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10篇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1

  教學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

  2、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徵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球體、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物體若干,簍子兩個。

  2、圓柱體和球體的物品每名幼兒一個。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

  難點: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徵進行分類。

  教學方法與手段

  啟發探索法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找出能滾動的物體

  1、出示各種形狀的物體:這裡有什麼?它們中哪些東西能滾動,哪些東西不能滾動?請小朋友玩一玩,試一試,把能滾動的東西和不能滾動的東西分開,各放一個簍子。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分類情況。

  觀察教師出示的物體。

  玩一玩教師出示的物體。

  透過觀察和玩一玩,讓幼兒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

  二、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1、教師:這些能滾動的物品都是哪些東西?它們的形狀一樣嗎?請你把一樣的放一起。

  2、請個別幼兒把能滾動的物體按形狀進行分類,把球體和圓柱體分開。

  3、教師分別出示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請幼兒說說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小結: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我們就叫它球體。上下一樣粗,兩頭都是圓形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4、滾一滾

  (1)教師:球體和圓柱體都會滾,它們滾起來一樣嗎?

  (2)幼兒人手一個球體和圓柱體進行滾動,操作過程中,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方向滾動球體和圓柱體,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

  (3)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

  (4)師生共同小結: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不能向各個方向滾動。

  回答教師提問。

  把一樣的放在一起。

  把球體和圓柱體分類。

  幼兒回答。

  回答教師提問。

  操作,發現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

  交流。

  透過提問、比較、分類等方法,進一步讓幼兒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並讓幼兒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徵進行分類。

  三、分組活動

  1、引導幼兒將收集的物品分類。

  2、嘗試用揉、捏、團、搓、壓等方法塑造球體和圓柱體,發展泥塑能力。

  分類。

  操作。

  透過讓幼兒自己製作,充分的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2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他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徵。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2、能區別圓片和球體及圓柱體的不同,發展幼兒的辨別力。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在實踐中感受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小箱子,乒乓球及各種球體、圓片紙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入,組織教學。

  二、邊看邊玩,引導探究。(區分圓形與球體)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後)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麼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後回答。

  2、教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3、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徵。

  4、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

  5、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後)、向左(右)等方向滾動,並啟發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後,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6、教師小結: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球體的外部特徵,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三、自主嘗試,認識區分。(區分球體與圓柱體)

  1、出示圓柱體。

  2、球體和圓柱體比賽滾。(比滾)

  A、請個別幼兒上來滾一滾圓柱體與球體,看看他們誰快誰慢?

  B、講講為什麼?

  3、球體和圓柱體比疊高。(比疊高)

  A、請小朋友把你疊的圓柱體和好朋友再疊一疊,可以嗎?把兩個球也疊一疊,可以嗎?

  B、為什麼?

  4、擺一擺。(把五個一圓的硬幣疊在一起,看看變成了什麼?)

  5、小結:象球這種每個面都是圓形的,可以往前往後,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滾,但不可以疊起來的物體,我們叫它球體。象幾個硬幣疊起來的,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可以向前向後滾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四、參與遊戲,鞏固練習。

  “奇妙的箱子”。讓幼兒逐個摸出箱中的物體,摸出後按圓形、球體、圓柱體分類。

  五、活動小結,拓展延伸。

  說說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球體和圓柱體?

  六、課後完成,親子活動

  1、開展一次家庭球賽。

  2、將家裡的衛生紙疊一疊,看看能疊幾個,明天與大家分享。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透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徵,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大班幼兒探究慾望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活動上述目標。

  從設計這次活動,到實踐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瞭解,在科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後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優秀教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課後透過反思,我發現有以下幾點不足:

  1、在利用準備的材料探索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自己想辦法來區別二者,但是,在教學時,我卻疏忽了。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辦法來區別。因而,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動中,能放手讓幼兒自己想辦法,這樣既發展了幼兒思維能力又能達到活動目的。

  2、在指名讓幼兒說說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過於急噪,沒有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語言的組織及發展的空間太小。

