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中班語言教案:家15篇

中班語言教案:家

中班語言教案:家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語言教案:家,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語言教案:家1

  【活動設計】

  《溫暖的家》是一首優美的詩歌,主體單純,內容淺顯,語言凝練,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幼兒生活,深受幼兒的喜愛。教幼兒仿編這首兒歌時,應把握詩歌的特點,注重幼兒的個性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過程,以此發展幼兒的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與情感受到美的薰陶。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不同動物的生活環境,發現動物的習性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教育幼兒要保護環境。

  2、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3、學習仿編兒歌,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VCD、圖片、各種貼絨動物、動物頭飾及居所背景。

  2、幼兒繪畫物品。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咱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你們喜歡家嗎?(喜歡)其實有很多東西都有它自己的家,下面請小朋友聽以聽錄音機裡的家。

  2、放錄音《溫暖的家》。

  3、讓幼兒齊誦一遍。

  4、一起到詩歌裡找一找什麼樣的地方,是誰的家?

  二、學習仿編兒歌。

  1、運用圖片,創設情境,學習仿編兒歌。

  (1)出示圖片小河,學習仿編第一句。

  a、師:這是誰的家?幼:小魚的家。

  b、師:還有什麼動物住在小河裡?並在詩歌裡說一說。

  幼:小河是小蝌蚪的家。小河是泥鍬的家……

  c、師:小河是這些動物的家,詩歌裡說“清清的小河是小魚的家”,那麼還可以怎麼說什麼樣的小河是誰的家?

  幼:彎彎的小河是小魚的家。

  美麗的小河是小蝦的家……

  (2)出示圖譜,仿編兒歌。

  a、的小河是的家。

  b、幼兒互相交流編詩歌。

  c、出示各種貼絨動物(魚、泥鍬、蝦)讓幼兒仿編。

  (3)出示森林圖片,仿編第二句。

  a、師:這是誰的家?(小鳥)為什麼說是小鳥的家?

  幼:因為小鳥喜歡在森林裡嘰嘰喳喳地唱歌,因為小鳥……幼兒自由發言。

  b、出示圖譜,幼兒互相交流森林裡還有什麼,學習仿編詩歌。

  第二句(的森林是的家)

  幼: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

  綠綠的森林是老虎的家……

  (4)分別出示土地、花園,讓幼兒仿編詩歌第3、4句。

  小結:地球上所有的東西都有它的家,我們大家應該保護樹木、草原、泥土、河水,不要損壞它們的家,讓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個安定溫暖的家。

  2、找一找身邊的東西的家,仿編詩歌。

  (1)出示圖譜的是的家。

  (2)幼兒互相交流,仿編詩歌。

  如:綠綠的大樹是小鳥的家。

  小小的書櫥是書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漂亮的書包是學習用品的家……

  3、繪畫,仿編詩歌。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幅漂亮的圖片,聽老師看圖編詩歌。(出示圖片,編詩歌。)

  美麗的夜空是星星的家。

  高高的山林是熊貓的家。

  綠綠的樹葉是毛毛蟲的家。

  冰天雪地的南極是企鵝的家。

  (2)放輕音樂,幼兒繪畫,仿編詩歌。

  a、幼兒繪畫,師巡迴指導編詩歌。

  b、幼兒互相交流看自己的圖編詩歌。

  c、指導幼兒看圖編第四句,然後加上題目和結尾編成一首完整的詩歌。

  結尾:小朋友到小河邊玩,可別忘了回家。

  【活動延伸】

  佈置環境,利用頭飾,玩《動物找家》的遊戲。

中班語言教案:家2

  活動目標

  1、能完整連貫地介紹小紅的家。

  2、在教師的示範指導下,能按照一定順序介紹小紅家的東西和小紅家人的活動。

  3、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述,嘗試發現講述的不同之處。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教學準備

  圖片一幅、圖示三張。

  活動過程

  一、感知圖片的內容。

  引導幼兒整體感知小紅的家。

  1、教師:有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小紅,今天祁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參觀她的家。小紅家是什麼樣子的?你在小紅家看到了什麼?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小紅的家。

  2、教師:小紅的家有幾間房間?一間怎麼樣,一間怎麼樣?

  3、教師:大房間有那些東西?小房間呢?

  4、教師:小紅家有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

  幼兒活動

  幼兒自由觀察圖片。

  幼兒按一定順序細緻觀察小紅的家。

  二、運用已有經驗幼兒嘗試講述。

  1、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參觀完了,我們怎樣來介紹小紅的家呢?要把參觀到的說清楚、說完整,先請你們自己大聲的說一說。

  2、個別講述。

  教師:誰願意來說一說小紅的家?

  幼兒活動

  幼兒嘗試完整、連貫講述。

  三、引進新經驗。

  1、教師示範講述。

  教師:他說的很完整但是說的有點亂,一會說這一會說那,現在祁老師也來說一說小紅的家,你們仔細聽一聽,我和你們說的有什麼不一樣?

  2、引導幼兒討論講述思路。

  (1)引導幼兒瞭解需要介紹的內容。

  教師:我先說的什麼,然後說的什麼,最後說的什麼?(邊說教師邊出示圖示)。

  (2)引導幼兒有序介紹東西和人的活動。

  教師:小紅家這麼多東西,我是怎樣一個一個說清楚的?(教師邊指邊按照一定順序說)

  教師:我這樣按照一定順序,邊指邊說,這樣就能說的很完整很清楚,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小手和我一起試一試。

  教師:誰能用這種辦法,把小房間的東西說一說?

  教師:最後我是按什麼樣的順序說人的?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3)教師:誰能用上我的好辦法,完整的把小紅的家介紹給大家聽?

  幼兒活動

  幼兒傾聽教師講述,對比發現不同之處。

  幼兒觀看圖示,理解應該把房間、東西和人都說進去。

  幼兒與教師共同按順序邊指邊說。

  用同樣的方法說小房間的東西和人,鞏固新經驗。

  四、鞏固新經驗。

  教師變化圖中的物品,引導幼兒遷移。

  教師:過了兩天,小紅家又發生了點變化,現在你們還會介紹嗎?請每個小朋友自己找一位客人老師,來說給他們聽一聽吧。

  五、結束活動。

  教師:回去後,我們可以向自己的好朋友介紹小紅的家,好嗎?

