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藝術我們的班級樹教案反思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藝術我們的班級樹教案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藝術我們的班級樹教案反思1
活動目標:
1、運用誇張、變形的方法,表現樹迎風起舞的情境。
2、用各種不同的線條裝飾大樹,感受線條的粗細、疏密、曲直的變化美。
3、發展對樹形姿態的聯想能力。
4、讓幼兒體會遊戲的樂趣,發展幼兒開朗,樂觀的性格。
5、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並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掛圖20號;《小朋友的書、美工》;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欣賞作品,引發想象。
老師帶來一些特別的樹,樹兒好像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啟發幼兒觀察樹幹、樹枝的姿態並表述。)
二、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體味樹在風中的舞動。
1、請幼兒隨著起風的音樂輕輕舞動,表現圖中樹的不同姿態。
2、提問:跳舞的樹兒還會有哪些不同的姿態?請幼兒想象並用肢體表現樹的不同姿態。
三、使用《小朋友的書、美工》第14頁"跳舞的樹",幼兒創作表現。
1、鼓勵幼兒用記號筆和油畫棒大膽表現樹的姿態,注意樹枝、樹幹跳舞的形態,樹枝粗細、曲直、纏繞變化。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線條裝飾大樹,強調線條的疏密、曲直和粗細變化,表現生活的大自然景象。
四、展示欣賞。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大班藝術我們的班級樹教案反思2
活動目標:
1、知道秋天樹木的變化、感受秋天美麗的景色。
2、大膽想象,選用不同的材料進行畫畫和撕貼,表現不同形態的樹。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深色卡紙、廣告紙、廢報紙等各色紙張。
2、固體膠、水彩筆。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秋天的樹"風景圖,感受秋天樹木色彩的豐富性。
1、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從樹開始落葉、樹葉開始變色去感知)幼:是秋天。
幼:樹葉變黃了。
幼:樹葉往下落。
2、教師:所有的樹葉都變顏色了嗎?
幼:不是。有一些變了,有一些沒變。
教師:你還看到了哪些顏色的樹葉呢?(引導幼兒觀察、回憶,感知秋天是彩色的)幼:我看到黃色的樹葉。(梧桐樹、銀杏、楊樹)幼:我看到紅色的樹葉。(楓樹)幼:我看到幼兒園裡有的樹葉還是綠色的。(松樹、玉蘭樹)教師:把各種顏色的樹種在一起變成樹林,這個樹林會是什麼顏色呢?
幼:就是五顏六色的。
二、繼續觀看課件,瞭解樹的主要特徵。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棵特別的大樹,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呀!
先變出彎彎粗粗的"身體"。
接著伸出細細長長的"手臂"。
最後長出了什麼呢?(美麗的葉子)這棵大樹漂亮嗎?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
三、幼兒按意願選擇小組,進行操作。
你們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材料在後面的桌子上,想要畫出大樹的小朋友請到這邊來,願意撕貼大樹的小朋友請到這邊來。小朋友們都準備好了嗎?現在開始行動吧!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大樹的身體、手臂、手指要有粗細變化。
2、注意膠水不要抹的到處都是。
五、開辦畫展,分享交流。
1、說說自己畫的大樹。
2、開辦"秋天的樹"畫展,欣賞其他幼兒的作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優點是在探索過程中,幼兒能透過看看、摸摸、聞聞等多種感官感知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的異同,幼兒能積極地給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分類。在幼兒探索一遍後,老師能小結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不足,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如果在驗證落葉樹與常綠樹在同一時間有不同變化上,再有實驗操作,那樣就更具科學緊密性了。
大班藝術我們的班級樹教案反思3
活動目標:
1、為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感到自豪,萌發初步的集體榮譽感。
2、清楚連貫的表達自己對班級的感覺。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並裝飾班級樹。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一棵大樹(只有樹幹和樹枝,樹幹上寫上班級的名稱);幼兒每人一片建城樹葉形狀的綠色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讀書,提問匯入活動。
這棵樹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樹上有字沒有樹葉)
樹上的字是什麼?我們給這棵樹取個什麼名字?
2、幼兒討論,教師提問:
我們班有哪些成員?有什麼標誌可以代表我們班?
在幼兒園的三年中,你在班上覺得最快樂的事情有哪些?(如:廣播操比賽獲得的獎、"六一"親子活動、運動會等)
3、幼兒操作:裝扮班級樹。
提問:在即將離開幼兒園的這段時間裡,你想為班級的朋友做些什麼?
幼兒在樹葉形狀的紙上圖文並茂地將自己對班級、對同伴、對老師的祝願,或者是想為班級、朋友做的事情記錄下來,並寫上自己的名字。
幼兒將自己做好的樹葉黏貼在班級樹上。
4、師幼共同欣賞製作完成的班級樹。
幼兒面對製作好的班級樹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將班級樹張貼在幼兒可操作到的`地方,當幼兒有什麼開心的事情、當班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當幼兒班級或同伴做了什麼事情等等,都可以用圖文的形式新增樹葉;貼上每個幼兒的小照片,畢業前在班級樹前留影。
2、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激發和培養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活動反思:
樹在幼兒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對於孩子來說是十分熟悉的。本次活動主要以孩子透過線描畫來表現“樹”線描畫對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也並不陌生,之前也已經接觸過了。所以在這次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孩子都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線條、形狀來進行繪畫。如,在畫一棵樹的時候,她們先用各種線條來畫,然後用各種形狀來裝飾這棵樹,憑著自己的想象力畫出了各種不同樹,達到了活動的預設目標。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得到了發揮。但是,還是有個別幼兒不懂的如何運用各種線條和形狀,只是一味地簡單畫上幾個大圖案,然後塗上顏色。看來這些個別的幼兒還是無法接受新事物,不能運用多種形式去表現。《指南》藝術領域2-1-3“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大班藝術我們的班級樹教案反思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標記和數字記錄班級物品的數量。
2、主動收拾整理班級的玩具等。
3、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準備統計表、筆,幼兒學習包《我們的班級》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引導幼兒觀察班級的物品、玩具等環境。
2、統計物品
統計物品及玩具的數量,並用數字記錄在統計表上。
3、歸類物品
引導幼兒思考怎麼合理的歸類擺放物品。
4、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用圖形畫出來。
5、教師講解點評幼兒的統計歸類。
活動延伸:
將統計表放在數學區裡讓幼兒用統計歸類的方法進行其他事物的統計歸類,並記錄在統計表上。
活動反思:
一、背景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我當小學生》中的第二篇課文。在整個單元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第一課《我上學了》的延續,透過第一課的學習,學生熟悉了校園,在第二課中,繼續帶領學生了解班級。在瞭解班級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的情感,同時也為活動天地(一)《裝扮教室迎國慶》作了一定的鋪墊。
二、過程描述
本篇課文,可用兩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了解班級,透過實踐操作——做胸卡、做遊戲等,加深學生的體驗。透過看看、猜猜照片中的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歡笑聲中瞭解班級的成員,並透過形象的板書,鞏固認知。班級胸卡製作好了,可要求學生每天佩戴,讓他們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小學生,是一(4)班中的一位成員。
然後,我們讓學生聽故事,瞭解故事中的班主任老師,再讓學生回憶我們的班主任老師為大家做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