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故事:生木造屋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生木造屋】
宋國大夫高陽應為了興建一幢房屋,派人在自己的封邑內砍伐了一批木材。這批木材剛一運到宅基地,他就找來工匠,催促其即日動工建房。
工匠一看,地上橫七豎八堆放的木料還是些連枝杈也沒有收拾乾淨的、帶皮的樹幹。樹皮脫落的地方,露出光澤、溼潤的白皙木芯;樹幹的斷口處,還散發著一陣陣樹脂的清香。用這種木料怎麼能馬上蓋房呢?所以工匠對高陽應說:“我們目前還不能開工。這些剛砍下來的木料含水太多、質地柔韌、抹泥承重以後容易變彎。初看起來,用這種木料蓋的房子與用幹木料蓋的房子相比,差別不大,但是時間一長,還是用溼木料蓋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陽應聽了工匠說的話以後,冷冷一笑。他自作聰明地說:“依你所見,不就是存在一個溼木料承重以後容易彎曲的問題嗎?然而你並沒有想到溼木料幹了會變硬,稀泥巴幹了會變輕的道理。等房屋蓋好以後,過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會變幹。那時的房屋是用變硬的木料支撐著變輕的泥土,怎麼會倒塌呢?”工匠們只是在實踐中懂得用溼木料蓋的房屋壽命不長,可是真要說出個詳細的道理,他們也感到為難。因此,工匠只好遵照高陽應的吩咐去辦。雖然在溼木料上拉鋸用斧、下鑿推刨很不方便,工匠還是克服種種困難,按尺寸、規格搭好了房屋的骨架。抹上泥以後,一幢新屋就落成了。
開始那段日子,高陽應對於很快就住上了新房頗感驕傲。他認為這是自己用心智折服工匠的`結果。可是時間一長,高陽應的這幢新屋越來越往一邊傾斜。他的樂觀情緒也隨之被憂心忡忡取而代之。高陽應一家怕出事故,從這幢房屋搬了出去。沒過多久,這幢房子終於倒塌了。
高陽應的房子沒住多久就倒塌的事實說明,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尊重實踐和客觀規律,而不能主觀蠻幹。否則,沒有不受懲罰的。
【齊威王的禮物】
齊威王在位的時候,有一年,楚國出兵大舉進犯齊國。齊國的兵力遠不是楚國的對手,齊威王情急之下,只好派人向趙國求救。
齊王撥出黃金100兩,車馬10輛作為禮物交給淳于髡(kun),讓他帶上這些禮物去趙國換取救兵。
淳于髡看著這100兩黃金和10輛車馬,忽然大笑不止,把頭上的帽纓都笑斷了。
齊威王被笑得摸頭不知腦,問淳于髡說:“你這樣狂笑,是為什麼呢?是不是覺得禮物太薄了呢?”
淳于髡忍住笑,回答說:“我怎麼敢呢!”
齊威王又問:“那你為什麼如此大笑不止呢?”
淳于髡回答說:“我想起了今天早上看到的一件事,覺得非常好笑。”
齊威王問:“什麼事?”
淳于髡說:“今天一早,我在來上朝的路上,看到一個農夫正跪在路旁祭田。他面前焚著3根香,擺著一小盅酒;他右手舉起一隻小豬爪,左手打著揖,祈求說:‘土地爺啊,請您保佑我好運,讓我肥豬滿圈,五穀滿倉,金銀滿箱,長命百歲,兒孫滿堂,還要保佑我的兒孫個個富裕無比。’我見他祭品寒酸微薄,奢望卻比天還高,不由得越想越好笑。”
齊威王聽了,頓時恍然大悟,感到很是慚愧。於是,他趕緊命人備好黃金1000鎰(yi),白壁10對,車馬100乘,交給淳于髡前往趙國。
淳于髡帶上這些東西,連夜奔赴趙國向趙王求援。
趙王接到禮物,迅速派出精兵10萬,戰車千輛,增援齊國。楚國得知趙國出兵的訊息,星夜撤兵回國,齊國因此避免了一次戰爭的損失。
本來,齊威王企圖以一點微不足道的禮物去換取趙國兵馬救援,這跟那個吝嗇農夫的行為沒有什麼兩樣。若不是淳于髡的智慧,齊國遭到的損失就遠不是那些禮物的價值了。所以一個人如果對別人不大方,卻希望別人對自己十分慷慨,這其實只是一廂情願。
【苦惱的貓頭鷹】
西邊的樹林裡住著貓頭鷹,這種鳥是夜間最為活躍的鳥,它們捕食鼠類及其他小動物。
按說,貓頭鷹應該是人類的朋友,應該受到人們的一致好評。可是住在樹林旁邊的那些人卻並不歡迎貓頭鷹做他們的鄰居,因為貓頭鷹的叫聲實在難聽。特別是到了晚上,你偶爾有事外出,經過那片樹林時,冷不防幾聲怪叫,真能嚇得你渾身起雞皮疙瘩,冷汗直冒。於是人們總是想方設法要趕走貓頭鷹。
貓頭鷹感到十分苦惱,它從這個窩挪到那個窩,可挪到哪個地方也依然不受歡迎,總聽到人們責怪和斥罵的聲音。
貓頭鷹想:這裡的人實在太刻薄了,我一定要搬得遠遠的。
貓頭鷹這回可是下了大決心了,它竭盡全力向東方飛呀飛呀,飛了3天3夜,已經筋疲力盡,再也飛不動了,才肯停在途中的林子裡休息。
一隻斑鳩看見貓頭鷹那副又沮喪又疲憊的樣子,很是奇怪。
斑鳩問貓頭鷹說:“你累成這個樣子,你要去幹什麼呢?”
貓頭鷹說:“我想搬到很遠很遠的東方去住。”
苦惱的貓頭鷹
斑鳩不解地看著它,說:“為什麼呢?”
貓頭鷹嘆了口氣說:“西邊的人太難相處了,他們都討厭我,說我的聲音難聽,我在西邊實在住不下去了,非搬家不可了!這次我下決心搬到遙遠的東邊去,離西邊越遠越好!”
斑鳩像個小姐姐似的笑了笑說:“搬家就解決問題了嗎?依我看,不管你搬到哪裡去,都是一樣的結果。”
貓頭鷹不理解斑鳩的意思,皺起眉頭問:“那為什麼呢?我離開他們還不成嗎?”
斑鳩語重心長地說:“道理不是明明白白的嗎?如果你不能改變你那難聽的聲音,你即使搬到最遠的東邊,也同樣不會受東邊人的歡迎。”
看來,貓頭鷹那難聽的聲音是沒辦法改了,所以它難以得到鄰居的喜歡。問題是它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只是一味埋怨環境不利,是別人的態度不友好,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託在換換環境上面,這實在是徒勞無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