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哲理故事> 有些人只適合自己單幹哲理故事

有些人只適合自己單幹哲理故事

有些人只適合自己單幹哲理故事

  有一個做麻辣香鍋的老闆。我第一次去吃他做的麻辣香鍋時,直接見底,真真是太好吃了,搞得我又連著去吃了兩天,之後還天天惦念。他的食材並不特殊,但是配方獨特。他的店面很小,只有幾張桌子,沒有裝潢,卻永遠人滿為患。

  後來,我又帶朋友去吃,朋友一直在國企工作,恰好想要出來創業,吃完之後,便立刻找到老闆,遞上聯絡方式,想要合作:朋友出大部分資金,並負責店面的甄選;老闆出一小部分資金,並以配方佔有部分股份。因為朋友之前在國企裡面做商業房產專案,有很多資源。他們想在大商場裡面開連鎖,然後擴大經營,將麻辣香鍋做成一個新的連鎖品牌。

  之後,商談便一輪接一輪地進行了下去。幾個月之後,我又和這位朋友見面,問及進展時,朋友嘆了一口氣:說來話長。

  原來,在商談過程中,老闆始終堅持不出錢,一分錢都不出,只出配方,而且配方必須得自己親自購買配料,親自操作配置,別人不能插手。僅這一項,就將朋友難住了。朋友說,如果擴大經營變成連鎖,涉及的店面和規模會很龐大,如果事事親力親為,且不說週期上很難完成,質量也很難保證。況且,不出錢,只出配方,相當於這位老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夥人。但是老闆對此毫不讓步。

  洽談過程中,朋友幾乎每天都待在老闆的店裡,時間長了,他發現了很多細節。第一,老闆真的是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親自購買食材,親自配料,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堅持不要任何人幫忙。第二,為了翻炒配料,老闆每天都要在廚房的一個小屋裡待上七八個鐘頭,辛苦自不必說,每天下班都半夜了,第二天又要早早起床,平時既見不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更沒有時間和別人做深入交流。第三,一鍋麻辣香鍋真心不貴,我和朋友吃一次才一百多塊錢。但是,無論來吃飯的是多少人,吃了多少錢,老闆都要親自出來收錢,從來不讓任何服務員沾手。老闆很自豪地說,從開這個小店到現在,始終如此。因此,在金錢上,他從來沒有出過問題(他自己收錢這事讓朋友徹底死心了)。

  朋友隨即終止了和老闆的進一步商談。

  朋友說,終止合作的原因,並非老闆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而是老闆對別人的極度不信任。

  其實,老闆不必事必躬親,作為小店的創立者和管理者,他早就可以培養自己的團隊和合作夥伴。即使不願意配方外洩,也可以把食材的購買、配料的翻炒等環節拆分交給不同的人來操作。尤其像收錢這類小事,一切靠專業的財務和詳細的賬務明細,變成一種規則管理,而大可不必萬事提防。老闆十數年始終如一做著同樣的事,買食材,配料,翻炒,收錢,收工;不裝修,不擴大,他始終如一地做著自己,不與人合作,不信任周邊的人,只信自己。

  我和朋友開玩笑說,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個老闆身上倒是有很多這個時代已經稀缺的`優秀品質,比如堅守,比如投入,比如專注。這些品質,放在一個人身上,真的很好,放在一個創業者身上,其實也不錯。不過,僅僅堅守,僅僅投入和專注是遠遠不夠的。他還需要具備一些更重要的品質:合作的氣度,以及對他人的有底線的信任。

  後來我知道,我的朋友並不是第一個去找老闆合夥創業的人,之前有很多人都找過他,每個人希望與老闆合作的方式不同,出發點當然都是這鍋好吃得要命的香鍋配料。老闆自己因為深深知道這一點,因此,也害怕自己一旦在某種程度上失去對配方的掌控,就可能失去對整個合作的主動權。而對所謂的合同、股權、利益分配,以及所有出資者與自己之間的相互搭配,他本能地缺乏一份屬於自己的自信。

  現在,我已將這種人歸為只能自我創業那一類。他在自己的領地和自己的世界裡揮斥方遒,兢兢業業,同時,這可能就是他能夠達到的極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