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元宵節> 描寫正月十五的作文

描寫正月十五的作文

描寫正月十五的作文

  正月十五,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下面小編收集了描寫正月十五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正月十五看花燈

  今天是正月十五,早晨,我正抱著枕頭呼呼大睡的時候,姑姑就來電話說要帶我和她家的寶寶哥哥一起去趵突泉看花燈。

  姑姑開著車在趵突泉的周圍繞了好多圈,才終於“強行”佔了個車位停下了。

  趵突泉門口人山人海,姑姑怕我和哥哥走丟就用手抓住我和哥哥的羽絨服帽子,把我們倆像“抓小雞”似的拽進了公園大門。

  進入景點,迎面就是一條金黃色龍燈,因為是農曆的龍年,這條龍燈看上去分外耀眼,尤其是龍頭。瞧那龍頭,做工精細,活靈活現,像要騰飛似的。

  從金龍右邊走過去看到的花燈都是過去老濟南元霄節的場景,感覺比我們現在的元霄節熱鬧了許多,尤其是花燈場景裡小孩子們提著紅燈嬉戲的場面最吸引人。

  再往前走五六米,路便被一群人堵住了,我和哥哥擠進去一看,原來有好多的人在做那個古代大花橋,我和哥哥趕忙搶了一個花橋坐了上去,過了一把古人做花橋的癮,幸福無比……

  坐完花橋往左走,哥哥和我就到了珍珠泉處,珍珠泉處的泉水一串串就像珍珠一般,我想珍珠泉這個名字就是這樣得來的吧。

  從珍珠泉出來直走五六米就是趵突泉了。

  趵突泉的泉水清澈見底,魚兒們歡快得游來游去。在那些魚中,最大的是一條黑色的大魚。它身長二十釐米左右,還經常從水中跳出來可愛極了。還有一條魚,它全身都是金黃色的,哥哥說:“這魚是吉祥魚!可以許願。”我們許了願,就去別的地方了。

  正月十五“趵突泉”的花燈,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篇二:正月十五看花燈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和母親早早地來到了燈會上。“哇!這裡是光的世界,燈的海洋,美極了!”母親沒有注意我說話,因為她已經被那些五顏六色、光彩奪目的花燈迷住了。

  我的眼睛一下子就瞄上了“十二生肖”這組燈。“子鼠、丑牛、寅虎……”我脫口而出。只見那老黃牛“咚,咚,咚”敲著大鼓,蛇“咣,咣,咣!”的敲起了小鑼,動物們手中各執一種樂器,它們真實多才多藝呀!我和母親讚不絕口。

  令我最投入的還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一組燈,這組燈真是一絕呀!劉姥姥身穿鄉下手工織的粗布衣,帶著她那小孫子,正在觀看大觀園裡的美景。那種目不暇接的樣子實在可笑!旁邊的小亭子裡坐著三位如花似玉的美女,頭戴鳳冠,身穿錦裙,懷抱琵琶,彈奏著優美的樂曲。旁邊的樹上開著嬌豔無比的花朵。

  還有那“八仙過海燈”鐵柺李、何仙姑、呂洞賓……“啊!母親,快看那邊!”我一把抓起了母親的手,擠進了人群簇擁的一組花燈前面,只見一位高貴、美麗的公主坐在寶座上,下面是一隻大白象,馱著這位公主。兩邊各有一隻開屏的孔雀,它那大尾巴上的花紋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那美麗的公主還不時地看看這邊,瞧瞧那邊。像自我陶醉似的。

  我覺得接下來的這組燈是我們的驕傲,“神州七號燈”。飛船上的三位宇航員: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他們身穿宇航服,威風凜凜。母親對我說:“他們真是當今科技的先行者呀!”

  還有一組燈是“牛郎織女燈”,牛郎挑著他們的一對兒女,他倆在喜鵲搭成的橋上,互相傾訴著惜別之情。多麼逼真,多麼感人的畫面啊!

