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中秋節>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彙編15篇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彙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又是一年中秋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1

  “我八月十六要去六橫,那天的飯你們自己做啊!”那天,外婆對媽媽說。我這才突然想起,原來中秋節又快到了,可以放假了!

  這幾天陰雨連綿,有些許涼意,讓我這個不愛賞月的人,對中秋的月亮更不期待了。我喜愛中秋,只有一個原因——可以放假。賞月,有什麼意思?不就是月亮圓了一點嘛,有什麼好稀罕的。那月亮,秋天的月亮,讓我有寒意。如果是夏天的月亮,有可能勉為其難觀望一下。我喜熱,厭冷,再說我幹嘛要用玩耍的時間賞月呢?反正每月月亮都會圓的。

  我從小對中秋就有一個概念——團圓,媽媽在我小時候就告訴我的,但事實上真正所有家人團圓在一起的中秋節卻很少。是什麼原因呢?或許是大人都太忙了吧。也或許是科技發達,聯絡變得太方便了。

  在我的記憶裡,關於中秋團圓,好像只有一次。那是几几年?我也記不清了,總之是20xx年前。外婆去六橫,媽媽也隨了去,這是很少有的事。在我們探望了奶奶家之後,來到了外婆家。外婆家露臺很大,我們在露臺上賞月,月亮散發的月暈,讓我感覺有些暈乎乎的。我想,月暈能使人暈乎乎的,才有“月暈”這個詞吧?中秋的月亮讓我看著發暈,併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複雜情緒,所以我對月亮沒有好感。

  漸漸地,中秋在我眼裡,只是一個有名目的月中旬。但是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裡,還是祝外公外婆和在六橫的爺爺奶奶節日快樂。老人收到祝福應該會開心的。至於我不懂得的“團圓”的意義,可以用很多年的時間,慢慢去理解。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2

  再過半個多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看這爺爺奶奶買回中秋節當天要用的一些祭品,不免讓我想起從前的一些往事。

  那差不多是在八、九年前,我還小,就記得只要到了中秋節,我就會異常開心。不光是因為在那天夜晚我可以和夥伴們盡情玩耍,而且中秋過後,我還會有很多好吃的,像月餅啊,蘋果,橘子啊,所以我總是期待著中秋節的到來。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屬那一年的中秋了。那一天,我等奶奶和媽媽在門前放好祭月用的東西,並且點燃蠟燭後,我帶上我準備已久的望遠鏡拉著爸爸去了一個門前比較寬敞的鄰居家。沒有任何建築物能擋住我們賞月的視線,我一直等待著月圓的那一刻。在月圓之前,我和鄰居家的夥伴們一同玩耍。我們先跳皮筋,嘴裡唱著歌謠,腳下歡快的跳著。秋天的夜晚是寂靜的,只有我們的歡聲笑語迴盪在空中。玩累了,我們就跟鄰居家的姐姐學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讓我們牢牢記住了詩句,當我們幾個同齡夥伴間爭論誰先把這首詩背出來時,耳邊竟傳來姐姐的歌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們被她的歌聲深深吸引了,不再爭辯只是靜靜地聆聽。突然,一個夥伴喊了一聲:“月圓了,月圓了。”我們立刻抬頭,欣賞圓月,爭相說著自己的所見。有的說看見了桂花樹,有人說看見了嫦娥,還有的人說看見了玉兔……別是一番熱鬧之景。

  而如今,我們馬上又要迎來一個月圓之夜。想想近幾年來,我和夥伴們不會在中秋節玩耍了,也不會去爭辯什麼,因為隨著知識的積累,我們知道月球上根本沒有桂花樹,嫦娥,玉兔,那隻不過是傳說罷了。而大人們祭月也不過是弄弄形式,並不和過去一樣,是真心實意的。

  人們這是怎麼了,為什麼會越來越不重視我們的傳統節日呢?這可是先人留給我們的遺產啊!並且中秋節與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讓我們重新重視起它們來吧,傳承和發揚我們的傳統節日。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3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唐代司空圖如是吟哦。“此夜”指的正是今夜——中秋。不巧的是,恰逢颱風過境,今年中秋非但沒有皓月當空的詩情畫意,反而充斥著疾風驟雨的肆虐咆哮。可想而知,月亮是不會在暴雨中賞臉出席的,今年中秋怕是要像詩中一般“虛過”了。

