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重陽節> 【精選】重陽節作文集錦十篇

重陽節作文

【精選】重陽節作文集錦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陽節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媽媽拎著補品,帶著我去看望公公婆婆。

  到婆婆家,媽媽一邊把補品遞給婆婆,一邊笑著對我說“苗苗,見到公公婆婆要說寫什麼?”我一聽,頭立刻低下去,抿著嘴笑著,什麼也沒說,跑進舅舅房間玩電腦。媽媽無可奈何地說“這丫頭就是怕說話。”婆婆笑著說:“說什麼,能來看婆婆,婆婆就很開心,還買這麼多東西多浪費錢啊!”

  中午婆婆燒許多我愛吃的菜,而且把這些菜都放在我面前,還不停地夾菜往我碗裡塞。吃完飯後,婆婆帶我去超市買吃的。到超市,我買一些零食,雖然婆婆說吃零食不好,但還是隨我拿。突然在文具架上,我看到一些漂亮的賀卡,我心動,想買,婆婆問“買賀卡有什麼用?”

  “送給你啊。”

  “你想送給婆婆,就親手做一張吧。”

  婆婆的話提醒我,教師節的時候,學校就號召我們自己動手做賀卡送給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今天我也做一張賀卡送給婆婆。回到家中,我鑽進舅舅房間,關上門,開始做賀卡。我先拿出一張白紙對摺,在上面一層畫一個大大的“愛心”,再用剪刀掏空,然後在下一層畫一些代表感激之心的金盞花,還畫一雙大手牽著一雙小手,最後我又在上面寫下自己創作的小詩:

  婆婆,您把對我的關心織進柔軟的毛衣裡,

  婆婆,您把對我的關心燴進美味的飯菜裡,

  婆婆,您把對我的關心藏進學習的獎賞裡

  婆婆,您把對我的關心融進和藹的笑容裡。

  祝公公婆婆身體健康,天天開心!

  做好後,我把賀卡遞到正在幹活的婆婆手中,婆婆開啟後,開心地讀起來。讀完後,滿是皺紋的臉上樂開化,連聲誇獎:“苗苗真能幹,賀卡做得比買的還漂亮,都會寫詩。”聽婆婆的誇獎,我不好意思的笑,但心裡卻美滋滋的。

重陽節作文 篇2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

  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源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的齊景公。九月初九的這天他帶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氣爽,心曠神怡,於是認定是個吉日。以後,每年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後人仿之,形成習俗。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掃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遊戲等。

  在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 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據《續齊諧記》記述:漢代桓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倖免於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源於漢代的道學。道家奉為經典的《易經》中,把奇數視為陽數,偶數視為陰數,陽數中“九”又被視為“極陽”,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重陽”。陽又表示鋼,重陽是“二鋼相逢”而相剋,所以被視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為了“解厄”,重陽習俗由此而來。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

  雖然關於重陽節的說法多種多樣,但流傳至今的重陽節的習俗也極大的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重陽節作文 篇3

  昨天是9月9日重陽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望爺爺奶奶。

  一大早,我把給爺爺奶奶奶的節目禮物都準備好了。

  “兒子,禮物準備好了嗎?”“兒子,節目準備好了嗎?”“你都準備好了嗎?”爸爸一連發出了三個問題。

  “準備好了,準備好了。”“你都問了100遍,這是我第101次回答你。”我不耐煩的說。

  “好了,好了,都別吵啦,快準備準備吧。”媽媽在邊附和道。

  一到家,節目就開始啦!聽著媽媽主播的聲音,我的心裡美滋滋的,就像夏天喝了一大杯冰鎮的可口可樂似的。

  我先是給爺爺奶奶表演了一個小魔術,緊接著爸爸媽媽和我又一起表演了一個喜劇片,這下可好了,奶奶樂得,把剛剛喝的那一口水也吐了出來,一點也不剩。

  收拾爺爺奶奶的家,數我和媽媽最麻利了,媽媽收拾,我掃地,爸爸乾重活,不一會,收拾停當。

  送禮物的時間到了,我把準備好的笑話送給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吃的、喝的、穿的,都送給了他們,爺爺奶奶高興的嘴都合不攏了!

