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微課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微課教案(精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微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現有洞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掌握吹泡泡的方法,能用緩慢均勻的力氣吹。
3、喜歡吹泡泡活動,體驗成功吹出泡泡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一盆泡泡水,一塊毛巾。
2、操作1:瓶蓋,積木(木質,鏤空),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底,猜測驗證表。
3、操作2:夾子,漏勺,雪花片,積木,紐扣。
活動過程:
(一)匯入。
教師:寶貝們,歡迎來到泡泡王國。
(二)共同探討,個別示範。
教師:泡泡漂不漂亮啊?那你們會吹泡泡嗎?是怎麼吹的?
(三)第一次操作,猜想與驗證。
1、猜測。
教師:泡泡王國的國王呀最喜歡吹泡泡,可是他遇到了一個難題,這裡有一些東西,他分不清哪些可以吹出泡泡,哪些不可以,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助他嗎?你覺得它可以吹出來麼?
2、驗證猜想,提出注意事項。
(四)第二次操作,嘗試用更多不同的生活用品吹泡泡。
1、出示材料,提出要求。
教師:泡泡國王可開心啦,他還請那你們幫個忙,他想知道是不是有洞就能吹出泡泡?泡泡是從哪裡出來的呢?你們願意幫助他嗎?他找了很多有洞的東西,我們來看一看。
2、自主選擇遊戲材料。
3、觀看泡泡秀。
幼兒園小班微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透過比較,進一步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圓形與生活的人密切關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輪子工程師的作品
1.(蒐集各種帶輪子的圖片腳踏車、飛機、摩托車、輪椅、三輪車、小汽車、卡車、火車、旱冰鞋、寶寶車、輪船等)讓幼兒天觀察這些是什麼?哪裡有輪子,哪裡沒有輪子。
2.討論:這裡有很多東西都是輪子工程師的作品,輪子工程師就是造輪子的人,找一找哪是他造的輪子。
二、觀察並思考圓形輪子的作用
1.工程師設計的輪子都是什麼形狀的?為什麼是圓形的?
2.一個輪子的是什麼車,兩個輪子的是什麼,三個輪子的是什麼?四個輪子的是什麼?許多輪子的是什麼?
三、比較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1.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圖。有什麼地方會用到它們呢?為什麼它們不能做輪子?
2.如果把圓形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或正方形會發生什麼事?
3.玩一玩試一試看哪些積木能滾動。
4.有一次,輪子工程師做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輪子。他想用來幹什麼呢?原來啊,工程師把壞蛋的腳踏車和汽車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正方形的,這樣壞蛋騎上腳踏車就摔跤,想開車,汽車一動也不會動。壞蛋都跑不掉了。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透過想象有趣的故事情景,進一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比較認識圓形圓滾滾、無邊無角的特徵,感知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透過輪子的自述,孩子們對輪子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讓孩子們到輪子的自豪,知道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輪子是如何來幫助我們的。
幼兒園小班微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樹木都有種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種子外形不同。
3、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西瓜、香蕉、蘋果、梨;
2、課件—樹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找水果的種子。
1、讓幼兒品嚐西瓜。
提問:西瓜的種子在哪裡?看看是什麼樣子的?
2、讓幼兒品嚐香蕉。
提問:香蕉有種子嗎?它的種子在哪裡?告訴幼兒香蕉中的小黑點就是香蕉的種子。
3、找出蘋果、梨的種子。
二、利用每天飯後吃水果的時機,和幼兒一起品嚐、討論:
1、你今天吃的是什麼水果?它有種子嗎?
2、找一找它的種子在哪裡?看看是什麼樣子的?
三、看課件:大樹的種子在哪裡?
種子埋入土裡——發芽——小樹——大樹——結果子。
延伸提示:
1、可將各種種子做成標本,貼上標籤。
2、嘗試種豆,觀察種子的變化。
3、找蔬菜等農作物的種子
幼兒園小班微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過冬的主要方式:躲藏、冬眠、遷徙、換毛
2、對探索動物過冬方式感興趣知道關心、愛護動物。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過冬方式的卡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課題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們感覺怎樣?我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
二、聽故事瞭解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
1、幼兒帶著"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問題聽故事初步瞭解幾種動物的過冬方法。小螞蟻為過冬準備充足的食物青蛙在洞穴裡不吃不喝的冬眠兔子換上了厚厚的毛雁、小燕子飛到溫暖的南方去
2、歸納出幾種動物的過冬方式根據故事中的內容,出示相應的過冬卡片和動物卡片。
3、教師小結動物過冬的幾種方式:小動物們很聰明,它們為了能生存下去,都有自己度過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給自己換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裡冬眠、有的準備過冬的糧食、還有的飛到溫暖的地方去過冬。
三、透過操作了解更多的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1、剛才我們知道了青蛙、小螞蟻、小兔和小鳥過冬的方法。還有一些動物也想請你們猜猜,它們是怎樣過冬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動物?