  正當我盤算著該如何消磨時光之時,突然聽見家門開啟的聲音,隨即湧進了一小群人興致高昂地談笑的嘈雜聲。原本安靜得似乎與世隔絕、連我的呼吸聲都嫌重的家,突然變得喧囂與聒噪。幾分鐘前還顯得頗為空曠寂寥的客廳,如今卻有幾分擁擠狹小了。

  屋外狂風暴雨,屋內其樂融融,更令人心生暖意。身居異地而一年難見幾次面的親戚同聚一堂,有著說不完的話。看老人,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似乎一下子精神煥發。看子女相談甚歡,也在為團聚而高興。親情使人們感到溫暖和幸福,以至於忘記了外面的陰冷。

  看著團團圍坐的一桌人,不由自主地,我的思緒飄回到上一個中秋……

  那是個普通到極致的中秋。玉輪當空,柔和的銀紗籠罩大地。微涼的夜風吹拂,撩撥誰的髮梢。天空中的流雲緩緩隨風移動,月亮在絲絲薄雲中時隱時現。

  人們沒有不遠萬里地趕來團聚,在月明風清的上箇中秋。因此,我們也在做著多數人都在做的事,賞月、說賞月,充其量也就是吃月餅的陪襯罷了。一個月餅下肚,瞥幾眼月亮,便接著做自己的事了。哪像今年中秋,被颱風鎖在屋內的親朋好友們個個興致勃勃,似乎永遠不會厭倦。就算沒了中秋主角明月,人們的溫情也如一輪飽滿的秋月般照著我們。相比之下,沒有月亮的中秋好了太多。

  窗外,大雨傾盆,狂風橫穿在樓房間,雨絲近乎平行,空中飛舞著雜物,一片肅條灰暗。風聲如泣如訴,如牽不斷的哀思,卻絲毫無法影響我們的心情。縱使天空陰沉,烏雲壓頂,我們依舊相談甚歡,心中盛滿喜悅與溫情。

  原來,中秋的主旨並非在賞月,而是在和親人團聚。人們不是為了賞月才賞月,而是為了團聚一堂。但團聚不在距離上,而是在心上。倘若眾人一同在月下各自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倒還不如身隔萬里,透過電話傳達思念。心與心的距離遠比空間上的距離重要。

  也許,今年的中秋才是真正的中秋。又是一年中秋時,或者說這是第一個真正的中秋時。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4

  時間在秒針的滴答聲中流逝,我們迎來了今年的中秋。回想往年的中秋,是賞那“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圓月,吃那“與月同圓”的月餅。而今年的中秋節似乎不大一樣……

  中秋節的早上,我迷迷糊糊地從夢中醒來,一張眼便看見了媽媽堆滿笑容的臉,只見她高聲地說“今年中秋我們要過新式的中秋!”“新式中秋!”一聽這話,我的腦袋瞬間清醒了許多。“怎麼過?”“等下告訴你哦。”於是,我便飛快地幹完了一切事情,眼巴巴地盼著答案從媽媽的嘴裡飛出來。

  “今年中秋我們把家裡的燈罩擦乾淨,迎接一個明亮的中秋夜,OK?”

  啊,這就是老媽口中新式的中秋節,太悲了吧,不過我勉強還是應了出來“OK”。

  關閉了總電源,我們開工了。在床上鋪上報紙,放上餐桌椅,擺上小板凳,我顫巍巍地站上去費勁地取下燈罩。哇,我的手變灰了,燈罩上也積滿了灰塵,真髒。當成功取下我房間三個燈罩時,我的脖子都仰酸了,人也累死了。我抱起三個燈罩,來到陽臺,用嘩嘩的自來水把這多年不洗澡的燈罩們洗得乾乾淨淨的。

