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明禮儀教育校長講話稿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講話稿,講話稿可以起到指引或總結會議,傳達貫徹上級精神等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講話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校園文明禮儀教育校長講話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校園文明禮儀教育校長講話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校園》
中華民族素來是文明禮儀之邦!溫文儒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代代相傳的美德。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講文明禮儀更是當代小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句溫暖的話語、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副溫和的面孔、一個彬彬有禮的舉動……我們都感到心靈的互動,情感的交融。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裡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同學們,孔子被世人尊稱為聖人,他之所以能譽滿天下,與他的謙虛有禮、好學向上是分不開的!我們松山湖中心小學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總體是好的。在校園中我們常看到主動跟保安、老師問好的學生;在食堂,我們也常見到有序的隊伍。但是我們也不無遺憾地發現,學生中還存在著一些極不文明的言行,如個別同學在校吃零食,課間喧譁、亂扔亂丟垃圾、不遵守作息時間等等。四月份為東莞市的禮儀生活月,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每人多一種好習慣,東莞添一份新精彩”。為了切實提高每位少先隊員的日常行為習慣,向不文明行為告別,建立整潔優美、文明有序的校園環境。個個成為有禮貌,講究禮儀的新時代好少年。我們向全體少先隊員發出倡議:
1、熟記並能正確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十字文明用語”。不講髒話、粗話,見到老師、長輩或來賓時,能主動敬禮或問好。
2、管住自己的口,不吃零食,不說髒話,不出口傷人,不大聲喧譁;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不亂塗亂畫,不吵鬧打架;管住自己的腳,不踐踏花草,不在牆壁上留下腳印。
3、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換衣服、勤洗澡。以朝氣蓬勃、文明高雅的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
4、要學會站、學會坐、學會走、學會微笑。知道“站如松坐如鐘”、知道微笑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5、積極參加學校“文明禮儀伴我行”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展現自己、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爭做“禮儀之星”。
同學們,文明整潔的校園需要我們共同來建立。希望每一位同學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整個校園。
請大家跟我讀:不學禮,無以立。
請大家再跟我讀:不學禮,無以立。
請大家齊讀:不學禮,無以立。
謝謝大家!
校園文明禮儀教育校長講話稿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祝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裡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做文明之人,永遠的呼喚!一生的追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