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六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六篇

  【篇一】

  綿綿的春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落在泥土裡,落在每個人的心裡。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伴著春雨,伴著憂傷,來到了這個冷清的世界。

  我坐在奶奶曾睡過的床上,望著窗外令人心煩的雨,又想起的奶奶去世前的情景:房間裡站滿了人,但大家都保持沉默。我站在牆角,遠遠地看著奶奶那張憔悴的臉,淚不禁滑落下來。一想到平日疼我愛我的奶奶即將離開我們,孤身去往天國,我便大哭了出來。雖然在進門前,媽媽一再叮囑我:“不能哭,千萬不能哭。”但淚還是忍不住地落了下來。我生平第一次感到如此悲傷,第一次感到有一個人能令我如此留戀。此時,我才知道我對奶奶的愛,對奶奶的依戀。我撲到奶奶的被窩裡,任淚水溼透被單。我清清楚楚地聽見背後傳來阿姨們的抽泣聲。我朦朧中看見了爸爸的臉。爸爸平日一本正經,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而此時,臉上雖然沒有淚痕,但一雙紅腫的眼睛告訴我,他哭了。我跪在奶奶的病床前,回想起了奶奶平日對我的愛護,淚就落了下來。

  奶奶是個勤勞的老人,辛辛苦苦地將爸爸拉扯大,為他成了家,立了業。但奶奶卻沒有過清閒日子,她又接手撫養起了我。奶奶對我的呵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冬天,奶奶用自己的身體將衣服捂熱讓我穿;夏天,奶奶在停電時為我扇扇子,哄我入睡。奶奶,多麼親切!曾記得有一回,奶奶不小心把腳扭到了,醫生說,必須躺著靜養,但奶奶在床上沒躺幾天,就起來為我做飯。奶奶一瘸一拐地在廚房裡來回走,受了傷的腳就更加腫了。我心疼奶奶,勸她別幹活了,但奶奶卻笑呵呵地對我說:“傻孩子,奶奶不起床,誰給你做飯吃!奶奶可不願餓壞我的乖寶貝。”哇,雖然是在冬天,但我覺得一股暖流包圍著我。比起奶奶對我的愛,我對奶奶的孝順顯得如此渺小。在那黑暗的幾天裡,我都不知道我和奶奶是怎麼過來的……

  我緩過神來,再看看病床前的奶奶。此時,淚水已無法表達我內心的痛苦,更無法洗去我心中的悲傷。房裡,依然安靜,只是多了幾絲低聲啜泣的聲音。奶奶微微睜開了眼睛。房裡的大人們都緊張的圍了上來。奶奶舉起了那隻顫抖的手,輕輕的撫摸著我的臉龐,輕輕地在我耳邊說:“孩子,別哭,奶奶不會離開你!”奶奶使勁兒嚥了一口口水,吃力的對我說:“千……千萬要……好好努力……千萬要孝……孝順你媽……”話還沒說完,奶奶的手就垂落了下去。

  “奶奶——”我搖著奶奶的手,但再也喚不醒奶奶了。我仰天長嘯,拭著淚,跑出了門。

  一滴淚落了下來,扭頭看看身邊的那張床,輕輕的摸摸枕頭,似乎還遺留這奶奶的體溫。誰說時間會沖淡一切?時間沖淡不了奶奶對我的愛,沖淡不了我對奶奶的思念。

  一年多過去了,現在,每遇到傷心事,我便會想起奶奶。我哭著衝出了們,任雨水淋溼我。我想讓雨水帶走我心中的傷悲,帶來奶奶對我的關愛。雖然,奶奶無法再照顧我,但她對我的愛卻一直沒有沖淡過。

  清明時節雨紛紛……

  【篇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牧描寫清明時節時的景象。清明節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位於仲春宇暮春之間,每年都在四月五日左右。

  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是人們紀念已故親人而進行一些祭祀活動的節日。還記得語文課本上一篇叫《寒食節的由來》的課文,晉文公重耳在十九年逃亡中,有一次重耳一行人來到野地裡,他們一點兒糧食都沒了。由於幾天沒吃東西,再加上幾天幾夜馬不停蹄地趕路,重耳竟被飢餓和疲憊折磨得昏死過去。介子推為了營救主公,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湯給重耳喝。介子推死後,晉文公為了紀念這位忠心的大臣,就把這天命名為寒食節,要求全國上下所以人們在每年的這天不許點燈做飯,以慰藉亡者的在天之靈。

  今年的寒食節,我們全家準備了拜祭的供品,驅車回到爸爸的故鄉,那裡有爸爸的祖先長眠在城郊那片鬱鬱蔥蔥的小山上。經過一路的顛簸,我們來到了目的地。望著從未見過面的太爺爺的墓地,我的心情不禁沉重了起來,也許是清明節這種氣氛的緣故吧,今天雖未下雨,但是從早晨老天卻從未露過笑臉,我們拿出了蠟燭、供品、紙錢等等,一一按照規矩祭拜了起來。最後我們又掃了墓,填了土。

  臨行時,我幾次回頭望著祖先們的墳墓,心中默默說:“你們安息吧,我會每年來看望你們的!”懷著沉重的心情,我們離開了爸爸的故鄉。真是巧的很,就在返回的路上,天空卻下起了濛濛細雨,真可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呀!

