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連加連減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連加連減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連加連減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

  讓學生聯絡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用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教學過程:

  修改補充欄: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學生彙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邀請兩個學生到講臺前表演。

  講述:第一個算式的得數正好是第二題開拓的這個數,第三體開拓的數正好是第二題的結果像這樣的幾道有聯絡的算式寫出來像什麼?

  我們把這個遊戲叫做算式接龍。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麼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些家務活。

  於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雲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有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

  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個南瓜。)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麼這樣列式?你是怎樣算的'?

  你能給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後我們看見一個算式裡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並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麼新的內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修改補充欄:

  1、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幻燈機前演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意,表述圖意,再填寫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鴨子游走2只,再遊走4只,還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裡有9只鴨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裡會議4只。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後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五、作業設計《練習與測試》連加、連減

  教學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