  3、為給幼兒創設一種輕鬆的學習環境,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各種材料沒有最大可能的發揮出作用來。比如:在讓幼兒透過摸、看、滾來區別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有一部分幼兒只是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尤其是我準備了小的乒乓球,用拳頭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徵,我沒能及時的提醒幼兒。

  4、在讓幼兒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球體物品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這一環節給孩子的時間不夠,過於急噪。

  5、我發現部分幼兒參與活動不夠積極,只能跟著老師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動,缺乏創造性。另外,還有一些幼兒操作速度過於慢。

  在幼兒經歷了探索、發現→感知、體驗→發展的全過程中,作為教師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我們的角色定位應是組織者、點拔者,我們更應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評價,才能促使幼兒獲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發現,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百科:一個半圓繞直徑所在直線旋轉一週所成的空間幾何體叫做球體,簡稱球,半圓的半徑即是球的半徑。球體是有且只有一個連續曲面的立體圖形,這個連續曲面叫球面。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3

  教材分析

  (重點與難點)

  新《綱要》中指出:“學習數學的過程是幼兒主動探究的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數學探究的物件。”幼兒學習活動應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幼兒的興趣。本次活動的設想來源於幼兒的興趣,為了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前我讓孩子收集一些會滾動的廢舊物品。同時,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動手操作為探索過程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自由輕鬆的氛圍中嘗試操作各種物體,本次活動重點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難點是能區別平面圖形和幾何圖形以及幾何圖形之間的不同,發展幼兒的辨別力。

  幼兒基礎分析

  (能力、經驗基礎)

  幼兒的有:孩子生活中見過許多的球體與圓柱體,部分幼兒能說出球體與圓柱體的名稱;

  幼兒的無:大部分孩子對球體和圓柱體之間的特性區別瞭解不全面;

  提升點:透過親身操作比較,感知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特性。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它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徵,以及能說出它們之間的不同。

  2.透過辨別,能區別球體和圓柱體,能從生活經驗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3.鍛鍊空間感知和想象、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材料、環境、知識準備)

  材料:PPT、圓柱體的薯片桶、球一個、硬幣一個。

  知識:在生活中關注一些圖形的物體。

  一、出示圖形,引起興趣。

  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朋友(出示圓形),你們看,這是誰呀?

  二、透過圓形匯出球體,體現圓與球的特徵。

  圓形寶寶今天還帶來了新朋友,你們想不想來認識一下?

  球體和圓形有什麼區別。(出示一個球,和圓形做比較)

  1.看一看,球體與圓形在外形上有什麼不同。(從各個角度觀察)

  2.玩一玩,球體與圓形誰能滾動起來。

  3.講一講,球與圓形的特徵。(PPT1)

  小結:對,孩子們講的真好。我們來聽聽球體是怎麼說的?(球體不管從哪個面看都是圓的,不管從哪個方向滾都可以。)

  三、認識球體與圓柱體。

  1.引出圓柱體,介紹圓柱體。(出示薯片桶。)

  知道這是什麼形狀嗎?它和球體有什麼不同呢?

  2玩一玩.球體和圓柱體比賽滾。

  (1)請個別幼兒上來滾一滾圓柱體與球體,看看它們是怎樣滾動的?

  3.圓柱體比疊高。

  (1)請小朋友把你的圓柱體和好朋友再疊一疊,可以嗎?

  小結:像球這種圓圓的,可以往各個方向滾動的物體,我們叫它球體。像這種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可以向一個方向來回滾動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四、透過講講生活中的圓形、圓柱體、球體,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

  1.像球這樣的球體,你們還在哪裡見到過?薯片桶這樣的圓柱體,你還在哪裡看到過呢?比一比誰想的最多。

  2.PPT

  生活中有這麼多的圓形、球體、圓柱體,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今天認識了球體和圓柱體,回家以後我們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4

  活動目標:

  1、 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瞭解其基本特徵。

  2、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其操作能力。

  3、 能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

  4、 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 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乒乓球(每人一個)、圓形卡片(每人一個)、奶粉桶一個、長方形紙若干、膠棒、橡皮泥若干

