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七年級雨的四季說課稿範文(精選7篇)

七年級雨的四季說課稿

七年級雨的四季說課稿範文(精選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雨的四季說課稿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雨的四季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雨的四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三課,是這單元的拓展閱讀篇目。寫景散文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在整體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學習寫景的手法,這篇文章也不例外。

  二、說學情:

  經過前兩課《春》和《濟南的冬天》的學習,學生對寫景散文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一部分寫景的手法,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賞析品讀,但他們還不具備獨立閱讀賞析的能力,需要教師進一步的指導和訓練。

  三、說教學目標

  掌握重點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感受文章的畫面美,學習專抓住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領悟作者熱愛雨、熱愛自然的情感,引發學生的共鳴

  四、重難點: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去品味語言,學習方法,感受畫面美。

  在教學中,採取講授法和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1.匯入:

  同學們,雨對於大家來說都不陌生,但是你注意過,在不同的季節裡雨也是不同的嗎?(出示圖片,配雨聲音樂)今天,咱們就一起走進這一篇描寫四時不同之雨的散文《雨的四季》。

  設計意圖:創造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為下面環節的展開做鋪墊。

  2.檢查預習:

  找同學上講臺聽寫,其他同學在下面寫,聽寫完同桌互換糾錯,講解完重點字詞以後留一個小組作業,每個人糾錯兩遍,寫完連帶聽寫的原稿交給組長檢查。

  設計意圖:基礎知識很重要,要培養學生提前預習字詞的好習慣,同時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培養學生負責的意識。

  3.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請學生思考問題:文章劃分為幾部分比較合適。

  設計意圖:教師範讀為學生營造意境,並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朗讀的方法。這篇文章層次清晰,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結構劃分的問題。

  (2)文章描繪的是四季的雨,那為什麼題目反而是雨的四季呢?

  設計意圖:品味文章的題目,初步體會作者的語言運用之妙。

  4.研讀賞析:

  (1)作者在第一段中就說到:“任何時候的雨都是美的”,接下來他是以什麼順序來描繪雨的美呢?(時間順序)接下來咱們分成男生組和女生組再來讀一下課文。女生讀春雨秋雨,男生讀夏雨冬雨。

  設計意圖:範讀以後學生分組讀,在朗讀中對語言有直觀認識。不同的朗讀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那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的雨?(預設回答是春季)那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一個段落。

  設計意圖:教師講授第二自然段,複習學習過的寫景手法,併為學生營造賞析語言、研究方法的學習氣氛。

  明確:春雨

  描寫了哪些景物

  運用了什麼方法

  這樣的景物和寫法體現了春雨的什麼特點

  老師帶領大家分析了第二自然段,那剩下的三幅雨景圖同學們能不能自己分析一下?還是小組合作,大家集思廣益,五分鐘後請小組代表發言。

  (2)雨的特點大家都清楚了,那對於這樣的雨作者是什麼態度呢?(喜歡愛戀)你從哪些地方最能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明顯這篇文章的抒情和前兩篇有差異。

  設計意圖:由景到情,透過回憶前兩篇文章的抒情方式,引導大家瞭解本文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

  明確:寫景的語句中

  開頭結尾的段落

  (3)“她”到“你”人稱的變化?

  在此基礎上補充作家的知識,劉湛秋是“當代抒情詩之王”

  5.類文閱讀

  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

  設計意圖:透過比較指出,在不同的作者筆下,即使是相同的景物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客觀景物的描繪都沾染了作者主觀的感情色彩。以此引出作業。

  6.作業:

  雨是很平常的,相信同學們都經歷過雨,那麼請同學們寫一寫你印象深刻的一場雨。感情不限,可以是喜歡、欣賞,也可以是討厭、惱人,但是,請同學們在寫作中儘量多的去運用我們學習的寫景手法。

  七年級雨的四季說課稿2

  說教材:

  《雨的四季》是部編教材初中語文第一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擁抱自然,熱愛生活,這篇寫景抒情散文十分契合主題,文質兼美,無論從思想內容上還是語言文字上都堪稱典範。寫景散文的鑑賞重點是在整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需要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在教師的點撥下去閱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說學情:

