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五年級音樂《什麼結籽高又高》說課稿

五年級音樂《什麼結籽高又高》說課稿

五年級音樂《什麼結籽高又高》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音樂《什麼結籽高又高》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選自《南海風情》的第三課時《什麼結籽高又高》。在這一節課中我安排了演唱歌曲《什麼結籽高又高》,這歌曲選自歌舞劇《劉三姐》。《什麼結籽高又高》由著名音樂家雷振邦編曲,音樂素材多來自廣西壯族民歌,是一首活潑風趣流傳很廣的歌曲。歌曲採用2/4、3/4變換節拍,用領唱、合唱的形式,使用渲染情緒的襯詞“哎”帶有某種“呼喚性”,充滿著積極樂觀的情緒,形成了歌曲淳樸詼諧的風格。

  【學情分析】

  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主體,他們學習的經驗是一種課程資源,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音樂知識上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練中已經具有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他們對音樂興趣濃厚,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音樂素養。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樂於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已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時也具備初步的音樂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根據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和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定的。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學習中增進民族文化意識、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優秀音樂文化的情感。透過學習,感受廣西壯鄉的優美山歌,瞭解他們的生活片段。

  ②過程方法目標:積極參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在體驗、探究、創作的過程中,積極的藝術表現及與他人合作的經驗。

  ③知識技能目標:感受山歌音樂的風格特點,瞭解與山歌相關的音樂文化。

  【重難點】

  重點:學唱山歌,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能力

  難點:對山歌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這首歌曲並解決了節奏基調上的難點,新大綱指出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貫穿於以審美能力為核心的指導思想,只要有音響就會有情感,學會唱歌不是目的,要把培養情感和審美滲透到音樂之中,所以本課的重難點是培養情感和說呢沒能力)

  二、說教法分析

  1.情景教學法:(多媒體制作課件形象生動,動靜結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等多種感官的作用)這是一種最直接的視聽上的有效教學方法,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透過對廣西人文地理的欣賞,把學生彷彿帶入了廣闊的廣西大地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形成,又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作品。

  2.啟發開放式教學:(由於音樂有不確定性,每個學生感覺不一定相同,所以我採用啟發開放式教學)音樂審美中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教學中多運用語言這一根據的藝術魅力,口頭引導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優美、詩意的語言引導下,完成對音樂作品已經的體驗和感受,從而達到最終的審美效果。

  3.採用“引導——激情——拓展”的課堂教學方法。這一模式的`課堂教學,使課堂結構有理有節,抑揚得當,從而使學生能夠緊緊地圍繞教師的課堂設計自覺有序地進行有效性學習。

  4.聽唱法:聽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從音響中獲得,所以我採用聽唱法。

  三、說教學程式

  教學流程:學唱《什麼結籽高又高》

  一、匯入:廣西景色圖片,介紹山歌,觀看劉三姐對山歌的影片,(背景音樂《山歌好比春江水》)並講解山歌有什麼特點,山歌歌曲內容都與什麼有關。

  二、學唱《什麼結籽高又高》

  聆聽感受體驗山歌。(體會一領眾喝,說出是哪裡領哪裡和的,詳細講解“哎”的唱法,要求具有呼喚性,但不能大聲喊叫。認識延長音記號及波音記號。)

  1、學唱歌曲

  (1)解決難點變換3/4拍子的小結,劃拍唱歌譜。

  (1)採用問答、師領生合、生領師合、等各種形式學唱歌曲。(注意八分音符與八分附點音符的正確教唱。)

  【設計意圖】:透過提出不同要求進行反覆聆聽感受,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裡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形象的感受、體驗音樂情緒,我運用了視覺影象法幫助學生學習。

  三、拓展

  欣賞壯族“三月三對歌節”的盛大場面,感受對山歌的熱烈氣氛,採用《什麼結籽高又高》的曲調自編歌詞,舉行對山歌比賽。

  四、課堂總結

  師:我們國家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的歌曲也很多,今天我們學習了壯族的山歌,同學們課後可以自己找找其他的民歌,最後,讓我們唱著《什麼結籽高又高》結束本課,同學們,再見!(生邊唱邊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