  2、 佈置一個小超市(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物品若干及一些其它的物品)

  活動過程:

  1、 認識球體。(玩一玩)

  看,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什麼?(乒乓球和圓形卡片)請小朋友們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不能讓你的乒乓球和卡片離開你的桌子。

  (1)、你們剛才是怎麼玩的,乒乓球和卡片的玩法一樣嗎?(幼兒回答)

  (2)、教師小結它們的不同。

  我們看乒乓球,從前面看它是什麼形狀?(圓的)

  從後面(左邊、右邊、上面、下面及各個方向)看它是什麼形狀?(圓形)

  從不同的方向看它都是圓形的,而且它可以隨意滾動。 我們再從不同的方向來看這張卡片,和看到的乒乓球一樣嗎?(不一樣)

  卡片只能從兩個方向看,它是圓形的,而且不能隨意滾動。

  (3)、教師小結球體的特徵。

  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往哪邊推就往哪邊滾動的物體叫球體。

  (4)、尋找球體。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都見過什麼東西像球體?

  2、 認識圓柱體。

  (1)、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一件東西,看看是什麼?(出示奶粉桶) 它是球體嗎?為什麼?(不是)

  (2)、比較上下兩個圓,瞭解圓柱體的特徵。

  我們看它的上面和下面是什麼形狀的?(圓形的)那這兩個圓一樣嗎?(.來源教案網)老師這裡有一個和上面的圓一樣大的圓片,我們用這個圓片和下面的圓比一比,看看它們是不是一樣大。

  (3)、小結圓柱體的特徵。

  像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4)、尋找圓柱體。

  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平時見過的什麼東西像圓柱體?

  3、 玩一玩。

  (1)、長方形紙 請小朋友把長方形紙變成圓柱體。

  (2)、橡皮泥 請小朋友用橡皮泥變一個球體和一個圓柱體。

  4、 延伸活動,找一找。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玩具和物品,小朋友從中找出球體和圓柱體的物品和玩具來。

  活動反思

  優點:

  1、 在活動中透過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動來讓孩子們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另外也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2、 在玩一玩這一環節,孩子們的習慣也很好,在玩紙的時候,孩子們可以一個一個地傳;玩橡皮泥的時候,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動中體現了孩子們的合作。

  缺點:

  1、 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自控能力還有待加強。

  2、 在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這一環節組織的不太好,有些亂。還有待改進。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5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3、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CD,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麼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裡有什麼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四、活動總結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裡有什麼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瞭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別的。然後透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瞭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著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麼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6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2、感受和體驗平面下立體圖形的不同。

  活動準備:

  皮球、乒乓球、茄子、蘿蔔、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筆等實物,圓形紙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球體

  1、請每一個幼兒取一些圓形紙片和一隻乒乓球,讓幼兒分別觀察、比較。運轉圓片及乒乓球時形狀怎麼樣?發現了什麼?

  (幼兒運轉圓片發現有時看上去是圓形,有時不圓,有時成一條線。撥動乒乓球時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

  2、小結:這些圓片,正面看是圓形,轉動後有時看上去是橢圓,再轉動成一條線,繼續轉動又成了圓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樣,無論怎樣轉,看上去都是圓形,因為它是球體。(讓幼兒知道球體名字)

  3、請幼兒將各種球和茄子、蘿蔔等玩一玩,轉一轉,滾一滾,並組織幼兒討論:你發現了什麼?

  有的東西轉得快,時間長,滾得遠;有的東西轉得慢,時間短,滾不遠。轉得快,時間長,滾得遠的是球體。

  4、請幼兒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球體?

  (如皮球、彈子、籃球等,凡舉到麻球、西瓜、土豆時教師應肯定:“對,像球體。”)

  幼兒說不出時教師可以把已準備好的球體物品讓幼兒觀察,啟發引導。

  二、認識圓柱體

  1、請幼兒將鉛筆、易拉罐、水杯滾一滾,玩一玩。

  2、組織幼兒討論並幫助幼兒總結:你發現了什麼?