  示範講述:

  今天我來介紹小紅的家。

  小紅的家有兩間房間,一間是打房間,一間是小房間。

  大房間有床、有椅子、有桌子,桌子上放著檯燈,還有櫃子,櫃子上放著水瓶、花、鬧鐘和玻璃杯。

  小房間有落地燈、有沙發、有小床,還有小桌子,桌子上放著電視。

  爸爸在寫字、小紅在玩很多玩具、爺爺在邊喝茶邊看電視、媽媽在邊打毛衣邊看電視。他們真是幸福的一家。

  活動反思

  透過看孩子們的這次看圖講述活動,發現每個孩子能大膽參與活動,有勇氣敢於在集體面前上臺亮相,完成理解、排圖、思考、想象、表達的一系列活動。本次活動孩子的參與活動率非常高,形成積極參與,大膽表現良好局面。

  幼兒年齡小,對老師依賴,對環境敏感,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端正教育觀、兒童觀,把孩子看成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人,站在孩子的引導者、觀察者、鼓勵者的立場去指導孩子們的活動。

  不足:

  不能完整講述

  有的孩子在講述過程中,沒有按照講述的順序,缺乏完整講述圖畫內容的能力,有的只講了一半就說講完了,有的講到第三幅圖,還留有一幅圖就說自己講完了,講述時間短,有的一幅圖就用一句話來說,內容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聲音太小聽不清

  孩子在講述過程中,有的孩子聲音太小,加上許多孩子都在活動賽場內,人太多,沒有達到讓所有的人都能聽清的效果,儘管主持教師一再提醒孩子要把聲音放大,但是孩子可能是由於環境的原因不能語言清晰地表達。

  總之,透過幼兒的看圖講述活動,使幼兒受到一次鍛鍊和提高,使教師在語言看圖講述教學組織中有一定的目的性,嘗試探索適合本班孩子發展的、有效的教育教學新方法,或是實踐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全市孩子的語言綜合素質。

中班語言教案:家3

  設計意圖

  中班下學期,孩子們喜歡看圖講述活動,在講述活動中能較快地觀察到圖片的主要內容,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較清楚地講述;開始學習使用較適宜的詞彙修飾語言。但其間也發現孩子對圖片的一些細緻之處觀察不夠仔細;另外,因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導致幼兒對圖中角色的心理活動聯想較欠缺。因此結合中班發展現狀,設計了本次看圖講述《小兔家的窗》活動。其目的是想透過活動調動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使幼兒初步學會仔細觀察、分析圖片上的細微變化,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用適當的詞彙有序地講述出小兔家的戶在不同季節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講述能力。

  2. 在教師示範講述的幫助下,豐富講述經驗。

  3. 認真傾聽教師和同伴的講述。

  4、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四幅。

  活動過程

  一、仔細觀察圖片,根據教師的提問,感知理解圖片內容,發現小兔家的窗發生的變化。

  1、談話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在教室裡,家裡都有窗子,為什麼要有窗子呢?是用什麼裝在窗戶上的呢?

  2、逐一出示圖片,在教師引導下完整講述出圖片的內容

  (出示圖片1)

  這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小兔家蓋了一間房子,它是用什麼蓋的?有沒有裝窗戶?

  (1) 這是什麼季節?天氣怎麼樣?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 小兔住在哪裡?

  (3) 小兔怎麼了?在房子裡怎麼還會冷呢?

  (4) 沒有玻璃的窗戶,就是一個窗洞。

  師總結圖片1的內容。

  (出示圖片2)

  什麼季節到了?天氣怎樣?你從哪裡看出來的?這時,小兔住在屋裡覺得怎樣?你冷的時候會怎麼做?(引導幼兒理解詞語“瑟瑟發抖”)

  為什麼小兔住在屋裡還會瑟瑟發抖?它是怎麼想的?

  (1) 小兔在幹什麼?

  (2) 它是怎麼做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引導幼兒用適當的動詞表達。

  師總結圖片2的內容。

  (出示圖片3)

  引導幼兒觀察小兔的神態、感受。發生了什麼事?

  (1) 現在小兔感覺怎麼樣了?

  (2) 它在幹什麼?

  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進一步感知理解圖片內容。

  (出示圖片4)

  窗子裝好了,現在小兔住在屋裡感覺怎麼樣?從哪裡看出來的?引導幼兒感知理解故事繼續發展的內容。

  師總結圖片3、4的內容。

  (出示圖片5)

  圖上有什麼?春天來了,小兔發現了什麼?誰來了?它告訴小兔什麼道理?想一想小兔該用什麼裝在窗戶上?

  幼兒發揮想象,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師總結圖片5的內容。

  二、運用已有經驗,幼兒嘗試講述故事。

  1.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理解圖片內容,並嘗試獨立講述。

  師:“小朋友自己輕聲地說一說,把這五幅圖片編成一個故事。”

  2.引導兩名幼兒示範講述,教師適當提醒。

  幼兒嘗試完整講述故事。

  三、引進新經驗,透過教師的示範講述,幼兒能夠運用適當的詞彙有序地講述故事。教師示範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詞彙的運用。

  師:“聽一聽老師是怎麼講述這個故事的,跟你的故事有哪些不一樣。”

  幼兒學習教師運用的詞彙。

  四、鞏固新經驗,師幼集體講述故事。教師利用留白、等待等方法幫助幼兒一起完成故事。

  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這個故事吧!注意要用上好聽的詞語。”

  幼兒大膽一起說一說。

  五、教師小結

  活動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老師會把這四幅圖畫放到“故事表演區”裡,請你們下了課或區域活動的時候再去講講這個故事,還可以把這個故事繼續編下去。