  拆洗燈罩已完畢,可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我家的燈泡同志們已經一大半退休了,該為它們換上接班人。爸爸媽媽不但把這光榮任務交給了我這個小孩,而且出門之前叮囑我的不是“出門注意安全,小心汽車”而是“買14個燈泡別買錯了”。因為他們的叮囑錯誤,我雖然成功購回燈泡,可回家路上卻嚇出一身汗,差點被車撞了。

  回到家,裝好了燈泡,安回了燈罩,我們吃著月餅,一遍又一遍按下開關,自豪地指著燈說“你看,多亮啊!”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讓我的目光移向窗外那一輪嵌在天邊的玉盤。中秋節,便是在每年月最圓時,看到月亮之圓期盼家之團圓。也是我們將這樣美好的願望,寄託於月亮。此刻,不論是誰,不管在何處,都會在這月圓之際,品嚐月餅,遙望明月,不覺流露思念親人好友,回憶家鄉山水之情。

  看著那皓月當空,盤中那圓圓月餅,頭上那耀眼燈光。我想,今年的中秋佳節,真是一個新式的中秋節啊!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今天,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早晨,天微微亮,我就醒了,於是,便從被窩裡爬了起來,沒想到,媽媽也和我一樣。我們就先為晚上要賞月的事情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好不容易終於等到了晚上,晚飯過後,夜幕降臨。我們一家人喝著茶,吃著月餅坐在小圓桌上賞月。突然,我看見一輪白玉盤似的月亮在晴朗而皎潔的夜空中慢慢地升起。此時,寂寞的嫦娥好像看到了我們這個團團圓圓的景象,應該十分後悔當初吃下了那顆仙丹吧!這時,如果玉兔看見了我們桌上的食物,口水一定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過了一會兒,月亮小姐好像知道了我們正在認真地看著她,於是,馬上就害羞地躲到了白雲大哥的後面,但是,三四分鐘之後,就又露出了臉頰,偷偷地看向我們。人們都常常說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當中最圓最亮的。今天我一見,果然真的是名不虛傳呀!在月亮小姐的旁邊,還有幾顆寥寥無幾的小星星,它們瞬間失去了光彩。也許是因為它們看見月亮小姐那麼的美,全部都自言自語到:“我們實在太醜了,沒臉見她。”就立刻躲了起來!只見,在很遠很遠的白雲,見到了我們也全都害羞地用手巾遮住了自己的臉……

  今年的中秋節,真是太讓人難以忘懷了,真希望明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也可以和今年一樣。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6

  “晚雲收,淡天一片琉璃”,這天正是八月十五,明月如玉盤般掛在天空中,遠處是黑魆魆的`大山,而院子裡卻銀光如水。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正眯著眼,就著月光,手中針線上下翻飛地在一塊花布上繡著。

  這時,一朵調皮的烏雲遮住了那輪明月,院子裡昏暗起來。小女孩從衣服口袋裡掏出一根燒了一半的蠟燭和一盒包在手帕裡的火柴。“哧”昏暗中出現了一縷光亮。女孩笑了,繼續開始專注的繡著花。屋裡傳來了幾聲咳嗽,還有一個蒼老的聲音:“娟兒!明天再繡吧,離開學還有幾天,來得及換學費。少用些蠟燭,費錢!”“好!”小女孩吹滅了蠟燭,再次眯起眼,藉著微弱的月光,繡起了花。

  這個小女孩,是我的外太婆。

  “叮鈴,叮鈴”,一輛腳踏車由遠及近,車筐裡塞著一件舊舊的紅色毛衣。騎車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情,嘴裡喃喃地說:“豔姐給的這毛衣還不錯,回家補補,玲玲的中秋節禮物就有了”

  這腳踏車上的女人,是我的外婆了。時光飛逝,又一個八月十五,月光在天空中發出燦爛的光芒,這是一個晴朗的月夜:清風徐習,丹桂彌香。我手持三柱清香,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外婆家的小院中祭月,蠟燭的清光與天上的明月相輝映。桌上還擺著若干的水果與零食。古老帶著薄荷味的白糕月餅整齊的擺在白瓷盤中,我伸手想去抓一塊,外公瞪了我一眼:諾,祭月是一種美好的儀式!

