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噢蘇珊娜的說課稿範文

噢蘇珊娜的說課稿

噢蘇珊娜的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噢蘇珊娜的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噢蘇珊娜的說課稿1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歌曲就是剛剛這首帶有濃郁美國西部音樂風格的《哦,蘇珊娜》,它選自人音版三年級的歌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哦!蘇珊娜》是一首典型的美國西部音樂風格的歌曲。全曲共有六個樂句,旋律輕快流暢,曲調素材精練,易唱,易記,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歌曲不僅表達了對朋友真誠的情誼,也是對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種嚮往。透過這首歌曲的學習,可使孩子們從中感受到美國西部音樂的風格,學會珍惜朋友、珍惜友誼。

  二、學情分析

  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三年級的孩子們正處於好動階段,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在音樂欣賞方面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他們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是很感興趣。因此在本課中,我有意識加強學生律動節奏方面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於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每個教材的編寫,意圖都是激發和發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豐富情感體驗。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情的把握,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以下三點:

  1、能用歡快自然的聲音流暢地演唱歌曲《哦,蘇珊娜》。

  2、能使學生懂得歌曲表達的主題是“學會珍惜朋友,珍惜友誼”,鼓勵學生勇於追求美好未來。

  3、學會用肢體語言為歌曲伴奏(如跑跳來舞蹈),增加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表達出對友情珍惜的心情

  我把教學重點設定為:表現出對朋友的友誼,表達出歌曲的歡快情緒。

  教學難點為:唱準弱拍的附點節奏,為歌曲編伴奏和編織簡單的動作。

  四、教法學法

  在新的課標中提出:音樂課應以“學生髮展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加強音樂實踐與創造。同時還強調了課堂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鑑於以上理念,我決定採用參與——體驗、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在輕鬆愉悅、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樂,從而促進學生髮展。教學過程我追求動靜結合、張馳有度,努力做到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再有,本課的編創等實踐活動我穿插於各個教學環節中,唱中有創,動唱結合;聽中有創,邊聽邊動,自始自終都鼓勵學生的創新與實踐。

  學生可以透過整體感知、模仿、聽唱法、小組合作等方式學習,我會引導他們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

  那麼到底要怎樣使我的音樂課堂成為學生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呢?我是這樣安排我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音樂課堂應該有一個美的開始,在這個環節中,我會邀請學生和我一同在《哦!蘇珊娜》的音樂聲中,手拉手,用跑跳步進入教室,共同律動至音樂結束,然後用音樂語言相互問好。(師生共同聽音樂做律動,能有效地將師生融合在一起,營造出寬鬆、和諧的氛圍。另一方

  面,用跑跳步律動,為歌曲的編舞部分做了一定的鋪墊。)

  二)節奏練習

  1、課件演示:青蛙呱呱叫

  2、螢幕上出示二組節奏型,請小青蛙們叫一叫:

  青蛙媽媽是:呱 · 呱呱 —

  青蛙娃娃是:呱呱 呱呱呱 呱呱 3、組合練習。請學生戴上頭飾,表演自己所屬的節奏型,教師一同參與叫一叫,學生自由組合練一練。

  4、還有哪些青蛙娃娃想和青蛙一起來叫一叫呢?鼓勵學生創編節奏。

  (我在這個環節中設計了“青蛙呱呱叫”的小遊戲,使枯燥的節奏練習變得生動有趣,更容易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也為學生學習歌曲,併為歌曲伴奏打下基礎。)

  三)、創設情境,體會歌曲主題

  1、把歌曲《蘇珊娜》編成一個西部牛仔朋友之間的故事,用歌曲做背景音樂,製作成課件演示出來,接著請同學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明確本課的主題是“珍惜友情”!

  2、引導學生去關注大量的背景圖片,及音樂說說從課件中,還知道了什麼?

  3、學習課件中的西部牛仔的特色舞蹈動作。

  (創設一個情境,讓孩子在故事中去感受歌曲的美,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主題。這樣,不僅能促使孩子積極展開想像,引發創作的靈感,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我在課件演示中運用大量的背景圖片,使孩子們從中體驗到不同風格的音樂形式及地方風土人情。“美國西部牛仔”的這個形象、及學習特色舞蹈動作,更能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為創編邀請物做了紮實的鋪墊。)

  四)、學唱歌曲,表現自己

  1、出示歌詞,指導孩子自由讀歌詞。再次強調歌曲的主題。

  2、指導學生準確地誦讀歌詞,注意要突出“弱拍中的附點節奏”,運用對比的.範讀,請學生聽辨,從而掌握這個節奏。

  3、播放歌曲,請同學說說感受。在老師的引導下,明確歌曲的情緒、旋律特點及音樂風格。

  4、透過聽錄音範唱、和老師一起學唱歌譜,跟琴正確地填唱歌詞等方法學會準確地演唱歌曲。

  5、請學生照書上提示,自選伴奏樂器為歌曲伴奏。鼓勵孩子自編恰當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6、提示用學過的“跑跳步”為基本舞步,鼓勵學生創編舞蹈動作,為歌曲編舞。

  7、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在音樂聲中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

  (一堂音樂課會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愉悅的感受。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透過唱、舞、奏等創編活動,他們的興趣、創造裡、個性、社會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已完全沉醉在音樂本身的樂趣中,完全體現了“樂(音樂)既是樂(快樂)”的道理。)(板書)

  五)、組織下課

  師生用音樂語言互道再見。在《哦!蘇珊娜》的音樂聲中,手拉手邊舞邊離開教室。 (音樂教學的功能決不僅僅體現在一堂課上,我讓孩子們“手拉手”在音樂聲中離開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學生把課堂上所感悟到的,帶到教室外,帶進自己的生活,使音樂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設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去,我想還應該考慮孩子們學習的習慣、愛好等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樣,我認為,一堂音樂課能成為孩子們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就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境界!