  教學反思

  在活動《小兔家的窗戶》的教學活動過程中。透過小兔家蘑菇房上的窗戶在不同季節的變化,幼兒能有序地觀察,理解圖片的內容,能夠大膽進行講述圖片的內容,達到教學活動的目標。

中班語言教案:家4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可是"、"接著"等連線詞和傷心、開心、高興、快樂等形容詞,能比較連貫地講述圖片內容。

  2、學習從整體到區域性進行觀察的方法。

  3、喜歡參與看圖講述活動,體驗樂於助人的快樂。

  4、激發幼兒主動複述故事的慾望,培養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5、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每人一份圖片學具、手偶實物。

  活動過程:

  1、播放音訊"小鳥的叫聲",引出活動主題。

  指導語:小朋友聽誰來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圖講一個關於小鳥的故事。

  2、出示PPT課件,引導幼兒學習觀察、並簡單講述單張圖片的基本內容提問:圖上有誰,在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它的心情怎麼樣?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人物表情和周圍環境,提醒幼兒用完整句講述PPT的基本內容。

  3、幼兒分組講述,引導幼兒學習按PPT順序觀察、連貫地講述PPT的主要內容。

  (1)幼兒兩人一組,自由講述。

  指導語:誰來幫助小鳥,它們是怎麼幫助小鳥的,老師又帶來兩頁PPT,請小朋友兩人一組按PPT順序用完整語句連貫講述PPT的內容。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按PPT順序用完整語句連貫講述PPT內容。想象小動物們的內心和神情,並學習運用:傷心、開心、高興、快樂等形容詞,描述故事。

  (2)每組派代表講述。

  指導語:請小朋友仔細聽,聽聽小朋友是否按照PPT的順序連貫講述圖片內容,聽聽他的故事裡用到了那些詞你最喜歡,一會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初步學會傾聽同伴講述,並挑選出好的句子和詞語讓幼兒學習,豐富幼兒講述經驗。

  4、教師示範講述,引導幼兒學習運用"可是"、"接著"等連線詞比較連貫地講述圖片內容。

  指導語:老師也講一個好聽的故事,請小朋友注意聽老師用了哪些好聽地詞語把故事連線起來的。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按PPT順序,學習"可是""接著"的連線詞連貫講述圖片內容。

  5、幼兒分組講述,手偶表演,引導幼兒運用"可是""接著"的連線詞連貫講述PPT內容。

  (1)幼兒四人一組,操作手偶自由講述。

  指導語:請小朋友選擇喜歡的手偶帶上,運用"可是""接著"的連線詞,完整地講述一個好聽的故事。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操作手偶,學習運用"可是""接著"的連線詞,邊表演邊連貫完整的講述圖片內容。

  (2)每組派代表講述、表演。

  指導語:請每組小朋友把自己編的好聽故事邊表演邊講給小朋友聽,聽聽他們的故事裡,你最喜歡他們說的哪句完整的句子和詞語,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傾聽同伴講述,學習新的句子和詞語,豐富幼兒新的講述經驗。

  活動延伸

  把圖片投放在語言區讓幼兒大膽的發揮想象去創編新的故事。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小百科:家,現代漢語常用字、 一級字, 讀作jiā,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住所,《史記·樂毅列傳》:"樂羊死,葬於靈壽,其後子孫因家焉。"引申為安家落戶、定居,家還可引申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內及機關部隊等單位的住地等意。

中班語言教案:家5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理解重疊詞的含義,並能運用這些重疊詞。

  2,學習兒歌中的重疊詞:黑黑的,深深的,密密的、紅紅的、快快樂樂的。

  3,根據兒歌的結構特點正確運用疊詞,續編兒歌。

  二,活動準備: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使幼兒理解重疊詞

  1,出示兩個一模一樣的字,引導幼兒觀察重疊詞,知道它們長的一模一樣。

  引導語:“你們看,這兩兄弟長的一模一樣,兩個一模一樣的兄弟走在一起就叫做疊詞。”

  2,再出示其它兩個在一起的字讓幼兒辨別是不是疊詞。

  (二)學習兒歌《家》,認識兒歌中的重疊詞。

  1,師:剛才老師來這裡的時候帶來了許多迷路的小客人,他們想讓小朋友

  送他們回家。你們願意幫它們嗎?

  幼:願意。

  師:那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誰?

  2,教師出示魚兒,大雨,小鳥,蝴蝶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

  師:你們知道魚兒的家在哪裡嗎?

  幼兒:大海。

  教師出示大海(圖)

  師:有誰能告訴我,大海是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說出深深的。教師小結,深深的大海是魚兒的家。

  大雨,小鳥,蝴蝶同上說出;讓幼兒續編出:黑黑的烏雲是大雨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並出示黑黑的烏雲,密密的樹林

  (三)教師完整的朗讀詩歌

  引導語:剛才小朋友們都把這些客人送回了家,而且還編出了一首很好聽的詩歌,我來讀給你們聽。

  你們編的這首詩歌真好聽,我們就叫它《家》,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你們編的《家》。

  (四)活動延伸

  師,這些小客人的家原來都這麼漂亮,那你們想不想自己的家也這麼美麗?

  幼,是。

  師,那你們回家後把自己覺的最美麗的家畫下來。

中班語言教案:家6

  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紅紅的花兒是蝴蝶的家,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精神。

  3、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4、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5、製作好的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6、根據內容製作的頭飾若干。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階段

  1、出示“家”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它們各是誰的家?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

  3、讓幼兒嘗試一下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等回家的動作。

  4、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5、傾聽配樂詩歌《家》,要求幼兒傾聽時想像詩歌的畫面,也可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反覆聆聽作品階段

  幼兒在午睡前躺著聆聽配樂詩歌錄音,每次聽兩遍,4天左右,幼兒就能流暢背誦詩歌。

  三、交流討論、表演、表現階段

  1、集體朗誦交流討論:詩歌裡講了哪些家?(幼兒回答後,教帥出示背景圖)詩歌裡說的這些家,分別是誰的家?(幼兒回答後,師生共同貼上,把白雲、小鳥、小羊、小魚、小蝴蝶、小朋友分別送回家)提出嘗試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你最喜歡誰的家?教師讓幼兒充分發表看法後發表白己的看法,同時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2、表演遊戲。教師放錄音,幼兒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自由表演,透過嘗試自身的動作表演,提高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例:當詩歌裡說“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時,扮演白雲的幼兒便可想像白雲回家的動作,飄呀飄地回到藍藍的天空上去。(注:藍天也由幼兒扮演)

