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夜書所見》說課稿

三年級上冊《夜書所見》說課稿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夜書所見》說課稿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夜書所見》。現在我就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方面闡明我的教學思路。

  首先我說說對教材的理解: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根據我對教材、課標的理解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和技能目標:

  a會認兩個生字蕭、梧,會寫兩個生字促、深,讀準一個多音字 挑( )。

  b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2、過程、方法目標:

  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a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b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

  重難點: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古詩教學注重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所以我在教學中以品詩賞畫的新理念,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聯絡兒童的生活體驗,透過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滲透對比閱讀,體會詩中有詩,激發讀詩的熱情。

  說教法、學法:

  誦讀法: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

  想象法:聯絡兒童的現實生活利用想象拓展、延伸,促進思鄉情的體會。

  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品詩賞畫,促進思鄉情的體會。

  對於教學過程我是這樣預設的:

  一、 美圖匯入,營造詩境

  1. 出示掛圖,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後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像創編小故事。

  2. “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老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夜書所見》!

  (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透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並在此基礎上創編故事,一是為了訓練口語表達的能力,二是為了有一個輕鬆的開始,創造自由的學習氛圍。在老師的引導下提高同學們的閱讀期待,預熱課堂。)

  二、引題,走入文字,準確地朗讀古詩

  A 出示詩題,讀題,說題目的意思。(要求讀得整齊,響亮)

  題目中的書是什麼意思?(古代用書解釋為寫)

  題目“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說一下?(在夜裡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作者寫了什麼內容?

  B 出示詩歌,自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生字多讀幾遍。

  C 誰願意來露一手,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大家評議;字音讀準了嗎?

  再讀,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請同學標上拼音,把字帶到詩句裡讀。 還有兩個生字朋友:促 深 注意平、翹舌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這是滲透《課標》第二學段目標中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和表現的機會。

  D 指名三讀古詩,全班齊讀古詩。

  這是讓學生充分的讀書,讓學生正確流利的讀通古詩。

  三、 深入文字,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A 詩人夜晚所看見了什麼?(快速找出來)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用“△”畫下來。

  梧葉 燈 促織

  “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邊讀邊畫,培養學生帶問題讀書,養成邊讀邊畫的習慣。

  (四)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賞析第一、二行詩

  (1)下面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首古詩,先來看看前兩行詩。

  (2)請男同學讀一讀這兩行詩。

  (3)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出了什麼聲音呢?(蕭蕭)結合註釋解詞。

  (4)第二行詩句這裡的“客”是指誰呢?

  (介紹作者他是一位南宋的詩人,(課件板書:南宋 葉紹翁)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他擅長寫景抒情,字句華美精麗。)

  為什麼說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

  (5)請大家想想,(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麼呢?

  (6)當你們離開家鄉來到天津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

  (7)透過你的朗讀,老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之情,這就叫做什麼呀?(板書:動客情)

  (8)小組賽讀這兩行詩,看看哪組最能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再指名讀,齊讀。

  (9)你們真是詩人的知音人,讀出了他的寂寞,讀出了他的思鄉之情。誰可以結合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說得好的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

  抓住詩句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透過創設情境,播放音樂,引導學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詩人的孤獨和思鄉情感,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並讓孩子談談自己離開家鄉的感受,深深體會“動客情”,實現學生與文字的對話。

  2.賞析第三、四行詩

  (1)師:正當詩人孤獨的時候,他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現在我們來學習後面兩行詩。請同學們默讀,邊讀邊結合插圖、註釋來想一想。

  (2)女同學讀,指名彙報看到了什麼。

  (3)讀到這裡,你們有不懂的地方嗎?

  ① 生提出疑問,師生一起解決。

  ② 師也可提出疑問:在這裡想問一問:“知”字是什麼意思呢?

  引導:你想一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麼小的蟋蟀嗎?(不能)那是作者的什麼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這個“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說)

  ③ 請同學們發揮想象,你還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麼呢?