  夕陽西下,在爺爺奶奶的催促聲中,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家。

重陽節作文 篇4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今天是農曆九月九日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重陽節,中華民族傳統的重大節日。

  重陽節也是“老人節”,這個歡喜的日子終於被我盼來了,在這個節日裡,我也應該為自己的姥姥,姥爺做些什麼,讓他們在這個日子裡過的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在這個屬於老人的節日裡,我要為我的姥姥洗一次腳,給她拖一次地,在給姥姥洗腳的時候,我覺得姥姥的腳裡裹著一種濃濃的愛的氣息,洗著洗著,我彷彿看到了姥姥年輕時那一雙細嫩而又白皙的雙腳。

  是啊,有了這雙腳的奔波勞累才換來今天兒女們的幸福生活,在家人有困難時,姥姥就惦著她的這雙腳,樂此不彼的四處奔波,姥姥也從不說辛苦,總是樂呵呵的,她說這是他最幸福的事。我給姥姥洗著腳,抬頭望著姥姥滿臉的川字紋,心想:我今後一定要多為姥姥、姥爺做點事,他們這一輩子真不容易啊!

  我衷心的祝願:全天下老人身體健康,永遠開心!

重陽節作文 篇5

  重陽節象徵著團聚。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在重陽節這一天我為我的家人幹了活。

  昨天晚上,我為媽媽做了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晚上,我為媽媽端了一杯水,身體不適,所以一直喝水。當我問媽媽到底是怎麼了。媽媽說:我感冒了還沒有好。可是過了大約有十分鐘後,我發現媽媽水杯裡的水已經喝完了。所以我又去給媽媽倒了一杯水。我又問媽媽:你這是怎麼了?媽媽說:不小心感冒了而已沒什麼大不了。我為媽媽端了3次水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就是我為母親做的事。

重陽節作文 篇6

  清幽的菊花香醉人心脾,她緩緩迎來了九月,迎來重陽節。看著家裡滿園種著的菊花,聽著人們的歡聲笑語,忙著登高望遠,準備重陽糕,插茱萸,談笑間,不禁惆悵,人們是不是也忘了些什麼……

  菊花依盛開,只是人已不在。就是在這樣一個重陽節,外婆走了,只留給了我滿園的菊花,我才終於明白什麼叫做“物是人非”,我才終於明白重陽節的真正含義,不是玩樂閒賞,是敬老、愛老呀,我不會忘記,在我忙著插茱萸時,外婆對我最後的呼喚,可是終於為了所謂的“辟邪”而沒能見到外婆最後一面,外婆最愛重陽,最愛菊花,最後,外婆終於隨著在菊花飄香的重陽節去了。

  那滿園金黃的菊花,爭相開放,生氣勃勃,就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般流滿花園,一個個像在對我笑。鄰里們每逢見了都會稱讚:“啊呀,你們的菊花開的可真好。”紛紛在重陽時節和我一起把酒賞菊,是啊,花開的是好,但只有我知道其中的原因,這花,是愛澆灌的,它裡面溢滿了濃濃的愛呀。

  外婆愛菊,種了一院子菊花,我說外婆“不吉利”,而外婆卻笑著說,她與外公是在重陽節認識的,是他們的愛情之花,對於她來說是最吉利的了。外婆是多麼珍愛那一院子菊花呀,就如同疼愛我一般,年幼的我摘下幾朵來把玩,也會被她嚴厲地斥責一番。

  每到九月重陽節的日子,外婆總是最開心了,她忙上忙下,不亦樂乎。她還喜歡坐在那菊花間,輕搖躺椅,笑著招手讓我坐在她的膝蓋上,一遍遍不厭其煩的給我講有關重陽節的傳說,外婆文化程度不高,儘管如此,她還是儘自己的能力,用最生動、最豐富的語言來修飾她講的故事,每一次都不盡相同。聽著外婆那和藹可親聲音,嘗著外婆給我做的重陽糕,我每次總會感到滿足,而那菊花淡淡的花香,也讓我心安。

  在重陽,我常會坐在菊花間,微微閉目,我總能依稀看到被金色菊花所環繞的外婆,在那一片被金色渲染的夢裡,外婆那充滿愛的笑容和被愛澆灌的菊花相映生輝,讓我的心永遠充盈著愛,讓我忘不了外婆,忘不了那菊花,也讓我永遠忘不了,在這個菊花飄香的重陽,去告訴人們,孝敬老人。

重陽節作文 篇7

  在金色的秋天裡,我們不僅迎來了中秋節、國慶節,而且還迎來了重陽節。

  早在幾千年時,就已經有尊敬老人的美德。在現代,我們在大街上都可以看見尊敬老人的,比如說“扶老人過馬路,在公共汽車上,看見老人就給他讓座……

  政府為了讓老年人度過美好的晚年生活,特別為老人開辦了老年大學,這種大學就是免費的。這種學校開辦的科目可真多呀!有美術、舞蹈、戲曲、武術、樂器……他們對知識充滿了渴望,抱著不服老、不服輸的心,像個小學生一樣,品味著書中的`“絕世美味”。

  在重陽節的這一天,老爺爺奶奶成群結隊的去爬山、飲菊花酒、佩帶茱萸。

  重陽節還有一個名稱叫老人節,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希望重陽節這天大家玩的開心,記得替家裡的老人祈福!

