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中考零分作文> 中考語文零分作文現象引起的一些思考

中考語文零分作文現象引起的一些思考

中考語文零分作文現象引起的一些思考

  近幾年來我一直參加中考閱卷,去年中考閱卷時我又擔任了作文組組長,所以對作文的感受也比較多,特別是考場中的零分作文現象讓我心情沉重,總覺得該說點什麼。

  先說一說零分作文的幾種型別吧。

  其一,作文一字不寫(包括作文題目),完全交白卷。中考考場中的零分作文大部分屬於這種情況。

  其二,完全背誦他人的文章,有的是背誦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有的是背誦優秀作文選,兩者之中以後者居多。

  其三,作文內容百分之八十以上抄襲試卷內容,有的是抄襲試卷前面現代文閱讀部分的某一篇,有的是把幾篇內容進行合併、雜,兩種情況所佔比例基本相當。

  其四,作文書寫極差,從題目開始到文章結束,基本上無一字可識,有的教師把這種字型戲稱為獨創的象形字或甲骨文。

  本來,中考作文閱卷是件十分繁重的事情,如果碰到零分作文,只需一筆帶過,倒也輕鬆省事,只是這零分背後的問題不容忽視,值得思考。

  針對第一種型別的零分作文現象,我們不妨試問:他們為什麼會交白卷?有人可能會這樣認為:原因很簡單,要麼是作文題目太難,而學生的基礎太差;要麼是學生做題速度太慢,導致時間不夠。對於新課改背景下的中考而言,這兩個原因都站不住腳,因為近幾年的中考作文命題基本上都沒有設審題障礙,哪怕是初一的學生參加中考,也可以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來,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試卷。

  如果我們把作文交白卷的學生的整份試卷拿來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這種型別的學生除了作文未做之外,其他內容也很少動筆,哪怕是再簡單的默寫。反映出來的問題分明只有一種解釋:消極,十分消極的學習態度引起的。對於初三的學生而言,中考本是一件十分嚴肅而又富有挑戰性的事情,但在他們的眼中是如此地沒有分量!連的過程都懶得認真履行,所以作文交了白卷。

  再看第二種零分作文現象:完全背誦名家名篇或已經出版發行的優秀作文選。這裡,我們強調的是完全背誦,是因為這些學生的作文基本上可以做到與原文一模一樣。有的老師可能會有疑惑,你們閱卷老師是怎麼知道的呢,判斷時會不會太武斷了呢?其實,因為這幾年來我們採用的都是網上閱卷,只要上網一搜索就可以發現真相。碰到這樣的學生,閱卷老師給零分時往往感嘆是痛下殺手,為何?因為這種型別的學生太不簡單了,能在考場有限的時間內背出如此完整而又切合題意的文章來,其記憶能力和感知能力都不可小覷,而且,一般情況下這種型別學生的書寫也挺不錯,很有可能是學科的優生。

  對於這類學生的失敗我們十分惋惜,他們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就完全有可能學好,完全有可能寫好作文,可惜太過於依賴別人、依賴範文而變得不自信。

  第三種零分作文現象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以我省去年中考試卷為例,試題主要分成三個部分:一、基礎;二、閱讀;三、作文。有的學生居然全文抄襲閱讀,可以肯定地講,這類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很差的,不管他們採用哪一種抄法,目的只有一個:千萬別交白卷,希望能夠藉此矇蔽閱卷老師的眼睛而獲得一點分數。可惜得很,這種做法只能是掩耳盜鈴。

  這些學生為什麼可以這樣毫無顧忌地抄襲試卷閱讀部分的文章內容,他們的勇氣從何而來?前幾年有一篇文章以這樣的題目來報道高考作文閱卷:《高考作文90秒鐘內判生死》,單看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已經嚇壞很多人了。但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誤解:閱卷老師一般不會仔細讀作文,即使是讀也不過是讀一下開頭和結尾而已,中間部分是一掃而過的,抄襲的.考場作文有可能僥倖蒙過去。

  事實上,中考、高考作文閱卷十分嚴肅。作文從來都是重頭戲,每次安排的作文評卷員人數都達到了總閱卷員人數的一半以上,所有作文評卷員都是精心挑選的豐富的老師,閱卷之前都要十分認真地學習作文評分標準,並用半天的時間進行作文試評,每位評卷員每天閱卷至少七個半小時(450分鐘以上),每人每天平均閱卷200份左右,所有作文都要進行兩評取平均數,其中還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作文(兩評分數差距達到6分)要進行三評取平均數,目的是儘可能保證作文閱卷的客觀與公正。

  所以,抄襲試卷內容的作文是不可能逃過閱卷老師的“法眼”的。與其投機取巧做無用工,不如腳踏實地展示真實的自己,即使幼稚、即使笨拙,總不會以零分收場吧!

  再看第四種作文零分現象:因為全篇書寫無一字可識而被判為零分,乍聽起來,令人不可置信,其實卻是眼睜睜的事實,而且這樣的考生絕不止一個。早有有識之士公開呼籲:要格外重視中小學生的書寫能力的培養。也有一些有心之人透過調查發現:有將近百分之二十的中小學生的書寫不合要求。可見,這種現象的出現絕非偶然,只不過他們成了書寫不好的學生中的“佼佼者”。

  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有的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寫字,寫到初三以後竟然是讓人一字不識,這究竟是誰之過?對此,學生最有發言權,很多書寫不好的學生都說過類似的話:以前讀小學二、三年級時寫字還不錯,經常受老師表揚,可是到了五、六年級以後就不行了,因為作業太多,字不寫快一點就做不完,現在讀初中了,就更不用說啦!可見,作業量太大是直接導致了學生書寫潦草的一個重要原因。作為中國的學生,如果連中國漢字都不能好好寫,我們的作業還有什麼意義可言?一個學生連起碼的書寫素質都沒有,又怎能奢談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質,我們的教學又如何能稱作是成功的?“字是門樓書是屋”,讓我們一起為規範學生的書寫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