  3、出示嘗試題,引導幼兒仿編詩歌。詩歌裡說:“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家。”

  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密密的樹林又可以是誰的家?(幼兒自由發言後,教師對幼兒的仿編詩句進行組合,並把詩歌念給小朋友欣賞)

  例:藍藍的天空是小烏的家,密密的樹林是蘑菇的家,綠綠的草地是小兔的家,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紅紅的花兒是蜜蜂的家,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幼兒嘗試著把仿編內容畫下來,再交流仿編的詩句。幼兒編出;藍藍的天空是太陽(飛機、月亮、星星、宇宙飛船、外星人、直升飛機……)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長頸鹿、啄木鳥……)的家。

中班語言教案:家7

  一、活動準備

  1.兒童動畫形象《重疊詞兄弟》。

  2.X X X | X X||節奏的音樂:錄音機,磁性黑板。

  3.許多重疊詞和名詞的字卡。

  4.11個大體操圈擺放在室內。

  5.兒歌《家》的範文,並在文字邊留有空白,便於填充。

  二、活動過程

  (一)集體舞蹈《可愛的雙胞胎》,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回憶,並正確運用學過的重疊詞。

  1.出示“重疊詞兄弟”,進一步理解重疊詞的含義。引導幼兒觀察“重疊詞兄弟”,知道他們長得一模一樣,是一對雙胞胎。指導語:“這對雙胞胎兄弟,哥哥叫重重,弟弟叫疊疊,他們倆從不分開,走在一起叫重疊詞。”

  2.遊戲“找重疊詞兄弟”。讓幼兒從眾多的詞彙中找出重疊詞,幫助幼兒分辨重疊詞。指導語:“今天來了許多重疊詞兄弟、姐妹,請小朋友把他們找出來和我們做朋友。”

  3.學習運用手上的重疊詞說一句完整的話。根據幼兒的能力做不同的要求。能力強的孩子可以要他說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話,能力弱的孩子只要用重疊片語詞,給予鼓勵。(如高高的樓房)

  (三)學習兒歌《家》,認識兒歌中的重疊詞。

  1.老師用充滿感情的聲音生動地進行配樂朗誦,請幼兒邊欣賞兒歌邊注意聽聽兒歌裡都有誰的家。欣賞後提問:這首兒歌的名字叫什麼?兒歌裡都有誰的家?他們的家在哪裡?他們的家是怎樣的? (學習新授詞彙:藍藍的、黑黑的、深深的、密密的)

  2.再次欣賞兒歌,幫助幼兒認識漢字和學習運用新授詞彙。讓幼兒把兒歌範文裡新的重疊詞找出來,並用這些重疊片語詞,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如藍藍的X X X。看誰說得最多,注意用詞的準確性。最後,把重疊詞送回家(兒歌範文)。

  (四)模仿或續編兒歌。幫助幼兒模仿兒歌句式續編兒歌內容,要求幼兒運用重疊詞,說清楚是怎麼樣的家,這樣的家是誰的家。鼓勵幼兒說得與眾不同,具有獨創性。指導語:“除了兒歌裡的人和動物都有家,還有什麼東西有家?他們的家在哪裡?他們的家是怎樣的?”最後把幼兒續編的兒歌內容抄出來,集體進行朗讀。(老師抄的同時,讓幼兒一個接一個說出自己續編的詩句,鼓勵幼兒聲音響亮、清楚、充滿自信心)

  (五)遊戲:找朋友,練習重疊詞名詞配對。老師放音樂,讓幼兒手舉拼詞卡找與自己相應的詞彙進行配對,找到就站在場內的大體操圈內組成一對。找好後,讓每一對朋友根據下面的節奏創編兒歌。

  X X X | X X | X X X | | X X

  藍藍的 天空 藍藍的 湖水

  三、各領域滲透

  社會:認識家,讓幼兒瞭解家庭的構造和作用,從而重視家庭,熱愛父母和長輩。

  科學:開展主題活動“動物的家”。瞭解各種動物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習性,學習分類,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藝術:學習歌曲《家》,培養幼兒熱愛家庭的情感。

  四、生活中滲透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運用多種組合的重疊詞描述物體,幫助幼兒積累大量的重疊詞。

  五、環境中滲透

  把幼兒創造和想出的各種重疊詞形象化掛在園內各處,讓幼兒隨時隨地可以看到並學習運用。

  六、家庭中滲透

  要求家長讓孩子瞭解自己及家人的工作和辛苦,從而使幼兒更愛家庭,更愛父母。平時注意幫助幼兒積累大量的詞彙,培養語言的生動性。

  七、活動評價

  八、活動目標

  1.複習學過的重疊詞,如“高高的”、“大大的”、“小小的”、“甜甜的”等,進一步理解重疊詞的含義,並能正確運用這些重疊詞。

  2.學習兒歌中的重疊詞,並認識詞語:藍藍的、黑黑的、深深的、密密的。

  3.根據兒歌的結構特點正確運用重疊詞續編兒歌。

中班語言教案:家8

  設計背景

  中班的幼兒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本次活動設計就是想讓幼兒從身邊最近的地方,最近的人出發, 使幼兒想說、多說、愛說,注重用完整的語言表示,進一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以及感受家的溫暖。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的膽量,學會傾聽。

  2:進一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以及感受家的溫暖。

  3:透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難點:鍛鍊幼兒的膽量,學會傾聽。

  重點:進一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以及感受家的溫暖。

  活動準備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圖片

  活動過程:

  1:開始:播放《家族歌》進入活動場地

  2:大家齊唱《家族歌》。

  3:老師引導小朋友們說說《我的家》活動規則:我家住在。。。我家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爸爸是做。。。媽媽是做。。。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愛我,我也愛他們。。。。。。(幼兒述說當中讓他們自由發揮)

