀察分析,得出三角形底是6釐米,高是4釐米,面積是12平方釐米

  底6釐米高4釐米面積12平方釐米,接著引導學生猜想三角形面積是底和高乘積的一半。

  (2)嘗試操作:

  當學生心理上產生疑問,迫切地需要教師的講解和驗證時,教師要求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學生一邊說,我一邊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的推導方法演示出來(沿平行四邊形的高剪出一個三角形,把剪下的三角形拼到另一邊,變成一個長方形)。

  以喚起學生的回憶,促進知識的遷移。然後再要求學生模仿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方法,把三角形轉換成其他圖形,並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學具,量出長方形的長與寬是多少?(長10釐米,寬6釐米),計算出它的面積是10×6=60平方釐米,再沿著長方形的對角線剪開,分成兩個大小形狀相同的三角形,算出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0×6÷2=30平方釐米(如下圖)。學生清楚地看

  出這個三角形是原來長方形的一半。使學生沿著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發展的規律去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接著讓學生拿出平行四邊形紙片,量出它的底和高分別是10釐米、6釐米,用10×6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60平方釐米,然後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剪開,可以分成兩個大小形狀相同的三角形,用10×6÷2算出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30釐米。學生再一次看出這個三角形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一半,而且觀察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剪開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致的,攻破教學的難點。

  (3)歸納公式:

  透過兩個實驗,學生紛紛討論,並歸納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2,用字母表示寫作S=ah÷2,並點明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時把底和高相乘後不能忘記除以2,讓學生的知識更系統完善。

  4)看書質疑:

  學生透過自己實驗操作已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後,我再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本75頁至77頁的內容,比較與自己推導的方法有什麼異同,突出說明課本是用“合”的方法驗證公式,而我們是用“分”的方法來驗證公式的,兩種方法均把三角形變換成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來推導,都能嘗試成功。之後,留一點時間讓學生提出疑問,我再進行針對性的釋疑,創造親切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疑敢問,進一步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科書的示範作用及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實際應用

  學生推匯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後,我便出示一道同課本例題相仿的嘗試題:一條紅領巾的底是100釐米,高是32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讓學生獨立解答,分別叫好、中、差三類學生板演,我進行巡堂檢查,瞭解資訊反饋,去發現所估計出現的兩種情況:

  (1)100×32÷2=1600平方釐米;

  (2)100×32=3200平方釐米,並按反饋資訊組織學生討論和講解,強調應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把底和高相乘後不要忘記除以2,否則會計算了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以確保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五、鞏固練習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是檢查教學目標落實情況的重要手段。為了提高練習的效率,我合理地設計了三道練習題。

  第1題: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這是課本77頁做一做的題目,屬單一性練習,用於鞏固新知識。

  第2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12平方釐米,求塗色的三角形的面積。

  這是課本78頁練習十八的題目,屬綜合性練習,既複習了三角形面積公式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關係,又進一步鞏固三角形面積計算,防止學生照樣畫葫蘆。

  第3題:計算少先隊中隊旗的面積,看誰的解法最簡便?這題屬創造性練習題,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促進學生的散發思維。

  阿爾法趣味數學小課堂:說課總結

  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可以使學生更進一步明確具體的教學任務,抓住要點內容,形成系統的知識。我讓學生聯絡本課初提出的學生目標,總結本課所學內容,得出:

  (1)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2;

  (2)三角形的底和高決定以後,三角形的面積也就決定了;

  (3)計算時把底和高相乘後不要忘記除以2。

  這樣,透過疏理、歸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整節課的安排善始善終。

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3

  指導思想:

  積極配合萊州市、沙河鎮在效率課堂研究月推出的一課多研活動,旨在強化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課堂高效研究交流,系統化理論,進一步熟悉課堂教學結構,對課堂和諧高效教學進行再思考。

  全體數學教研小組成員集中聽評四年級數學課一節,集中研討方案,進行個人反思修改,然後由教研組提出評課建議,進行一課多研的課例研究。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計算相應圖形的面積;瞭解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經歷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推理和概括能力,滲透轉化思想,發展空間觀念。

  3、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

  師:同學們,你知道我們每天都佩戴著鮮豔的紅領巾是什麼形狀的?(三角形),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複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

  師: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是什麼?是怎麼推導的?

