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諺語> 小學五年級有關清明節的諺語

小學五年級清明節的諺語

小學五年級有關清明節的諺語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下面是有關清明節的諺語的內容,歡迎閱讀!

  有關清明節的諺語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

  清明不拆絮,到老沒成器。

  清明不帶柳,來生變黃狗。

  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清明不怕晴,穀雨不怕雨。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

  清明穀雨,寒死老鼠;小滿立夏,寒死老郎爸。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十五。

  清明嫁九娘,一去不還鄉。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螺,抵只鵝。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

  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

  清明前掛金錢,清明後掛銅錢。

  清明前後寒十天。

  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早,小滿遲,穀雨種棉正適時。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

  雨打清明節,幹到夏至節。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

  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

  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