  4:讓幼兒輪流上來描述自己的家庭情況。

  5: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幼兒敢說會說,從身邊最親近的人出發,鍛鍊幼兒的膽量和表達能力。在活動中,老師充分運用鼓勵表揚等方法,如:你真棒、你說得很清楚等,來激發幼兒講的慾望,讓幼兒感受到自己能行,自己一定能講得很好,從而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滿足感。在活動過程中,大部分幼兒達到了預定的目的,很享受活動的.過程,能不拘一格的描述自己的家,而且表達得相當的清楚,有些幼兒在說到自己父母的時候還會表現出一種幸福感。但是有個別幼兒還是比較膽小,上來的時候很忸怩,怕說。今後我覺得我還是要多學習,多請教,以更好的引導各樣的幼兒。

中班語言教案:家9

  作品分析:

  《家》這首小詩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將幼兒所不熟悉的事物引入他們熟悉的經驗範疇。作者大膽地想象大海是珊瑚的家,雲朵為大雨的家,地下是石油的家,森林是蘑菇的家。這就一下子調動起幼兒已有的經驗和親切的感覺,幫助他們從這樣的視角去看待和想象周圍的世界!

  作者在結尾時用一句"小朋友到了動物園玩兒,可別忘了回家!"將幼兒想象拉回到現實,使他們更貼切地聯想到自己,更真實地感受到家的重要性。這樣的結尾給幼兒以有趣、有餘蘊的感覺。整首詩歌語句簡練明白,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為幼兒所喜愛和接受。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的內在情感脈絡。

  (2)教幼兒學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教幼兒按照詩歌的重複結構仿編,將個人的經驗想象用 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根據詩歌內容,製作1幅教學掛圖。

  2、水筆、油畫棒、剪刀、漿糊活動過程:

  第一層次:學習作品教師主要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家"的含義和詩歌的詩文及畫面,弄清楚每段詩句中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初步感受詩歌中的內在情緒。

  ①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出學習的內容。如:教師問:你們都有家嗎?喜歡自己的家嗎?今天,老師請你們聽一首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家",你們仔細聽聽看,詩歌裡都說了誰的家,是怎樣說的?

  ②接著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聲音,朗誦1遍詩歌,給幼兒一個初步的印象。

  ③以對話的方式,讓幼兒講出詩歌中的主要內容,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幫助幼兒記憶詩歌。例如:藍色的大海,是誰的家?黑色的雲朵,是誰的家?深深的地下,是誰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誰的家?當講到最後一句時,教師要放慢速度,帶領全體幼兒一齊說完。

  ④教師以提問的方式,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每段詩句中事物之間的聯絡。如,教師問:為什麼說,藍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為什麼說,黑色的雲朵,是大雨的家?為什麼說,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為什麼說,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⑤最後,教師帶領全體幼兒朗誦兩遍詩歌,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幼兒,使幼兒初步感受到詩歌的內在情緒,能正確地朗誦。

  第二層次:進一步理解詩歌這個層次可採用多種活動形式進行,意在進一步感受,理解詩歌,以及由詩歌引發的,透過多種途徑去探尋相關事物的"家"。

  (1)詩歌表演透過動作形態、語言等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2)到大自然中觀察,尋找相關事物的"家",並用語言表述出來。

  (3)利用畫報、電視等知識媒介物,尋找相關事物的"家"。

  第三層次:遷移詩歌的經驗這個層次,主要透過另一種活動形式,把幼兒從詩歌中猁的知識經驗,再現出來,為第四層次的活動作準備。可以採取剪貼畫的形式進行 。教師從一些廢舊的畫冊上剪下圖案,由幼兒自由選帖,添畫,表現一幅"家"的圖畫。

  第四層次:擴充套件想象,仿編詩歌"家"這個層次重點讓幼兒把獲得的大量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現出來。

  (1)教師帶領幼兒回憶並複習詩歌。然後請全體幼兒一齊朗誦詩歌,並讓幼兒談談每段詩句事物之間的聯絡。

  (2)激發幼兒講講,除了詩歌中說的,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誰的家呢?

  (3)請幼兒用詩歌的語言,把想象的東西仿編成一首新的詩歌。教師可先示範,再請1名幼兒上來講。

  教師要幫助幼兒掌握仿編的方法。然後請幼兒分組自由仿編,教師注意觀察,指導。最後,讓每位幼兒輪流說一句詩,組成一首新的長長的"家"的詩篇,以結束整個活動。

  教學效果評價:

  這是採用文學網路活動的結構進行的,幼兒在掌握原詩的基本格式後又豐富了有關的大量知識經驗。因此在仿編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積極參與,各人將自己的經驗和想象編出一段"家"的詩歌。

  最後全體幼兒"接龍",將各自的詩句連線起來,形成一首新的長長的"家"的詩歌。這首詩的內容和語言並不複雜,因此不需要用太複雜的教具材料,因為幼兒已能根據詩歌語言較好理解詩歌內容了。是珊瑚的家。

  教學流程圖為;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動手操作---創編詩歌教學反思:

  在實施過程中,我首先根據詩歌的內容製作了圖片來吸引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從活動的現場效果可以看出本節課教學與傳統的詩歌教學有著令人欣喜的變化。首先利用圖片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視覺、聽覺上有新鮮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其次,幼兒在仿編詩歌時都能注意與詩歌情調和諧,幼兒想象思維活躍,整個活動都是主動、積極的,對仿編詩歌充滿了興趣。

  附:詩歌作品藍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黑色的雲朵,是大雨的家。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小朋友到了動物園玩兒,可別忘了回家!

中班語言教案:家10

  活動目標:

  聽故事,初步瞭解不同材質的小船安全性不同,知道要使用安全的小船,並用語言表達清楚。

  活動過程:

  一、 引入

  小朋友,你知道嗎?海龜爺爺要過生日啦!一大早,海面上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小船。

  二、 講述故事

  1、 小動物們都來給海龜爺爺祝賀生日啦!你瞧!小刺蝟來啦!它乘著樹枝編的船,背上插滿了鮮紅的果子,這是給海龜爺爺的禮物。還有什麼小動物來了?乘的是什麼船?

