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新疆藝術學院的素描教學淺議論文

新疆藝術學院的素描教學淺議論文

新疆藝術學院的素描教學淺議論文

摘要:新疆藝術學院非常重視素描教學,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反思與總結,教學形式已經從單一化、程式化向多元化轉變。該文基於素描教學現狀,淺析新疆藝術學院教學中體現出的素描教學觀念。

關鍵詞:新疆藝術學院;素描教學

中國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種文化、多種宗教、多種民族交匯融合的地區。新疆藝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少數民族學生比例相對較高,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在這裡一起交流、學習,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營造了包容、開放的學習氛圍。學院在素描教學中注意尊重個性差異,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差異,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不同個性和思維方式受到尊重與認可,特殊的生源組成群體與教學氛圍使素描教學展現出一種更加開放與包容的教學觀念。

一、新疆藝術學院素描教學概況

1.基礎教研室的素描課程美術系、設計系學生均要在第一學年學習基礎教研室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素描。按照教學計劃,美術史論、美術教育專業學生須完成13周約182課時量的學習,國畫、油畫、版畫、雕塑與設計學類各專業學生須完成18周約252課時的學習。美術學類、設計學類各專業在本階段素描教學中,整體授課以靜物或石膏寫生為主,強調學生從“高補班”時期以應試為目的的程式化訓練模式轉向高校專業素描學習模式,首先要轉變的是學生藝考前的學習思維方式。從“背畫”到個人綜合藝術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藝術觀察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藝術表現能力等各方面藝術素質的轉變。這個轉變是不易的,學院基礎部教師巴欣榮曾表示,有些學生大學四年結束也未必能真正完成這個轉變。2.各專業教研室的素描課程美術學類、設計學類各專業學生完成一年級專業基礎課程後,美術史論與設計學類專業不再開設素描課程,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在二、三、四年級須不同程度地繼續深入學習素描。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油畫專業學生學習素描(頭像、半身像)、素描(全身像、人體)25周約332課時,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素描(著衣全身)4周約48課時,培養學生掌握素描造型的能力,注重學生對形、神關係的把握,訓練處理畫面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素描規律的認識等;國畫專業要習素描(速寫、頭像、半身像)5周約60課時,培養學生準確、熟練地運用單一線條為表現手段和紮實的造型基礎與豐富的表現方式;版畫專業要求學習線性素描與創作性素描6周約80課時,要求正確觀察、理解、表現形體,以嚴謹的手法表現客觀物件,探索構圖、空間、肌理等綜合表現形式。總之,專業教研室的素描課在注重提高綜合藝術素養的基礎上,強調協調專業方向進行學習與創作實踐,如,國畫專業的素描(白描、速寫)與油畫專業的素描(頭像、半身像、全身像、人體)教學目標、訓練內容與方式都是根據專業特點設定的。

