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第二課時說課稿範文
一、教材簡析
《詹天佑》是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本單元是本學期的最後一組課文。訓練重點結合課文特點,引導學生複習運用本學期重點訓練的閱讀基本功,使學生透過本組三篇課文的學習,在閱讀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進一步提高。
透過《詹天佑》一課的教學,使學生懂得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中心思想的,順著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進一步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詹天佑》一文以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的姓名為題,重點寫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之一,即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課文從修築京張鐵路時的背景和艱苦的地理環境,說明了修築京張鐵路經歷了許多艱難,詹天佑帶領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使得京張鐵路提前峻工。讚揚了詹天佑愛國的思想和傑出的才能,也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京張鐵路在詹天佑的主持下提前兩年竣工,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蔑視,維護了祖國的尊嚴。
課文按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的方法安排材料。在具體敘述的段落裡,又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記敘的。
二、教學目的要求
根據大綱對本冊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知識學情、智力層次確定本課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重點如下:
(一)教學目的要求
1.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知道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中心思想的、能順著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瞭解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透過具體事例體會詹天佑是“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2.順著作者思路讀,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教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地理形勢圖片。
四、教學課時:
3課時。
五、教法選用
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重點,體現重點訓練專案,遵循“一法為主,多法配合”的原則,將採用導讀法,輔之以示圖法、以讀助講法等進行教學。
六、學法指導:
教給學生透過“讀——說——畫——說”的學習方弄懂課文內容。
開鑿隧道、設計線路兩部分寫作方法基本相同,可採用正遷移的方法,由扶到放,逐步形成自學能力。
七、教學程式
(一)整體再現課文內容
1.導語激趣。
1905年,當清政府提出修築京張鐵路的計劃時,些帝國主義國家極力阻撓、要挾、嘲笑,而當歷史的車輪轉到今天,外賓對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這一偉大的'工程師詹天佑,為什麼會讚歎不已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詹天佑》。(板書課題)
2.回顧課文,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從整體內容入手,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從矛盾處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一石激起幹層浪,達到了“憤”與“啟”的目的。
(二)導讀全文
1.學習第一段,抓中心句。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詹天佑是怎樣的一個人? 板書:傑出、愛國
(2)“傑出”是什麼意思?
(3)詹天佑的突出成就是什麼?
2.抓思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學習第二至第四段,完成教學要求1、2。
(1)學習第二段
①提問: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這件事的?
(板書:接受任務、修築鐵路、提前竣工)
②指名讀第二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麼情況下修築京張鐵路的?當清政府提出修築京張鐵路計劃時,國際形勢如何?板書:阻撓
③“阻撓”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阻撓?怎樣阻撓?
介紹時代背景,放地理形勢圖幻燈片,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當地的情況,突出能否修築京張鐵路是關係到民族榮辱的大事,從而體現詹天佑的傑出愛國。板書:要挾
④把“要挾”放在句子中理解。
⑤當時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時,國內外形勢又是怎樣?
指導理解“輕蔑”的意思,以及當時當地的自然環境。
⑥面對帝國主義阻撓、要抉、嘲笑和複雜的地理條件,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務,充分體現了他怎樣的精神?(愛國)透過品詞析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在字裡行間都蘊藏著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同時,感悟到作者的措詞之準確。
(2)學習第三段。
①瀏覽第三段,並分層。板書: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
②學習“勘測線路”一層。
輕聲讀課文,思考: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遇到什麼困難?他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又是怎麼想的?並劃出有關句子。
抓住“精密”一詞,體會詹天佑對工作負責的態度和對工作人員要求嚴格的工作作風,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抓住“一定”一詞,用高昂的語調,堅定的語氣,讀出詹天佑為國爭光的堅強決心,進一步體現他的愛國精神。
③學習“開鑿隧道”一層:
第一步:默讀課文,思考:詹天佑遇到什麼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第二步:請學生說說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辦法。
第三步:根據學生的理解,畫出開鑿隧道的草圖,請一個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他同學畫在玻璃板上。
第四步: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麼要這樣開鑿隧道。
(透過讀——說——畫——說,層層深入,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從而突破了難點。)
④學習“設計線路”一層。
提示學生用“一讀二畫三演示”的方法學習本段。
一讀:透過自讀課文,理解本層的內容。
二畫: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畫出“人字形”線路圖。
三演示:讓學生在黑板上邊演示火車上山的路線,邊解說為什麼這樣設計。
透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理解了內容,突破了難點,使學生在參與中訓練,訓練中理解。
師述:詹天佑高度的智慧和傑出的才能就是在同當地自然環境的鬥爭中體現出來的。今後,我們在學習文章時,不但要注意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還要注意人物所處的自然環境,弄清當地的情況才能對文章理解更透徹。
板書:當時當地的情況。
本段的教學,首先以教材內容為憑藉,在學習課文第一層時,就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學習第二層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學法學習。在學習第三層時,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文,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其次,以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為中介,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其一,在學習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兩層時,以讀為主,輔之以引導,理解遇到什麼困難,採取怎樣的辦法去克服困難,且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畫出草圖,實際操練,真正理解了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其二,讓學生運用“因為……所以……”和“遇到什麼困難,是怎樣解決的”表達方式,將有關內容表述出來,加強了表達能力。其三,採取換詞比較的方法,進一步體會作者的用詞之妙。這樣,既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又注重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3)學習第四段。
①自由讀課文最後一段,思考:為什麼說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給了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板書:回擊、爭氣。
②如今,當遊覽中國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的銅像,看到京張鐵路這一偉大工程,都會讚歎不已,他們會發出怎樣的讚歎?
這樣擴教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進而使學生認識到詹天佑確是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
(三)迴歸整體,檢查效果
透過本節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透過教學反饋,檢查教學效果,鞏固所學知識,及時查漏補缺。
(四)總結全文
詹天佑在帝國主義阻撓、要挾和複雜的地形條件下毅然接受任務,他這種崇高的愛國精神,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他用自己傑出的才能和高度的智慧首創了世界絕無僅有的“人”字形線路,採用新方法開鑿隧道,成功地修築了我國第一條鐵路,在我國鐵路建築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這不正是我國人民無窮智慧的佐證嗎?有這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偉大而光榮的名字一一詹天佑。
附板書: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一一部分一一整體的教學方法。其次,遵循了實踐性與主體性教學原則,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與體會,從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使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提出的“要正確處理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關係。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要統一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的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