  師:我們是先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運用學過的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找到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之間的聯絡,推匯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用轉化的數學思想來探索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2、第一次操作實踐

  師:好,那怎樣把三角形轉化成我們所學過的圖形呢?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裡的各種三角形,兩人一組想一想,拼一拼。(教師巡迴指導)

  3、交流反饋

  師:同學們都拼好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拼的'?

  生:我用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我這也有兩個直角三角形,可是拼不成,為什麼?你有什麼發現?

  生:要用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來拼。

  師:你拼時怎麼知道是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呢?

  生:把兩個三角形重合就知道了。

  師:對,要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來拼。

  師:還有不同的拼法嗎?

  生:我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生:我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鈍角三角形也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看看這幾種拼法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呢?認真觀察,同桌互相說說。

  4、第二次操作實踐

  師:下面我們再次合作,根據你們轉化的圖形,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絡,推匯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生討論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推導的?

  生彙報

  師板書: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師:仔細觀察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三角形的底,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與三角形的高看看有什麼發現?

  師:我們把這種相等的關係叫等底等高。

  師:那麼三角形的底乘以三角形的高求出的是什麼?

  生:與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師:為什麼除以2呢?

  生:因為三角形的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師:無論什麼樣的三角形,它的面積都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計算,所以我們得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底×高÷2

  師:誰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板書s=ah÷2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師:利用三角形面積公式,我們可以方便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了!老師這裡有一條紅領巾,求它的面積,你需要知道什麼條件?你能估測一下這條底邊有多長嗎?

  師:它的高是33釐米,你能計算出它的面積嗎?

  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學生開啟書32頁,在書中畫一畫

  師:你畫出了幾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如果給你足夠的時間你能畫出多少個這樣的三角形?

  生:無數個

  師:透過畫這樣的三角形,你發現了什麼?

  生:三角形的面積與底和高有關,與形狀無關。

  四、總結收穫

  這節課我們運用轉化的思想,透過拼擺把三角形轉化成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推匯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大家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實際上我們還可以運用剪拼或摺疊的方法來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課下同學們可以動手試一試。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生:我學會了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生:我學會了用轉化的方法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下節課我們繼續運用轉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評課:

  縱觀本節課教學,教師教學思路清晰,運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親身實踐的學習方式。課前導語可以創設情境,揭示課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意了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但缺乏對經驗背景的引導,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教學,上課時應該先複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然後讓學生探究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以舊引新,銜接自如。

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相關特徵,具有推導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前提)。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是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知識之一(作用)。因此,經歷和感知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後繼學習的重要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意義)。為此學好本節課意義重大。

  二、說學情

  學習本節課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知識儲蓄、一定的推導經驗與實踐能力,5年級學生好奇心與積極表現的心理特點有利於本節課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法)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結合新課程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探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過程,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說明:這裡強調“過程”是讓學生親身經歷三角形面積公式探索與獲得的過程,而不是要教師直接呈現讓學生被動接受。這樣設計,符合了課程標準下的現代學習觀。)

  2、過程與方法

  透過經歷三角形的拼擺、觀察、討論、歸納等,滲透轉化思想,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並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難點:理解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體會轉化思想。

  5、說教法、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小學生獲得幾何知識並形成空間觀念,更有效的方式就是動手操作,故我採用教學方法是“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突出本節課重點。在學習方式上,我設計以“完全一樣三角形拼擺出學過的哪些圖形”為切入點,組織學生操作→觀察→討論等實踐活動,融入課件的動態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推導過程,滲透轉化思想,突破本節課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預設的教學程式為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情境1:請學生回憶並指名學生說明上節課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過程。

  情景2:就學生熟悉的紅領巾面積是多少引出求三角形的面積問題。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敘述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繼續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為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做準備。從紅領巾入手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練習)

  (二)動手操作

  推導公式

  本環節首先出示問題:怎樣把三角形的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

  再設計4個層級的活動完成公式的探究過程。

  第一層次:結組拼擺,說說方法。

  這一環節我對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進行預設,基本上有3種方法(單位面積度量法、拼擺法、割補法)共7種可能。度量法適合估算,拼擺法相對割補法推導過程更直觀、更易於理解,故課堂上挖掘以拼擺法為重點的3種操作,也就是一對銳角三角形、一對直角三角形、一對鈍角三角形拼擺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割補法作為拓展資料,以自學為主。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動手拼擺,自主探究,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而不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在動手拼擺中讓學生感悟到“形狀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是拼擺的前提,建立起“用兩個形狀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等概念)