  回到餐廳,餐桌上早已擺著許多美味佳餚,在華麗的水晶燈照耀下,食物散發著精緻與優雅,顯得格外誘人:酸菜魚,如雪白的小船漂浮在綠色的湯汁上;紅燒雞,在燈光下閃著微光,那被油汁包裹的雞塊豐實飽滿,好像祖國肥沃,富足的土地一樣;還有陽澄湖的大螃蟹看著這麼多好吃的菜,我們都笑著拿起了筷子。外婆笑著說,慢點,慢點,還有呢!外公舉起了酒杯:“感謝這個美好的小康時代”。

  聽著外公的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以前,我總不懂什麼是“小康社會”,現在我恍然大悟:“小康社會它一直在我的身邊,就隱藏在我們的幸福生活中!”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7

  又是一年月圓時。伴隨著八月的桂花香,嫋嫋而來的就是那輪圓圓的明月和明月下的仰望。

  明月初升,月輪滿滿。當我們遙望那一輪遍灑清輝的明月時,你的心中會想起誰?幾千年來,月宮的清冷無法停止的是你那婆娑的舞姿。幾千年來,遙遠的遠古幽怨猶如那遍野的清輝灑滿心房。幾千年過去了,依然不變的是那桂花的清香與永久的凝望。空宇中瀰漫的,是淡淡的憂傷伴著甜蜜的浪漫。

  明月幾時有?此恨無人解。只有對月高舉的酒杯中盪漾的月輪知道,陰晴圓缺裡暗藏的美好——但願人月共長久,千里嬋娟寄相思。只有月下獨酌的孤影知道,隱藏在瓊樓玉宇下的孤獨——縱然起舞翩翩飛,不似人間融融意。

  江月年年望,何年遇故人?年年流水華年飛逝,但見笑顏依舊在,依稀不似當年人。月下人影兩相依,何以不見舊容顏!江流映月,扁舟漂泊,一路遠來,只有頭頂明月相伴。古往今來,多少遊子望鄉月,只有月相伴。

  遙想空中月,古今共嬋娟。古往今來,月下曾有承天寺,東坡與友人共賞水中藻荇交橫;月下曾有洞庭波,粼粼如鏡未磨時,君山如螺灑銀盤;月下曾有謫仙杯,尋章摘句捉月歸;……

  今天,當你我面對銀盤一般的明月時,心中油然而生的總是盪漾在如水清輝之上的那一份來自遠古的幽香。也許,你會執迷於科學家的發現,認為那之上不過是冷峻的月石,萬古荒涼。也許,你會驚訝於文化的滋潤,就連蒼穹明月竟也因為想象而美好。也許,桂樹下的玉兔始終未能放下手中的藥杵,卻在不經意間回到唐朝。也許手執鋼斧的吳剛根本就無暇想起,那難以癒合的傷口其實就在自己的心裡。也許,受得千年寂寞的嫦娥凝望的眼神裡充滿更多的是期盼,雖然這期盼已經變得渺茫。也許,只要我們一抬頭,故鄉的草木就會投映在蒼天月輪。一切的一切,只是因為那一輪亙古的明月……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8

  已是中秋,家人同聚,食餅賞月,豈不美哉?

  外婆每年中秋都要蒸月餅、擺供品來敬供神明。老人禮數週全,每逢節日均要上香擺供。既是中秋,蒸月餅自然是一個重要環節。外婆做的月餅皮薄餡多,其中白糖芝麻月餅最受家人歡迎,甜而不膩。吃月餅的歷史由來已久,蘇軾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可見自宋代起,就已有吃月餅的習俗。一家人聚在一處,於院落中支起兩張小茶桌並在一處,擺上茶具、點心,便是一個閒暇的夜晚。

