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安徽省語文優質課說課稿

安徽省語文優質課說課稿

安徽省語文優質課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徽省語文優質課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安徽省語文優質課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觀察秋天的景色,自由自在地感受秋天的美,產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2、把自己看到的秋景說出來與同學們互相交流,做到注意聽別人講話,能較清楚地用普通話說話,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課前準備:

  1、課前由家長帶孩子到野外玩耍,收集一些有關秋天的圖片、照片或採集的果實。

  2、老師課前準備許多有關秋天的詞語卡。

  3、一幅秋天的圖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聽歌曲《秋風起》。說說這首歌唱了些什麼。

  2、對!紅樹葉、黃樹葉,片片飛來多像一隻只美麗的花蝴蝶呀!它在告訴我們秋天來了!

  二、創設情景,集體交流

  1、秋天到了,天那麼高,那麼藍,秋姑娘走過豐收的田野,走過瓜果飄香的果園,給我們帶來了美麗的秋色。請把你們照的相片和收集的圖片、秋天的果實拿出來,在學習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相機點撥指導)。

  2、每組推選一個代表上臺彙報。請小朋友們聽仔細,等會兒我們評一評誰說得。(引導全班同學用心傾聽,積極評價。)

  3、孩子們說得真好,老師也收集到了一幅秋天的圖畫。請你認真地看一看,圖上都畫了些什麼?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4、師有意設問,多方進行交流。

  師:你從哪裡看到秋天來了?

  生:樹葉黃了,說明秋天來了。

  師:說得好!老師送你兩片寫有“樹葉”、“黃”的葉子詞語卡。

  用同樣的方法指導:“蘋果紅了”、“菊花開了”、“稻子熟了”、“楓葉紅了”、“燕子南飛”……

  師:孩子們,想一想,現在刮的風叫什麼風?生:秋風。

  師:現在下的雨呢?生:秋雨。

  師:孩子們真聰明!獎勵你們“秋風”、“秋雨”的詞語卡。

  師:人們常說“秋風秋雨漸漸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三、拓展交流

  1、孩子們,咱們到校園裡再找一找秋天吧!如果你找到了,可以告訴同伴或老師。

  2、(回到教室)大家到校園裡找到了秋天,誰都覺得自己是秋天裡的一員啦,是嗎?在這裡,老師還為你們帶來了幾個讚美秋天的詞語呢。看誰能猜一猜,拼一拼,認一認,誰先讀出,就把這張卡片送給他。(秋風送爽,落葉沙沙,春華秋實,秋風紅葉)

安徽省語文優質課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一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透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並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①理解重點詞、句、段。②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採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後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裡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後說說“觀”字各是什麼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後同桌互說。

  (學生透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學生透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麼,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影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麼?看完後前後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後,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後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專案,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透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後,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透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後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後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透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後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透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後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後,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徽省語文優質課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堂課進行具體說明。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觀察與發現為主題,意在使學生在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爬山虎的腳》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葉聖陶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第一段寫的是爬山虎的位置,第二段是爬山虎的葉子,第3.4.5段是寫爬山虎的腳。課文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透過葉子的變化來講,側重講長大了的葉子的顏色變化、靜態美、動態美。介紹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是分三個方面來講。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最後講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巴住牆與沒巴住牆的不同結果。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緻、連續地觀察事物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二是學習作者是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二、說教學目標

  我們今天上的課與以往有所不同,是一節20分鐘的課,所以我們把這堂課的重點只放在學習第二段爬山虎的葉子。這是一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而我們今天面對的學生卻是三年級的學生。三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處在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在理解文中關於爬山虎的葉子時,教師要提供大量的直觀圖片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同時要藉助學生的想象感受到葉子的美。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識“均勻”2個生字,會寫“均勻虎”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課文並背誦,瞭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重點:透過朗讀和重點詞句的品析和理解,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難點: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三、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途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透過“創設情境、以讀代講、讀想結合”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與文字充分的對話中突破重難點,積極引導學生透過自讀自悟、品悟朗讀、展開想象等方式充分感知文字,走進文字,學會學習,得到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把整個教學流程分為四大版塊: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本課堂,我們採用的是談話匯入法,教師先在黑板上板書腳字,然後讓學生說一說哪些東西有腳,由學生的回答總結出大部分動物有腳。接著教師話峰一轉,其實在自然界中也有長著腳的植物,從而引出爬山虎,同時板書爬山虎,指導書寫虎字,特別強調虎字的第三筆,然後課件出示圖片,簡介爬山虎。教師透過這樣一步一步地設定懸念,引出課題,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可以把握課文的概貌,形成對課文的初步印象,為後面的分析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的程度直接影響對課文的學習效果。在這一環節,本來可以設計一個問題: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但是我們考慮到今天面對的是三年級的學生,所以我們降低了一下難度,把它設計成了兩個問題:1.課文的哪幾個段寫到了爬山虎的腳?2.課文除了寫了爬山虎的腳還寫了爬山虎的什麼?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然後透過對問題的梳理,讓學生很輕鬆地就知道了課文主要從爬山虎的位置,葉子和腳三個方面來寫,這樣一來學生就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

  (三)品讀詞句感受葉美

  小學生是透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教學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讓學生入境生情,才能讓學生生情並茂地透過朗讀,感受到葉子的美。於是在這一版塊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教師範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認真聽讀,讀後讓學生說一說爬山虎的葉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美),並板書美。

  2.學生自由朗讀,劃出能夠感受葉子美的詞句。

  3.彙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交流品析重點句子。

  句子一: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

  A.引導學生抓住“嫩紅”到“嫩綠”兩個詞感受爬山虎的葉子顏色變化的美。

  B.並透過課件出示爬山虎顏色變化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葉子顏色的變化

  C.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讀出這種顏色變化的美

  句子二: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A.抓住一順兒朝下、均勻、沒有重疊、不留空隙等詞讓學生感受葉子的靜態美

  B.隨文學習生字均勻並書寫,結合圖片理解“均勻”“一順兒朝下”的意思。

  C.指導學生抓住這些重點詞朗讀出葉子這種綠的新鮮的美又密又勻稱的靜態美

  句子三: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A.透過想象畫面,觀看影片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微風吹拂下葉子動態的美。

  B.讓學生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

  4、再現美景,激發情感:在學生充分透過語言文字口味葉子美麗之後,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再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達到了音樂和情感的融合。

  5、這麼美的葉子,這麼美的句子,光能夠有感情的朗讀還不夠,還要把它們背下來,於是第五環節,我們採用關鍵字詞填空的形式,背誦第二段,讓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積累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

  (四)課堂總結體會寫法

  教師結合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白葉聖陶能夠從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靜態美,葉子的動態美三個方面把爬山虎的葉子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是因

  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是因為他細心觀察,長期觀察的結果。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最後以課文後的討論題:爬山虎葉子的葉尖為什麼一順兒朝下,為什麼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呢?設定懸念,讓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興趣。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我們的板書設計雖然簡明扼要,但是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是老師在最後進行課堂總結,學習寫作方法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