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精選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合集6篇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精選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故事《鳥窩裡的樹》是愛的教育圖畫書·童話系列中的一個。它講了在一個鳥窩裡長出了一棵小樹苗,它每天都在往上長,這樣長下去會把鳥窩撐破的,螳螂先生看見了,它提議把小樹苗砍掉,可鳥太太卻不讓這樣做,因為它覺得小樹苗長的非常好,要是把它砍掉它會死的。蚱蜢先生看見便說不然你們搬家吧,可鳥太太和鳥先生不願離開它們辛辛苦苦築的窩。小樹苗一個勁地往長,眼看就要把鳥窩撐破了,後來大家想了一個好辦法,它們決定給小樹苗搬個家,小樹苗被大家種在了泥土裡。從那以後鳥先生精心的照顧小樹苗。小樹苗茁壯的成長著,鳥太太的小寶寶們也一個個的爭先恐後的鑽出了蛋殼。小鳥們長大了,小樹也長大了,它們快快樂樂的在這棵大樹上生活著。它把孩子們引領進豐富的情感世界,讓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發掘、體會情感的內涵和意義。這個童話故事構思巧妙,使圖畫書在溫暖、關愛的基調上又微微透出一絲幽默。孩子們可以從快樂、溫馨的故事中體會到關愛的奇蹟、相伴的溫馨、奉獻的快樂、寬容的力量,是一套很好的情感教育圖畫書。《愛的教育圖畫書》啟示孩子學會有目的地生活,這也是作者創作的意圖和期望。

  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體驗、理解文學作品所表達的關愛之情。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理解文學作品所表達的關愛之情。

  教學難點:感受故事中的關愛情感並引發孩子情感遷移,培養幼兒學會關愛。

  活動準備:

  故事多媒體、音樂CD、已有過表演“小鳥和大樹”的經驗。

  教學過程

  1、匯入故事。

  師:你見過樹嗎?在哪見過?鳥窩裡長出了小樹,有點奇怪吧。今天,崔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就叫《鳥窩裡的樹》,我們一起來聽。

  (簡單的匯入,利用故事有趣的名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探究的好奇心。)

  2、討論,引起幼兒欣賞興趣。

  (邊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邊講述故事)春天,鳥先生用乾草和泥土築了一個又大又結實的窩,鳥太太就蹲在窩裡孵它們的蛋寶寶。一天,鳥窩裡的蛋骨碌動了一下,“是我的寶寶要出生了嗎?”鳥太太忙起身看個究竟。

  “天啊!”鳥太太驚叫起來,原來鳥窩裡長出了一棵小樹苗,葉子綠綠的、肥肥的、正一個勁地往上竄呢!

  師:鳥窩裡長出了小樹苗,你怎麼看這件事?這是件好事還是壞事呢?

  (喚起幼兒對鳥窩、小樹苗知識經驗的認知,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好事還是壞事?打破以往聽故事問問題的程式化,不拘泥於同一個答案。開放式的提問,使幼兒的思維逐漸活躍,課堂氣氛也逐漸寬鬆、和諧起來。)

  3、回憶對小樹苗態度的對話,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邊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邊講述故事)螳螂過來了“快把它砍掉,它會把你們的鳥窩撐破的。”說著舉起了大鐮刀。

  鳥太太忙阻攔:“多可憐的小樹苗啊,瞧它長的多好。”

  蚱蜢開著卡車來了:“那你們就得搬家,不然鳥窩很快就會被小樹苗戳出個大窟窿的。”“搬家?”鳥先生和鳥太太說什麼也不願意離開自己辛辛苦苦築的窩

  樹苗一個勁的長,眼看就要把鳥窩撐破了。鳥先生著急了:“這樹苗可不能碰壞我築的窩啊!”“可誰也不許碰我的小樹苗。”鳥太太也不示弱。

  ①對鳥窩裡的這棵小樹苗,螳螂、蚱蜢、鳥先生、鳥太太它們的想法一樣嗎?是怎麼說的?

  (這一環節體現了語言——聽故事活動的特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再透過回憶故事裡人物的對話,一方面是提高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另一方面是進一步加深了對小樹苗的關愛之情。孩子們聽故事的能力在回憶對話中能夠體現,對故事人物的不同態度在回憶對話中透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幫助幼兒加深理解,是一個一舉兩得的環節)

  ②你支援哪種想法?(幼兒自由談論)為什麼?