  經過前兩篇課文《春》和《濟南的冬天》的學習,學生對寫景散文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一些寫景的手法,但對於多角度的賞析以及散文的表現手法,還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和訓練。

  說教法學法:

  誦讀法:配樂朗誦、師生共讀、學生自讀、仿讀、齊讀,多種朗讀形式並駕齊驅

  小組合作探究法、圈點勾畫法

  預習準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疏通字詞義

  2、課前蒐集關於雨的成語、古詩句

  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角度品味文中精彩語句

  2、學會從側面描寫出景物特徵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情境匯入

  教師和學生齊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江南寒意少,冬月雨仍飛”。(由學生耳熟能詳的寫雨的古詩匯入,喚起他們對一年四季不同季節的雨的感受,同時幫助他們積累鞏固古詩詞)

  二、整體感知

  1、配樂誦讀

  安排四個朗讀好的同學分別讀2、3、4、5段,教師讀1、6、7段,師生共讀,要求其他學生聽時注意朗讀的語氣、節奏。

  2、學生自讀課文後完成

  ①圈劃春夏秋冬雨的各自特點(用四字詞語概括)(此環節是培養學生快速進入文字,從整體把握文字,提取有用資訊的能力。這些特點文中都能找到,春雨美麗嬌媚,夏雨熱烈粗獷,秋雨端正沉靜,冬雨自然平靜)

  ②請用一些詞語、成語或古詩來描述各個季節的雨,如夏雨:大雨傾盆(此環節是調動學生的舊知和情感體驗,使其與文字更大程度產生共鳴)

  三、合作探究

  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挑選一個雨季,讀一讀,賞一賞,評一評,然後小組推舉代表彙報,教師適時參與探討,彙報安排如下:

  1、小組代表先朗讀,其他同學評價朗讀,仿讀

  2、品味精彩語句(提示:可以從修辭,準確用詞等角度說明)(此環節主要檢測學生已有的賞析能力,學生透過小學六年的學習以及前兩課的學習,對一些常見的修辭,如比喻、擬人手法已具備了一定的賞析能力,教師不必多講,大可讓學生展示,但一些動詞、形容詞的精當使用,需要教師點撥,如第3節中的“澆灌”“鼓著”,教師可以透過比較來揣摩體會,將“澆灌”與“洗淋”比較,“鼓著”與“浸著”比較。此外,感官描寫如果學生說不到,教師也可點撥,可以結合朱自清《春》中寫春風時候調動各種感官來寫。總之,此環節主要是小組合作展示,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備課時要充分預設,才能回應學生回答中的疏漏和不足,這是生成的課堂,需要教師更多的教學機智。)

  四、質疑解難

  課文旁邊的思考題是本課的難點所在,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解決,不會或不到位的由教師指導,此環節更多發揮教師主導性。教師著重講解兩個問題

  1、第2段,作者沒有直接描繪春雨,而是寫了萬物經雨淋後的情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教師引導時可以和朱自清《春》中的春雨描寫比較,“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透過比較,讓學生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區別,並讓學生感受到,寫景散文中運用側面描寫可以全方位地表現景物特徵,如這裡就從側面寫出了春雨滋潤了萬物,給大地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然後指導學生從第3段和第五段中找出側面描寫的句子。

  2、第6段,上文寫雨,多用“她”或“它”指稱,為何這一段改稱“你”?(教師可以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並引導這裡採用呼告的修辭,便於更直接表情達意和抒情,這是作者情感達到了高潮。)教師追問:哪裡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昇華了?分別從第1段和第6段找情感的詞。從“喜歡”到“愛戀”可以看出作者對雨的情感越來越濃。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才能有如此這般對自然的愛戀。

  五、拓展延伸

  請同學學習劉湛秋,把對雨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雨季,運用側面描寫,仿寫幾句,教師給出示例:如夏雨那段,地上,喝飽了水的茄子皺紋漸漸舒展,洗了澡的青椒肌膚光澤透亮。(教師提供示例給學生一個臺階,降低了難度,對於初一學生而言,寫出整段或整篇雨的文章有一定難度,但在老師引導下仿寫幾句還是能達到的。讀寫共生,閱讀是為寫作服務的,仿寫就是逐漸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最後,讓學生大聲朗讀仿寫的句子和文章第6節,將自己和作者對雨的情感達到高度統一。