  篇三:正月十五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正月十五真熱鬧800字。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等是元宵節裡幾項重要的民間習俗。

  在元宵節這一天,我們學校舉行了猜燈謎活動。每班選10名同學參加,共分兩輪,我被選中了。走進猜謎現場,已經有好多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這瞅瞅那瞅瞅,嘿,還真讓我瞅到了一個自己會的。它的謎面是“兩個胖子”(打一個城市名),那不就是“合肥”嘛!我的心裡美滋滋的,急忙跑到領獎的地方,可他們說這個謎語已經被人猜過了。唉,真是讓我白高興一場。

  我繼續瞅,不一會兒又看到了一個。這個謎面是“二小二小頭上長草”,我仔細想了想,然後一拍腦袋,不就是“蒜”字嘛!我趕緊興高采烈地跑過去說出謎底,嘿嘿,這回我總算是第一個猜出來的了!

  我又四處張望尋找,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謎面:《聊齋志異》。咦,這是啥意思?也沒個提示。我對這道謎語很感興趣,不覺冥思苦想了很久。哈,突然我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成語——鬼話連篇!這《聊齋志異》豈不就是全篇講鬼故事的嘛!我過去一試,哈哈,居然又被我答對了!

  晚上回到家裡,我和爸爸、母親、奶奶一起吃元宵,特別開心!吃完晚飯,我們在客廳裡閒坐,等待電視裡直播的元宵焰火晚會。八點到了,晚會準時開場。一會兒,放焰火了,“嘣”,一條巨龍呈現在眼前;接著,鯉魚跳龍門;再來一個,水上跳芭蕾,看,跳得多歡樂……我興奮地說:“母親,我也想去放焰火。”母親說:“去玩吧,別傷著了。”

  我和爸爸來到後院準備放焰火。爸爸點燃了“變色龍”,紅、黃、藍……霎時間天空裡五彩繽紛,真美啊!我們小孩子揮舞著煙花棒走來走去,小煙花像無數美麗的螢火蟲在一閃一閃地跳舞。接著爸爸放了“雨花”,金色的“花雨”從天而落,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小蜜蜂”也來湊熱鬧,“嗖”一聲高高飛上天……夜幕中,家家戶戶的焰火好像在比美,一家比一家漂亮,一家比一家稀奇,真有趣!

  放完焰火,四周漸漸安靜下來,我依然沉浸在元宵節的熱鬧與歡樂之中,興奮得久久不能入睡。

  篇四:正月十五

  昨天是元宵節,可熱鬧了!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傍晚7:00多,我剛剛吃完飯,天空中響起了炸雷一般的響聲,嘭!嘭!嘭!每一家接二連三的放起了煙火!我早知開始放了!於是趕忙停下手中的筷子,衝出飯廳和爸爸、弟弟跑到樓上觀賞起煙火來!因為我家在這一帶是屬比較高的樓房!我站在樓頂上一切景物盡收眼底!煙火升起來了!有的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像螢火蟲般滿天飛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開了一般!最有趣的還要算“老鼠跑”了!剛開始是白色像火箭一般射上天空!隨即便像老鼠遭人攻擊一樣四處跑開!不一會兒便沒了蹤影,優秀800字《正月十五真熱鬧800字》。最好看的要數“大禮花”,朵朵猶如火山爆發,嫣紅、翠綠、金黃,“一座山”連“一座山”爆發出來!如流星般四散,襯著漆黑的夜幕,豔麗奪目!把漆黑的夜晚照成了明亮的白天!我們看後無一人不發出讚歎聲!最使人耐人尋味的要屬“導彈”了,先是一束白色的煙火串上天空,而後便在空中爆炸,最後銷聲匿跡……

  看完了別人的煙火,我和弟弟也把自己的煙火拿出來放了!我拿出了“沖天炮”,點燃後,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後面還拖著長長的“尾巴”!五彩繽紛!弟弟拿出了“聖誕樹”,發出了強烈的火花!顏色各種個樣!像噴泉一樣,時高時矮,時亮時暗!火花從“天”而降,像無數條珍珠掛在天空!落下時像天上的銀河一樣!閃閃發光!還放了“雨花”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從空中落下來,時而“花”心中還綻開“小花”,如花蕊一般。還有的像“ufo”一樣閃過去,速度快的眼睛跟不上,有的像陀螺一般“瘋狂旋轉”……在夜幕中,家家戶戶的煙火就好象在比“美”,一家比一家壯觀,一家比一家希奇……