  (4)師:是的,他看見兒童玩得那麼高興,那麼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麼呢?(想起他的家鄉和自己的童年)(板書:思鄉之情)

  (5)詩人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獨的心,頓時變得親切了。下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嗎?

  ① 指名說:生可能會直譯詩句,這時師可引導:

  你是按照每個字的意思說的,可是覺得通順嗎?怎樣才能說得通順呢?有時候在把古詩變成我們的語言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調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可以將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換一下。

  ② 誰來根據老師剛才的提示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6)指名讀詩,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情。

  [設計意圖]

  透過學生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解除疑難,理解詩句所描述的情景。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必須讓學生把詩句聯絡起來進行分析,這既符合古詩本身的特點,也讓學生在嘗試理解的過程中慢慢悟出了學習古詩的方法。並且還引導學生對於詩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詞析句,積極思維,展開想象,使之感受更為深入,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變化,體悟了詩內涵,也學會了閱讀。

  (五)遊戲練習,加深理解

  1.剛才同學們對詩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們來玩個小遊戲吧!遊戲的規則是:我說詩句的意思,你們來猜相應的詩句,好嗎?(課件出示)

  2.這個遊戲好玩嗎?你們同桌來試試你說我猜。

  [設計意圖]

  本環節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以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生的興趣,從而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1.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讀的時候要注意讀出感情,讀出詩的韻味,現在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遍,你們認真地聽一聽。師配樂範讀。

  2.你能不能讀出這種“想家”“鄉愁”的味道來?(自由讀)

  3.誰能大膽地讀給大家聽呢?(配樂,指名讀)

  4.你認為他讀得怎樣?生互相評一評。

  5.思鄉的感情越來越濃了,現在讓我們男女賽讀,看看誰讀得好!(男女賽讀)

  6.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也被你們那深深的鄉愁打動了!

  [設計意圖]

  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堅持“以讀為本”,詩歌教學更是如此。“三分詩,七分讀”這句話就強調了詩歌學習中讀的重要性。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古詩就是跳躍的五線譜。我把音樂引進課堂,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讓情感昇華。

  (七)背誦古詩,加強積累

  1.你們最喜歡玩遊戲了,現在我們再來玩玩:

  (1)我說說詩中的一個字,請你說出相應的詩句。(課件出示:蕭、客、促、深)

  (2)我指出圖片,你說出相應的一句詩。

  2.同學們對於古詩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來嗎?

  3.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齊背古詩。

  [設計意圖]

  古詩教學要注重背誦積累,背誦古詩不僅僅是語言的積累,同時還是文化的積累,思想的積累。再次透過遊戲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背誦,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品味古詩的詩蘊。

  (八)拓展延伸,質疑問難

  1.在秋天的夜晚,周圍的景色觸動了詩人的心,於是就寫下《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親人的詩篇。你們還讀過哪些關於思鄉的古詩呢?(指名讀或背)

  2.小結:秋天到了,當我們離別家鄉,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麼容易思念,有時一草一木都會引起我們濃濃的思鄉之情。

  [設計意圖]

  語文教學光依靠教材是不夠的,教師應靈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課堂教學得到拓展和延伸,並架設起課內、課外有機連線的橋樑,豐富學生的積累。

  (九)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於思鄉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細心觀察一下自己周圍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這時你也有怎樣的感受呢?

  [設計意圖]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背誦優秀詩文。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要注意扶放結合,由點及面,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感受中華古詩文化的魅力。“學習即生活”,讓學生走進與課堂學習內容相互關聯的世界,走進更廣闊的生活課堂,才是真正的積累,才是真正的學習。

  (十)板書設計,突出主題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見:梧葉 促織 一燈明

  聽:寒聲

  感:動客情

  思鄉之情

  [設計意圖]

  板書的設計是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詞語,並突出主題,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使學生一目瞭然,從而對古詩的理解有所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