  七年級雨的四季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從知人論事角度出發,要簡單瞭解劉湛秋的生平經歷;然後品味抒情散文透過寫景、狀物來抒寫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分析細節,培養學生透過課文展開聯想與想象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鑑賞文章與即興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由作者對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繪,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並明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點,體會作者對雨寄託的思想情感;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

  2、如何啟發學生將展開聯想與想象後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方法

  1、自讀法:將教師點撥與學生自讀相結合,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誦讀法:配樂朗誦,將教師範讀與學生誦讀結合起來,注意朗誦的語氣、節奏,用誦讀加深理解。

  3、探究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他們自己展開聯想與想象,並提出問題,探究問題。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自讀課文,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

  二、明確目標,匯入新課

  配樂展示四季不同的雨景,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下感受雨的氣息,提高學生對賞析本文的興趣。今天,我們進行一個“聯想與想象”的訓練。所謂“聯想與想象”是指讀者選定了主要的鑑賞切入點後,隨著作者的行文思路,面對文章中的情與景,進行主觀的體驗與感受,要麼由此及彼,要麼由表及裡,要善於透過比較,進行發散思維,從而使閱讀內容經過讀者自己的再創造而得到拓展與豐富。就讓我們利用這種鑑賞方法來品讀劉湛秋先生《雨的四季》,來感受不同季節雨的性格吧!

  三、作者介紹

  劉湛秋,當代詩人。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蕪湖市人。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生命的快樂》,曾被譽為“當代抒情詩之王”。

  四、整體感知,鑑賞文章

  (一)朗讀課文配樂,教師範讀2—5段,要求同學在聽的同時注意文章語氣、節奏;並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點,感受作者對雨的思想情感。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體現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詞語。

  (二)分小組討論,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麼特點?作者對雨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情感?參考答案(不必強求一致):春雨:美麗、嬌媚夏雨:熱烈而又粗獷秋雨:端莊而又沉思冬雨:自然、平靜作者透過形象化的描寫,寫出了雨的親切可愛,這實際上寄託了作者對雨的讚美與喜愛,表現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

  (三)宋代蘇軾曾經稱讚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樣,劉湛秋先生也用他自然美妙的筆調,飽含深情的筆墨,深刻獨到的觀察,為我們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畫面。現在,請大家繼續以小組為單位,從文中找出一幅幅畫面,交流、討論,發散思維,展開聯想與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你所體味到的四季的雨。(注:此處可引導學生重點討論春雨,但也可根據現場情況靈活操作,不給定答案。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幾個基本要素是課文原句、修辭方法、畫面描述、藝術技巧等。學生可讀、可寫、可朗誦自己心目中的雨景,不拘一格。)

  (四)師生在充分欣賞了四季雨不同的美景後,再來想象,作為一個能這樣細膩地體會身邊雨的性格的人,作者該有怎樣的一種胸懷?你覺得象你所知的哪一位作家?(注:此處答案靈活多變,強調發散性思維,學生可回答如李樂薇、席慕容等人,只要講出共同點,言之成理即可。)

  五、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重點訓練了透過發散性思維,展開聯想與想象,自己鑑賞散文的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明確,課本是為我們自己以後能夠獨立地鑑賞文章服務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不必侷限於固定的題目、答案,要學會自己去尋找美文,鑑賞美文。

  六、作業

  根據本文所學習的細節描繪的方法,展開聯想與想象,描寫一幅你所想象的夏雨過後的情景,不少於300字。

  七年級雨的四季說課稿4

  教學目標:

  一、感受文章畫面美,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提高鑑賞能力;

  二、展開想象和聯想,進行比較閱讀,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三、領悟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意趣,提升鑑賞品位。

  教學重、難點:

  欣賞文章畫面美,能夠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比較閱讀,提升鑑賞品位。

  教學設想:

  作為散文,畫面美是本文最為突出的特色,因此,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共同分析文章的畫面美,同時聯絡相關文章進行深入感受以體會作者細緻入微的感情是教學的第一步;

  優美的語言及外露的情感是本文的又一特色,所以在寫作手法的總結中,由學生共同歸納並安排相應的練習以明確。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多媒體螢幕展示雨絲飄灑的畫面,同時配以音樂“獻給愛麗斯”)

  一、導語設計。朱自清的《春》裡,有一幅圖叫春雨圖,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吧。雨在其他季節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劉湛秋的《雨的四季》,去領略不同季節的雨的風姿。

  二、介紹作者。劉湛秋(1935——),當代詩人,翻譯家、評論家,被譽為“抒情詩之王”。兼創作散文、報告文學、小說及編輯詩歌。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生命的歡樂》。他的散文《雨的四季》、《傘》、《賣菱角的小女孩》等都曾被收錄中學語文課本。其作品清新空靈,富有現代意識,手法新穎灑脫,立足表現感覺和情緒,既面對生活,又超越時空。

  三、聽雨。(配樂誦讀,初步感知課文)(多媒體配樂及畫面,提示三種欣賞方式,即看課文聽讀、輕聲和讀、閉目傾聽。)讓學生自由談談感受體會。(詩人創作散文,終脫不了詩人的氣質。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詩話的語言繪出如畫的四季雨景,請同學們聽讀這篇文章,想想作者是如何描寫四季的雨的?四季雨景圖,各有怎樣的特點?

  四、展開聯想與想象,欣賞文章的畫面美提問:你最喜歡文章中的哪一幅畫面?為什麼?

  五、品雨。春雨圖這一段寫了那些景物?作者筆下的春雨具有怎樣的特點?春雨有什麼作用?請同學們快速的從第二自然段裡找出來。

  六、討論與活動。分析了春雨圖,還有夏、秋、冬季雨的景物就請同學們分組討論,由各組代表講訴你們組的分析結果。提示:可圍繞景物、特點和作用來分析(略)

  七、悟雨。雨給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記憶,雨在作者筆下顯得如此可愛。那麼作者對四季的雨傾注了一份怎樣的情感呢?從哪些段可以感受到?愛戀喜歡,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作者有著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心

  八、尋雨

  拓展鏈結:古代描繪雨的詩句有很多,你能開啟你記憶的寶庫,找尋出描寫“雨”的詩句嗎?

  描寫“雨”的詩句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杜甫《春夜喜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飲湖上初晴後雨》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漁歌子》

  虞美人聽雨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九、課後作業:

  1、請模仿《雨的四季》選取某一事物寫一段文字,200字左右。(如風、樹、花、草等。)

  2、利用圖書館或網路查詢有關雨的文學作品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七年級雨的四季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筆下各季節的雨的不同美感。

  2、感知、鑑賞優美生動的散文語言,欣賞文章的畫面美。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提升鑑賞品位。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詩詞匯入:

  師:雨是大海的女兒,是文人的寵兒。古往今來流傳著許多寫雨的詩句,例如:

  課件出示: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李攀龍《廣陽山道中》

  (逐一顯示詩句,生逐一齊誦)

  師:在當代詩人眼裡,雨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抒情詩之王”劉湛秋先生的寫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感知“雨”的形象,獲得美的享受。

  二、檢查預習,明確要求:

  1、檢查預習成果

  師:課前,老師要求大家預習課文,並完成《狀元大課堂》本課的預習卡,現在就請將自己的所得與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師集中訂正)

  2、明確自學要求

  師: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前兩課學習寫景抒情散文的經驗,你認為怎樣才能自學好這篇寫景抒情散文呢?