  2、 幼兒發言:

  小灰鼠來了,乘的是西瓜船,它手裡拿著一束鮮花。

  小貓來了,乘的是大皮靴船,船上繫著一隻大大的氣球。

  小松鼠來了,乘的是圓圓的草帽船。

  小花狗來了,乘的是用易拉罐船,它手裡捧著一隻大大的生日蛋糕。

  小猴子來了,乘的是用樹幹船,船上放著一大筐又大又紅的桃子。

  3、 你覺得哪艘船最好?為什麼?

  4、 啊,各式各樣的小船,象一支小小艦隊,向海龜爺爺划來,海龜爺爺高興

  得不停地招呼大家。海龜爺爺說:“你們一直生活在陸地上,為了祝賀我的生日,這回都下了海,為了答謝大家,我帶大家遊遊大海,都坐到我的背上來吧!”於是小松鼠、小灰鼠、小貓、小刺蝟、小花狗、小猴子都跳到海龜爺爺的背上,海龜爺爺就像一艘大海船,載著它們開始了海上旅行。

  5、 海龜爺爺這艘大船又大又穩,還絕對不會漏水,真安全!

  三、 活動延伸

  我們身邊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做船的,又安全又穩當?下次我們還可以試著自己來做做看!

  反思:

  1. 選取教材時,要分析其內容,如果發現有不合適的,應該根據需要進行修改。像這則故事中的“青蛙”,如果我早發現,那麼可以換成其他不會游泳的動物,這樣可能更顯得真實。

  2. 在一節活動中,讓每一個幼兒都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好像有些困難。分組交流可以讓孩子更多的講述機會。

中班語言教案:家11

  【活動目標】

  1、熟悉詩歌內容,能有感情地念詩歌。

  2、感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知道大家都在為家庭出力。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全家福;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全家福,引入兒歌。

  看看這是誰的照片?裡面有哪些人?你們的家人平時都做些什麼事情?會議自己的家人在家做的事情並向大家介紹。

  二、欣賞詩歌。

  1、完整朗誦詩歌。

  2、媽媽做了些什麼事情?爸爸又做了什麼事情?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3、我能做些什麼?爸爸媽媽是怎麼說的?

  三、學習詩歌。

  1、教師引導幼兒有感情地念詩歌。

  2、遊戲: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朗誦詩歌中的問句和答句。

  3、充滿感情地年號最後一段對話。

  四、仿編詩歌。

  1、老師知道你們家裡的大人也有自己的分工,把他也編到詩歌裡去。來試試看,回家可以給爸媽表演。

  附兒歌:大家都愛這個家

  熱騰飯菜誰做的?

  是媽媽。

  媽媽像個大廚師,

  每天都做好飯菜。

  家裡的東西誰修的?

  是爸爸。

  爸爸有雙能幹的手,

  壞了的玩具全修好。

  我問爸爸和媽媽:

  我能幹些什麼呀?

  “親——親——

  親親我們呀!”

  “還有呢——

  我還能幹啥?”

  “愛爸爸、愛媽媽,大家都愛這個家。”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輕鬆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中班語言教案:家12

  設計背景

  中班幼兒已經有了相應的生活經驗,非常渴望模仿成人的活動,扮演爸爸媽媽。為了讓幼兒認識家庭中每位成員的角色,培養他們互敬互愛的精神,特別設計一次“娃娃家”活動。

  活動目標

  1. 熟悉角色活動區的環境及規則,能夠遵守規則與同伴友好相處。

  2. 喜歡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稱,模仿基本的動作。

  3. 遊戲中有簡單的角色語言和行為。

  4. 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5. 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重點難點

  瞭解家庭成員之間的稱謂和關係及遊戲中簡單的角色語言和行為。

  活動準備

  準備材料和道具,例如佈置有小床、沙發的起居室,娃娃、爸爸(夾包)、媽媽(圍裙)、爺爺、奶奶、的頭套、柺杖等。

  活動過程

  在角色活動之前,我精心佈置了娃娃家的環境,用紗窗把娃娃家佈置得溫馨而漂亮。在這個“家”中,有沙發、桌椅、小床、電視等傢俱,床上有娃娃在睡覺。在娃娃家的一角,佈置了廚房用品:鍋碗瓢盆、橡皮泥做得各種麵點、彩色紙做得各種蔬菜等。

  孩子們選擇好了角色都進入到區域中開始活動了,彬彬扮演娃娃家的爸爸,他在家裡看著報紙,順順和樂樂扮演著娃娃家的爺爺和奶奶,露露則穿上了媽媽的圍裙像模像樣地在廚房裡忙著。開始的幾分鐘裡,孩子們都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玩得很高興,可時間稍長一點,有的孩子表現出厭倦的情緒,彬彬扔下報紙出門了。在各個區域裡轉來轉去,順順和樂樂手拉著手旁若無人地在客廳裡跳起了舞。露露則在廚房裡樂此不疲地忙著做飯,娃娃被扔在了一邊,無人照管。

  這時,老師走進了娃娃家說:“我是爸爸的朋友,來看望爸爸的,爸爸去哪了?”正在跳舞的順順和樂樂聽到問話,停止了跳舞,趕緊過來接待“客人”。“爸爸”彬彬聽到問話也急忙跑回了娃娃家,“客人”把娃娃抱起來說:“呀!孩子好像有點發燒,要不要去醫院看看啊?”娃娃家的幾個人都圍到了娃娃身邊,有的倒水,有的找藥,正在做飯的媽媽也跑進屋裡抱起娃娃。

  老師看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遊戲中,說:“娃娃吃了藥,讓她睡會吧,要好好看著點,要是繼續發燒可要及時送醫院啊!你們誰來照顧孩子呢?”“爺爺”說:“媽媽照顧孩子吧!”於是,“奶奶”主動去做飯,“爸爸”忙著招待客人。孩子們又回到了原來的角色中,繼續開始活動了。