  紅色的海碗與六粒骰子被一同取出,紅木桌早已被收拾得乾淨利落。大人們圍桌而立,未學會走路的嬰兒被抱在手中憨態可掬,大一些的孩子們則擠到大人跟前或身邊,個個摩掌擦拳,躍躍欲試。博餅由年歲最高的外公開始,老人的手雖已佈滿皺紋,卻仍蒼勁有力。手指一握,六粒骰子已然掌中,隨手一擲,三粒四點朝上——周圍自是一陣驚歎讚賞之聲。第二個是剛滿週歲的表弟,看到家人們歡呼、激動,自己也要試上一試——兩隻小手一合,只扣住了四粒骰子,舅媽又從碗中撈上剩餘兩粒放在表弟掌心。“噹啷啷!”骰子與碗底接觸,漸漸滾出一粒四點朝上,表弟咧嘴一笑,接過一張五元在手中把玩,倒也十分開心。家人們輪流擲出骰子,有驚喜的歡呼,有差點博中對堂只缺一個點數的惋惜,也有孩子握起骰子時向掌中吹氣祈禱好運。一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

  吃過晚飯,孩子們一窩蜂似的衝出院門,到公園玩去了。大人們將茶具、月餅和其它果品點心換到桌上,準備聊天品茗賞月。一待程儀完畢,便喊孩子們回來。那些在白天敬完神後的香甜月餅,終於能吃了;小孩們一手一個拿著就啃,碎餅撒得到處都是。大人們酌著小杯的鐵觀音,就著月餅,聊著孩子學業進退、旅行見聞和生活新得,賞著似銀盤一般的圓月。——一切便真正有了中秋佳節的意味。

  月,皎潔而明亮,既知上面布有大小不一的環形坑,遠遠望去,思索著小時聽到的神話故事,猜測著不示於人的月之暗面。

  慢慢地,夜,深了。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9

  中秋。古樸的小院。

  倚著涼颼颼的欄杆,身邊縈繞著淡淡的桂花香,我正等著拜佛。柔和的月光下,我彷彿看到幾年前,我的奶奶也是如此······

  那也是月圓之夜。奶奶那蒼老的身影仍舊忙碌,她來往於小院與大廳,白髮在月光下折射出銀色的光輝。

  該上香了。香案上供奉著的佛祖,慈眉善目,想一個關愛孩子的長者,說不出的親切。桌子上,擺滿了祭祀的水果和貢品。奶奶小心翼翼的點上香,很莊重的走到香案前,在一個“蒲團”上跪下。她雙腿併攏,雙手合十,對那在煙霧繚繞中若隱若現的佛像虔誠的跪拜著。

  她雙手聚過頭頂,雙目微閉,喃喃自語,臉上無比嚴肅。之後慢慢彎下身子將頭一直磕到地上。她連續三次莊重而虔誠的跪拜,沒有一絲馬虎。許久,奶奶才吃力的站起來。

  在奶奶的要求下,我也學著做了一遍,但我只是敷衍著,只覺得是玩完任務的。拜完,一轉身看到奶奶正慈愛的看著我,其實我心裡有些不願意,拜佛有用嗎?佛祖能給我高分嗎?佛祖能給我一個美好的前程嗎?我的思緒像一團雜亂無章的麻,緊緊纏繞著這些疑惑。

  我問奶奶:“世界上真的有佛嗎?”奶奶向我柔和淺笑道;“當然了,你看,沒有佛祖的保佑,你能這麼健健康康的長大嗎?!”說著說著,他似乎記起了什麼,從口袋裡摸出一個用紅布包裹著的什麼東西——是個玉佩。上頭雕著一個佛祖,盤坐在一朵蓮花上。奶奶將它系在我的脖子上,疼愛的看著我,又喃喃道:“佛祖保佑,這可是開過光的。”然後又跪到蒲團上,喃喃的念著一成不變的話:“佛祖,保佑我孫女一生平安,保佑她······”聽著聽著,我的淚突然下來了······

  又回到現實中,家裡只有爺爺在操持著這種儀式,變得冷清了許多。我緊握著那塊玉佩,同時緊握著奶奶對我的愛。

  又是一年中秋時,這回我不像上回那樣敷衍了,因為我知道了,世上真的有佛。愛在,佛就在!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10

