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教案範文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教案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教案範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教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教案範文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重點難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餘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掌握了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學會了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用所學知識繼續來解決“派車”這個問題。

  板書:派車

  二、探索新知

  1、先讓學生觀察本題的情境圖,理解圖意,找出必要的資訊,

  提問:從圖中你得到哪些資訊?指名學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車,小汽車限乘3人,麵包車限乘8人)

  2、再讓學生獨立思考:

  (1)可以怎樣派車?

  (2)你認為怎樣派車比較合理?

  3、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全班集體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如第(1)小題解決方法有:

  (1)派4輛麵包車;

  (2)派3輛麵包車,1輛小汽車;

  (3)派2輛麵包車,3輛小汽車;

  (4)派1輛麵包車,6輛小汽車;

  (5)派9輛小汽車。以上五種派車方案學生只要說出其中一種就可以了。

  4、在引導學生探究第(2)小題的解決方法時,要求學生要說出道理,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學生只要說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車輛數少一些,便於管理,而且每輛車坐得寬敞些,就派4輛麵包車;要求沒有空座,就派2輛麵包車,3輛小汽車。 ……讓學生用“試一試”中表格的形式呈現答案。

  三、鞏固練習

  第9頁“試一試”讓學生獨立填寫後集體訂正。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教案範文2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進一步培養“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方案表格。

  教學過程:

  一、春遊匯入,激發興趣

  (師生欣賞本校上屆春遊的活動圖片,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春遊好不好玩呀?你們想去嗎?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學校正準備組織同學去春遊呢!瞧,二(1)班已經開始報名啦!(出示主題圖)他們也像你們那樣,可想去春遊呢!你在這裡能找到哪些資訊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各種條件)

  2.揭示課題師:如果讓你來選擇的話,你打算怎樣幫他們班派車呢?(出示課題)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初步完成“25人派車方案”獨立思考,然後想出一種到兩種方案寫在表格裡,看誰想的方案多。

  2.小組交流想法。 (1)組長分工,各施其職。 (2)組織討論,交流組員各自的想法。(和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小組彙報,全班完成“25人派車方案”有哪個組的同學願意將自己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補充完善板書)

  4.兩人討論:你認為哪一種派車比較合理?為什麼?

  師:這麼多種派車的方案,你認為哪一種派車比較合理?和同學說說原因。(儘量讓學生多選擇自己的觀點,並說明原因)教師小結:同學們能利用有餘數的除法來解決派車這一問題,而且還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是了不起!看看來我們班的同學都很有節約的意識!

  三、鞏固與實踐

  1.可以怎樣租船?師:同學你們知道嗎?這次春遊大隊部為我們準備的節目可豐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嗎?(出示划船、碰碰車、小火車等專案)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參加划船活動,他們可以怎樣租船呢?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參加划船活動,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們可以怎樣租船?你認為怎樣租船比較合理呢?(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後投影反饋)

  2.可以怎樣坐小火車?師:同學真能幹,瞧,二(3)班的同學也請我們幫忙來啦!出示:我們班有31名同學要坐小火車,大車廂每節限乘4,小車廂每節限乘2人,可以怎麼坐小火車? (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後投影反饋)

  3.可以怎樣坐碰碰車?師:我們班的男同學可喜歡玩碰碰車啦!瞧,已經有19名同學在排隊等候呢!大碰碰車每輛限乘2個,小碰碰車每輛限乘1人,我們可以怎樣坐碰碰車呢? (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後投影反饋)

  四、生活中的數學(課外延伸)

  師:同學用有餘數的除法一下子就解決了那麼多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生活問題,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說一說嗎?比一比誰找的問題最多!