重陽節作文 篇8

  太外公今年101歲了,雖然已經101歲了,但他依然很精神。太外公生於19xx年,已經過了長達百年的人生。太外公的臉上都長滿了皺紋,額頭上還有幾顆黃褐色的老年斑點,反映了他長長的人生波折。每一次看到太外公時,他都笑呵呵地摸著我的頭,緩緩地說:“小昊昊平時學習好不好?飯吃得多不多啊?”我總是很很難為情的說:“還好,還好。”我知道我的學習成績不夠好,很愧對於太外公。

  最近,我們又去看太外公了,那天正好是重陽節,所以,我和姐姐買了花送給太外公,祝他節日快樂。

  一路上,我一直在想,太外公最近身體好不好?在醫院過的開不開心?還記不記得我們啊?因為太外公實在是太老了,記憶力衰退得厲害。

  到了醫院,外太公的房間還是那麼的靜,他正躺在床上休息,太陽照在床邊,暖暖的。我們輕輕地走了進去,太外公一下子就看到了我們,裂開嘴笑了。但太外公已經不記得我們的名字了,要提醒後才想得起來,他笑呵呵地一個個拉著我們的手,連聲說:“好,好,好!”

  太陽正好,我們大家就帶著太外公去公園走走。太外公很激動,連輪椅都不坐了,拄著拐仗,我和姐姐一人一邊扶著他,一邊走,小舅公還一邊給我們拍照。你們都想不到吧,太外公還會做剪刀手賣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一大片向日葵中,黃燦燦的花盤映著大家的笑臉,太外公精神可好了,比那筆直的向日葵都站得直。

  很快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們不得不回去了,我依依不捨得和太外公告別,我衷心的祝願我的百歲太外公身體健康。我愛我的太外公!

重陽節作文 篇9

  在許多人的眼裡,重陽節,既沒有太多意思,又不需要做些什麼,只是一個書面上的節日罷了。剛開始,我也這樣認為,重陽節,根本沒什麼好過的。可是,現實總與想象對著幹,這次的晚報作文,就是重陽節!

  為寫這次作文,我好好地功課了一番,歷經七七四十九天(咳,好像國慶只有七天啊),終於知道了這個節日的那些事情了。

  事情一:重陽節為什麼叫重陽節?重陽節,在農曆的九月初九,兩個九相重,稱為重九。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所以重九又叫重陽。

  事情二:重陽節有什麼含義?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的單數,所以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這個節日也有著特殊的感情。

  事情三:重陽節還叫什麼節?要做什麼?

  重陽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老人節。

  因為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能是身心健康,於是叫登高節。在以前,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所以重陽又叫做茱萸節。近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尊老、敬老,使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的含意。

  事情四:重陽節吃什麼?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吃法較為隨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瞭解了重陽節,相信大家應該明白了吧。呵呵,最後,祝大家過一個正經的重陽節,恭祝各位重陽節快樂!

重陽節作文 篇10

  每年的陰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稱為重九節、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敬老節等等。

  傳說東漢時期的河南汝南縣,一位名叫桓景的年輕人為了治服年年於重陽節出來禍害百姓的瘟魔,披星戴月勤奮練功,最終憑藉自己的超人武功和仙人給予的菊花酒、茱萸葉打敗、殺死了瘟魔,為因得瘟疫而死去的父母和父老鄉親報了仇。雖然這只是個傳說,但因此使得重陽敬老的習俗保留到了現在。靜心想想,作為晚輩的我有沒有關愛過長輩呢?有!

  在我三年級暑假的一天,爺爺、奶奶和我坐公交車去人民公園。上車時人還不多,我和爺爺、奶奶都有座位。可坐了四站後,上車的人越來越多了,就一個座位也沒有了。這時途經一站,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顫顫巍巍地走上車,有些慌張地尋找著位置。車上的人都沒有在意老奶奶,我立刻站起來,有點兒羞澀地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我這兒吧!要開車了,別摔著!”

  老奶奶對我笑了一下,驚喜的眼神裡充滿了感激。我便開心地走到爺爺那裡,和爺爺擠到了一個座位上。這時,旁邊的一位叔叔對我說:“小姑娘坐這吧,別和爺爺擠啦!我要下車了!”在向叔叔表示感謝後,我坐在了他的位子上,一路上我都被關愛的暖流溫暖著。

  尊老愛幼,是永世不變的傳統美德,這種善舉不只行動在重陽節,而是應時時刻刻付諸於生活的每一天。只要人人都能獻出一點愛,世界定會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