  暮色漸漸籠罩了大地,天空的一角徐徐升起了一輪明月。中秋,又到了。

  我們照舊和往年一樣,去姑姑家一同過節。表哥常年不在家,姑姑、姑父常常都是自己過,作為唯一一個在家人身邊的我,每年,我總是拉著爸媽去姑姑家熱鬧熱鬧。

  “開飯啦!”一聲令下,我跟爸爸、姑父立即做到了飯桌旁。一盤盤美味佳餚令人垂涎欲滴。有酸菜魚、清炒土豆絲、西芹炒木耳……每一樣都讓我胃口大開。

  我夾起一塊嫩嫩的魚肉,迫不及待的放進了嘴裡,味道很香,辣辣的,酸酸的,吃了一口讓人還想吃下一口。我立馬給這道菜的烹飪者——姑姑,點了個贊。只見她笑呵呵的:“好吃就多吃點,將來好長得高高的。”說罷,又給我盛了滿滿的一碗魚湯。隨後爸爸提議我們一同舉杯,我用相機把這瞬間定格成了永遠。

  飯後,中秋晚會還未開始,我拉著爸爸跑到院子裡,一同欣賞美麗的月色。我像一個小孩子似的依偎在爸爸懷裡,用他寬廣的肩膀替我遮風擋雨,為我撐起弱小的一片天,那樣的感覺很親切。

  不一會兒,媽媽端著蘋果和月餅出來了。望著皎潔的月光,媽媽略帶傷感的說:“今天晚上這麼好,可惜你姐姐不在呀!”

  姐姐自打高三便去了大伯那裡上學,只有寒暑假和一些大節日才能回家;大學畢業後,就在那裡找了工作,回家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雖然有時也會在網上影片、打電話,但終究不是在爸媽身邊。每逢過節,每次聚會,姐姐總是缺席,媽媽也總是遺憾……那時我才真正懂得了“每逢佳節倍思親” 。

  聽到媽媽又在惦記姐姐,我安慰道“媽,別急,再過兩天你大閨女就回來啦!”

  “……走吧,外面有點涼,我們回屋去看晚會吧。”爸爸打破了低沉的氣氛,我們一齊進了屋。

  月亮依舊掛在天上,沒有漫天的繁星,只有漆黑的夜晚與它作伴,但願它能夠把我們的思念傳達給遠在他鄉的姐姐。

  還是那片月,還是那些人,比起往年,我此時多懂了一份思念。快樂不需要奢華的物品,只要愛的人能夠陪在身邊,那便是最好的禮物,最大的滿足。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11

  今夜獨上小樓聽音,一陣秋涼漸起,忽遠忽近,不可捉摸,初秋的夜繾綣在寂寞的懷中,遠處一面殘垣印出斑斑月影,忽遠忽近恍惚在久遠的畫卷中,有誰的輕輕一筆,勾勒出的一抹靈動的身姿,綽綽影影的羞紅了不遠的那片楓林,在風中悽悽艾艾的作響。

  又一輪清月,又一年中秋,一樣清冷的月色 ,如水般沉默不語,在紅塵間默默地釀著鄉愁的酒,一杯酒,一段記憶,解不開,理還亂,嘆歲月如隙般得輾轉,不經然間又輪迴了一場秋,我在心的角落放著昨日的煙火,看絢爛的瞬間,滿地亂痕中你的一抹殘影,素衣翩翩,粉黛初上.

  我用淚水凝一抹硃砂,那點綴在月影下的丹紅,可是你圈錮了千年的疼痛,嘆一念的痴迷,守萬世的孤寂,我拿思愁祭你,一年年,一季季,看你衣帶漸寬,紅顏影殘,千行淚已幹。

  寂寂的夜晚,陪著傷情的月色中,孤獨的芳影,與她對望,借一絲秋涼訴思鄉的惆悵,月有圓缺,人有聚散,感塵世無常,看歲月在交集中,悲歡離合的上場,

  靜靜地獨坐小樓聽一首老歌,畫一幅場景,心情在那一時間段走走停停,看舊年的月色,品今宵的濁酒,醉不了的心情訴著無盡的綿綿鄉愁,又一年中秋,又一季月圓,圓了月,聚不到的人,紅塵本若浮萍,隨緣而聚,隨緣而散,遺失的了經年的的倒影在如水的月色中,淡淡的泛著漣漪,圈圈點點,又一年的中秋,又一季的思愁。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12