  五、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你學會了什麼?能把你的`收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嗎?(先和同桌說,然後指名說)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教案範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下冊第18~19頁。

  內容分析:

  《買鮮花》是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是透過創設“買鮮花”的問題情境,透過“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這個問題,列出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並透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既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應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解決“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分別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讓學生透過交流發現在既有除法又有減法時,應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也能熟練地進行加減運算,上節課又剛剛學習了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利用知識的遷移來學習,不會有太大困難。但學生的知識底縕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應針對個別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來提高學生對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理解。

  教學目標:

  1、透過“花店買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除法,後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計算有關除加、除減的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做獎品用的各式花朵。

  教學方法:

  用引導法、交流法、觀察法。利用課件、圖片,建立設了4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分析,學會用準確的語言描述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用激勵的語言、及時的評價,使學生自始至終保持愉快的心情參與到整個課堂的學習,課後練習分層進行,使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問題

  師:同學們,三八婦女節,快到了,你準備給媽媽送點什麼禮物?(學生說一說)小紅準備買一束花送給媽媽,那麼,現在我們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

  1、出示主題圖

  2、誰來說說,在花店裡,你看到什麼?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圖片資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能力。]

  3、看到那麼漂亮的鮮花,小紅真想能把它們全部買回家送給她親愛的媽媽,可是,她口袋裡的錢非常有限,只夠買兩種鮮花,而且每樣只能買一枝。同學們,如果你是小紅,你打算怎麼買呢?

  4、小組內交流。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買1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買1枝菊花和1枝玫瑰……

  二、探究發現、建立模型

  (一)探究除加混合運算順序

  師:小紅聽到同學們那麼熱情地幫她,內心非常地高興,她還讓我替她謝謝你們呢。而且啊,她還說,她最喜歡就是--同學所想的配法,也就是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那麼,你們能否動動小腦筋幫幫小紅算算,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需要多少元?

  引導學生思考:

  (1)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價錢)

  (2)1枝菊花多少錢?(不知道)1枝百合花多少錢?(4元)

  (3)先求什麼?(1枝菊花的價錢)

  (4)再求什麼?(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多少元?)

  (5)好,現在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嘗試列式解答。

  (6)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並說說理由。8÷4=2(元) 2+4=6(元)

  (7)上節課,我們學過,像這樣有聯絡的兩個算式,我們可以寫成一個綜合算式,誰會?(8÷4+4)那麼,這條算式裡,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我們計算時,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呢?

  [設計意圖:難點就在於此,透過小組的合作,由學生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合意識。]

  (引導學生說出:1枝菊花的價錢不知道,所以必須先算1枝菊花的價錢,也就是先算除法,再來算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總價錢,所以最後算加法。)

  (8)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們叫它除加混合算式。那麼在除加混合算式中,我們應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9)介紹綜合算式的計算格式和書寫方法(邊講解示範,邊板書)

  8÷4+4

  =2+4

  =6(元)

  (二)探究除減混合運算順序

  師:誰來幫老師想一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題目裡的“便宜”是什麼意思?

  (2)同學們,剛才小紅的問題,我們一下子就把它解決了,老師相信,這個問題也難不倒你們。好,現在讓同學們先自己獨立思考一下,並嘗試在草稿紙上列式計算。

  (3)嗯,大部分同學已想好了,那麼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伴說說吧。

  (4)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24÷8=3(元) 5-3=2(元)

  (5)為什麼要這樣列式?

  (1枝康乃馨的價錢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然後就可以和1枝玫瑰的價錢比較誰便宜了。)

  (6)還可以怎麼列算式?

  還可以列成綜合算式:5-24÷8

  (7)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8)你的發言太精彩了,那麼,我們在計算時是先算減法呢?還是先算除法?為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枝康乃馨的價錢不知道,需要先算出來,所以先算除法)

  (9)小結:像這樣既有減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們叫它除減混合算式。那麼在除減混合算式中,我們應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10)5-24÷8

  =5-3

  =2(元)

  (11)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在大家的合作下,這個問題終於解決了,老師真替你們高興!

  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

  1、談話:花店老闆知道,同學們都想送禮物給媽媽,他很受感動,所以特意抱出來一大束鮮花,說:“只要你能算出花朵的算式,鮮花就送給你了。”同學們,想不想用自己的智慧給媽媽獻上一份的禮物呀?