  終於放完了煙花,四周也靜下來了,看到這美麗的煙花,讓我想起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元宵晚會已經結束了,但那歡聲笑語,久久繚繞在我們窗前……

  篇五:正月十五看花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吃湯圓,看花燈是元宵節的傳統習俗。還不到7點,我們全家就早早的去看花燈。

  燈展區在大沙河畔,一路上,遊人如織。街道旁五顏六色的街燈也為節日增添了不少喜慶的色彩。我們隨著人流向大沙河涌去,由於人多,腳下走不快,可心早就跟著目光飛到了大沙河畔。

  遠望去,只見燈展區來來往往的遊人絡繹不絕,人山人海。無數的花燈像一條金色巨龍盤旋在大沙河畔,蜿蜒向前,一直延伸到遠方,和天上的星星相互輝映。我們不由加快了腳步。

  進入燈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龍燈,瞧,這龍張著血盆的大口,揮動著有力的爪子,渾身上下披滿了金色的鱗片,身軀矯健,好像正要騰空飛起。

  “爸爸爸爸,快來看!”我指著一個憨態可掬的福娃燈,興奮地喊道。只見福娃燈好像一個舞臺,臺上兩個福娃展開雙臂,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樂呵呵地笑著向我們跑來,好像正在歡迎一個個遊人的到來。

  再往前走,又見、鼓燈、兔燈、蛇燈、羊燈,還有蓮花燈、玉米燈等,數不勝數,讓人目不暇接。

  “瞧,這燈真好看!”爸爸指著前面的彩燈對我們說。我們往前望去,只見好幾棵紅的、綠的、黃的、粉的彩色樹矗立在路旁,五彩繽紛,色澤豔麗,彷彿一個彩色的童話世界。遊人們紛紛駐足觀看,拍照,想留住這絢麗的景色。我們拉著爸爸不停地拍照。

  隨後,我們又隨著人流,又一個精緻的燈浮現在我們的眼前,這是一艘揚帆起航的船燈,只見這艘船好像正乘風破浪,行駛在茫茫的大海上。船帆上“金蛇獻瑞”四字格外引人注目。

  咦,天上怎麼也飄著燈籠?啊!原來有人放孔明燈,孔明燈代表了願望,很多人放上孔明燈許下了美好的願望。孔明燈冉冉升起在明亮的夜空,像一顆顆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的,載著人們的許多願望在天上自由飛著。

  月亮早已爬上了半空,但觀燈的人還是久久不願離去,各種彩燈就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樣閃爍著。真是“一夜花燈醉,只願春意濃。

  篇六:正月十五看花燈

  今年元宵節,家裡買了兩袋河南鄭州產“玉珍珠黑芝麻湯圓”。配料有白糯米粉,砂糖,芝麻,花生,麥芽糊精。

  我在廚房用電飯煲煮,水開後下鍋,我就去忙別的了。感覺也就五六分鐘的時辰,再去廚房揭開鍋蓋看,那湯圓都成了一鍋粥了,趕緊關了電源。

  初始,還見湯圓漂浮在水面上,也都裂開了嘴,裡面的餡都淌了。片刻之間,等我要品嚐時,湯圓都沉入鍋底。等我小心翼翼地撈起,已不成個了,只好改喝米粥了。

  元宵屬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黏性大,不易消化,油脂含量很高,一般糖尿病患者、腎臟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由於黏性大,老年人還容易把假牙給粘下而誤吞肚裡,小孩子囫圇吞棗的卡住喉嚨。

  這使我想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國營食品店買的元宵,要煮好長時間,才能煮熟煮透。母親回憶說:“那元宵硬得都能砸破頭”,雖然有些誇張,但是我吃過那種元宵,確實硬邦邦的。還有中秋月餅,也是硬的很,用兩手掰開都需費很大的勁。

  同樣,還想起那個年代回老家過年,那餃子皮也皮實的很,用擀麵杖幹上幾個就累得手腕疼。但那過年的餃子也包的踏實,從來沒有露餡煮破一說,你想,硬幣都能包進餡裡,外皮不漏痕跡的。

