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中班數學《比較高矮》說課稿範文

中班數學《比較高矮》說課稿

中班數學《比較高矮》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數學《比較高矮》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目測的方法比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較高矮。

  2、學習按高矮排序,找出最高的和最矮的。

  3、理解高矮的相對性,體驗比較的樂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PPT演示圖片。

  (1)小猴。

  (2)小猴和長頸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長頸鹿比高矮。

  (4)小兔、小猴、長頸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5)身高測量儀圖片

  2、分組操作材料。

  (1)小熊比高矮:人手5只高矮不同的'小熊、泥工板,2條抹布

  (2)房子塗色:人手一張操作圖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出示PPT,嘗試用目測的方法比較高矮。

  引導語:聽說今天森林裡在舉行比較高矮大賽,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1)出示PPT圖①

  提問:圖片上有誰?小猴子說自己最高?對嗎?為什麼?

  小結:小猴子這樣說是不對的,因為高矮是要透過比較才知道的。

  (2)出示PPT圖②③

  提問: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長頸鹿比高矮,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小結:比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則得出來的結果就不準確了。

  (3)出示PPT圖④

  提問:小猴子到底是高?還是矮?為什麼?

  小結:和不同的物件比高矮,得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因為高矮是相對的。

  2、操作比較,鞏固認知。

  (1)幼兒相互比較高矮。

  ①提出活動要求:三個人一組,兩個背靠背,另一個觀察比較。最後三個人按從最高到最矮或從最矮到最高的排序方式進行排隊。

  ②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比較結果。

  ③小結幼兒活動情況。

  ④經驗拓展:用身高儀進行測量得出的結果比用眼睛觀察更準確。

  (2)幼兒分組操作。

  ①介紹操作材料和要求。

  第一組操作材料“房子塗色”:每個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張圖,圖上有許多高矮不一樣的房子,請小朋友給最高的房子塗上綠色,給最矮的房子塗上紅色。

  第二組操作材料“小熊比高矮”:看標誌,幫助5只小熊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或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

  ②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③展示操作結果,分析評價。

  請個別幼兒介紹操作結果。

  教師針對幼兒操作過程和結果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評。

  3、談話小結。

  小朋友們平時區域活動的時間可以選擇不同的材料繼續比較高矮。我們生活中許多物品也可以比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再去試一試。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透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比較高矮;學會運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較高、比較矮、最高、最矮等語詞,並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係;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是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請兩個幼兒上臺比較高矮,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先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再來觀察圖片比較高矮,最後進行排序。幼兒學起來是層層遞進的,對高矮概念掌握的較好,完成原先設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