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推薦】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模板八篇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推薦】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模板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名稱:雲彩和風兒

  活動目標:

  1、激發創編詩歌的願望,嘗試使用詩歌的語言創編《雲彩和風兒》,並能自信地講述創編內容。

  2、培養幼兒想象的豐富性,思維的獨創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情感。

  3、透過感受詩歌優美地意境,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活動前,幼兒已多次觀察過雲彩的變化,對雲的形成有了初步的瞭解。

  已欣賞過散文《雲彩和風兒》

  材料準備:多媒體教具一套。已運用多種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現了雲的形態,並製作成雲彩畫。

  活動重點: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發展言語表達能力,嘗試創編。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製作的雲彩。

  1、觀看雲彩壁畫,幼兒介紹自己前段時間製作的雲朵,說說製作的雲朵像什麼。

  2、運用多媒體教具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雲。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千變萬化雲,看一看這些雲像什麼?”(配樂欣賞詩歌:雲彩和風兒)

  二、討論

  雲彩變了些什麼?雲彩為什麼有趣?為什麼雲彩會變?

  三、配樂朗誦《雲彩和風兒》。

  四、遊戲創編詩歌:會變的雲彩

  1、幼兒用動作來表現雲彩。老師扮“風兒”,幼兒扮“雲彩”。“風兒”一吹,“雲彩”就變出不同造型來,用詩歌的語言表達雲彩的變化。

  2、幼兒分組進行創編詩歌活動。

  五、延伸活動:

  在語言角定製一本詩歌本,供幼兒繼續詩歌的創編。

  在表演角活動時,可以繼續進行遊戲,表演雲彩的變化。

  教學反思:

  在這堂語言課上,優美的伴奏音樂加上教師真情的朗讀一下子吸引了孩子,讓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的朗讀中,更好地讓孩子感受到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加上動靜結合的教學安排讓孩子頗感興趣,在快樂中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由於教師對各環節間的銜接過渡的不太自然,所以導致課堂節奏不太緊湊,在讓孩子看圖片發揮想象創編時,教師一味地讓孩子運用散文中的句子“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即便是孩子根據他的想象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如一個孩子在看到右圖時說“鳳凰雲彩在天空中飛呀飛”老師也讓孩子加上“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這樣是否限定了孩子的思維模式,所以讓聽課的老師覺得孩子的回答很雷同,千篇一律的,沒有創新,這讓我對我今後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在孩子現有的知識結構上有效地引導、啟發孩子進行有新意的創編。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使幼兒懂得找到既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又能給大家帶來方便的工作是件快樂的事。

  2、學習詞語:合適、又快又穩、食慾、洗滌用品。

  3、培養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準備:故事圖片,玩具螃蟹,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設疑匯入。

  (1)小朋友今天班上來了一個客人,你們猜猜他是誰?

  (2)出示螃蟹:它很想找一份工作,可不知幹什麼好?請小朋友幫它想一想,可以做什麼?

  2、教師講故事,幼兒理解故事情節。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內容,幼兒觀看圖片。

  (2)提問:小螃蟹的第一個工作是什麼?它為什麼不做了?

  (3)小螃蟹到小豬飯館當服務員,為什麼小豬很喜歡這個小幫手?後來為什麼又不當服務員了?(學習詞語:又快又穩、食慾。)

  (4)小螃蟹是怎樣想到開個洗滌用品商店的?門口的廣告上畫著什麼?

  (5)小螃蟹給媽媽的信裡是怎麼說的?(學習詞語:合適)

  3、請幼兒看圖,跟著錄音機將小螃蟹找工作的經歷說一遍。

  討論:為什麼小螃蟹認為開洗滌品商店是最合適的工作?

  4、音樂遊戲《螃蟹》結束活動。

  幼兒聽音樂自由的做剪頭髮、端盤子、開瓶子、走路的動作,要形象有趣。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專心聽故事,簡單瞭解飛機發明的過程。

  2.透過故事學習科學家不怕失敗的精神。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專心聽故事,正確回答有關的問題。

  難點:學習科學家不怕失敗的精神。

  活動準備:

  親子故事《想飛的故事》.飛機圖片.影片.飛機模型。

  活動過程:

  1.老師先出示一則謎語請幼兒猜。

  像鳥不是鳥,

  能在天上飛,

  運人又載物,

  本領真不小。

  2.你們在那裡見過飛機?

