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範文7篇

小學數學教案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範文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P41。

  教學目標:

  1、透過各種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長的含義.

  2、在頭腦中能夠建立起周長的概念,透過合作交流解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以及不規則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3、透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紙

  每個小組操作材料:樹葉圖片各一張,紅線一根,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月牙形圖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感知周長

  1、看一看,感知邊線、一週的意義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跑步比賽嗎?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到螞蟻王國的跑步比賽現場,去看看螞蟻的跑步比賽。

  (播放課件:螞蟻王國跑步比賽。一號螞蟻沿著楓樹樹葉的邊線跑完一週回到起點,小猴裁判示意順利透過。接下來是二號螞蟻沿著銀杏樹樹葉的邊線跑完一週回到起點,小猴裁判也示意順利透過。)

  (2)你們看到了什麼?一號螞蟻、二號螞蟻它們是怎麼跑的?(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一週的概念;板書:邊線、一週)

  (3)樹葉的邊線在哪裡?教師拿出樹葉圖片請兩位同學上臺指一指。

  (4)請同學們繼續看課件(播放課件:三號螞蟻出場了,它從起點開始沿著樹葉的邊線只跑了一半就停了,小猴裁判示意犯規)。

  (5)三號螞蟻是怎麼犯規的?(透過討論學生明白三號螞蟻沒有沿樹葉邊線跑完一週 )

  誰願意噹噹三號螞蟻跑一跑,讓它能順利透過!(指兩位同學到黑板上用樹葉圖片指一指、說一說,以鞏固一週的概念)

  (6)揭示課題

  從起點開始,沿著樹葉的邊線跑完樹葉的一週又回到起點,樹葉這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周長)

  2、描一描,感知樹葉周長的意義(1)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三號螞蟻比賽的場地,(教師拿出三號螞蟻比賽的樹葉圖片)老師給每個同學們也準備了一張樹葉圖片,請同學們拿出樹葉圖片並在白紙上描出它的周長(指名一位同學在實物展示臺上描)。

  (2)議一議,感知起點

  剛才同學們都描好了樹葉的周長,我們先來聽聽這位同學們的描法(在實物展示臺上描的同學):你的起點在哪裡?

  你們的起點在哪裡?(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上任何地方都可作為起點)

  (3)歸納描樹葉周長的方法和樹葉的周長

  剛才我們描了樹葉的周長,說說你是怎樣描的?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描樹葉的周長起點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著樹葉的邊線描完樹葉的一週,又回到起點,這樣描出的都是樹葉的周長)

  二、 貼近生活,體驗物體的周長

  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

  (1)樹葉的周長,同學們都知道了,那麼桌面的周長在哪裡?請同學們確定好起點摸一摸桌面的周長。

  (2)你還能從我們的身邊找到其它物體表面的周長嗎?請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說一說。

  (3)彙報交流。

  三、 動手操作、認識並計算圖形的周長

  1、想一想

  (1)剛才同學們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數學中我們把它叫做什麼圖形?(教師在黑板上貼上長方形)

  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教師在黑板上貼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誰來說說怎麼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長。

  (3)師:如果是圓形、月牙形這樣的圖形呢?怎麼求它們的周長。

  2、小組合作,探索圖形的周長。

  每個小組選擇3-4個圖形進行探究,並將結果填入記錄表中。

  3、彙報交流:你是用什麼辦法量出周長的?

  四、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讓學生理解抽屜原理,學會簡單的原理分析方法。

  2.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理解抽屜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調整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總有至少的意義,理解至少數=商數+1。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練習題,學生完成

  二、學生完成後,集體訂正。

  1.木箱裡裝有紅色球3個、黃色球5個、藍色球7個,若矇眼去摸,為保證取出的球中有兩個球的顏色相同,則最少要取出多少個球?

  2.一幅撲克牌有54張,最少要抽取幾張牌,方能保證其中至少有3張牌有相同的點數?