  如:有的東西可以滾動,有的東西滾不了,鉛筆、易拉罐可以滾動,水杯(有把的)不能滾動。

  3、請幼兒觀察並說出,鉛筆、易拉罐的共同特徵。

  4、教師小結:上面是圓形,下面也是圓形,二個圓形一樣大,中間一樣粗的物體是圓柱體。

  5、廚師大小,高度不同的圓柱體實物,讓幼兒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徵的都是圓柱體。

  6、請幼兒想一樣,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

  三、遊戲:奇妙的口袋

  讓幼兒逐個摸出袋中的物體,摸出後按圓柱體,球體分類。

  活動結束:

  由圓形過渡到球體,對幼兒來說較有難度,應讓幼兒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較中感知球體和圓形的區別。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2、會辨認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1、發展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2、操作冊:第6冊P53.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遊戲:摸摸xx快回來。圓圈中擺放若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

  2、集體活動。

  (1)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

  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後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述魔道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2)認識圓柱體。

  遊戲繼續進行,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過描述後,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麼幾何體時,教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

  請幼兒在教室裡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相同形體的物品,透過自有觸控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3)請幼兒試著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不一樣。並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3、完成操作冊。

  (1)教師示範、講解操作冊習題。

  (2)分發幼兒操作冊,教師巡迴指導幼兒進行。

  (3)教師批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督促幼兒訂正。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8

  活動目標:

  1. 透過摸、量、滾、比等活動,認識球體、圓柱體,辨別兩者異同。

  2.提高觀察、比較、想象、分析、綜合等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

  3.產生探索的興趣,發展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圓球。如小皮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鉛球、塑膠球等。

  2.準備圓柱體玩具若干。如積木、積塑、小棍棒、未用過的鉛筆、萬花筒等。

  3.關於球體與圓柱體的錄象。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謎:胖墩墩,圓溜溜,立不住,站不穩,哪邊挨地都會滾。

  教師小結:許許多多的圓球,雖然它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形狀相同,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地上總是站不穩,並向周圍滾動的,這就是球體。

  2.請幼兒用線、尺、小手分別量一量未用過的鉛筆、小棍棒、萬花筒等,看看兩頭的圓的大小、兩圓之間的距離,並說說發現了什麼。

  3. 教師小結:測量時,兩頭有兩個一樣大的圓,兩圓間的垂直距離一樣長;滾動時,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豎著排列,看起來像柱子,這就是圓柱體。

  4. 請幼兒每人拿兩個玩具(球體、圓柱體玩具各一個),用同樣的方法在地上滾動,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能否停下來站穩。

  5. 引導幼兒試將兩個球體、兩個圓柱體分別重疊,觀察發生的現象。

  6.教師小結: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球體表面沒有平面,不能重疊,圓柱體兩頭有兩個相等的平面,可以重疊。

  7.請幼兒想一想,在幼兒園、家裡或其他公共場所,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分別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作用。

  8.觀看球體與圓柱體的錄象。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9

  【活動目標】

  1、透過摸、量、滾、比等活動,認識球體、圓柱體,辨別兩者異同。

  2、提高觀察、比較、想象、分析、綜合等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

  3、產生探索的興趣,發展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圓球。如小皮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鉛球、塑膠球等。

  2、準備圓柱體玩具若干。如積木、積塑、小棍棒、未用過的鉛筆、萬花筒等。

  3、關於球體與圓柱體的錄影。

  【活動過程】

  一、出謎語,請幼兒猜。

  胖墩墩,圓溜溜,立不住,站不穩,哪邊挨地都會滾。(圓球)

  教師小結:許許多多的圓球,雖然它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形狀相同,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地上總是站不穩,並向周圍滾動的,這就是球體。

  二、請幼兒用線、尺、小手分別量一量未用過的鉛筆、小棍棒、萬花筒等,看看兩頭的圓的大小、兩圓之間的距離,並說說發現了什麼。

  三、教師小結:測量時,兩頭有兩個一樣大的圓,兩圓間的垂直距離一樣長;滾動時,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豎著排列,看起來像柱子,這就是圓柱體。