  (1)引導學生回憶前兩課學習的策略與步驟。

  (2)師總結歸納,整理。

  課件出示:

  ①掃清字詞障礙;

  ②感知主要內容,釐清文章結構;

  ③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並誦讀;

  ④分析景物的特徵,體味作者的情感;

  ⑤品味精彩的語言;

  ⑥仿寫與應用。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完成任務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結合課後的“閱讀提示”聽讀課文。

  任務:

  (1)在聽錄音的同時注意課文朗讀的語氣、語調、重音、停連,感受漢語的聲韻節奏之美;

  (2)注意四季的雨的不同特點,找出作者愛戀雨的理由,感受作者對雨的感情。

  (生交流,師明確)

  預設

  課件出示:

  春雨的特點:溫柔、嬌媚;

  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獷;

  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靜;

  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作者愛戀雨的理由是:雨給作者的生命帶來活躍,給感情帶來滋潤,給思想帶來流動,使靈魂得到淨化。

  本文透過對雨的四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渴望之情和熱愛生命之情。

  2、默讀課文,理清思路

  快速默讀課文,劃分本文的結構層次並概括大意。

  預設

  課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我”喜歡雨。

  第二部分(第2—5段):描繪四季的雨的特點。

  第三部分(第6、7段):抒發對雨的喜愛之情。

  3、研讀課文,分析標題

  小組討論:既然文章的主體部分是描繪“四季的雨”,為什麼題目卻定為“雨的四季”?

  預設?①這樣更有韻律美。“四季的雨”單純強調“雨”,顯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滿靈動,賦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充滿情趣和意境。②從內容上看,文章寫的不單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師:和前兩篇課文一樣,本文也是用幾幅圖來呈現主要內容的,我們姑且簡單地把它們分別命名為:春雨圖、夏雨圖、秋雨圖和冬雨圖。讓我們用圈點批註法來學習這幾幅“圖”。

  資料助讀:

  課件出示:

  “圈點批註”讀書法應從抓關鍵詞語、找重點語句、關注修辭三方面入手。圈點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動感的形容詞、名詞、動詞,同時重點分析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文段所展現的作者情感。在文旁批註出自己的疑問或見解感悟。

  1、自學第2段——春雨圖

  (1)學生結合課本上的閱讀旁批精讀第2段,教師可個別指導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圈點批註”。

  (2)生交流批註情況。

  預設

  批註1:

  這一部分寫的景物有樹、水珠子、水霧、小草等。

  批註2:

  ①樹:“每一棵樹彷彿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把樹寫活了,人格化了。“特別明亮的”生動形象地寫出樹木剛剛從寒冬中甦醒過來,樹幹泛出黃青、嫩葉萌發時的'那種鮮活的生機。

  ②花:把花苞裡滴下來的水珠子與少女的眼淚作比,說它“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使本來平淡無奇的自然現象擁有了人的神態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嬌媚,那麼那朵花呢?那個春雨浸潤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豔動人吧!

  ③水霧:或濃或淡的水霧對映著雨後的陽光,更對映著雨後的美麗世界。

  ④小草:誰聽過春草復甦、萌發、成長的聲音?作者聽到了。這沙沙聲是真正熱愛大自然、珍視生命、細心生活的人用心靈聽到的,這美麗的文字是作者用細膩的心寫出來的。

  ⑤空氣:空氣本是無色無味的,平常到讓人忽視。可是在作者筆下,空氣卻在春雨過後透出果子一樣的芳甜,這與“清新的空氣使我覺得呼吸的是香”有異曲同工之妙。

  (3)根據你的理解與批註,嘗試有感情地誦讀這一部分。

  提示:朗讀前提前在文章上做好停連及重音的標記,並讀出情感。

  3、歸納總結

  (1)這四幅雨景圖各有什麼特點?

  預設?春雨圖:溫柔而嬌媚。夏雨圖:熱烈而粗獷。秋雨圖:端莊而沉靜。冬雨圖:自然而平靜。

  (2)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認真讀一讀。

  五、跳讀課文,賞析語言

  師:劉湛秋用詩化的語言繪出如畫的四季雨景,勾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並從感官、修辭、寫作手法等角度進行品析。

  1、自主探究

  學生分小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2、交流展示

  學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教師適時指導、點評。

  預設

  課件出示:

  (1)每一棵樹彷彿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的葉子,簡直就像起伏著一層綠茵茵的波浪。

  將樹擬人化,賦予了樹人的神態和動作。把萌發的葉子比作綠茵茵的波浪。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2)水珠子從花苞裡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

