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黃果樹瀑布》五年級說課稿

《黃果樹瀑布》五年級說課稿

《黃果樹瀑布》五年級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黃果樹瀑布》是國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中一篇文質兼美的遊記散文。寫作者在黃果樹瀑布景區遊覽的所見、所聞、所感,謳歌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特點,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果樹瀑布形態和聲音的特點。

  (2)能力目標:透過上網瀏覽、查詢、篩選資訊資料及應用BBS發帖子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3)情感目標:藉助網路平臺,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體會大自然對人性情的陶冶。

  3.教學重、難點

  利用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理解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和大自然的生機。

  二.說教法、學法

  針對網路的優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採用了情境創設、自主探究、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

  三.說媒體設計:

  本著以學生髮展為主,以服務於學生學習為宗旨,設計了《黃果樹瀑布》專題頁,包括課文朗讀、聆瀑閣、賞瀑樓、置谷底、霞客介紹、名人贊瀑、名瀑集錦、交流室、字詞練習、拓展延伸十個部分,裡面安排了豐富的圖片、文字、影片等與課文相吻合的靜動態資料,供師生在學習程序中選擇使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的教學分為五個環節。

  (一)回顧舊知,語言激趣

  為了瞭解學生在上節課中對字詞的掌握情況,開始新課學習之前,教師設計了給加點字選擇正確解釋的習題,學生完成之後將答案提交,他們的掌握情況教師就一清二楚了。這既是一個回顧舊知的過程,也是一個複習網上交流的過程,在學生應用BBS發帖子這個環節中起到了“熱身”的作用。課文第一段“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是新課學習的指揮棒,教師介紹“黃果樹瀑布不僅是我國最大的瀑布,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最壯觀的大瀑布之一”。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對黃果樹瀑布充滿了嚮往,迫不及待地想進入課文內容的學習。

  (二)情景激趣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只有當學生親生體驗過,才會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黃果樹瀑布的聲音和形態,由於瀑布離我們生活比較遠,所以我安排了聆瀑閣和賞瀑樓兩個欄目幫助學生去感受瀑布聲響和形態的特點。在這裡網路不可替代的`優勢就充分體現出來了。

  聽,瀑布聲像微風拂過樹梢,像潮水湧上岸堤,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逼真的瀑布聲讓學生似乎親耳聆聽到了大自然美妙的樂章,在這支奏響於天地之間的交響樂中,學生感受到了黃果樹瀑布聲響大的特點,心也追隨著那由遠及近的聲音向黃果樹瀑布奔去。

  看,瀑布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通過錄象的播放,學生領略到了黃果樹瀑布一瀉而下的氣勢,準確地理解了作者為什麼把黃果樹瀑布比作為寬幅白練,利於他們瞭解黃果樹瀑布形態寬的特點。

  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教師給學生準備了形象直觀的圖片,結合圖文,學生聯想到瀑布激起的水花在空中漫天飛舞,隨風飄揚,最後輕盈灑落在黃果樹小鎮上的情景,教師緊扣學生的想象,抓住“騰空而上”“ 隨風飄飛”“ 漫天浮游”“灑”四個詞語進行朗讀指導,再配上輕揚的音樂進行指讀、賽讀、齊讀。朗讀中,那陣陣銀雨不僅灑落在黃果樹小鎮上,也灑落在孩子們的心中,讓他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這個環節的學習中,“灑”字一定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讓學生學會比較水的不同動作,將課後第三題設計為課堂練習。答題、檢視方式與選擇字義一致。

  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先讓學生接觸文字,從字裡行間去想象瀑布的聲音和形態,初步感受瀑布的美。再播放瀑布的聲響和錄象,讓他們深刻感覺到黃果樹瀑布或如“微風拂過樹梢”或如“千萬架織布機大合奏”的聲響和“寬幅白練”、“銀雨灑金街”的形態。這樣的聲響,這樣的形態,難怪書上說黃果樹瀑布是“大自然的傑作!”情由境生,多種形式對黃果樹瀑布的深情讚頌為本段學習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三)選讀探究

  學生是主體,教師要為學生服務。在教師領著學生聆聽過瀑聲,欣賞過瀑景之後便進入了谷底內容的自學,第五至七自然段寫的是作者在谷底的所見所聞所感,其中作者的感受是這部分的重點。為了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我留出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讓他們進入專題網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進行合作學習。

  根據教師提供的自學導航:1、如果你坐在綠潭邊,最想做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2、瀏覽廬山瀑布和黃果樹瀑布的圖片,你會用怎樣的語言來形容它們各自的美?3、為什麼作者會感到自己的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覺得自己的胸膛就像張開的山谷?

  第五自然段,著重讓學生結合圖文,進入情境,感悟到潭水的清幽和水珠飛濺在臉上的清涼,讓人感到這一切舒服極了。

  第六、第七自然,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到廬山瀑布的秀美和黃果樹瀑布的壯美,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進入情境,展開聯想,彷彿自己端坐谷底,觀賞氣勢非凡、雄偉壯麗的瀑布,聆聽轟鳴如雷的瀑布聲,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使學生體會到景觀對遊人心情的影響,覺察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與人的生命活力的聯絡,感悟到黃果樹瀑布不愧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在交流第三個問題時,教師要注意要引導學生領悟遊記的寫作特點:要將自己遊覽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融合在一起,才能使讀者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寫作方法滲透在學生自主探究活動過程中,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情感昇華

  學到這裡,我們感受到黃果樹瀑布真的很美,使每個來到這裡的遊人身心都沉浸其中,教師適時提出問題“課文中用哪個詞語表達出了這種意思?”根據學生回答,抓住“沉醉”一詞,結合網頁上的“霞客介紹”讓學生了解到就連遊覽過無數名山大川的地理學家徐霞客都沉醉在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之中,感悟到黃果樹的的確確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全文結束在學生沉醉般的朗讀之中。

  在“名人贊瀑”欄目中,學生欣賞到古今文人對瀑布的讚美,或詩歌或對聯,結合自己對黃果樹瀑布的獨特感受,讓孩子們透過網路在“我要寫一寫”中發表自己的即興對聯或詩歌。這樣,情感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又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延伸,動手實踐

  學完這課,我給學生設計了兩個課外實踐作業:一.瀏覽專題網頁上的“名瀑集錦”欄目,閱讀自己感興趣的瀑布資料,和黃果樹瀑布進行比較,各有何特色。二.蒐集瀑布圖片,完成一份瀑布相簿,與同學分享。

  這些課外實踐注重了跨學科的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實踐鍛鍊的空間,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六)教學小結

  《黃果樹瀑布》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路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資訊,感悟質疑;利用合作學習,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意義建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