  四、請幼兒每人拿兩個玩具(球體、圓柱體玩具各一個),用同樣的方法在地上滾動,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能否停下來站穩。

  五、引導幼兒試將兩個球體、兩個圓柱體分別重疊,觀察發生的現象。

  六、教師小結: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球體表面沒有平面,不能重疊,圓柱體兩頭有兩個相等的平面,可以重疊。

  七、請幼兒想一想,在幼兒園、家裡或其他公共場所,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分別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作用。

  【活動結束】

  觀看球體與圓柱體的錄影。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透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徵,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大班幼兒探究慾望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活動上述目標。

  從設計這次活動,到實踐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瞭解,在科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後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優秀教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課後透過反思,我發現有以下幾點不足:

  1、在利用準備的材料探索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自己想辦法來區別二者,但是,在教學時,我卻疏忽了。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辦法來區別。因而,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動中,能放手讓幼兒自己想辦法,這樣既發展了幼兒思維能力又能達到活動目的。

  2、在指名讓幼兒說說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過於急噪,沒有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語言的組織及發展的空間太小。

  3、為給幼兒創設一種輕鬆的學習環境,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各種材料沒有最大可能的發揮出作用來。比如:在讓幼兒透過摸、看、滾來區別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有一部分幼兒只是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尤其是我準備了小的乒乓球,用拳頭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徵,我沒能及時的提醒幼兒。

  4、在讓幼兒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球體物品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這一環節給孩子的時間不夠,過於急噪。

  5、我發現部分幼兒參與活動不夠積極,只能跟著老師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動,缺乏創造性。另外,還有一些幼兒操作速度過於慢。

  在幼兒經歷了探索、發現→感知、體驗→發展的全過程中,作為教師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我們的角色定位應是組織者、點拔者,我們更應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評價,才能促使幼兒獲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發現,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數學教案:圓柱體10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它們的特徵。

  2、培養觀察能力和比較、辨別能力。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事先認識了圓形、長方形

  (材料準備)手錶、1圓硬幣若干、鑰匙圈、皮球、木珠、畫有圓形的紙、電池、小鼓、杯子、藥瓶、胡蘿蔔、圖畫紙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球體:

  1、出示手錶、1圓硬幣、鑰匙圈,讓幼兒觀察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徵。(圓形)

  2、轉轉——將1圓硬幣豎起在桌上快速轉動◆思考:這圓圓的硬幣在轉動時象什麼?(象球)

  重點:3、摸摸——硬幣: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滾滾——將硬幣扔在桌上,發現它不會滾動將木珠、皮球扔在桌上,發現它會滾動

  5、說說——小結,歸納:平平的圓是圓形;立體的圓,會滾動的圓,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形的是球體。

  6、找找——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哪些是球體?哪些是圓形?

  7、添添畫畫——出示畫有圓形的紙,引導幼兒思考,添畫幾筆,看看象什麼?其中幾個圓形變成球體了?

  二、認識圓柱體:

  1、疊疊——出示1圓硬幣,引導幼兒說出其形狀

  將硬幣疊起來,讓幼兒觀察硬幣疊起來後像什麼形狀?(圓柱體)

  2、看看——圓柱體是怎麼樣的?讓它躺下,會怎麼樣?(滾動)

  u小結:兩端是兩個一樣大小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是圓柱體。

  3、找找——教師出示全部實物,讓幼兒尋找哪些是圓柱體?

  重點:討論:藥瓶和胡蘿蔔是圓柱體嗎?(不是,因為它們兩端不一樣大,中間部分不一樣粗。)

  4、說說——日常生活中見到、用到的東西中,哪些是圓柱體?

  5、做做——出示長方形的圖畫紙,引導幼兒思考:能把它變成圓柱體嗎?(討論)

  幼兒動手操作:引導幼兒注意將它製成兩頭一樣大小,中間一樣粗的圓柱體(望遠鏡)。

  三、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