  將春雨的水珠與少女的眼淚相比,渲染出春雨的無比嬌媚。

  (3)半空中似乎總掛著透明的水霧的絲簾,牽動著陽光的彩稜鏡。這時,整個大地是美麗的。小草似乎像復甦的蚯蚓一樣翻動,發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呼吸變得暢快,空氣裡像有無數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鼻子和嘴唇。

  這四句分別從視覺、聽覺和嗅覺的角度,寫出了春天的景象。作者透過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態,運用不同的感官從聽覺、視覺、嗅覺等角度描繪了春雨美麗、嬌媚、清新、甜美的特點。

  (4)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化了妝,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

  六、析讀課文,明晰寫法

  師: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時期的散文名篇。透過以上的分析理解與朗讀體味,請再次通讀課文,說說作者是如何透過豐富多樣的寫作手法來展現四季的雨景的。

  (生自由討論併發言,師明確)

  預設

  課件出示:

  (1)以時間為序,思路清晰。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來組織材料,條理清晰地分段描繪出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點。

  (2)抓住特徵,細緻描繪。作者開頭先抓住雨的總特徵——“美”,然後抓住春雨的“溫柔、嬌媚”,夏雨的“熱烈、粗獷”,秋雨的“端莊、沉靜”,冬雨的“自然、平靜”分別進行了細緻的描繪,特徵突出,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3)調動多重感官,描繪細膩真實。如第2段寫春雨時,作者從視覺到聽覺再到嗅覺,多側面、多角度地寫出了春雨的個性特徵,寫春雨“驅走了冬天”,使世界改變了姿容,靈動而富於想象,展現了一幅美麗而又生機勃勃的圖畫。

  (4)詩意濃郁,美妙動人。文章用詩化的句子,增強了形象感和動作性的表達,體現了作者對雨的愛戀和對生活的熱愛。如作者將多種事物擬人化,使自然之物可親可感;運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句,使讀者猶如親眼見到了各個季節的雨,並沉醉在這四季的雨中。這些新穎別緻的語言不僅把四季的雨寫得可感可觸,更是把它們表現得親切可愛。

  七、課外延讀,仿寫創造

  師: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感受,總是隨著生活環境、生活處境的變化而變化。作者筆下的雨生動可愛、富有靈性,雨給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記憶,這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有關,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時代的滄桑之變。而蔣捷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一生顛沛流離,心繫朝廷,對雨的感受自然會發生變化。

  八、佈置作業

  1、課外閱讀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體會作者在大陸、臺灣聽雨的不同感受。

  2、模仿本文的寫法,以“xx的四季”為題寫一篇小練筆。

  七年級雨的四季說課稿6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筆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點,學習寫景抒情的方法。

  2、透過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欣賞本文優美生動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語言欣賞和寫作手法的學習。

  教法學法:

  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學生回顧有關於“雨”的詩句。

  2、引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

  1、生簡介作者。

  2、多媒體出示詞語,生讀。

  (三)整體感知

  1、伴隨優美的輕音樂,學生齊讀課文。

  2、生思考:

  (1)四季的雨各有什麼特點?

  (2)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師生交流。

  4、真情誦讀,感悟情感。(生找相關語句,多媒體出示語句,生讀。)

  5、生用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任選一句話作開頭,用欣賞的眼光,說說從文中發現的雨的美。