  第二層次:交流成果,演示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彙報成果,教師給予肯定,使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彙報之後,再組織學生觀看課件演示,這就更形象、更直觀,更生動的展現了圖形拼擺的過程,利於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三層次:小組討論觀察比較

  教師結合課件出示一組三角形與對應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思考:透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小組彙報討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中發現三角形的底、高和麵積與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麵積的關係,幫助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第四層級:概括總結

  推導公式讓學生可以自己比較準確敘說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並用字母規範表示。

  總體思路:第二環節我設計四個層次的學習活動之間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遵循了學習的基本規律,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推導過程,也感受到一次有意義的探究性學習。

  鞏固理解

  實踐應用

  結合課本中的3

  類題型分層次進行練習,達到學生理解鞏固會應用的學習目標。結合課件演示板書過程,引導學生規範書寫的習慣。

  課堂總結

  回扣目標

  從學生談談學習本節課有哪些收穫說起,提高對數學的認識層次。讓學生從學習活動中認識到數學思想和學數學意義:第一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認識到重要的轉化思想,第二從紅領巾大小→三角形面積公式→計算紅領巾面積,幫助學生認識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學習觀。

  五說教學反思

  從目標完成情況、教學法轉變、資訊科技應用等方面進行反思,便於更好開展課堂教學。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說課內容,不足之處敬請指正。謝謝。

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三角形的面積》,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成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本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時《三角形的面積》。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部分知識學習為以後學習梯形的面積、組合圖形的面積、圓的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以及在第三學段幾何圖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教材的編排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教材中的插圖給出了轉化的操作過程,同時滲透了旋轉和平移的思想,以便於學生理解公式的來源,同時還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滲透轉化、對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力有著重要作用,這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中也起著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但是在知識和認知水平還存在一定的侷限性,空間想象能力不夠豐富,雖然在學習平行四邊的面積計算時,對圖形的轉化、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學生的基礎、能力差別比較大,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自然也有不同層次,因此本課的學習就讓學習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再次滲透旋轉平移的思想,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識的發展和形成的過程。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探索過程,準確理解三角形的計算公式。

  2、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探索學習過程中,培養實踐能力、培養探索意識、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參與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全過程和運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內在聯絡。

  學具準備:完全相同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厚點得紙張),多媒體課件,教師演示教具一套。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學習後能做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

  1、實驗法。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比聽教師講解學習新知識記憶更加深刻、興趣更加濃厚。因此,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反覆實驗、討論,在操作、實驗、討論的過程中牢牢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透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2、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時,採用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推導過程,指導學生操作,幫助學生理解轉化的數學方法在圖形中的應用。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具演示配合講解。觀看課件演示後,部分有困難的學生可能還無法掌握旋轉、平移的操作過程,這時,教師再用實物教具演示這一過程,並配合講解,幫助學生掌握推導過程這一重點內容。

  4、發展遷移法。運用遷移規律,注意從舊到新、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二)說學法

  根據本節內容可操作性強的特點,以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學法指導上應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配以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怎樣有序觀察、怎樣操作、怎樣概括結論,透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三、說教學過程

  為凸顯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切實高校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一)、回顧舊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圖形的面積計算?(平行四邊形)找學生說一說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過程。

  設計意圖:複習與新知識聯絡緊密的舊知識,喚醒學生對圖形轉化的形成過程的回顧,同時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二)、情境引入

  大家看看胸前的紅領巾,知道紅領巾是什麼形狀的嗎?(三角形)如果叫你們來裁一條紅領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嗎?(求三角形面積)這節課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來研究、探索這個問題。(揭示課題)

  設計思路:以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來創設問題情境,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思想,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求知慾望,明確了探索的目標與方向。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啟發。要解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問題,我們能不能從已學圖形計算公式中得到一點啟發呢?(思考)請你們先拿出第一組學具(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大家可以拼一拼,看能拼什麼圖形?