  3.出示模型,誰能說說飛機是什麼樣子的,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有一對機翼)。

  4.講萊特先生造飛機的故事。

  5.提問:

  誰發明了飛機?

  他們認為要想飛機飛起來就要有什麼?

  他們是不是一次就成功了呢?

  失敗了他們有沒有放棄?在困難面前有沒有退縮?

  6.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樣造飛機的?

  7.放影片《飛機的發明》。

  8.向幼兒提問:

  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如果萊特兄弟中途放棄了,你覺得結果會怎樣?

  假如是你們遇到困難,你們會有什麼感受?

  9.小結

  10.欣賞各種美麗的飛機。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小豬徵詢朋友意見的過程,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2、利用各種方式幫助幼兒清楚理解故事的內容,引導幼兒認識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提高幼兒閱讀童話故事的興趣。

  3、積極學認常見的漢字:春、夏、秋、冬,並嘗試說話。

  4、感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活動重點:

  利用各種方式幫助幼兒清楚理解故事的內容,引導幼兒認識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提高幼兒閱讀童話故事的興趣。

  活動難點:

  學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小豬徵詢朋友意見的過程,積極學認常見的漢字:春、夏、秋、冬,並嘗試說話。

  活動準備:

  1、字卡--讓孩子認識春夏秋冬四個漢字。

  2、小動物頭飾及場景--為了讓孩子進入到動物的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3、圖片--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的觀察。

  4、課件準備:並能形象的用簡單的動畫展示故事內容,吸引注意力。

  活動過程:

  一、透過自己觀察圖片,初步瞭解故事內容和人物。

  直接出示故事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小豬在幹什麼?小動物們在幹什麼?他們一起做了哪些事情?

  (這一環節的設計,改變了一般故事教學的模式,先讓孩子觀察圖片,教師層層深入的提問,透過幼兒的猜想來加深對故事的印象,從而初步瞭解故事內容和人物,對目標一的實現、為突破難點打下基礎。)

  二、觀看課件,完整聽故事。

  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認識春、夏、秋、冬季節的變化和特徵。(第二環節中共有三個步驟)

  1、播放課件,理解故事內容,並提問:

  誰在蓋房子?哪些動物給小豬出主意?他們給它提出了什麼建議?小豬找誰一起想辦法?做了什麼事情?

  (這個步驟是專門為完成目標一而設計的,先聽故事,逐層深入提問,再說故事,特別是課件播放時,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隨著逼真形象的聲音和富於動態的情景,幼兒情不自禁地想聽、想說,對幼兒掌握小豬徵求朋友們的意見的過程有很大促進作用,而且也能發展幼兒的傾聽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談話,讓幼兒認識春夏秋冬四季和四季的顏色。

  提問:小豬的房子在春、夏、秋、冬天分別是什麼顏色?為什麼?

  (在課件的生動演示下,幼兒會很快的掌握四季的顏色,此時教師要趁熱打鐵,及時提問四季的顏色,並說出為什麼,加深幼兒對四季的印象。同時在幼兒充分認識四季的前提下,利用自制的類似點名的課件來檢測一下幼兒的掌握情況,會對整個課堂的活躍程度和幼兒的積極性增添光彩。這個部分所採用的觀察、談話、檢測等多種方式能促進活動重點的完成。當然,當孩子們對四季的顏色還有不解時,還可以重複播放故事,讓孩子再次感知,以備課堂上的突發事件。)

  3、教師出示字卡"春、夏、秋、冬",引導幼兒說說對這四個字的印象。並利用春、夏、秋、冬進行造句活動。

  (此步驟是專門讓幼兒認識"春夏秋冬"四個字,一方面認識漢字,另一方面利用這四個字進行造句訓練,能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能力。這個步驟看似簡單,實際上也是一個難點,特別是造句,幼兒會很難,教師必須給予充分的引導和示範,例如春天真美麗,夏天好熱啊,豐收的秋天來到了等等。為了突破這個難點,特意設計了檢測幼兒識字的點名課件,課件中的字的顏色與四季的顏色相對應,會更好的讓幼兒把漢字與故事聯絡起來,應用故事中的句子。)

