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哲理故事> 啟迪人生的哲理故事三篇

啟迪人生的哲理故事

啟迪人生的哲理故事三篇

  故事1:人生路上取與舍   ­

  《淮南子·人間訓》上講過一個故事,一個老翁丟了一匹馬,他正在為失馬而傷心的時候,那匹馬回來了,還帶回了胡人的駿馬。得了駿馬老人非常高興,可是,卻因騎馬摔傷了兒子。兒子殘廢了,老人又痛心不已。此時,戰火紛起,朝廷徵兵,他的兒子因傷殘被免除了兵役,避免了死於戰場。後來人們用“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來形容世事多變,得失無常,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

  人的一生好比走路,會遇到很多岔路口,每到一個路口都面臨一次選擇,而每次選擇無不影響著未來。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是舍,是得?是放棄,是堅持?充滿了辯證法。生活對人生最大的考驗不僅是“得”,也有“失”,即放棄。哪些需要放棄,哪些永不放棄?此時此刻,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 ­

  伏爾泰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裡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學會隨時倒出“鞋裡”的那粒“沙子”。這小小的“沙粒”就是需要我們放棄的東西。什麼也不放棄的人,往往會失去更珍貴的東西。 ­

  放棄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懂得放棄的人才會擁有更多。快樂的`人放棄痛苦,高尚的人放棄庸俗,純潔的人放棄汙濁,善良的人放棄邪惡。聰明的人勇於放棄,高明的人樂於放棄,精明的人善於放棄。 ­

  正如一則廣告詞說的那樣,“舍清溪之幽,得江海之博”。經歷風雨,未必能見到彩虹;但不經風雨,根本不可能見到彩虹。這或許就是人生的真諦。 ­

  故事2:猴子的執著   ­

  在亞洲,有一種捉猴子的陷阱,他們把椰子挖空,然後用繩子綁起來,接在樹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了一個小洞,洞裡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讓猴子空著手伸進去,而無法握著拳頭伸出來,於是猴子聞香而來,將它的手伸進去抓食物,理所當然地,緊握的拳頭便縮不出洞口,當獵人來時,猴子驚慌失措,更是逃不掉。

  沒有任何人捉住猴子不放,它是被自己的執著所俘虜,它只需將手放開就能縮回來。 ­

  心中的慾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慾望與執著,使我們一直受縛,我們唯一要做的,只是將我們的雙手張開,放下無謂的執著,就能逍遙自在了。 ­

  故事3:缺角的圓   ­

  有一個圓,被切去了好大一塊的三角楔,想自己恢復完整,沒有任何殘缺,因此四處尋找失去的部分。 ­

  因為它殘缺不全,只能慢慢滾動,所以能在路上欣賞花草樹木,還和毛毛蟲聊天,享受陽光。 ­

  它找到各種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適,所以都留在路邊,繼續往前尋找。 ­

  有一天,這個殘缺不全的圓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碎片,它很開心地把那碎片拼上了,開始滾動。 ­

  現在它是完整的圓了,能滾得很快,快得使它注意不到路邊的花草樹木,也不能和毛毛蟲聊天。 ­

  它終於發現滾動太快使它看到的世界好象完全不同,便停止滾動,把補上的碎片丟在路旁,慢慢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