  在北方濟南,僅是把湯圓作為一種就餐時的小佐料看待,正餐還得包餃子,再做上幾個菜,喝上幾杯酒,一家人這才算過正月十五。

  說起看花燈,現在孩子大了,自然也提不起那個興致了,老人也不方便出門。在孩子小時和我剛學攝影那幾年,每年正月十五都是要去看燈或拍攝的,真有個新鮮勁。

  印象最深的是,一九八八年,我媳婦待產住院,快要生了,恰逢正月十五。晚上,我按耐不住,又拿上相機拍攝去了。那年正趕上慶祝濟南解放四十週年紀念,在解放閣護城河沿西河岸,擺放了百米長的一排排花燈。觀燈者如潮,我跳出人海,到隔河對岸的黑虎閣廊上,燈火闌珊處,以護城河的泊舟和楊樹枝的骨朵為中前景,以遠處一條龍的燈河為遠景,拍了幾張,起了個片名叫《東風夜放花千樹》。等趕回醫院時,兒子在夜半出生了。這件事我瞞了妻子好幾年。她多年後知道,果然埋怨我。那張片子還入選了九一年濟南國際攝影藝術展。

  後來,在兒子小時,每年正月十五都帶他去看花燈。兒子漸大,不跟我們玩了,我也漸漸失去了拍攝花燈的興趣。護城河那次的燈節,在以後的二十多年,就沒再那地兒舉辦過。

  隨著電視機的普及,網路電腦的發展,在家上網看電視已絆住了很多人的腿,正月十五看花燈猜燈謎,已遠遠沒有過去的那份濃郁的情趣了。

  篇七:正月十五

  元宵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也是孩童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

  我雖是女孩,卻如男孩般愛玩鞭炮,愛放煙花,為此父親總是說我投錯了胎、生錯了性別,並時時教導我,說是女孩不可如男孩般如此瘋鬧,可我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絲毫不去加以理會。因此每次離元宵節還有好幾天時我就已早早買好了煙花,然後開始掰著手指頭等待十五的到來了。那時的我真真可以說是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啊。

  仍記得小時候的煙花多種多樣,有鑽天墜,有小蜜蜂,有滿天星,有……每到十五,漆黑的夜晚總是亮如白晝,被各色的煙花裝點著,照映著。最近幾年國家提倡文明春節,提倡人們少放鞭炮,少放煙花,所以現在春節、元宵的熱鬧程度大不如以前,然而即使如此,元宵燈節時仍是一片熱鬧場面。

  過了十好幾年的元宵節,放了十好幾年的煙花,然而只有今年最讓我記憶深刻。

  以前元宵節是在自己家中度過,唯有晚飯後方才被允許跑到大街上與小夥伴們一起。然而今年卻是在舅舅家度過。而正因為如此,今年的元宵節才讓我如此難忘。

  嫂子前年九月份剛添了個小孩兒,今年已一歲半了,正是無憂無慮,活潑好動的時候,所以場面格外的熱鬧。我們先是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然後欣賞了美麗的煙花並放飛了孔明燈,接下來就是觀看我一歲半的小侄子的表演。

  哥哥用手機放了一首《最炫民族風》,本來還在亂跑的小侄子立馬從哥哥那奪過手機拿在手中,並伴著音樂開始了他自創的舞蹈——群魔亂舞。他先是在房間的空地上轉圈,然後揮動雙手,不停的搖晃,有時晃的猛了就會跌坐在地上,可是他既不哭,也不鬧,一骨碌就自己從地上爬起來了,然後再接著晃動。後來跌的多了,他乾脆就又加了一個動作——爬地。可是他爬地還不是簡單的爬地,偶爾也會加上幾個高難度動作,那就是翹起一隻胳膊和一條腿,然後再晃悠胳膊,那滑稽的動作總是會引起我們的大笑。

  他也很會和我們這些‘觀眾’互動,偶爾拉上我十三歲的弟弟和他一起跳舞,或是跑到我們身邊給我們來個飛吻,當我們要去抱他時卻又迅速跑開了。

  房間內的笑聲不斷,窗外的煙花也絢爛奪目。房內的笑聲穿過窗戶,越過正盛開的煙花,向著遠方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