  (這裡是幼兒對關愛這一詞理解的初步體現。他們透過自由談論,與同伴的相互交流,做出自己的一個價值判斷。在大家想法碰撞的同時,自己對關愛的理解也越來越清晰了。老師能從幼兒的回答中,捕捉到幼兒對關愛的情感需求,為下一環節做好了情感的鋪墊與渲染。)

  4、體驗關愛之情。

  ①幼兒嘗試傳遞小樹苗,初步體驗關愛之情。

  師:怎樣搬才能不傷害到小樹苗呢?

  師:什麼時候我們也會這麼小心,輕手輕腳的呢?(結合生活經驗講述)

  (結合生活的學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才是有用的學習。關愛是個比較抽象的詞,情感對5、6歲的幼兒來說又是比較難表達清楚的,只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才是最真實、最自然的。這裡我們把關愛的定義擴大了,關心別人、知道不能去影響別人、懂得保護自己與他人、能做個有禮貌的孩子等等,都可以是孩子們心中的關愛,讓愛的意義大於化,讓孩子們心中有愛,不就是我們本次活動的目的所在嗎。)

  教師將樹苗傳給幼兒,請幼兒一個個傳遞(體驗小心呵護的情感)

  (這裡利用了實物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手段進行傳遞,當然,教師語言情感的烘托也是必不可少的。讓幼兒親身體驗一下行動上的關愛,加深對關愛的理解,並在傳遞中用行動表現出對小樹苗的呵護、關心,讓幼兒從內到外的全身心地體會關愛。情境的設定、音樂的烘托、語言的渲染、幼兒愛心的傳遞……淡化教學中“教”的成分,使學成為一種自然,一種互學,充分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②對小樹說一句話,加深理解關愛之情(邊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邊講述故事)打那以後,鳥太太安安心心地在鳥窩裡孵蛋寶寶,鳥先生法呢,在精心地照顧著小樹苗。一天天過去了,鳥窩裡有了變化,可愛的蛋寶寶們爭先恐後地鑽出了蛋殼。在鳥先生的照顧下,小樹苗也一天天的長大。鳥先生真的很喜歡它,每天還會對小樹說一句話——

  師:誰能用好聽的聲音有感情地對小樹說一句話(愛要說、愛要表達。除肢體的表達外,語言的表達使關愛之情得以昇華。這裡執教者設計的時候想到了利用多媒體,孩子說一句或幾句關愛話語後,點選小樹苗會長高一點,最後在孩子們充滿愛的話語中長成了一棵開滿美麗花朵的大樹。使幼兒在表達的過程中不單一,有表達的動力,使表達不枯燥,始終充滿著表達的熱情,達到提高語言表達與情感表現的能力。)

  二、隨音樂進一步地表現小鳥與大樹之間的關愛之情

  1、講述故事的尾聲(邊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邊講述故事)當四隻小鳥學會飛的時候,這棵從鳥窩裡搬出來的樹也開出了美麗的花,哇!多美麗的合歡樹啊!第二年春天,這棵美麗的大樹又成了小鳥們新的家,大家一起快樂地生活著。

  2、(音樂起)請部分幼兒扮大樹,部分幼兒扮小鳥,表現小鳥和大樹之間美好和諧的友愛之情。

  3、全體一起隨音樂進行表演。

  (故事的結尾,體現了大樹與小鳥互存、互愛、共成長的和諧關係,是一種愛的昇華。如何將這種愛的訊息傳遞給幼兒,讓孩子們體會、感受這種和諧、關愛的情感呢?執教者想到了語言與音樂的結合,使坐的太久的語言活動“動”起來。在歡快的音樂中,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大樹與小鳥之間美好和諧的友愛之情,使活動達到了高潮。)

  教學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透過表演故事,親身融入到為別人著想的情境中,並能積極主動的加入自己的想法。這說明幼兒最大限度的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思維能力。透過幼兒的討論、表演過程,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理解能力。但教師沒能參與到表演中,減少了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教學活動應該多些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徵及角色前後兩種不同的表現。

  2、使幼兒初步學習分析作品,歸納主題,懂得只有透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訓練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自制操作卡片“會長魚的樹”(幻燈、連環畫)。

  知識準備:有關魚的飼養知識。

  三、活動過程與方法 1、出示咪眯的木偶,介紹角色,引起幼兒的興趣。

  (1)由一名幼兒戴小貓頭飾出場:我是小貓咪咪,我最愛吃魚了,可是自己釣魚太辛苦了,怎麼辦呢?(小貓伸個懶腰,躲在一旁休息)

  (2)師:咦!小貓不釣魚卻在睡覺,那它要吃魚怎麼辦呢?聽完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2、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

  (1)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調講述一遍故事,提問,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故事名字叫什麼?咪咪是隻怎樣的小貓?它希望什麼樣?咪咪被誰捉弄了?它為什麼要捉弄咪咪呢?咪咪實現它的願望了嗎?它是怎樣實現的?