2、出示蜜蜂、蛇、丹頂鶴、獅子等小動物,幼兒互相討論"它們是怎樣過冬的?
3、請幼兒講述討論結果共同歸類。知道還有一些動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歡運動。躲藏--蜜蜂、螞蟻(老鼠)等;(幼兒用動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蝟、蝸牛、蚯蚓)等;(解釋: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動的意思)遷徙--燕子、雁、丹頂鶴等;(解釋:遷徙就是從一個地方搬到另外一個地方的意思。)
4、幼兒操作,給動物與它過冬方式連線,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動物過冬方式的瞭解。
四、教師總結表揚一些不怕冷的小動物如:啄木鳥,在寒冷的冬天也出來工作,為樹木除害蟲。
活動延伸:
與家長進一步探索小動物過冬的一些方式。
互動反思:
這節課透過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其實動物也很聰明,為了能生活下去,不讓自己餓死、凍死,都有度過寒冬的方式,還豐富了詞彙。讓幼兒更懂得怎樣去愛護動物。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讓幼兒觀察一些事物,多瞭解一些科學知識。
幼兒園小班微課教案5
[活動準備]
1、香蕉若干。
2、方紙盒一隻,溼毛巾若干,垃圾桶兩個。
[活動過程]
一、產生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種水果,它的樣子長得長長的、彎彎的、皮是黃黃的,撥開以後才能吃,小朋友們猜一猜它是哪一種水果?
二、想象活動:
1、(教師出示香蕉)這香蕉寶寶會變戲法,小朋友們信不信?
2、(輕輕地把香蕉擺成一個形狀):香蕉寶寶開始變戲法了,你們看它像什麼?(如小橋、月亮、彩虹等)
3、(輕輕地把香蕉擺成一個狀):香蕉寶寶又變戲法了,你們看它象什麼?(如小床、小船、滑梯、搖馬、挖土機、蟲子等)
4、(輕輕地把香蕉擺成一個狀):香蕉寶寶真會變戲法,瞧,這樣它像什麼?(如大刀、電話等)
三、拼擺活動:
剛才是一個香蕉寶寶在變戲法,許多香蕉寶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請2-3名幼兒和教師一起示範,看許多香蕉會變成什麼。(如,火車、花、太陽等)
請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把自己想象的物品擺出來,並講述自己擺的是什麼。
四、分享活動:
1、我們把香蕉剝開,看看剝開後的香蕉象什麼?(蜘蛛、花、噴泉、海星、章魚等)
2、讓我們來聞聞,這香蕉可真香,吃起來一定很甜,我們把果皮放入垃圾桶裡,把香蕉變沒有了吧。
3、今天小朋友看香蕉變戲法都很開心,回去以後還可以想一想,還有哪些水果也會變戲法,來告訴老師或是你的好朋友,好嗎?
五、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微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認識多種水果,瞭解水果的生長處。
2.能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兩大區域(地上,樹上),水果實物卡(長在樹上的若干,長在地上的若干),神秘的袋子
2.會唱歌曲《蘋果》
3.會玩高人,矮人的遊戲
4.音樂磁帶:《蘋果》,《我是小司機》
5.課件:《哪些水果長在樹上》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師出示一個袋子
師:老師這裡有一個神秘的袋子,裡面裝著好多水果寶寶,我們來摸一摸,猜一猜,他們是誰?
二.透過摸摸猜猜,認識各種水果
(1)幼兒操作,找出各種水果,瞭解水果的特徵
師:你們喜歡吃水果嗎?為什麼?
幼兒自由講述
師:每一種水果都有不同的營養,多吃水果的小朋友會長的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健康
(2)律動:《蘋果》
師:今天,水果寶寶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唱歌跳舞,聽!
音樂:《蘋果》
師幼做律動:《蘋果》
(3)看看說說,瞭解水果生長地
師:水果寶寶要回家了,他們的家在哪裡呀?
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出示課件
(4)送水果回家
師放錄音
幼兒自由選擇水果後與老師一起做開車動作
師:瞧,我們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地方
出示背景圖(樹,地)
師:這裡有什麼?那老師的水果寶寶哪個住這裡的?還有一個住哪裡呀?
師示範送水果
幼兒操作,送水果回家
(5)評價分析
師:你們覺得有沒有哪個水果走錯了家?
幼兒觀察後講述
教師指導,幫助幼兒找到水果的家(重點認識菠蘿的家)
二.透過遊戲,幼兒進一步瞭解水果的生長地
師:水果寶寶回到家了,他們真高興,要和我們來做高人和矮人的遊戲
遊戲:高人,矮人
方法:教師出示各種水果,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要求:長在樹上的水果就做高人,踮起腳尖,舉起雙手
長在地上的水果就做矮人,低頭蹲下,團緊全身
師出示不同的水果,幼兒遊戲
師:你們玩得開心嗎?我們跟著水果寶寶到外面去玩吧!