  設計思路:這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感受新知的形成,同時,再次滲透轉化思想,先進生帶動後進生在學習新知識上得到提高,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思路,做好鋪墊,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猜測能力。

  2、分組操作交流。

  (1)以四位同學為一組進行合作探索、操作。

  (2)小組展示、交流。可以透過多媒體展示學生拼組的圖形

  問:哪些圖形的面積你會計算?(平行四邊形)

  想一想: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四人小組合作討論。

  3、請大家拿出第二組學具(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用上面的方法,能擺出幾種圖形?

  (1)分組進行操作

  (2)小組交流、展示

  (3)啟發:拼成的圖形與三角形有什麼關係?如果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同學,你們觀察一下,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高和三角形的底與高有什麼關係?

  (4)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後總結回答。

  (5)教師透過幻燈片旋轉、平移演示、讓學生感知。

  4、拿出第三組教具(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用同樣方法進行操作,交流。從而總結出: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也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5、透過上面的實踐操作,同組之間的同學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的敘述可能不夠全面)。

  根據回答引導總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的高。

  6、讓學生大膽嘗試,推導說理。

  師:根據你們的發現,你能推匯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歸納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用字母表示出來。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讓學生反覆實驗、討論,在操作、實驗、討論的過程親身經歷體會、感受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全過程,這個過程學生會牢牢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這個過程也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尊重了學生為主體地位,突破了難點,解決了關鍵,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三角形的底是5cm,高是4cm,求三角形的面積?

  2、三角形的面積是18平方分米,高是4分米,底是多少分米?

  3、出示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的同底等高的三角形,他們的面積相等嗎?

  設計思路:在練習中,檢查這一節課的教學效果,鞏固學生對三角形面積的認識,加深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記憶,此練習題量賽然不大,但含鈣量本節課所有的知識點,具有一定的彈性,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加強學生逆反性思維模式訓練,練習題呈現的方式多樣化、坡度適中,強化了本節課的重點,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進一步內花了新知。

  (五)課堂總結,深化新知

  最後,我問同學們,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概括小結,這樣會給學生一個系統、完整的印象,不但是本節課有了一個精彩的結尾。

  四、說板書

  三角形的面積

  兩個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設計意圖:強調公式推導的轉化的思想,再現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有利於寫生更好的完成本課任務。

  以上只是我的對本節課設想,由於學習主題是鮮活的,課堂是動態的現實的課堂與預設之間可能會產生一些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我將根據教學主線結合學生動態生成隨時調整預案,力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最後,懇求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稿到此結束,謝謝!

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6

  一、 說教材

  《三角形的面積》是選自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面積的第二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並認識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在整個第五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對三角形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又是以後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推導的基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確立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推匯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求三角形的面積。

  能力目標:透過圖形的割補、剪拼、變換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滲透轉化的思想。

  情感目標:透過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轉化法探索三角形面積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用轉化法探索三角形面積公式。

  二、 說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授課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為此,在本節課中,我將全班學生分成11個小組,每組六人或4人,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用轉化的思想來推導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解決實際問題。

  三、 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解,在此之前,我們還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求解。同學們,現在我說去一個圖形,看你們能不能算出它的面積,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慾。我將拿出一條紅領巾,提問:你們能算它的面積嗎?(學生思考了下,可能說不會)這是我將板書三角形的面積,並說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我們一起來探究下。

  (二)、自主探索,感受新知

  (1)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學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它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現在我們如何把三角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面積求解呢?我將準備的平行四邊形模型按對角線剪開,得出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同時引導學生用拼湊的方法來推導,此時,我將要求各小組至少在課前準備相同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各兩個,並提出明確的操作和探究的要求:

  1用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怎樣拼湊成我們學過求面積的圖形?

  2拼出圖形的面積你會計算嗎?

  3拼出的圖形與原來的三角形有什麼聯絡?

  (2)在學生拼湊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並適時的指導。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可能拼湊成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由於我在之前暗示了學生平行四邊形,所以大部分學生拼成平行四邊形。之後再讓小組學生透過用的三種三角形拼湊的情況分別進行彙報,並根據拼出的圖形敘述出推導過程,在幾組實驗基礎上得出了結論: 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的高,由於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推出

  三角形面積=平行四邊形÷2

  由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S=ah÷2

  (3)解決前面留下的問題:紅領巾的面積有多大?讓學生自己透過測量得出紅領巾的底和高,再運用公式進行計算。這樣即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又能對公式加深印象。

  (三)、鞏固練習,強化知識

  1、出示p92做一做,這題即讓學生直接運用公式,對三角形面積公式加深印象。

  (四)、全課小節及佈置作業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學到的知識,三角形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還有什麼疑問?