中班語言教案:家13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在看看、說說中理解畫面內容,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畫面內容。

  2、在理解畫面的基礎上,透過實驗感知“冰遇熱會融化成水”的科學現象。

  3、能積極思考,大膽發言,體驗看圖講述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觀察圖片,積極思考,理解畫面內容。

  活動難點:能大膽、完整地講述所有畫面內容。

  活動準備:ppt課件、小太陽、薄冰一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手指遊戲匯入。

  師: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手指遊戲吧!(小兔子,蓋新房,小貓、小狗來幫忙,鋸的鋸、釘的釘,新蓋得真漂亮,進屋一看黑漆漆,原來忘了安個窗。)

  二、基本部分。

  (一)觀察畫面。

  1、出示圖一。

  師:瞧!老師把我們剛才手指遊戲裡的小兔子請到了我們教室裡來,原來,它用什麼蓋了一間房呀?

  幼:蘿蔔。

  師:小兔子用大蘿蔔蓋了一間房,窗戶還沒有裝好,它就住了進去。

  師:小兔子住在新房裡表情是什麼樣的?

  師:你是怎麼從畫面上看出小兔發抖了?請你跟大家分享一下。

  師:小兔生病了嗎?

  師:可是為什麼它還會冷呢?

  幼兒探索畫面內容後,在幼兒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完整講述圖一內容:小兔用大蘿蔔蓋了一間房,窗戶還沒有裝好,它就住了進去。冬天來了,大學雪飄呀飄,大風吹呀吹,吹進了小兔的屋裡,小兔冷的直髮抖。

  2、理解圖二內容。

  師: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小兔?

  幼:給窗戶上按塊玻璃。

  師:玻璃又明又亮,可是小兔沒有玻璃。

  幼:木頭。

  師:小兔已經用木頭做了房子的門。

  (引導幼兒不斷思考,探索多種方法。)

  師:那麼,小兔子到底用了什麼辦法呢?(出示圖二)

  師:它來到了哪裡?準備幹什麼?

  小結:小兔來到了小河邊,看見小河結冰了,就搬了一塊冰,擋在窗框上。

  3、理解圖三內容。

  師:小兔子用冰做的窗戶能擋住風雪嗎?(出示圖三)

  師:現在小兔住在屋裡感覺怎麼樣?你從哪裡看出來?

  師:我們聽一聽XX小朋友怎麼說。

  小結:蘿蔔房子安上了冰窗戶,冰窗戶擋住了風雪,小兔住在屋裡高興極了。

  4、理解圖四內容。

  師:(出示圖四)發生了什麼事情?

  幼:小兔哭了。(冰窗戶化了)

  師:為什麼冰會融化呀?

  幼:因為太陽出來了。

  師:太陽出來,冰就一定會融化嗎?

  師:冬天也有太陽,冰就一定會融化嗎?

  師:我們再來看看圖片,你發現了什麼?

  幼:地上的草地變綠了。

  師:原來是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冰就融化成水了。

  (二)科學實驗:冰遇熱會融化成水。

  師:那太陽到底能不能把冰融化成水呢?

  師:今天秦老師也帶來了一個小太陽,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看看太陽到底能不能把冰融化成水。

  師:請你來摸一摸這塊冰,感覺怎麼樣?

  (教師操作實驗,請幼兒觀察。)

  師:看來這個小太陽還需要一點時間,讓我們一起來唱首歌給它加加油吧!(根據實驗進度,引導幼兒觀察,讓幼兒感知到冰是遇熱後慢慢融化成水的。)

  小結:原來,太陽真的能把冰融化成水。我們來聽一聽小熊貓是怎麼說的。小熊貓走過來,指著地上的水,對小兔說“小兔小兔你別哭,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冰就融化成水了,你快去找塊玻璃安在窗框上吧。”

  (三)排序遊戲。

  師:你們還記得剛才的四幅圖片嗎?

  師:這四幅圖片如果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就會變成一個好聽的故事,誰來試著給圖片排排序?

  師:請你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幅圖片講了什麼?

  (引導幼兒分別用四句完整的話概述四幅圖片的內容。)

  三、結束部分。

  師:今天這四幅圖片裡面藏著的故事的名字就叫《小兔家的窗》。

  師:誰能試著給大家講一講?(此環節只作為結束部分,不作本次活動的重點。)

  活動延伸:延伸至閱讀區,讓幼兒利用區角時間對四幅圖片進行完整的看圖講述活動。

  師:老師把這四幅好看的圖片放在了我們的閱讀區,請你跟同伴一起講一講,說一說這個故事吧。

  活動評價: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觀察畫面,充分理解畫面內容,因此,在活動的第一環節中,教師的語言引導什麼重要。

  活動反思:

  看圖講述活動對於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十分有效。因此我設計此次中班看圖講述活動《小兔家的窗》時,將活動重點放在讓幼兒觀察圖片,積極思考,在理解畫面內容的基礎上,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畫面內容。在整個活動中可以看出幼兒的參與度是十分不錯的,幼兒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仔細觀察畫面,大膽說出畫面內容;同時,我在傳統的看圖講述活動中加入了科學實驗和排序遊戲,更進一步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也進一步吸引了幼兒的興趣。但在活動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讓幼兒觀察畫面的環節,教師沒有讓幼兒充分探索到畫面的細微之處,沒有做到讓幼兒充分理解畫面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開拓思維,設計出足夠充分的提問,才能真正達到讓幼兒充分理解畫面內容的效果。

中班語言教案:家14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扮扮中,知道媽媽懷孕的辛苦,萌發愛媽媽的情感。

  2、能大膽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重難點:

  知道媽媽懷孕時的辛苦,進一步萌發愛媽媽的情感。

  能在活動中大膽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樹源課件。

  活動過程:

  一、直接匯入

  你們知道在你們還沒有出生之前,住在哪裡嗎?

