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藝術話題作文> 有關藝術作文彙總六篇

藝術作文

有關藝術作文彙總六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藝術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藝術作文 篇1

  《蜀道難》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文學寶庫中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的不朽傑作。《蜀道難》本為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李白此詩是對傳統題材的再發揮。此詩的主題思想眾說紛紜,見解不一,我認為它與政治現實還是有一定聯絡的。詩歌創作於天寶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長安的時候,當時表面繁榮的唐朝隱伏和醞釀著衰敗、變亂的危機。藩鎮割據,懷覬覦之心者,非徒安史。詩末抒發的感慨,當是針對時局而發,寄寓著詩人的隱憂,詩歌藉助神話傳說和民諺,馳騁豐富奇特的想像,運用誇張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寫出蜀道的奇和險。唐代殷頁圃藪聳“可謂奇之又奇,自騷人以後,鮮有此體調”。相傳賀知章讀罷《蜀道難》,“稱讚者數四,號為‘謫仙’”。

  《蜀道難》形象雄偉,感情熾烈,想象豐富,語言誇張。這是一首讓古今文人拍案叫絕的詩章。

  詩歌開篇即憑空起勢,驟響徹天。詩人就透過連聲的驚歎,層疊的比喻,突出地表現了蜀道那不同尋常的險峻,然後又透過神話傳說,誇張的筆墨寫出了蜀道是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途,給險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為進一步描寫蜀道的艱險作了鋪墊。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紫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詩句氣勢磅礴,讓讀者在心目中對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著按由秦入蜀的路線(長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嶺—劍閣—成都),具體細緻的寫蜀道之難,難在何處。

  先寫蜀道開闢之難。詩歌誇張地說自蜀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後來五丁力士拽蛇導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寫蜀道旅途之難。以“六龍回日”的神話和想像,用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來反襯,用悲鳥、子規作烘托,極寫山的高峻奇險;以“衝波逆折”“飛湍瀑流”的直接描寫,用“崖轉石萬壑雷”的誇張手法,極寫水的湍急兇險。

  繼寫蜀道人事之難。劍閣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不乏據險作亂的先例,詩人懷著對國事的擔憂、對人民的關切之情,警告當局要吸取歷史教訓,防止地方軍閥據險作亂,殘害人民。

  文末的結語寫蜀道之難導致的結果。行人望蜀興嘆,徒喚奈何,言有盡而意無窮,妙哉妙哉。

  詩人以鬼神莫測的筆鋒,縱橫馳騁,時間上從四萬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開至戰國而至中唐;空間上從長安跨越數座大山而至成都,從上可摩天的山巔到激流回旋奔騰的深壑;其他,從行人至鳥獸,從神話傳說至當今世道……騰挪跌宕,驚心動魄,把蜀道之難渲染得淋漓盡致。

  本詩為樂府詩,形式自由,每句字數從三言至十一言,參差錯落,且三次換韻,非常適合表達大自然的奇觀和詩人熱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詩歌融神話、傳說、諺語與景觀、人事、心理於一爐,想像豐富奇特,誇張新穎獨到,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前、中、後出現三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產生了迴腸蕩氣的藝術效果,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全詩從形式到內容,充分體現了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觀賞,而是熱情地讚歎,藉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詩人善於把想象、誇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馳走風雲,鞭撻海嶽(陸時雍《詩鏡總論》評李白七古語),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彷彿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嶽、笑傲凌滄洲的高大形象。

藝術作文 篇2

  那年,老師經常會用電子琴給我們上課。一個個黑白交錯的琴鍵,手指輕輕一碰,就會奏出美妙的:這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再伴上電子琴獨有的音樂,讓我對電子琴有了深深的喜愛。

  後來,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我讓媽媽幫我報了電子琴補習班。當然,報了補習班,也不免要買一架電子琴,於是,媽媽忍痛割愛,幫我買了一架兩千多元的電子琴。剛開始,我坐在椅子上,雙手亂按電子琴的琴鍵,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在我的手掌下竟成了一個個“搗蛋音”。我彈不出像別人那樣動聽的歌曲,心裡暗自在打退堂鼓。

  可當老師上課時,這個“鼓聲”越來越響:老師讓我們彈出七個音符,別的小朋友都是有基礎的,哆來咪發唆拉稀對他們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可是我就不行啦,東碰碰,西彈彈,根本不知道在搞什麼,楊老師看見我犯了難,就走過來單獨教我。我看著楊老師,又看看楊老師教我的七個音符,就自己再試了試,發現還是不行,後來人家都放學了,楊老師單獨教了我足足一個鐘頭,我才彈出來,經過了一年的學習,我的手指已經操控自如了,十指在黑白鍵中游走,媽媽說我彈琴的時候像一隻美麗的花蝴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一個月後,我參加了考級,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我獲得了三級證書。後來,在我大班畢業時,我帶著同學們在人民大會堂上表演,那是第一次,我獲得了觀眾的掌聲。接著,五級,七級的證書接踵而來。可惜的是,後來由於作業太多,我放棄了電子琴,只是有空時,我還會再彈彈這些曲子,因為我堅信,藝術,它是我們永遠的回憶!