  佈置作業:

  課本練習二十2、5題,課後作業是對上課學的內容鞏固,加深印象。

  四、說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板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板書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打下基礎。

  以上只是我的對本節課的設想,由於課堂是動態的,現實的課堂與預設之間會產生一些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我將根據教學主線結合學生動態隨時調整,力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最後,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7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三角形的面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第九冊第五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中的第二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的編排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如求三角形的面積,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擺已學過的圖形。一方面啟發學生設法把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另一方面主動探索研究的圖形與已學過的圖形之間有什麼聯絡,從而找出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公式告訴學生。這樣既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教材中的插圖給出了轉化的操作過程,同時滲透了旋轉和平移的思想,以便於學生理解公式的來源。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按照新課程理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經歷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掌握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

  透過學生動手拼擺,滲透旋轉、平移的數學思想,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推導公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同時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學習活動,提高實際操作、自主探索能力及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探索學習活動中,培養實踐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體會數學問題的探索性,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成功體驗。

  三、說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發展遷移原則。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

  2、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在學生拼擺實驗的基礎上,透過課件演示,採取旋轉、平移的方法,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來源的體驗和理解。

  本節課在學習方法上我側重以下幾點:

  1、學會以舊引新,掌握運用知識遷移、學法遷移進行學習的方法。

  2、操作實驗法。學生自己動手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擺出自己學過的圖形,弄清三角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

  3、學習討論法。在操作實驗的基礎上,討論三角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係,從而總結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說教學過程

  針對上述內容的需要,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式:

  一、 創設情景,引入探索

  師:在講課之前,首先,誰願意給大家說一說,你有什麼愛好?

  生:我喜歡

  師:老師特別喜歡攝影,今天特意帶來幾幅作品,想看看嗎?好,一起來看看!(點選課件出現吳忠城區風光圖。最後畫面定格在體育館的花壇中)為了美化環境,園林工人要在體育館的附近的長方形的空地上設計一個花壇,打算分成兩個相等的綠化地,一塊種上杜鵑花,一塊種上月季花,那麼怎麼設計這塊地呢?(學生可能有三種設計,一種是將空地縱分,一種是橫著分,還有斜線分成兩個三角形)最終園林工人採納了第三種方案,園林工人要按面積來買花種的數量,誰來說說這一塊花壇的面積怎麼來算?

  (引導學生可以先求長方形面積,再算它的一半就可以)

  那麼如果遇到花壇形狀是這樣普通的三角形,面積怎麼計算呢?我們今天一起來研究,大家有興趣嗎?(教師板書課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引導學生看大螢幕(出示不同型別的三角形),提出思考: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2、拿出三角形模型,讓學生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說說你能發現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怎麼計算呢?

  3、談話啟思。

  請大家運用老師提供的素材,自行確定研究方案,希望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可以拼,還可以擺。小組裡的同學可以互相合作、討論,看哪一些小組能找到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4、操作探索。

  (1)小組合作探索、操作。

  (2)小組交流。(學生積極踴躍的動手動腦,教師融入其中並適當給以啟發)

  5、開始現場釋出會,展示學生的拼擺情況。

  師:同學們,方法找到了嗎?哪個小組上來彙報?

  生:好,我們拿的是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我們將其中的一個三角形進行旋轉,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我們發現這個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這個銳角三角形的底。高等於這個三角形的高。因為每個銳角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這個銳角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師:,說得非常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博士是怎麼說的?(課件演示整個重合旋轉平移的過程,並說出推導過程)。關於其他的三角形,哪個小組還有新的發現?好,你們小組來。

  生:我們用的是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推導過程跟上一組一樣,我們的結論是鈍角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師:好的,我們來看一下電腦裡有沒有這種方法?(課件演示)你們的方

  法也很好。

  生:我們小組是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

  形,我們的結論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生:我們小組用的同樣是直角三角形,但我們拼成的是一個長方形。這個

  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等於三角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於三角形的高,所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並且我們還發現如果我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還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但結論也是一樣的