  清明,一箇中國的傳統節日,我願託你把我的哀思寄往天國,寄給我最至愛的親人們。

  【篇三】

  清明節是傷感的,清明節的雨是天空的淚水,是人們的淚水,是悲傷的淚水……在這一天,不要忘記了死去的人們,去看看他們,對他們來說,是極大的安慰!——題記

  又是一個清明節的到來,像往年一樣,人們都會去祭拜已死去的人。姣一個人呆呆地望著窗外,她對著天空說:“外婆,今天是清明節,過一會兒,我就去看您,您高興嗎?”她笑了笑——她彷彿看到外婆在藍天上對她微笑。說完,她便叫上媽媽一起去買鮮花,買了幾束康乃馨,便去了外婆的墓地。

  一路上的幽靜,似乎在演奏著那低沉的曲調,給清明增添了幾分苦澀。微微的風竟能使樹上的葉子飄落。姣伸手抓住了一片葉子,那葉子顯得是那麼地無助,那麼地孤獨。幾絲綿綿的雨打在傘上,順著傘緩緩滑落下來,原本頑皮的雨兒,在這兒也顯得懂事了很多:它沒有打亂那低沉的曲調,而是和那低沉的曲調應和著,似乎多了幾分苦澀。多麼美妙的音樂啊!沒有雜亂的噪音,也不覺得單調,這曲調中含有各種各樣的情感,外婆一定會非常喜歡的。到了墓碑前,媽媽總會對著那墓碑哭泣,而姣卻在一旁束手無策。姣,她是多麼想哭啊!可她知道,如果她也哭了,媽媽一定會更傷心的,她只能苦笑著。姣把鮮花放在墓前,對外婆說:“外婆,我們來看您了,您很高興吧?!”她對著墓碑苦笑了一陣子,此刻,她覺得哭也是一種幸福!

  許多人都會在清明節這天放鞭炮,姣並不想放什麼鞭炮,清明節本來就應該清靜些。於是,她便把那張榮譽證書拿了出來,用打火機把它燒掉了。她想:外婆收到這些禮物一定會非常高興的。望著禮物的煙緩緩上升時,她的記憶也像那煙一樣浮現了出來……

  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外婆還和她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一起說笑……可是轉眼間……

  第二天,姣偎依在外婆身邊,聽外婆說最後幾句話了,僅僅是最後幾句了!她還清楚地記得外婆臨終前說的話:“姣啊!要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大學,爸爸媽媽也會為你驕傲,我在天上也會看著你,為你驕傲!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沒知識!好了,不要哭,要堅強,要做一個堅強的孩子,千萬不要……不要……”外婆還有好多話要說,為什麼不讓她說完再走呢?為什麼連臨死前的囑咐都不讓她囑咐完?這小小的要求,為什麼都不可以滿足她?為什麼死神如此殘忍,讓他們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卻又要把他們帶走,既然是不平的,又為何要走呢?留下的只是悲痛和遺憾。

  想到這,姣有點忍不住哭了,但她沒使眼淚落下。準備走了,外婆又得一個人了,只留下那幾束康乃馨陪伴她。

  回去的路上,還能夠聽到那低沉的曲調。那幽靜的曲譜編織著一首又一首的曲子,編織著一次又一次的幻想,編織著一個又一個的心願,沉澱著複雜的情感。

  風兒還在吹,雨兒還在飄,葉兒還在落,曲兒還在唱……一切的一切都沉浸在寂靜之中。

  【篇四】

  “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我很早就會背,卻一直不怎麼懂,現在,我終於懂了。

  清明節,一個為祭奠死去的親人而過的節日。這一天,我要去祭奠我的親人。

  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奶奶帶著我來到山腳下。我以前的家就在這座山上。三年前的大地震,讓我的家消失得無影無蹤。爸爸、媽媽、還有我那不到一歲的妹妹也被垮塌的山體深埋。

  三年了,我卻是第一次來這裡看望我的親人。奶奶說,怕我幼小的心靈承受不了這個打擊,所以才一直騙我說爸爸媽媽都在外地打工,因為妹妹太小,才帶在身邊。

  昨天,奶奶告訴了我真相,我沒有哭,卻一夜沒睡。一閉上眼,我就看到妹妹那張可愛的小臉。我從來沒有這麼難受過。這就是“欲斷魂”的感覺嗎?