  小結:很多小朋友都知道自己還沒出生前,是住在媽媽的肚子裡的。

  過渡語:有位老師,她的肚子裡也有一個家,是誰住在她肚子裡的家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

  二、欣賞故事

  1、欣賞故事第一段:(樹林裡有——不見縮小呀!)

  小朋友看見老師的大肚子,他們在說什麼呀?

  小結:感到很奇怪,老師的肚子怎麼越來越大了。

  為什麼老師的肚子只在長大,不見縮小呀?

  小結:你們猜的都很有可能。

  2、欣賞故事第二段:(老師奇怪了——我是有小寶寶了。)

  過渡語:讓我們來聽聽老師怎麼說。

  老師的肚子越來越大,是怎麼回事?

  小結:原來老師是有寶寶了。老師的肚子現在就是小寶寶的家!

  3、欣賞故事第三段:(小白說——半天沒合攏)

  那我們過去是不是也住在媽媽肚子裡呢,聽聽故事裡是怎麼說的。

  小結:原來小時候都在媽媽肚子裡,媽媽的肚子就是我們的家。

  4、欣賞故事第四段:(老師要做媽媽了——我要去醫院生小寶寶了)

  老師的肚子越來越大,小寶寶快住不下了,怎麼辦?

  小結:寶寶住不下肚子裡的家了,老師就要去醫院裡生寶寶。

  三、交流討論,感受媽媽對寶寶的情感

  我們住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媽媽辛苦嗎?

  小結:我們住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媽媽做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很辛苦。

  媽媽那麼辛苦,感覺開心嗎?

  小結:我們在媽媽肚子裡時,媽媽就很愛我們,為我們做很多事情,雖然辛苦但媽媽很開心,因為她很愛寶寶。

  附故事《肚子裡的家》

  樹林裡一一座漂亮的紅蘿蔔幼兒園。

  女孩小白、小莎和小花老在咬耳朵。噢,原來她們很奇怪:老師的肚子好像吹氣球一樣越來越大了。小白說:“老師準是多吃了東西,把肚子撐大了。”小莎說:“如果是吃的,那麼餓了的時候,肚子會癟下去的,可老師的肚子只在長大,不見縮小呀!”

  老師奇怪了:“你們為什麼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呀!有什麼不高興嗎?”小白說:“我們擔心你的大肚子。”老師摸著肚子哈哈大笑起來:“孩子們,謝謝你們的關心,我是有小寶寶了。”

  小白說:“那麼我們過去也是住在媽媽的肚子裡吧?”“對呀,你們小時候也有一個這樣的家》”“啊!“小白她們驚訝地張大了嘴,半天沒合攏。

  老師要做媽媽了。可是她每天都挺著大肚子來幼兒園,多辛苦呀!當老師的肚子圓得像大西瓜一樣時,老師向孩子們告別:“再見,孩子們,我的小寶寶快住不下了,我要去醫院生小寶寶了。“

  咦,小白她們怎麼又在咬耳朵啦?噢,原來,小白她們在商量:要造一座世界上最好的蘑菇房子給小寶寶住。

  活動延伸:

  1、在角色遊戲娃娃家中扮演大肚子媽媽,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

  2、在愉快的交流中結束此次活動。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屬於性教育,這也是父母最覺得尷尬的問題,說的淺顯,可能會誤導孩子,說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瞭解。生活是兒童道德智慧發展的肥沃土壤,沒有以兒童生活為基礎,沒有以兒童生活例項為載體,兒童是無法產生情感體驗的,那麼所有的道德概念對兒童來講就將是外在的東西。只有將兒童的現實生活引進課堂,讓活動與兒童生活建立聯絡,才能喚起主體積極主動參與體驗的慾望,才能促進主體主動參與體驗活動,從而獲得真切的感受。體驗成長是快樂的,發現是驚喜的,學習是幸福的。

  小百科:肚子,指人和其它動物的胃,也是腹部的俗稱。

中班語言教案:家15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能較完整、連貫地講述小兔用冰塊做的窗戶在不同季節的變化,豐富相應的詞。

  2、能有序地觀察掛圖,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掛圖4幅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一、二、三,引導幼兒充分觀察,幫助幼兒瞭解圖片內容。

  (1)小兔用什麼蓋了一間房子?冬天到了,小兔住在房子裡覺得怎樣?它是怎麼想的?

  (2)小兔走在哪裡?搬來了什麼?做什麼用?

  (3)窗戶裝好了,現在小兔住在屋裡感覺怎麼樣?

  2、引導幼兒講述一、二、三幅圖片的內容。

  (1)幼兒自由結伴講述掛圖的內容,教師個別指導,豐富幼兒的詞彙。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掛圖內容,鼓勵幼兒較完整、連貫地講述。

  (3)過度提問:春天到了,天氣怎麼樣?小兔家的窗會怎麼樣呢?

  3、出示掛圖四,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4、幼兒較完整、連貫地講述四幅掛圖,教師進行指導小結。

  繼續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小兔還可以用什麼做窗戶?鼓勵幼兒說出多種答案。

  附兒童童話故事:小兔家的窗戶

  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小動物家都很暖和,只有小兔的家不暖和。因為它家的窗戶沒有玻璃,它冷得直髮抖,怎麼辦呢?

  小兔想到了好辦法。它穿好了保暖的衣服就往家邊的小河跑。原來它要到河裡取一塊冰裝到窗戶上去。啊!這下暖和多了!

  第二天,小貓請小兔到它家去拿些蘋果吃。小兔把蘋果拿回家的時候,發現"玻璃"不見了,只看見一灘水。

  後來,是小狗告訴了它道理:"冰碰到熱的物體就要融化"。

  最後小兔就去賣玻璃的店裡買了一塊玻璃。從此,小兔不用再擔心"玻璃"會融化了。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看圖講述已有一定的經驗和基礎,在講述活動中能較快地觀察到圖片的主要內容,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較清楚地講述。對圖片的一些細緻之處也能觀察的很仔細,只是不知道其代表的含義另外,但是隻要教師稍加點撥,孩子們就能理解它們所代表的含義。但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導致幼兒對圖中角色的心理活動聯想較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