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數的意義教案3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數的意義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數的意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及其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2、 會正確讀寫小數。
3、 透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位制分數的關係,並能進行互化。
重點 瞭解小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具 課件、正方形卡紙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元6角4分=( )元
10元5角=( )元
=( )元
7分=( )元
誰能說出生活中還有那些小數。
學習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
2、會正確讀寫小數。
3、小數與分數能進行互化。
自主學習(方式)、教師指導方案:
1、看書上第2頁認一認。
2、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 ) ,也可以表示( )。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讀出下面的小數,並寫出它們所表示的意義。
0.9讀作:
表示:
0.304讀作:
表示
0.06讀作:
表示:
展示方式:(學習目標中1、2……採取什麼方式展示)
1、 抽生回答,集體點評。
2、 小組交流,抽生回答。
3、 學生展示,集體交流。
檢測內容:
填空:
0.2 表示是( )位小數,它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數,它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數,它表示( )分之( )。
0.3裡面有( )個十分之一
0.05裡面有( )個百分之一
0.009裡面有( )個千分之一
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
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也可以表示為0.1.
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0,也可以表示為0.01.
作業:
6頁2、3、4題
小數的意義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針對這一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
在教學中透過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說一說等實踐活動,探究怎樣把用“釐米”作單位的數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數和把用“克”作單位的數改寫成用“千克”作單位的數,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2.滲透轉化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思想蘊涵在數學知識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在把低階單位的數轉化成高階單位的數時,先用分數的形式表示,再轉化成小數的形式,滲透了轉化思想。轉化思想有助於學生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數學問題及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
教學過程
⊙激趣匯入
1.匯入:同學們,你們還記得1米有多長嗎?用手勢表示一下(學生用手勢表示1米的長度),再看看我們使用的黑板有多長(學生估測黑板的長度)。要想準確地表示它的長度,需要進行測量。
2.量一量。
(1)以小組為單位測量黑板的長度。
(2)彙報結果。
組1:黑板長2米多。
組2:量出2米後還多出36釐米。
組3:量出是2.36米。
3.交代學習目標,引出新課。
師:小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測量黑板的長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探究新知
(一)探究把低階單位的數轉化成高階單位的數的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結果,你有什麼發現或疑問?
(學生討論、交流並彙報)
2.小組合作學習:剩餘的36釐米怎樣用“米”作單位來表示呢?
3.交流彙報,說一說自己是怎麼考慮的,在探究中運用了什麼思想方法。
4.歸納學生的方法。
(1)多出36釐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釐米,即1米=100釐米,1釐米=米。36釐米=米,也就是0.36米。
(2)在把36釐米轉化成0.36米的過程中,先用分數的形式表示,再轉化成小數的形式。
5.師生共同總結把低階單位的數轉化成高階單位的數的方法:根據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先把低階單位前的數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把分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並在後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階單位的名稱。
6.嘗試練習。
12克=千克=( )千克
500克=千克=( )千克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並彙報結果)
設計意圖:透過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說一說等實踐活動,既能使學生獲取新知,又能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還使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
小數的意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
2.學生認識單名數和複名數,在明確各種計量單位和單位間進率的基礎上,會進行簡單的名數改寫。
3.透過收集生活中的小數,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單名數與複名數改寫的方法,熟練的進行單名數與複名數改寫。
教學難點:
熟練的進行時間單位單名數與複名數的改寫。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複習引入: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釐米 1噸=( )千克
1時=(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釐米
在課前大家都收集了一些資料,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說給小組同學聽。
找一組同學彙報他們收集的資料。
二、新課學習
1.名數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
糖果的質量是0.5千克,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紅體操得分是9.25分,小麗的體溫是38.5度。
這些小數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你能說說自己收集的小數的.含義嗎?
在計量長度、面積、重量、時間時,得到的數都帶有單位名稱,如1米30釐米,125釐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
觀察同學們說出的這些名數,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測量的結果,有數有單位;
不同點:有的名數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有的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名稱。
帶有一個單位名稱的名數,叫做單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名稱的叫做複名數。
大家能舉出一些單名數和複名數的例子嗎?
3分鐘、7千米、6時15分、78平方米、4噸50千克、5米6分米、20平方釐米、9年、5千米60米。
2.例1
(1)80釐米= 米
引導學生觀察:從這道算式中你發現了什麼?
低階單位的名數能否轉化為高階單位的名數呢?
應該怎樣改寫?學生彙報: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教師說明:因為100釐米=1米,80釐米=
米=0.80米,還可以這麼算,80釐米=80100米=0.80米,其中的80100可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進行計算,縮小100倍也就是小數點向左移動2位,所以80100=0.80。
說一說你更喜歡哪種方法?
討論:比較轉化前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單位名稱變了,數的大小變了,實際的多少沒變。
讓學生舉出幾個由低階單位轉化為高階單位的例子。
歸納方法:用低階單位的數除以進率,商就是高階單位的數,餘數就是低階單位的數。
練一練
(2)教師出示1米45釐米=( )米
這道題與上面的題相比有什麼不同?(是複名數改寫成單名數)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怎樣將複名數改寫成單名數?你是怎樣想的?
首先把1米45釐米寫成1. 米,因為1米等於1米,所以1米再加45釐米就等於1.45米。還可以這麼想,1米45釐米是145釐米,145100=1.45米。
練一練:
4千米180米=( )千米 7米6釐米=( )米
3.例2
0.95米=( )釐米
可以怎樣想?由高階單位名稱改定成低階單位名稱時,要用高階單位的數乘以進率,再加上低階單位的數.
想一想:1.32米=( )釐米
可以這麼想:1.32米=1米+0.32米=100釐米+32釐米=132釐米,還可以這麼算:1.32米=1.32100釐米=132釐米。
三、鞏固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
0.4510= 1.6100= 0.0561000= 40.5100=
7.81000= 0.710= 3.0610= 3.0610=
2.小剛檢查調查表時發現了許多錯誤,你能幫忙把錯誤改正過來嗎?
張佳佳:
體重 3.85千克
身高 14.3米
早晨喝 0.005千克牛奶。
四、課堂總結
1.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
2.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3.還有什麼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