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常識缺水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常識缺水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動目標:
教育幼兒瞭解缺水的危害,知道要多喝水。
活動準備:
幹了的水果娃娃、新鮮的水果(兩種水果的品種是一樣的)、乾落葉、溼落葉。
活動過程:
一、比較:
1、比較乾落葉與溼落葉的不同 。
2、比較幹水果娃娃與新鮮水果的不同。
二、討論:
同樣的東西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同?
三、透過討論知道自己以後要多喝水:
1、落葉缺水了就幹了,水果缺水了就皺了、爛了,小朋友缺水了會怎麼樣?
2、為了不讓自己缺水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做?
活動反思:
活動時我請幼兒透過摸、看、說,去感知乾落葉與溼落葉的.不同、幹水果與新鮮水果的不同,討論時旭說:“乾落葉脆,手一捏就會碎,而溼落葉溼手捏時不會碎”,笑笑說:“乾落葉幹得裂了口子,溼落葉沒有”……心說“水果娃娃裡的桔子不能吃壞了,而(新鮮的桔子)另一個可以吃是好的”,瑄說“水果娃娃不好看了太醜,而另一個好看”……比較時我請幼兒學一學幹水果的樣子,小朋友不約而同的都把臉皺起來,在學新鮮水果時,大家都舒展小臉笑了起來。
在充分感知了它們的不同後,我才把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告訴了幼兒,告訴幼兒乾落葉幹水果娃娃是因為缺水了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還滲透了秋天有的樹落葉就是大樹媽媽為了儲存水份的簡單知識。在討論小朋友缺水會怎樣時,幼兒明白了自己缺水時會大便乾燥;嘴會裂口;尿會黃等,活動後我請幼兒喝水吃水果,結果幼兒都爭著喝兩杯水,吃水果時班上還剩了一個桔子,我把它分給大家吃時,連平時最不愛吃桔子的琪琪、笑笑都爭著吃。
活動後我把這個活動佈置到了牆面上,隨時教育強化幼兒要多喝水,同時調整自然角,把乾裂腐爛的水果及水果娃娃換掉,換上了新鮮的水果及水果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