  ⑴出示花朵計算卡(P19試一試)(同學們,可選擇自己喜歡的花朵來計算,只要你計算對了,花店老闆就會把那朵花送給你的,想不想要?加油!)

  強調:計算時,先想清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才動筆計算,而且要注意綜合算式的書寫格式。

  [設計意圖:延續新課中的情境,透過形式多樣的練習,鞏固所學的新知,也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仔細觀察我們剛算過的這6個算式,都出現過什麼運算?(有加減法還有乘除法)

  ⑶歸納小結:有加減又有乘除的算式裡,我要先計算(乘除法),後計算(加減法)。

  ⑷師:恭喜這些同學得到了這麼多美麗的禮物,這是他們用智慧得到的,媽媽一定會很開心的。

  2、老師想知道大家對剛才總結的規律掌握的好不好,要再考考你們,敢不敢?(P20第4小題)

  3、森林醫生。(P20第3小題)

  大樹爺爺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讓我們幫助大樹爺爺把病治好,使它們健康地笑起來,好嗎?(先引導學生找現病因,再重新更正)

  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1、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快樂的40分鐘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你有什麼收穫,快和同伴說說吧。(學生暢所欲言)

  2、好,我們明天繼續相約快樂40分,同學們再見!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課形成一個總體印象。]

  五、板書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教案範文4

  教學目標:

  1.透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

  2.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一)複習鋪墊:(出示題目)

  1.計算:

  40+6×8 70-5×4

  2.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據上面的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創設情境,聊天匯入

  現在已經是春天了,小草發芽了,花兒開了,又是一年新的開始,小刺蝟也有了一個新的生意,瞧,它的鮮花店開張啦。(出示教材情景圖)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讓學生觀察圖片,提問:你能找出哪些數學資訊?

  2.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剛才我們對花店裡的花的情況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現在你能根據圖上的數學資訊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大家提了這麼多的數學問題,如果要解決這個數學問題: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們要知道什麼條件?

  4.針對第一種方法,重點講述:在一個算式裡,如果既有減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為什麼先算除法,再算減法?(意義上來多說。)重點強調。

  5.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錢?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哪些條件?

  在大部分學生計算好以後,組織彙報。

  6.及時總結:

  在一個算式裡,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我們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組織智力大闖關:

  第一關:(分男女生比賽)

  4+24÷8 5-8÷4

  72÷8-3 36+81÷9

  45+8×4 80-6×8

  指名學生說運算順序,叫6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關:森林醫生:書上練一練:3題。

  第三關:解決問題:書上練一練:1、2題。

  四、小結評價佈置預習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麼?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教案範文5

  教學目標:

  1、透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練習。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減法的算式。

  教學重點:

  掌握除加混合運算中的順序。

  教學難點: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同學們,誰是你們最親最愛的人?(媽媽)每當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媽媽總會陪伴在我們身旁,媽媽那如花的笑臉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三八婦女節剛剛過,你們有沒有送禮物給媽媽啊?(沒有)讓我們也去花店配一束美麗的鮮花送給媽媽,好嗎?

  設計意圖:用詩意的語言輕輕撥動學生的心絃,讓濃濃的母愛緩緩地流入學生的心田。帶著對母親的愛,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學生會更主動。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觀察情境圖,說說圖畫上給了我們哪些資訊?

  教師放手,學生先獨立解答,在小組合作交流,最後指名板書彙報。

  引導學生觀察綜合算式,你是怎麼計算的,有什麼規律?

  同桌互相說說:在一個算式裡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在一個算式裡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

  引導邊看圖邊思考,為什麼在一個算式裡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因為必須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價格該怎麼算?

  3.指明讓學生扮演: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4.說一說有減法又有除法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讓我們再看看其它花的價格吧!

  指明讀題(2):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錢?

  四、課堂總結

  思考回報:

  1.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該怎麼解決

  2.在一個算式裡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五、佈置作業

  練一練的第1題和第2題

  板書設計:

  買鮮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錢?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