  現在,我就站在親人們長眠的地方,感覺離他們好近好近。

  我們點燃了香和紙錢,奶奶邊燒紙邊絮絮叨叨地念著:“三年了,羽兒長高了,上一年級了,成績很好,很多人都很關心我們,政府把我們安排到龍灣村,給我們宅基地,新房子也修好了。我們現在過得很好。你們放心,我一定會把羽兒養大,讓他有出息。”

  我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跪在地上,淚水止不住往下流。“淚如雨下”就是這個樣子吧。原來,“”並不是真的要下雨,而是人們臉上的淚水如雨。

  【篇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一首有關清明的詩,也許就僅僅因為這首詩,清明時節,就必定是下雨天這一定義住進了人們的心裡。

  清明並沒有淅淅瀝瀝的下著雨,而是迥乎不同的晴天,是因為悲傷、喜悅、感動已經把雲兒的淚水給用完了嗎?噢,應該是吧!

  爸爸說:“清明是思念的日子!思念朋友、家人,但是,更多的是思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噢!原來,清明就是思念。啊!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抬頭,看那陰沉沉的天,雲已經把太陽蓋住,只剩下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今天,真的會思念那一顆顆鑽石似的雨點兒。

  閉上眼,我聽見了遠處飄來的鞭炮聲,轟的一下子,在我的心裡也產生了聲樂上所謂的'共鳴,那些喧鬧的鞭炮聲炸響在天際,驚起了對面屋頂上正在做著關於思念的禱告的鴿子,“騰”的一下飛起,飛向了我的眼睛所不能及的地方!

  翻著相簿,撫摸那能定格時間的照片,淚也不爭氣的劃過臉頰,滴在那個人微笑的臉上,他的笑真的很可愛,會讓一個非常悲傷的人都破涕而笑;他的笑如陽光般的燦爛,讓昏暗的心靈都能變得明亮,他就是我的曾外祖父,一個老小孩吧!清明,在天空中搜尋他的影子,多想撥開雲瞧一瞧,只可惜,雲太高了,我的手,太短了!在夢裡搜尋他的影子,在迷離的夢裡,奇怪的街道後面隱藏的是一張張陌生的臉,一句句莫名的話,只可惜,就是沒有他。在清明的陰暗中,我又再一次的搜尋他的影子,聽,他在叫我呢!真的很感動,我終於知道了,曾外祖父他住進了我們的心裡。

  今年,我雖然沒去踏青、掃墓,卻知道了思念,源於清明那一天的思念。

  【篇六】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話出自古詩《清明》。是啊,在清明的這一天,即使過了幾千年,古人也和我們一樣,能感受到清明的這份悲愴與淒涼。今天,我們便帶著這樣的心情,走上了去掃墓的沉重地道路。

  天空中發著暗黃的淡光,雨絲猶如銀針一般,灑落在地上。這一刻,世界是最安靜地,街上偶爾有汽車開過,但發動機的聲音也似乎被湮滅在那悄無聲息的雨中。小區裡少了愛玩的小朋友們的身影,少了平常大人們的談話聲。這一切,似乎都為來到的清明而停止了。

  我坐在車上,行駛在雨中,雖然說是清明,但我還是看到了許多初春時候的景象。兩旁的路邊上,溼漉漉的柳樹剛發出了嫩芽,金燦燦的迎春花張開了笑臉。這一切,也似乎在為清明的到來而到來了。

  媽媽每次到了掃墓的時候,心情總是很不好,但是看到滿山的春景,好像給了她許多安慰一般,她的心情便會逐漸地好起來。車行駛在馬路上,飛濺起來的水花拍打著車門,似乎催促著我快到目的了。到了九龍山風景區,汽車駛了進了大門,漫山遍野的春景吧我嚇了一跳。九龍山似乎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我們沿著狹小的山路上了山,來到了那個我夢寐以求的地方。我們拿好了準備祭祀爺爺的東西,爬上了山。這裡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外面下多大多大的雨,在這片安靜的山上,都不會有一點影響。多大,也只是有一絲絲的細雨,洗滌著人們純淨的心靈。記得四五年前來的時候,我還小,只爬了個山,就累得氣喘吁吁地,爬到山頂還要坐著休息會兒。可是現在,我卻一口氣爬到山頂還是不嫌累的。我們將供奉爺爺的東西放在了墓前,我回頭望望四周,四周的一切好像也還如當初那樣,只是多了許多供奉的人們的花兒。

  我們走到了山下,將買來的紙拿了出來,點上以後,看著那如煙如灰的紙旋轉在空中,我們也在心中悄悄地祈禱,祈禱爺爺在上天也能好好地花到這筆錢,買許多好吃的東西,享享福。

  我們掃完了墓,便開車下山去了。這次掃墓,我領悟到了很多很多,清明,似乎並不代表著憂傷,它似乎也是代表著春天,它時時刻刻都透露著一種春的氣息,春意盎然,讓人不可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