幼兒園小班微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感知春筍的外形特徵。
2、瞭解春筍與竹子的關係。
3、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剝筍、玩筍殼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兩支春筍、一把刀(供教師用)、沙盤、色拉油、每組兩個籃子、春筍掛圖。
活動過程:
一、觀察春筍的外形特徵。
1、請幼兒猜謎語:“底粗頂尖像寶塔,層層衣服粘泥巴,衣服裡面節節肉,做菜湯頂呱呱。”
2、分給幼兒每人一支春筍,讓幼兒摸摸、看看。
3、請幼兒說說春筍是什麼樣子的?(長長圓圓,下粗,上尖)看上去像什麼?什麼季節長出來的?長在什麼地方?(出示圖片)春筍外面包著什麼?是怎麼包著的?
4、請幼兒將春筍的外殼一層一層地剝去,提醒幼兒不要把外殼剝破。
5、教師把剝好的筍豎著切開,讓幼兒觀察筍的'內部。
6、請幼兒說說,筍肉是什麼顏色的?
7、小結:春筍長在竹園裡,“春筍娃娃”的媽媽是竹子,春筍長大以後也變成竹子,筍殼可以一層一層地剝去,裡面是一節一節的筍肉,它可以當菜吃。
二、玩筍殼
1、再給幼兒一支筍,讓他們剝,剝下的筍殼讓幼兒玩。如把筍殼從小到大套起來看看像什麼。
2、將幼兒的作品放在沙盤裡,供幼兒欣賞。
三、品嚐筍肉
教師將筍肉洗乾淨,切成數塊。淋上色拉油,請幼兒品嚐。
幼兒園小班微課教案8
教學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2、透過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教學準備:
回形針、黃豆、白沙、硬幣、串珠、海棉球每組各一盤、各種容器每人一個
教學過程:
1、匯入:
新年就要到了!我們要演節目,想請小朋友來製作樂器
2、展開:
(1)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你們看我都準備了什麼?(快速展示一遍)
怎樣才能讓這些東西發出聲音呢?(幼兒回答,教師示範)
要求:
a、每次只能放一種東西。
b、注意安全
c、仔細聽聽放不同的東西聲音是否一樣
(2)請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請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盒子,試試什麼東西放進去聲音聽?
你放了什麼東西?
你們兩個的聲音一樣嗎?為什麼?
(3)探索比較不同的聲音:
a、用同樣的兩個紙盒分別裝豆和沙,比較:
總結:同樣的盒子,裝的東西不一樣,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b、用塑膠瓶和紙盒同時裝黃豆,比較:
總結:不同的盒子,裝同樣的東西,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c、用大小不一樣的紙盒裝同樣多的回形針,比較:
總結:同樣的盒子,大小不一樣,裝同樣的東西,聲音不一樣
d、用同樣的紙盒,分別裝一勺沙、裝滿沙,比較:
總結:同樣的盒子,裝同樣的東西,裝得多少不同,聲音也不同
e、同樣的容器和材料,用力搖和輕輕搖,聲音也不同。力氣不大也不小的時候,聲音聽
(請兩個幼兒上來搖,大家比較不同)
(4)請幼兒用自制樂器為兒歌《哈巴狗》伴奏:
請你選一種你認為聽的材料放進去,準備好樂器:
a、按節奏伴奏
b、互換樂器,伴奏
3、延伸:
我們下次創造出更好聽的聲音好嗎?
幼兒園小班微課教案9
活動準備:
晴天、雨天、多雲的氣象圖片,晴天、雨天、多雲的標誌圖片,小兔圖片
活動目標:
觀察天氣變化,知道不同天氣現象的名稱,並用語言正確表達。
活動過程:
1、情景角色匯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扮演小兔:聽說奶奶生病了,我得去看看她。
然後教師演的小兔起了床,拉開窗簾,強烈的陽光射進來。
2、觀看圖片瞭解不同的天氣變化。
(1)觀察晴天的天氣特徵。
小兔:今天的天氣怎麼樣啊?
教師出示晴天的氣象標誌:一個紅太陽。
小兔:今天是個大晴天,紅紅的太陽高高掛,我要去看奶奶去了!
(2)觀察陰天的天氣特徵。
小兔提著籃子走在樹林裡,忽然一片烏雲遮住了遮住了太陽。
教師播放陰天的氣象,問:現在天氣怎麼樣啊?
發生了什麼變化?
教師出示陰天的天氣標誌:烏雲。
(3)觀察雨天的天氣特徵。
教師播放雷雨氣象,討論:這時候,天氣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小朋友聽到了什麼聲音?看到了什麼現象呢?
教師出示雨天標誌:雨滴
3、幼兒從圖片中找出晴天、陰天、雨天的標誌並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分析與反思:春夏時天氣變化反覆,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孩子們對天氣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在這次活動中,我結合圖片的形式來讓孩子們瞭解天氣,大部分的孩子們都能很快地說出來,而且能夠說出各種氣候的明顯的特徵,活動的效果比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應該利用孩子們指認圖片的歡快氣氛再引導孩子們討論一下各種天氣下人的活動,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這是整個活動中的一個不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