  3.有11名學生到老師家借書,老師的書房中有A、B、C、D四類書,每名學生最多可借兩本不同類的書,最少借一本。試證明:必有兩個學生所借的書的型別相同

  4.有50名運動員進行某個專案的單迴圈賽,如果沒有平局,也沒有全勝。試證明:一定有兩個運動員積分相同。

  5.體育用品倉庫裡有許多足球、排球和籃球,某班50名同學來倉庫拿球,規定每個人至少拿1個球,至多拿2個球,問至少有幾名同學所拿的球種類是一致的?

  6.某校有55個同學參加數學競賽,已知將參賽人任意分成四組,則必有一組的女生多於2人,又知參賽者中任何10人中必有男生,則參賽男生的人數為多少人?

  7.有黑色、白色、藍色手套各5只(不分左右手),至少要拿出多少隻(拿的時候不許看顏色),才能使拿出的手套中一定有兩雙是同顏色的。

  8.一些蘋果和梨混放在一個筐裡,小明把這筐水果分成了若干堆,後來發現無論怎麼分,總能從這若干堆裡找到兩堆,把這兩堆水果合併在一起後,蘋果和梨的個數是偶數,那麼小明至少把這些水果分成了多少堆?

  9.從1,3,5,,99中,至少選出多少個數,其中必有兩個數的和是100。

  10.某旅遊車上有47名乘客,每位乘客都只帶有一種水果。如果乘客中有人帶梨,並且其中任何兩位乘客中至少有一個人帶蘋果,那麼乘客中有多少人帶蘋果。

  11.某個年級有202人參加考試,滿分為100分,且得分都為整數,總得分為10101分,則至少有多少人得分相同?

  12.20xx名營員去遊覽長城,頤和園,天壇。規定每人最少去一處,最多去兩處遊覽,至少有幾個人遊覽的地方完全相同?

  13.某校派出學生204人上山植樹15301株,其中最少一人植樹50株,最多一人植樹100株,則至少有多少人植樹的株數相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練習四5~9。

  教學目標:

  1、 透過加減口算,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口算方法。

  2、 進一步鞏固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指導學生正確選用條件計算所求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練習四5。

  1) 先估計一下下面每題的得數各是幾十多,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 口算出結果並與估計的結果進行比較,集體訂正

  2 、練習四4。

  1)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 補充六道題,先說出每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再計算。

  6+(6+4) 89(2620)

  87105 9+(487)

  二、應用題練習。

  1、練習四7。

  1)出示第7題的統計表,說說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紅多跳幾下應選擇什麼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3)如果要求小紅比小華少跳幾下應選擇什麼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4)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獨立提問題解答,集體交流。)

  2、練習四8。

  1)出示第8題,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些什麼?(有50名同學加入少先隊,有54條紅領巾夠不夠?)

  2)有50位同學加入少先隊,54條紅領巾夠不夠為什麼?

  3)你知道紅領巾多多少條嗎?怎樣算?為什麼這樣算?

  3、練習四9。

  1)出示第9題,指名說圖題。

  2)一共拿來40個滑鼠,有46臺電腦,這些滑鼠夠不夠?為什麼?(4046,所以不夠)

  3)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獨立提問解答,集體交流。)

  三、 作業佈置。

  四、教學後記:透過賽一賽的練習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毫米的認識(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釐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並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設讓學生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現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釐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釐米時怎麼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並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後

  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採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並由此引出毫米。長:不到21釐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釐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釐米、只有6個小格。

  小結:當測果不是整釐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於釐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釐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後彙報小結1釐米裡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後再比一比1釐米和1毫米,你發現了什麼

  生1、把1釐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釐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現毫米與釐米的關係,1釐米=10毫米。

  4、認識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學生彙報交流

  1釐米=10毫米

  板出:1釐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並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麼本領?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2、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設計思路:先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再讓學生模仿畫圖案,進一步強化感知:美麗的複雜圖案可以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最後引導學生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教學準備:各種圖案、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圖案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案(出示書上的四幅圖案),你能說一說看到這些圖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圖案代表的意義嗎?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複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在書上把這個圖形塗上顏色。(和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彙報。)“紫荊花”是由一個花瓣繞中心旋轉四次得到的。“風箏”是由一隻燕子平移後得到的。

  “花邊圖案”是由一組小圖案平移後得到的。“雪花圖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轉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生活中有這麼多美麗的複雜圖案,它們都是怎樣得到的?