  (2)教師邊放幻燈片或翻連環畫冊,邊講故事。講完故事後,引導幼兒分析、理解故事內容。請幼兒討論:以前的眯咪是怎樣的?所以它有什麼願望?後來咪咪是怎樣實現自己的願望的?

  (3)幫助幼兒歸納主題,懂得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實現願望。

  咪咪愛吃魚,因為懶所以希望樹上長出魚來,後來咪咪知道只有透過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3、發揮幼兒的想象與創造,拓展其思維範圍。

  (1)幫助咪咪想出另外的方法。讓樹上長出魚來。

  (2)啟發幼兒想象創造,鼓勵幼兒相互之間有不同的想法。

  師:世界上很多物品都是人們動腦筋發明出來,人們不想自己走路就發明了火車、汽車;不想自己挑水就發明了自來水,你能發明什麼,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呢?

  4、請幼兒創編童話故事。

  四、各領域滲透

  音樂:教唱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鼓勵幼兒創編歌詞。

  美術:讓幼兒畫己的設計、想象,將故事繪製成連環畫。

  五、生活中滲透

  讓幼兒養成勤勞的好習慣。

  六、環境中滲透

  張貼出幼兒的設計圖案,鼓勵幼兒的創造,讓幼兒之間互相。

  七、家庭中滲透

  要求家長讓幼兒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請家長傾聽孩子創編的`童話故事。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有興趣地朗誦童謠,體會童謠的詼諧幽默和遊戲趣味。

  2、認讀漢字:鞭炮、花轎、賀喜。

  3、學習與同伴合作表演,發揮想象,創編對話。

  4、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老鼠、老貓頭飾,鞭炮、嗽叭等道具。

  2、音樂“小看戲”。及一首舒緩的音樂。《老鼠娶親》的動畫片。

  3、字卡:鞭炮、花轎、賀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

  1、教師生動地講述“老鼠娶親”的故事。

  2、組織幼兒觀看《老鼠娶親》的動畫片。

  二、出示掛圖,引出兒歌,欣賞畫面。

  (1)教師帶領幼兒集體朗讀。

  (2)幫助幼兒認讀鞭炮、花轎、賀喜。如:鞭炮:幼兒可模仿聲音。

  花轎:結合圖片讓幼兒認識。

  賀喜:讓幼兒創編賀喜的動作,說賀喜的話。

  三、配樂朗誦,表演。

  (1)提供兩首音樂,引導幼兒根據童謠內容選擇合適的音樂,從而進一步理解童謠的詼諧,幽默。

  (2)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帶領幼兒朗讀,引導幼兒用語言的節奏、輕重變化來表達情緒和氣氛。

  (3)和幼兒一起設計動作來進行表演,對幼兒的設計給予積極的肯定。

  四、活動結束。

  老鼠娶親

  咿哩哇,咿哩哇,

  老鼠娶親來到了。

  八隻老鼠抬花轎,

  四隻老鼠放鞭炮,

  兩隻老鼠吹鼓手,

  咿哩哇啦真熱鬧。

  老鼠嫂子去送親,

  耗子大娘迎花轎,

  老貓聞聽來賀喜,

  一口一口都吃掉。

  活動反思

  這首兒歌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和詼諧有趣的語言描繪了“老鼠娶親”這一熱鬧場面,小老鼠抬花轎、吹喇叭、放鞭炮、狡猾老貓來賀喜的場面充滿了無限的歡樂和生機,這樣的內容無疑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小螃蟹找工作》選材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大班上冊,是一節語言活動。孩子與動物有著天然之緣,他們喜歡與動物為伍。他們聆聽動物故事,懷抱毛茸茸的動物玩具,翻看各種動物卡片和圖書觸目所見,隨處有動物。孩子們對動物世界充滿著興趣和好奇,動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密夥伴。然而,現實的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又離孩子很遠。孩子並不能時時接觸,充分了解,真正走進現實的動物世界。而小螃蟹這一動物形象是幼兒所熟悉喜愛的,而且有著鮮明的外形特徵,較易引發幼兒的多種聯想。綱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大班語言活動《小螃蟹找工作》恰恰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因此,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