  師:好,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麼多的方法。讓我們來一起看看黑板上大家的研究成果吧!我們發現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積,a、h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用字母怎樣表示公式?(板書:S=ah2)

  三、嘗試練習

  1、估算紅領巾的長是多少,高是多少,計算紅領巾的面積。(確定底是100釐米,高是33釐米學生自主練習,最後小結課件出示結果)

  2、計算標誌牌的面積

  (課件出示標誌牌圖,在學生算出面積之後,引導思考:為什麼不用3乘以2.5來算它的面積)

  引導小結:在求三角形面積時,底與高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對應的底乘以對應的高再除以二才是三角形的面積。

  四、鞏固練習

  認識交通警示標誌牌,引導計算製作兩塊標誌牌所用的鐵皮?

  (課件出示題目)

  3、評價體驗。

  師:你們透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老師也為你們

  自豪!瞧,連聰明一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動畫演示)她帶來了一些問題想考考大家,你們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

  生:願意!

  五、實踐運用,拓展創新。

  下圖中哪個三角形的面積與畫陰影三角形的面積相等?為什麼?

  你能在圖中再畫一個與畫陰影的三角形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嗎?試試看?

  六、質疑調節,總結延伸。

  師:透過這節課的探索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我們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還會用它來進行計算。

  生:這節課我們透過自己動手動腦得出來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我真是太高興了!

  [在探索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體會數學問題的探索性,並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七、佈置作業,課後探索。

五年級數學《三角形面積》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三角形的面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中的第二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的編排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如求三角形的面積,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擺已學過的圖形。一方面啟發學生設法把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另一方面主動探索研究的圖形與已學過的圖形之間有什麼聯絡,從而找出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公式告訴學生。這樣既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教材中的插圖給出了轉化的操作過程,同時滲透了旋轉和平移的思想,以便於學生理解公式的來源。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按照新課程理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探索並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探索學習活動中,培養實踐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體會數學問題的探索性,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成功體驗。

  三、說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發展遷移原則。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

  2、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在學生拼擺實驗的基礎上,透過課件演示,採取旋轉、平移的方法,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來源的體驗和理解。

  本節課在學習方法上我側重以下幾點:

  1、學會以舊引新,掌握運用知識遷移、學法遷移進行學習的方法。

  2、操作實驗法。學生自己動手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擺出自己學過的圖形,弄清三角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

  3、學習討論法。在操作實驗的基礎上,討論三角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係,從而總結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說教學過程

  針對上述內容的需要,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式:

  一、激情導課

  1、師: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好嗎?(好)。請大家拿出信封內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聽好了,既然是遊戲當然就有遊戲規則,請想一想,如何在每個圖形上折一次,使摺痕兩邊的形狀、大小完全一樣,先思考或討論有幾種折法,再開始折,並用彩色筆畫出摺痕。

  2、小組學生代表上臺彙報操作結果。

  3、師根據彙報有選擇地在黑板上貼出以下四種折法:

  4、讓學生觀察後提問。

  師:這三個圖形分別折成了兩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什麼圖形?

  生:這三個圖形分別折成了兩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角形。

  師:如果我們知道長方形長為30釐米,寬為20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求出來的?…

  從而引導學生可以先求長方形面積,再算它的一半就可以

  那麼如果有一塊花壇形狀是這樣普通的三角形,面積怎麼計算呢?我們今天一起來研究,大家有興趣嗎?(教師板書課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拿出信封裡面的學具,從中找出兩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發現了什麼?同時在拼時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課件出示以下問題)

  A、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出什麼圖形?

  B、拼成圖形的面積你會算嗎?

  c、拼成的圖形與原來每一個三角形有什麼聯絡?

  (學生在小組裡動手拼一拼,並相互交流以上問題)

  2、操作探索。

  (1)小組合作探索、操作。

  (2)小組交流。(學生積極踴躍的動手動腦,教師融入其中並適當給以啟發)

  3、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方法找到了嗎?哪個小組上來彙報?

  生:好,我們拿的是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我們將其中的一個三角形進行旋轉,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我們發現這個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這個銳角三角形的底。高等於這個三角形的高。因為每個銳角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這個銳角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三、檢測導結

  解決實際問題,並進行課堂小結。

  透過分層次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既鞏固了學生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應用,又使學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變形應用,同時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