藝術作文 篇3

  每當我泛輕舟盪漾於西湖碧波之上時,總會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感受;每當我搖曳於藕花深處時,眼前時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桃花別樣紅”的夏日之景。冬日登山之時,除了有小天下之感外,更有“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宏偉氣勢在我心中跌宕起伏。大好河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

  不錯,祖國的山川之美確實令人歎為觀止,不過,要是再加上華麗詩詞的點綴的話,那就更使得分外妖嬈的江山錦上添花了。

  縱觀歷史,多少名勝不是因為一句詩而名揚天下的呢?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不正是李白筆下地廬山瀑布嗎?小小的一個寺廟,正是由於一句“孤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使得寒山寺成為一座名寺。黃鶴樓難道不是因為崔顥,李白等一些著名詩人的“煙波江上使人愁”,“煙花三月下揚州”而聲名顯赫嗎?

  詩是藝術的精華。詩中的美景那就更如“聚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光華”。乘飛機時,你能看到“濃雲遠見現隱滔”,觀日時,更能享受到“紅日覆雲霞萬里,西山紫日映小溪”的落日之美。

  山水引人動情,藝術中的山水美景更加誘人,更加令人神往。

  結尾:陶醉於藝術中的美景不難,但要創作出藝術中的美景卻決非易事。不過,只要有雲和月,即便是八千里路,我也將上下而求索。

藝術作文 篇4

  閉上眼睛,思緒隨著時光倒流,腦海中赫然出現了古時人聲鼎沸的街道。那些曾經生活在華夏大地的人們已經成了千古之謎,卻給後代的我們留下了藝術文化的蹤跡。今天,讓我們推開服裝博物館的大門,洞悉中華文化結晶中的一方天地。

  當身後古色古香的大門關上,我們就完全融入了這片古韻。過道兩旁依次排列著古代服裝的.樣品和資料,彷彿是在夾道迎接著我們。介紹人員手託一盞燭燈,更是為這兒平添了一股神秘感。

  走進了最令人期待的展廳——考古實物廳,這裡比我想象的大多了,長長的走廊一眼望不到盡頭,一排排玻璃展櫃列放在左右。我一路走,一路陶醉在這數不勝數的文化瑰寶中。看,有蠶絲布料,有麻線布料,有棉製布料,甚至還有獸皮製的服裝。有的展櫃雖然只有些許碎布,但依然向世人詮釋著一段傳說。那件古代婦女長裙是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服裝。普通的麻線布卻織得極為細緻,雖然沒有穿金帶銀,但袖口、裙口有紅花相襯。在千百個歲月中,這套長裙失去了應有的光澤,卻抹不去古代婦女的辛勤汗水。

  透過那麻線中間的縫隙,我彷彿看到了織布機前的婦女們正嫻熟地使用機器,這久久迴盪的“吱吱”聲是古代人民智慧的凝聚。光滑的布料,細密的針腳,令多少人讚不絕口。藝術之梭在我眼前舞動,與其說這件長裙是考古實物,不如說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正用它那樸素的風格震撼人心。

  如今回想起服裝博物館一遊,對藝術的敬意油然而生。藝術之梭永不停,它唱響了織布機前的藝術之歌,它編織了華夏文化的千古情節!

藝術作文 篇5

  並不像茶馬古道一樣興盛,也不像星光大道一樣耀眼。藝術之道只像一時的文藝復興一樣,同樣也有許多風靡全球的“萬人迷”。當然,我也是藝術大家族中的一員,那段經歷真像打翻了五味瓶呢!

  古箏沒有像小提琴那樣高雅的女王氣勢,也沒有鋼琴那樣的王者風範。但在我的眼裡,它是最樸實的,讓人有一種古典的美。

  還記得剛學古箏的時候,我走進教室放眼四周,我看不見一個比我年齡更小的了。我艱難地夠到琴絃,努力做到與古箏一拳的距離,手拉得都快趕上長頸鹿的脖子了,還是夠不著。無奈之下,老師只好讓我在高音區彈。我稚嫩的小手撥動了一根弦,不由得讓我難受---原來高音區的弦最硬,我的手直接撥絃當然會像扎針似的痛,不過很快我就有了解決的方法----戴了指甲片,那晶瑩剔透的指甲片好像又長出了一排花俏的小指甲。緊張而又繁忙的一天結束了。你聽了一定會特別累吧!可我卻不以為然,想學好一門藝術基礎就要有抗戰遠征的復興之路。既然困難都阻礙不了我,說明天無絕人之路。那我就是有意學好它。這才使得我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我相信,我對古箏的見解與看法遠比我學到的要多得多,它是一門只可意會不可言談的藝術。

藝術作文 篇6

  “誰說你不能搞藝術?”張憶鳴老師的講座讓我對畫畫充滿了信心,同時也開啟了我在同覺寺的書畫藝術之旅。這次藝術之旅,主辦方邀請了重量級的導師,不僅有西泠名家的高徒,還有般若書院的創始人。

  在這裡,我們學習了篆書、隸書、顏楷、兒童畫、國畫、水粉畫等,體會他們不同的特點。

  上課時,老師告訴我們:“不要怕畫得不好看,要勇敢地下筆,你會畫得很好看!”這句話激勵了我們,讓我們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畫出了許多有創意的作品。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老師的繪畫課,要求我們畫雨中的西來堂。老師讓我們仔細觀察西來堂與平時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一一回答出來。老師教我們勾線時線要直,上色的時候要側鋒用筆,塗出來有深淺對比,這樣會比較好看,還告訴我們下雨時有風,雨點要畫得斜一點,而雨下得不大,雨點要少一些。經過老師的指點,我畫出了自己滿意的畫作。

  這次藝術之旅不僅讓我學到了新知識,也開拓了眼界。我多麼想再去一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