  在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一學習脈絡中,我們選擇小螃蟹這一容易獲得的資源,讓小螃蟹以找工作的方式走進孩子的生活,走進孩子主動學習的情境,成為他們觀察的物件,遊戲、表達、表現的主角。孩子不但熟悉小螃蟹,親近小螃蟹,而且有目的、有意識地認識、瞭解小螃蟹,走進小螃蟹的生活世界。

  二、說目標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小螃蟹找工作》的目標是:

  1、理解故事,引導幼兒根據螃蟹的形體和生活習性為其選擇適合的工作。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想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助人為樂的品質。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運用了猜謎語的遊戲匯入,讓幼兒猜猜是什麼動物,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對螃蟹有了直觀地瞭解,同時也為故事裡的小螃蟹適合找什麼樣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鋪墊。

  我們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現代幼兒教育理念,使幼兒樂意參與活動,並能根據小螃蟹的特徵大膽思考和想象,幫助小螃蟹找工作。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激發幼兒對老師、幼兒園的留戀之情。

  2、培養幼兒的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朗誦。

  4、豐富詞彙:畢業.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物質――錄音機、自錄詩歌磁帶;幼兒園園景圖片,電腦、電視知識――回憶在園生活學習的情景

  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朗誦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匯入談話:你準備去哪個學校上學?

  二、展開

  1、師:你在小學會做些什麼呢?請小朋友聽老師朗誦一首詩歌,名字叫《畢業詩》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的第一段師:再過幾天,小朋友就要進小學,做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寫字多麼神氣!

  2、回憶在幼兒園的三年中,能說一說對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嗎?

  開啟幼兒園園景的圖片,小朋友遊戲的圖片等提示幼兒可以說一說

  A、在上幼兒園時不會做的事上幼兒園以後學會了;

  B、在幼兒園最快樂的事……

  3、我們一起聽一聽詩歌中是怎麼說的?欣賞詩歌的第二段剛才詩歌中說的和你想的一樣嗎?

  師:小朋友剛來幼兒園的時候什麼也不會,現在呢學會了自己上廁所、洗手、吃飯、唱歌、畫畫、跳舞、講故事,有的小朋友還參加了美術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跳舞……還榮獲到了各種獎勵

  4、你們獲得的成績和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那你想給老師說些什麼呢?

  引導幼兒大膽說自己的心裡話欣賞詩歌的第三段

  5、我們一起完整地欣賞一遍詩歌《畢業詩》可讓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誦

  三、結束集體唱歌曲《老師再見了》

  活動反思:

  這首《畢業詩》,描述的是孩子們畢業時的真切想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回憶以前的美好時光,感受孩子們那純真而又細膩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而且,我還意外地發現,利用這個活動還能對孩子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學習詞語"紅豔豔""笑盈盈"。

  2、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各種花的顏色、形狀、香味等主要特徵,四季花開的繁茂景象。

  活動準備:

  1、佈置"春夏秋冬"四個板塊。

  2、掛圖《花開歌》

  3、語言磁帶。

  活動重點:

  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各種花的顏色、形狀、香味等主要特徵,四季花開的繁茂景象。

  活動難點:

  學習詞語"紅豔豔""笑盈盈"。

  活動過程:

  談話引出主題:

  小朋友,你們喜歡花嗎?花是大自然的笑臉,一年四季有各種各樣的鮮花你們在哪兒看到過。

  活動反思:

  這次語言活動讓幼兒學習念十二個月的花,這種兒歌很好聽,很押韻,也包含了很多的只是在裡面,非常值得學習。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現,其實學習時是有一定難度的。難度之一是幼兒對有些花不是很熟悉,所以總是記不住;難度之二是兒歌中,在兒歌中對花的特點概括得很好,語言也很精煉,但是對小朋友來說,學起來就有點難度。考慮到這些情況,我採用了一個新的方法進行學習。那就是用問答式方法來學。這個方法也是根據這首兒歌的結構特點來選擇的。兒歌中的每一句結構都相同,都分為三個部分:月份、花名和花的特點。這樣,我就分門別類地來提問,比如第一次提問花名,第二次提問花的特點,最後提問月份。當幼兒有點熟悉之後,我再讓幼兒來當老師,向我提問,他們也問得很好。而且在問的過程中,他們也在不斷地記憶兒歌的內容。這樣的方法要比死板地完整地念效果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