  (多媒體出示)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

  我最喜歡的一種聲音……

  我最喜歡的一種氣息……

  我最喜歡的一種氣氛……

  我最喜歡的一種感覺……

  (四)品悟賞評

  1、合作討論,結合文章中的具體語段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解析作者的表達。

  我認為最妙的詞語……

  我認為最美的句子……

  我認為最巧的修辭……

  我認為最細緻的觀察……

  我認為描寫角度最豐富的段落……

  2、生自由發表見解探討寫作方法,師生共同總結。

  3、欣賞劉湛秋的《微笑》、《中國的土地》。

  (五)學以致用

  運用本課所學到的寫景方法,以“”的四季(如草、花、風等)為題,完成150字左右的習作片段。

  附:板書設計

  雨的四季

  劉湛秋

  美麗

  喜歡

  春雨:新鮮、嬌媚

  夏雨:熱烈、粗獷

  秋雨:沉靜、端莊

  冬雨:自然、平靜愛戀讚美

  七年級雨的四季說課稿7

  一、教學目標

  1.透過品析課文,指導學生學習旁批這一讀書方法,並學會在閱讀中透過寫旁批表達自己的感悟或疑惑。

  2.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將旁批的讀書方法內化並遷移到課外閱讀中,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品析課文內容,學習旁批這一讀書方法,學會在閱讀中透過寫旁批來表達自己的感悟或疑惑。

  教學難點:

  在情境中將旁批的讀書方法內化並遷移到課外閱讀中。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討論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透過探究旁批的內容、實踐旁批的方法來完成的。

  2.學生就課文做出新的旁批後,透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來品評旁批的高下,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好的旁批的標準。

  3.設定情境中的小組活動,引導、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的讀書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自主進行讀寫結合的旁批,並在小組討論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導語:中國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所謂“動筆墨”,其實就是邊讀書邊做圈點批註。它是讀書的方法,更是讀書的習慣。有些精彩的批註,因為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和思考書本內容,甚至和經典名著一起流傳到了後世,很多人都更願意選購附上這些點評批註的名著版本。常見的有金聖嘆批註的《水滸傳》、脂硯齋批註的《紅樓夢》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於圈點批註這種讀書方法的興趣。

  (二)方法探究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課文:請大家開啟第一單元的課文《雨的四季》,同學們請看,正文旁邊有編者為我們做的批註,這和點評批註版的《水滸傳》《紅樓夢》排版很相似,這種在正文旁邊用簡短的文字寫的批語就叫旁批。

  1.教師出示問題: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旁批,想一想旁批可以有哪些形式?如果對文章還有不理解的地方怎麼寫旁批呢?(評論式旁批、提問式旁批)

  2.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全班思考並討論: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再讀一讀課文的旁批,想一想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做文章的旁批呢?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從課文層次結構的把握、內容的理解、詞句的品析、寫法的探究等角度對課文做旁批,並結合課文內容舉例分析(在探究中帶入對課文語言美的品析,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旁批的形式,降低畏難心理,並透過品析課文內容、探究批註的方法,瞭解批註對讀書的作用。

  (三)方法實踐

  1.教師佈置任務:請同學們嘗試在課文中找出一處你有心得或有疑問的地方,自己動筆寫一則旁批。

  2.教師組織班級內的交流討論:我們一起來評一評、品一品同學們寫的旁批。看一看哪位同學寫的旁批對品析、理解課文起更好的作用。藉著討論,我們也來思考一個問題──好的旁批應該是什麼樣的?

  明確:好的旁批應該是在找到可品之處的基礎上理解準確的、表述精當的,能引發人思考的批註。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旁批的讀書方法,在課堂交流中瞭解好的批註應具備哪些因素,提升自己批註的水平。

  (四)活動學習

  教師佈置圍繞下列情境展開小組活動。

  我們的校刊增加了一個新欄目──“名家散文推薦”,本期推薦的文章是梁衡先生的《夏感》(七年級上冊自讀課本《我的四季》第4頁),需要由欄目編輯部寫出文章的旁批,以幫助讀者們更好地理解、欣賞、感悟這篇文章。請同學們分小組成立“名家散文推薦”欄目編輯部,完成以下任務:

  1.每一位小編輯先獨立思考、自己在自讀課本的《夏感》原文旁做兩則旁批。

  2.編輯部成員之間透過交流、品評、篩選、修改,最終形成四則以上的精品旁批,批註在老師印發的《夏感》原文材料上。

  3.下課後將每組的成果展示在班級的公共區域供大家品評。

  【設計意圖】將自讀課文中所學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實現能力的遷移和內化。

  (五)佈置作業

  課後請摘抄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或者幾個精彩片段,並獨立完成5則以上的旁批。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讀書方法,並學著將圈點批註法與摘抄結合起來,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