  二、解釋畫法,動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複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3頁畫一畫1)。(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設計意圖將感知轉化為設計理念,親身體驗應用平移、對稱的現象進行圖案設計,並掌握必要的繪圖策略和技能。)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3頁畫一畫2)。淘氣也畫了一幅圖案,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畫完了嗎?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麼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學生彙報。根據自己觀察的規律把圖畫完。)

  3、作品展覽、鑑賞全體同學一起欣賞大家的作品,尋找作品中的平移、對稱和旋轉現象,並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作品獎、巧手獎、互助獎等,使學生得到美的啟示。(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理解並掌握複雜圖案是由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利用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的方法設計的圖案,廣泛地應用於平面、立體的建築藝術和幾何影象上,而且還涉及到其他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傑出的設計師。

  教學反思:結合欣賞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課本P18頁例1,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透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透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

  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隻小猴?

  2、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並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3、我們透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4、學生交流想法。

  5、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6、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7、學生彙報並說明解題思路。

  8、小結。

  【設計意圖】:透過操作為下面的抽象思維作準備,使學生由直觀向抽象過渡。透過相互交流、啟發達到共同發展的效果。讓學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並想想這些題目有什麼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彙報。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後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2、3題。

  【設計意圖】:寓學習於遊戲中,並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體會被除數和除數一樣時商是1。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8~49頁整理與練習練習與應用第8~12題,探索與實踐第13~14題,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正確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能應用因數、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或探索數的一些簡單規律或特點。

  2.使學生整理並進一步理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能在思考、解決問題中有條理地思考,培養觀察、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問題和探索實踐過程中,感受獲得方法、發現規律的喜悅,體會數學的奇妙,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培養回顧反思、客觀評價的意識、習慣和品質。

  教學重點:

  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

  探索、理解簡單規律。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引入

  1.複習舊知。

  讓學生計算練習與應用第8題,直接寫出得數。 口答得數,說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是怎樣算的。

  2.回顧內容。

  引導:我們上節課整理與練習了因數和倍數,重點練習與應用了哪些內容?

  你能找出12和8這兩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嗎?(板書: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數和倍數寫下來。

  交流:12的因數和倍數各有哪些?8呢?(因數和倍數分別對應板書) 提問:比較兩個數的因數,你能找出怎樣的數?比較倍數呢?

  3.引入複習。

  提問:那什麼叫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呢?

  引入:今天的數學課,我們繼續整理與練習因數和倍數,在上節課複習的基礎上,重點整理與練習公因數和公倍數的知識。透過這節課的複習,要進一步認識公因數和公倍數,特別要能正確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同時還要透過探索與實踐,發現一些關於數的特徵的簡單規律。

  二、練習與應用

  1.整理方法。

  引導:我們已經從上面的練習中瞭解了公因數和公倍數的意義,能不能自己舉出兩個數的例子,找出公因數和公倍數?每個同學獨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師選擇兩個例子板書過程。 讓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說出公因數和公倍數。

  提問:黑板上的例子裡,最大公因數是幾,最小公倍數是幾?怎樣找出來的?

  那現在說一說,求公因數和公倍數的方法各是怎樣的?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一般方法是怎樣的?

  2.做練習與應用第9題。

  (1)要求學生完成前四組題,先求最大公因數,再求最小公倍數。

  (2)交流:這四組數各是怎樣找最小公倍數的,結果各是幾?說一說你的方法。(根據交流板書過程和結果)

  3.做練習與應用第10題。

  學生讀題,弄清題意:每次分別按3格和4格走,找出兩種棋都走到的格子塗上顏色。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這些格子,塗上顏色。

  三、探索與實踐

  1.做探索與實踐第13題。

  2.做探索與實踐第14題。

  四、評價總結

  1.評價反思。

  讓學生對照評價內容,反思自己三個方面的學習表現,在☆上塗色表示。 交流評價結果,肯定全班的學習表現,提出以後的學習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穫。

  提問:透過這節課的整理與練習,你對這部分內容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體會?

  3.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與應用第9題後四組題,第11、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