  三、活動拓展--故事表演。

  1、選幾名幼兒進行故事表演,戴上頭飾,確定角色,教師組織幼兒完成表演,可以作介紹,幼兒可以自主加上動作進行表演。

  2、如果課堂還有時間,可以把幼兒分組進行故事表演。因為已經有過示範性的表演,所以這個自主發揮的空間,更能發展孩子們的表演能力,促進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這一環節的設計完全是為了鞏固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對四季的認識,從而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發展幼兒大膽表現的能力以及敢於表演的能力。這樣的鍛鍊,對隨後進行的故事表打下良好的基礎,是一個長足發展幼兒表演能力的`方法。特別是在自主表演部分,更是給了幼兒一個極大的空間和想象空間。)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

  2、學會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繪畫並進行故事創編,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主動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4、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梨子小提琴》的圖書(人手一本)

  2、圖畫紙、蠟筆等

  活動過程:

  1、出現“梨子”,“以梨子有什麼用”引入課題;

  2、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閱讀故事:提醒孩子要一頁一頁地翻書,不懂的可以問老師或同伴;

  3、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1)誰,撿到了什麼?它用它做了什麼?(個別回答後,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2)小松鼠用半個梨子做成小提琴後,森林裡發生了什麼事?(個別回答後,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3)為什麼大家都有了梨子提琴,大家在森林裡幹什麼?(個別回答後,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4、請個別能力強的孩子上來講故事。

  活動延伸:

  畫畫,編故事。

  水平一:要求孩子能選擇故事內容來繪畫並進行講述;

  水平二:要求孩子能在原有圖書畫面的基礎上畫出新的圖畫,並創編新的故事情節;

  水平三:能主動地將創編的故事講給同伴聽。

  活動反思:

  由於這個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引起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大家也都能在老師的提醒下一頁一頁地翻書閱讀。在延伸活動中,大多數孩子能在原有圖書畫面的基礎上畫出新的圖畫,並創編新的故事情節。如岱逸小朋友,他把森林畫得很美,而且獅子後面不只跟著小雞,還帶來了小老鼠等。但尚有個別孩子雖畫得好、編得好,卻未能主動地講給同伴聽。總的來說,透過這個活動,培養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也發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商業街》遊戲活動介紹:

  《商業街》是語義認知類遊戲。語義認知能力指的對詞語資訊的理解能力,比如理解一個詞語的意思、理解“動物、植物”等一些類別、理解“大、小”等一些關係,都需要這種能力。本單元的遊戲活動主要是發展幼兒對商品類別和一些關係的理解能力。

  在活動中,透過“商業街”的遊戲情境,讓幼兒認識各種商店的名稱,在瞭解物品特徵的基礎上將物品分配到不同類別的商店中,同時,讓幼兒理解“大小、多少、長短、高矮”幾種關係。透過這一系列的遊戲活動,提高幼兒對物品類別的理解和對以上幾種關係的認識。本單元由四部分活動組成。

  《商業街》遊戲活動安排:

  活動1:佈置櫥窗(一)

  活動2:佈置櫥窗(二)

  活動3:商店與售貨員

  活動4:商店與商品

  《商業街》遊戲活動目標: 根據物品的特徵進行分類

  理解“大小、多少、長短、高矮”幾種關係

  學習使用一些量詞

  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

  下面向大家介紹4個活動中的一個活動――活動1“佈置櫥窗(一)”

  《商業街》活動1:佈置櫥窗(一)

  遊戲材料準備:

  教具:商店大卡片4張(麵包房、服裝店、鞋店、玩具店)

  幼兒材料:

  商店卡片4張(麵包房、服裝店、鞋店、玩具店)

  商品卡片16張(從32張商品卡片中挑出食物類4張、服裝類4張、鞋類4張、玩具類4張)

  重點

  根據商店的外形特徵說出其名稱,理解商店的實際用途。

  將商品卡片歸類,擺放在相應的商店中。

  流程: 1、認識商店

  2、觀察商品卡片

  3、遊戲“佈置櫥窗”

  4、交流、檢查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4張商店大卡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根據房屋的外形特徵,猜猜每家商店的名稱。

  提示與建議: 教師可用“請幼兒逛新開張的商業街”為情節引入活動。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透過觀察商店的外形特徵,判斷出商店的名稱。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說說不同商店都出售些什麼商品。