  對於我們哦,不,是對於很多人,現在提到中秋,想到的是什麼?月餅?團圓?都不是。而是:放假。沒錯,現在的中秋已經沒有過去那麼有味道了。雖說月餅,可口的飯菜還是少不了的,但總是感覺缺了點什麼少了點什麼過節的氣氛。

  還記得四歲那年的中秋節,那是在外婆家過的。天矇矇亮一大早就可以聽到廚房裡叮叮噹噹鍋碗瓢盤的聲音了,外婆、媽媽忙裡忙外地走來走去。每當這時,平時可以睡到八九點的我頓時沒有睡意,吵著鬧著要起床。然後便鬼頭鬼腦的探進廚房,看看這個,玩玩那個。一會兒望著即將被處死的盆裡的魚兒越發越覺得可憐,一會兒有想著到底是紅燒還是清蒸還是燒湯好吃呢?呵呵,真是讓人覺得好笑。黃昏,飯菜弄好了,一切準備就緒後,晚上便是最歡樂的時候。爸爸下班回來了,一家人圍著圓桌吃飯,這感覺頗似除夕吃年夜飯的時候,興奮極了!吃完飯,該吃月餅了,雖然那時的月餅並沒有現在的好吃吸引眼球,只有最平常的幾種陷料,但總感覺很甜很好吃。於是興奮得睡不著覺,在床上翻來覆去纏著外婆講故事,外婆好像是無所不知的學者,天宮的嫦娥,地上的后羿被她講得栩栩如生。於是帶著歡樂的心情以及對月亮的憧憬,一個美好的中秋就這樣過去了……

  現在呢?中秋節的我還在忙著背英語課文,北京時間下午:三點二十四分,媽媽獨自一個人在忙著,臉上卻沒有我兒時記憶中的那份發自內心的微笑,似乎這一切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晚上,我還能像當初那樣笑嗎……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13

  明月高掛照四方,桂花飄香傳萬里。又是一年中秋到,閤家團聚樂淘淘。

  詩人們擅長遐想的天性,賦予了月亮一層又一層神秘光環,他們靈感每每來自月亮又顯得那麼地輕而易舉,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毫無疑問,中秋的月兒在詩人筆下浪漫無盡。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自古便有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自古以來就有賞月的風俗。劉禹錫玩月“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記錄月夜漫遊太空、神往月宮的幻想之旅。蘇軾醉後乘著月色歸去寫下“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

  明月圓,更值兄弟團聚,盡情遊樂,不負今宵“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又是一年中秋到,我伴著清風明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老家。這天空氣特別清新,月亮高高的掛在靜謐的天空中,宛如一個圓潤亮澤的玉盤,嵌在那裡。

  翌日拂曉,伴著雞鳴聲和裊裊炊煙,中秋節已經悄然而至。盼望著,盼望著,夕陽西下,中秋節的最高潮即將到來。

  望向餐桌,紅豔的像紅寶石一樣的石榴,香氣四溢的桂花糕和那做工精緻的月餅構成了一副極其和諧的畫面。

  秋是四季中最有詩意的季節,沒有春的熱鬧,夏的酷熱和冬的寒冷,卻有一家人在月亮下吃月月餅賞月的其樂融融的畫面。明亮的明月已經高高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如薄紗般輕柔。天上的雲很淡,風很輕,月亮很美,構成了一副靜謐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中,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了。這麼美的月亮能不讓人心動嗎?

  我的中秋沒有“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的壯觀,也沒有“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盈盈的人來去”的熱鬧,卻別有一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在院子裡,晶瑩剔透的月亮緩緩升起,我們一邊聊天一邊賞月,不知不覺月亮已經升到了半空中。中秋就在一家談笑風生中過去了。

  願,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閤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但願此情此景能常在,幸福之花永不敗。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14

