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六年級《各具特色民居》評課稿

六年級《各具特色民居》評課稿

六年級《各具特色民居》評課稿

六年級《各具特色民居》評課稿1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廖老師上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一篇略讀課文。

  教師上課時,教材吃的透,講課聲情並貌,課件精彩從本節語文課來看,廖老師語文基本功紮實,語言親切有激情,有啟發性。

  這篇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由兩篇互獨立又互有聯絡的文章組成,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根據課文內容教師講解聲情並貌,對學生感染力很強,教學思路清晰。教師在課堂上體現了語文學科教學特點,體現了年段教學特點,深刻領悟編者的意圖,進行了恰當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在教學設計中,始終重視“以讀為本”,突出感悟,注重拓展延伸。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疑難教材處理很得當。在教學中運用了放手讓同學們自學課文。在近十分鐘的小組合作後,又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為依託進行交流,使學生對客家民居的建築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抓住課文中描寫客家民居的關鍵詞句反覆朗讀,使學生對民居的位置、建築材料、結構等都有了瞭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這一僅是對學生自讀自悟的檢查,更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能及時發現自已學習上的漏洞,調整自己的學習。

  “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整堂課大氣而精緻,較好地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理念,是一次大膽而成功的嘗試。

  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讀”的重要性,在這堂課中以讀作為重點,屏棄了為讀文而讀文,引導學生多讀,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有思、思中有議、議中有論,在教學中堅持以讀為主線,以語感訓練為核心,使學生從讀對、對懂逐步走向“讀活”從而實現了讀出意思,讀出內涵,讀出智慧的教學過程。

  因此,整個課堂的.教學環節流暢、清晰、一環扣一環。

六年級《各具特色民居》評課稿2

  前兩天,我有幸聽了學校各教研組推出的幾節優質課。聽完後比較興奮,看到了齊禮閆小學的希望,看到了年輕教師的進步。老師們的個人素質都比較強,每個人有每個人獨特的教學方式,獨特的教學魅力。因本人專業素質不高,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用專業語言表達感受,所以就用最樸實的直白的語言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幾位老師都能從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出發,關注學生的發展,課程目標落實到位,教學重點比較突出,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都能夠突出個人的教學風格。

  2、語文教學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特別是低年級的寫字訓練,教的有方法,學的有興趣。中高年級的寫話練習,老師安排的巧妙恰當,學生有話說,有話寫,感悟都比較深刻,這樣的練習都是為寫作能力的提高打基礎。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訓練紮實,從學生的讀書水平可以看出這是老師長期訓練的結果。數學老師則把知識獲取的過程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明白了知識是如何獲取的,這就是“我要學,我會學”的訓練過程,符合近年來數學的教學改革模式。

  3、所有老師的課都上得真實,不做作,不作秀。授課老師都是從學生的“學”入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獲取知識。老師起到了幫扶,支援的作用,教師角色轉換過程體現了教育理念的轉換過程,這是老師們可喜的進步,這是齊禮閆小學的新希望。

  不足之處:各人有各人的教學風格,每一節課都會有遺憾,有不足,不可能有完美的課。這都是他們反思的點,只有不足才能有進步的空間。我在這裡就不一一指出了。

  我反思自己的教學,和這些老師相比,最大的不足是,讓學生說得多,寫得少。課堂組織有些鬆散,有些隨意,教學態度不夠嚴謹,不能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今後我也要試著把每一節課都當成公開課去上。現在我也試著放手讓學生來講課,有些內容簡單一些的閱讀課,我都讓學生來備課,講課。別說,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小老師還都比較積極,講課內容還都像模像樣。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課,我課前向全班佈置了預習的作業,又找來幾組學生,每組兩到三人蒐集資料,提前備課。課堂上讓學生講授,提問。學生還都能模仿老師上課的方式,先匯入,再講授,提問,板書。教學流程都很到位。有的課堂匯入還很新穎,在講《客家民居》時,學生先講了客家人的來歷,讓學生對客家這個民族有一定的瞭解,接著將內容,讀課文,還講了說明方法,其中講到“做引用”這種說明方法,這在我的備課中都沒用涉及到,我很驚訝,學生備課太認真了。還有一組學生在講《傣家竹樓》時,竟是這樣匯入的:上課前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接著講了講了傣家竹樓的來歷。真是太讓我驚喜了。今後我也要改變教學思路和模式,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把好的教學方式運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