  (二)幼兒觀察自己的16張商品卡片,說出每張卡片上物品的名稱。

  提示與建議: 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實際情況,著重引導幼兒認識不太熟悉的商品,也可以擴充套件活動,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同類商品的名稱。

  教師還可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在說出名稱的同時學習使用量詞,如一個、一件、一雙、一堆……

  (三)遊戲“佈置櫥窗”

  玩法:幼兒將自己的16張商品卡片放在相應的商店中,每個商店4張。

  提示與建議: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商品卡片進行歸類,放入相應的商店中。

  (四)幼兒互相欣賞操作結果,檢查商品擺放是否正確。

  提示與建議: 當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教師可讓幼兒說說自己的理由。

  活動延伸:

  1、家長帶幼兒外出購物時,引導幼兒觀察不同型別商店分別出售什麼商品。

  2、引導幼兒觀察商店櫥窗陳列的商品,說出這些商品屬於哪一類。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在看圖講述的基礎上,理解兒歌的內容,並嘗試創編兒歌。

  2、能正確發出:“摘”、“啥”。

  3、進一步激發參與六一活動的興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圖片三幅,每個幼兒一片“彩雲”。

  活動重難點:

  理解兒歌的內容,並嘗試創編兒歌

  活動流程:提問——學習兒歌——創編

  (一)根據圖片內容講述。

  老師帶來了三幅畫,你看看圖片上說了什麼?

  出示圖片一,提問:你認為圖片上什麼最美麗?為什麼?

  出示圖片二,提問:你知道小朋友摘下一片彩雲做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幫助幼兒發準:“摘”。

  出示圖片三,提問:圖片上的小朋友穿上花衣去做啥?你是怎麼知道她穿上花衣慶“六一”的?糾正“啥”的發音。

  (二)學習兒歌。

  1)老師完整朗誦一遍兒歌,邊朗誦邊指著圖片。

  2)幼兒學習兒歌。

  3)分組和個別幼兒朗誦。

  (三)創編兒歌。

  1)給每個幼兒一片彩雲,引導幼兒想象,假如你摘下一片彩雲,你最想做什麼?把你想的方法編進兒歌裡。

  2)先請個別幼兒示範。

  3)每個幼兒一片彩雲自己練習創編兒歌。引導編號的誘餌,先把自己的兒歌編給好朋友聽。

  4)請幼兒大聲地朗誦自己編的兒歌,給大家聽,引導大家相互學習。

  5)同伴間相互朗誦自己創編的兒歌。

  (四)延伸活動:

  回家之後,請爸爸媽媽把你朗誦的兒歌記下來,以後我們再請你教給大家。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

  詩歌

  的主要內容,體驗作品的語言美和樂趣。

  2、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大膽

  遊戲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審美情趣。

  3、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

  肥皂水、吹泡工具、錄製配樂詩歌磁帶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匯入――吹泡泡,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幼兒自由吹泡,觀察發現,

  互動

  交流。

  師:我們大家一起吹一吹、看一看,你吹出的泡泡是怎樣的?你可以用各種各樣好聽的話來形容一下。

  3、欣賞、感受、理解詩歌,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和樂趣。

  (1) 完整欣賞、瞭解詩歌主要內容。

  師:“詩歌裡說:小朋友吹出了怎樣的泡泡?”

  (2)分段欣賞,體驗、理解詩歌的優美語言和遊戲樂趣。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透過提問、討論、情景再現、互動遊戲等方式進行理解和體驗。

  (3) 完整欣賞,有表情地朗誦、表演。

  師:“你們聽了這首詩歌,感覺怎樣?”

  師生共同朗誦、表演。

  延伸活動:組織幼兒到操場上再次吹泡,拓展想象,創編詩歌。

  師:“小朋友還能吹出更有趣、更美麗的泡泡嗎?”

  引導幼兒吹一吹、想一想、說一說,創編詩歌。

  附:

  散文

  詩《吹泡泡》

  清晨,小朋友迎者金色的陽光,

  玩起了吹泡泡的遊戲。

  瞧,小朋友玩得多有趣――

  一會兒吹出雙泡泡,

  一會兒吹出連環泡;

  有的連成一串,

  有的疊成一堆;

  有的晃晃悠悠,

  有的飄飄揚揚……小朋友對著太陽吹啊吹,

  哈,滿天的泡泡圓溜溜,亮晶晶,

  五顏六色……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