  撕下一頁日曆,捲去紙角上赫然印著的“八月十五”。

  夜色已然降臨,天幕如水,走到窗邊,抬頭仰望那獨守一隅的夢。

  這中秋月被城市燈火映襯得分外黯淡,隻身懸於夜空,旁有幾顆孤寂的星,略帶倦意地斂收著微光。

  我想起多年前的那一輪滿月。

  那時候我年紀小,逢年過節興奮得像個炮仗,也只有故鄉寬敞的老屋和屋前凹凸不平的土地,才能容下我四處爆燃似的咋呼。中秋自然不會例外,我和夥伴們一會兒去屋後捉雞,一會兒到山上拾樹葉,直到正午時分感到了肚裡空蕩,我才從田間赤腳跑上來。進門嚇走了隔壁養的大黃狗,一路奔進廚房。家人已把飯菜盛好,桌上碗筷也整整齊齊,米飯清香撲鼻。說來也怪,媽媽的手藝算不上頂好,做的也多是家常小菜,我狼吞虎嚥,好似面前擺的是珍饈佳餚、滿漢全席。一家人圍坐桌邊,談的也都是日常瑣碎,卻無端讓人覺得心安。

  風捲殘雲般吃完飯,在眾人中間我爭了個第一,心下頗得意,便昂首挺胸地到一邊去看奶奶做月餅。剛出爐的月餅色澤金黃,我伸手想拿,被一旁的姐姐打了回去:“別急,還燙著呢——你這饞鬼!”我只好把手縮回去,眼巴巴地看著那盤香飄十里的月餅,整個下午都魂不守舍。

  好不容易盼到傍晚,早早吃過晚飯,我終於允許得到了一個月餅,溜到屋前,一小口一小口很珍惜地吃著。

  那天星星也不多,應是被月亮的清輝掩去了——那輪滿月是我記憶裡最為柔和圓潤的,皎潔光滑,依稀可見片片月海,好似伸出手就能觸到那一片如玉璧般清澈的潤澤。

  那時,我身後是暖色的燈光,碗筷碰撞的聲響好似樂音,交織著親人的載笑載言。那時奶奶白髮還不太多,在兒孫們的簇擁下眉開眼笑,眼角的紋路都盛滿了暖意,如今,我只身站在窗前,城市的燈光掩去了月華,身後沒了奶奶親手做的月餅,沒了一桌人圍坐的笑語,親友各在外地奔波,伴侶早已過世的奶奶,此刻是否也獨自一人佇立院中,與我同望這一輪秋月呢?忽然身後有燈光亮起,有關門聲傳來,有人聲簇擁進客廳,還有月餅的香氣。

  天上月亮好似也不再那般寂寥,清潤的光輝落在我伸出的手心。

  只要人安好,天上人間,終會團圓。

又是一年中秋作文15

  金秋裡的老家。夜色娟秀如水,星空上薄雲淺淡,橙黃的圓月鑲嵌其中,呵,又是一年中秋時。

  似乎上了初三,一切都不一樣了,繁重的課業,緊張的節奏,連此刻望月,都得擔心尚未寫完的計算題。遙遙地看看渾圓的玉盤,突然有些豔羨那個柔美的女子,她勢必不會有這樣的煩憂。

  我抿起唇角,捶了捶略顯僵硬的腿,這個中秋,確定是有些忙亂。放棄了假期的補覺,我準時出現在補課的課堂上,剛一下課,又和老媽一起去買了文具。沒來得及歇腳,匆匆坐上老爸的車衝到了姥姥家,等到了正午的鐘聲,美美地飽餐一頓。不等消食,我們又趕到幾個老舅家裡,送上了遲來的中秋祝福。終於,旋轉的小陀螺身後再無鞭子抽打,我們終於回到了奶奶家。姑姑、大爺、哥哥,大家都在,我漾起輕鬆的微笑,又團聚了,真好。

  寫了會兒作業,就到了晚飯時間,一大家子圍聚在餐桌旁,笑逐顏開。奶奶亮出拿手的菜,爺爺尋到陳年佳釀,哥哥擰開香甜飲料,一家子“對酒當歌”,頗有幾分融融的暖意,捂熱了這微涼的秋夜,也沖淡了疲累的心。酒過三巡,人醉月已升,略薄的微光灑落人間,帶著月上美人的悲思和祝福。突然,有些傷感那個奔月的女子,她再難擁有這樣溫潤的時光。月宮華麗,卻掩不住歸心的悵惘。

  中秋其實未變,佳節又到,親人團聚,故鄉依舊,月光皎潔。只是初三這年的中秋,要帶著家人的祝福與祈盼,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