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小學數學說課稿《倍數和因數》

小學數學說課稿《倍數和因數》

小學數學說課稿《倍數和因數》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說課稿《倍數和因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說課稿《倍數和因數》1

  一、說教材

  《倍數和因數》是小學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2單元的內容,也是小學階段“數與代數”部分重要的知識之一。《因數和倍數》的學習,是在初步認識自然數的基礎上,探究其性質,其中涉及到的內容屬於初等數論的基本內容,相當抽象。在這一內容的編排上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沒有數學化的語言給“整除”下定義,而是在本課時透過乘法算式藉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給出因數與倍數的概念。在地位上,這節課是因數、倍數的概念引入,為本單元后面的內容、以及第四單元的大公因數、小公倍數提供了需需且重要鋪墊。(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略)

  二、說學情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五年級下冊的內容,但採取借班上課的形式,選取了四年級的學生。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已經分段認識了億以內的整數,基本完成了整數四則運算的學習(本學期剛學完)。但學生由於年齡的關係和個人思維發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語言表達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引導。但由於本課是由乘法引入,且減少了以前老教材關於“整除”等繁雜概念,大大簡化了敘述和記憶的過程,預期學生是可以理解並掌握的。

  三、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在設計理念上,本人總結四點特點,而這四個特點也

  剛好在我教學的四個環節中生成:

  第一,從生活切入,實現數形結合,完成概念的有意義建構。

  數論的內容,如果從數字本身出發進行研究,對小學生來說就抽象了些。本節課,教師以解決問題“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為引子,讓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概念,避開了抽象,有利於幫助學生完成有意義的建構。同時,在解決問題時,學生思考“哪幾種拼法”時,教師給出了不同的建議,可以想象,也可以在本子上畫一畫,這樣既符合不同的學生思維發展有不同,老師有針對的引導,其次,使數與形有機地結合,這樣,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僅是數字上的認識,而且能與操作活動與圖形描述聯絡起來。學生經歷了“先形後數”的過程,也就是知識抽象的過程。

  第二,抓住學生思維的“近發展區”,促使學生學會有序思考,從而形成基本的技能與方法。

  能列舉一個數的因數,是本節課技能目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學活動中,教師牢牢的抓住了學生思維的“近發展區”,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獨立的列舉一個數的因數,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的追問“用什麼方法找的?”,讓學生充分暴露個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師點撥出學生思維中各自的優勢:一對一對的找;從“1”開始有序的找,再透過有效分析,取得學生整體的認同。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獨立思考——集體交流——互相討論過程中,學習有序思考,從而形成基本技能與方法,做到即關注了過程,又關注了結果。

  小學數學說課稿《倍數和因數》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前後關係: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百以內、千以內、萬以內、億以內以及一些整億的數。但這只是對數字的淺在認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公倍數和公因數,以及分數的約分、通分和四則運算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讓學生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因數中最大的數、最小的數及其個數方面的特徵。

  情感、價值目標:

  2.讓學生初步意識到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非零自然數的特徵及其相互關係,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體會教學內容的奇妙、有趣,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

  (3)教學重點:

  理解倍數和因數的含義與方法

  (4)教學難點:

  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二、談設計理念首先從學生的操作入手,由淺入深,利用學生對乘法運算以及長方形的長、寬和麵積關係的已有認識,在操作中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

  其次以學生討論、交流、相互評價,促成學生對找一個數的倍數、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進行最佳化處理,提升、鞏固學生方法表達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學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確的表達。

  三、談教學過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題

  用12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進行不同的擺法展示,為了避免簡單的操作,引導學生透過算式來想他是怎麼擺的。組織交流,引出算式與概念鑑定。

  (2)教學概念、正反促成

  利用橫裡讀、豎裡讀,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知識概念,並及時出示整個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數,讓學生自己舉例,示範說、相互說,最後以教師舉學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學生不僅從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從除法的角度進行,也為後面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做好伏筆。

  (3)設疑,置疑,激發學生的反思力度

  在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時,“才說到12、18是3的倍數(板書:3的倍數),3的倍數是不是隻有12、18這兩個數呢?”組織交流:3的倍數有哪些呢?同學互評,交流形成自己的學習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識的整體性教學,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維的難度,“分鐘內你們寫完了嗎?如果再給半分鐘呢?為什麼?”

  (4)判斷中進行教學內容的遞深,形成了反思——學習——強化的整個學習過程。在學生做出“6是倍數”的正確判斷之後,並不簡單換章,而是以此為契機

  “教學找一個數的因數”以談話匯入,形成知識相互的聯絡與區別,

  “談話:必須說清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所以6可能是某些數的倍數,也可能是某些數的因數,那我們就來找一個數的因數。你能找出36所有的因數嗎?”

  (5)討論互評,自主學習

  放手讓學生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從無序到有序,從自尋到互學,請學生板書,

  學生評價,“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找到一個數的因數,可以介紹給大家嗎?還有其他方法嗎?”

  1×36=3636÷1=36

  2×18=3636÷2=18

  3×12=3636÷3=12

  4×9=3636÷4=9

  6×6=3636÷6=6

  (6)自主不失指導,掌握不失總結

  如:提問:5為什麼不是36的因數?(因為36÷5不能整除,有餘數)

  小結:不能被這個數整除的數就不是這個數的因數。

  小結:我們即可以從乘法算式,也可以從除法算式找到一個數的因數。

  提問:那對於一個數的因數從36的因數、15的因數這兩個例子又有什麼發現?

  總結:對於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它們是不同的,但透過乘法算式、除法算式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聯絡的。

  四、教學板書

  可根據情況自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