二、學院素描教學觀念

1.對素描作為“基礎”的認識高考前的'素描訓練或以往的教學往往狹隘地認為素描基礎就是寫實能力,事實上,“素描作為基礎需要解決的是水平問題,水平是什麼?是從事任何領域者都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一種穿透、容納、消化各類藝術現象的能力以及執行的能力”①。如,學院青年教師馬勇在其完成中央美術學院進修後的彙報展中表示:“這些年來我內心一直沒把素描太當回事,只是簡單地認為它是繪畫的基礎,很少對它進行思考,提筆時也是把它當作一次簡單的訓練。這次學習從造型、氛圍、空間、語言、情感多個方面,讓我重新認識素描,重新認識自己。一幅油畫拍成黑白膠捲,那就是一幅素描。”透過深入學習,他不再簡單地理解素描作為“基礎”的內涵。在學院素描教學中,將基礎素描的“基礎”分兩類:素描課前基礎與素描課後基礎。兩類“基礎”的提高也是水平或能力的提升。其中,課前基礎主要指學生自身攜帶的、區別於他人的個體特徵,包括個人成長環境與閱歷、文化修養、個人感知能力、專業認知等;課後基礎指透過素描課程學習訓練所強化的觀察能力、創造性思維、藝術表現能力等,這又將作為學生下一階段課程學習的基礎。當這種“水平問題”得到解決,學生才會實現一個跨越,自覺運用素描的語言提升藝術思維、藝術表現、藝術創造等綜合能力,不再僅僅培養眼和手的協調性,以高超的技法再現眼中事物,而忽略腦在素描中的創造性和思想性作用;能夠深刻理解素描不是對刺激物的被動複製,而是一種積極的理性與感性交織的創造活動。2.素描學習是再認識繪畫的過程讓克萊爾考察素描原義時指出素描的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素描就是意圖,畫素描的人心中總孕育著一種意圖,想在自己與看見的事物之間架起一座橋樑;第二層含義,素描開始時是一種意圖,一個不十分明確的計劃,但很快就變成了一項理智的、目標明確的、有條不紊的工作,是伴隨著混淆與分辨、分解與合成、選擇與集中的篩選過程。因此,素描學習同繪畫創作一樣,每一筆都是思辨的,學生不僅要提升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認識到素描語言的藝術價值,這也是一個認識或重新認識藝術的過程。素描教學中,教師並非完全帶著學生進行全因素素描訓練。如,學院教師巴欣榮在教學中透過對古往今來繪畫大師素描作品的分析與講解,將素描發展史貫穿到課堂中,在啟發學生在素描學習中用不同思考方式進行思考的同時,也使學生逐步理解素描,同時透過素描藝術理解繪畫藝術。又如,學院教師王欣在素描教學結束時,開展了一次對話式課堂,組織學生講述自己創作時的思考與課程結束前後對素描的認識,探討繪畫中內容與形式的問題,學生總結此階段的學習收穫時紛紛表達了對繪畫的不同理解與認知。雖然兩位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內容有所區別,教學目的卻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引導學生透過素描認識或重新認識繪畫藝術。3.強調鼓勵、引導、挖掘學生的藝術創造潛能素描是一種明確表達意圖的方式,每名學生的意圖或者表達方式存在差異,素描基礎存在差異,因此素描教學忌諱千篇一律。學院在素描教學中強調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基礎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作才情,最大限度地挖掘其藝術潛能。引導學生從造型能力、肌理、材料、創造性思維等多種創作角度入手,透過自身的各種有利因素表達其審美體驗與感受,完成打動人心的素描作品,從而杜絕透過授課和學分限制學生對素描的自我探索,扼殺學生的創作思維與藝術個性發展的現象。教師透過這種引導與挖掘使學生看到自身被激發的藝術潛能,建立學習自信,這對於他們今後的藝術學習將產生難以估量的積極影響。4.強調以專業特點引導素描學習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基本已經明確所選專業,但部分學生往往對專業的概念、性質不清楚。一些學生還沉浸在高考前的素描學習狀態中,無論設計系還是美術系,部分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素描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專業特點不是特別明顯。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基本上對專業比較瞭解,明確了自身的發展方向,這時期其素描作品開始有意或無意地與專業學習結合。尤其是繪畫專業與設計專業學生的素描作品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同樣是描繪物象,設計專業學生更傾向於透過獨特的觀察形體的方位或透過不同性質的表現方法創造新形態,發現並完成設計過程的探索,使素描作品接近設計作品;而繪畫專業學生更多地注重紮實地造型、對形神關係的把握。這種區別的顯現,除了學生的自我意識的作用,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在素描教學中根據不同專業課程需求,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特點進行創造性學習,這為後續專業課程學習作好了鋪墊。

結語

素描是普通高校美術學與設計學學科專業的必修課之一。隨著現代藝術和審美需求的不斷髮展,高校素描教學的形式也不斷豐富,學院教師在素描教學中不斷探索、反思與總結,依照現有的教學大綱,同時基於當代藝術的發展態勢以及對素描縱向與橫向的深入研究,與時俱進地更新素描教學觀念、教學內容等,靈活多變地完成素描教學任務,真正實現高校素描教學中素描的基礎作用。

註釋:

①徐冰.序//中央美術學院素描60年.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

參考文獻:

[1]司徒立.關於當代素描的幾個問題.新美術,2003(1).

作者:迪麗努爾·買買提 陶娜 單位:新疆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