  噢蘇珊娜的說課稿2

  各位領導、老師們,上午好!我是白莊礦學校的音樂教師陳莉,今天,我在這裡給大家帶來的是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五冊第三課《哦!蘇珊娜》,我根據新課標的理念,精心設計了本課的教案與大家共同探討。

  整個教案,我是按下面4個方面進行的

  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

  首先進行的是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三課的內容。歌曲《哦!蘇珊娜》是美國作曲家福斯特的作品中深受大眾喜愛並且流傳最廣的一首。它表現了對朋友真誠的情誼和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嚮往。全曲有八個樂句,其中四個樂句是完全相同的。另兩個樂句和這四個樂句僅在句尾的落音上稍作變化,也就是說整個曲調六個樂句都是重複第一樂句輕快、流暢的音樂主題。歌曲中間部分有一個對比樂句,這個樂句前半部分由兩個八分音符和一個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旋律在感情色彩上產生了變化,從而把歌曲推向高潮,深化了“朋友”這一主題情感。後半樂句又回到了主題音調上,使單一的音樂主題在不斷反覆之中又有起伏,彷彿在傾訴對遠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本課的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哦!蘇珊娜》

  2、學跳邀請舞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分別是認知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①認知目標:透過旋律模唱、樂句問答、動作記憶等形式,流暢自如地完成歌曲演唱,表達歌曲情感。

  ②能力目標:用簡單的動作跟隨音樂舞蹈,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③情感目標:透過歌曲《哦!蘇珊娜》的演唱,懂得珍惜同伴間的珍貴友誼,初步感受美國鄉村音樂輕鬆、自由的音樂情緒。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積極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課堂教學的情感目標“友誼”在教學中的有效實現,

  我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是 :

  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創設情境法、聽唱法、討論法、遊戲法、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根據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應該特別關注興趣的激發,透過“樂句問答”的遊戲,律動、舞蹈等手段去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參與開放、互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透過整體感知、討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模仿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把它分為6部分:分別是課前準備、自然匯入、探索感知、歌曲學唱、學跳邀請舞、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首先是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

  2、準備琴、曲譜卡片、薯片盒、牛仔帽

  第二個環節是聆聽為主,自然匯入(約5分鐘)

  首先完整聆聽歌曲《哦!蘇珊娜》曲調,讓學生感受歌曲輕鬆、愉快的情緒。

  然後教師問:“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暢談感受。

  最後教師引導:“這麼輕鬆好聽的音樂讓人真的很想動起來,好!大家跟我一起動起來吧!”伴隨《哦!蘇珊娜》的旋律模仿教師動作進行律動,初步瞭解歌曲的結構形式:(上肢動作律動)

  (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初步瞭解樂句這一要素,這一環節又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自然匯入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

  第三個環節是探索感知(約15分鐘)

  首先感受音樂的節奏

  1、聽老師為歌曲伴奏。

  (1) 2/4 X X|X X|X X| 跺腳 拍手(高)

  (2) 2/4 X X|X X|X X|0XX|▎

  跺腳 拍手(低)

  (在關注音樂的同時關注節奏的變化,透過高低不同的手勢來區分)

  2、嘗試用以上聲勢和著歌曲伴奏進行活動。

  3、探索運用自制“小鼓”伴奏。

  教師引導學生敲擊手中的薯片盒,試著敲擊不同位置,模仿聲勢音色。

  4、教師隨著學生敲奏,即興清唱主題旋律一,並引導學生跟唱,教師出示旋律卡片後,進一步指導學生視唱本旋律。 3 3 2 2︱1·

  其次是採用樂句問答遊戲學唱旋律二、三

  教師和學生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旋律接龍游戲,完成旋律二、三的演唱。值得說明的是,師生問答應強調語氣、語調,將有感情的演唱貫穿在這一環節中。 3 3 2 1︱2·2/4 4 4 ︱6 6 6 ︱ 5 5 3 1︱ 2·

  最後是彙總視唱

  旋律卡片分為綠、淺綠、黃三種顏色,教師準備與這三種顏色相匹配的若干小卡片,進行聽旋律貼卡片活動,按照歌曲順序排列。

  (設計意圖:這個教學環節主要完成對曲譜的學習。全曲雖然有八個樂句構成,但實際只有三個不同旋律反覆出現。用綠色和淺綠色作以區分。這樣曲譜旋律變得形象而簡單。教學中採用問答遊戲、敲敲唱唱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寓教於樂,使原本枯燥的“識譜技能訓練”與“關注學生興趣”融為一體。)

  第四個環節是歌曲學唱(約10分鐘)

  1、故事匯入

  2、簡單介紹美國鄉村音樂的知識。

  3、學習用lu和la哼唱旋律。

  4、透過模仿小皮球啟發學生用輕鬆、富有彈性的聲音哼唱旋律。

  5、教師範唱,讓學生了解歌詞內容,學生可用動作進行參與。

  6、學唱歌詞並進行演唱指導。

  7、欣賞黑鴨子合唱組合演唱的《哦!蘇珊娜》並指導學生用輕快、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