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最近閱讀了《拆掉思維的牆》,讀到了《安全感的奴隸》和《有興趣一族與沒興趣一族》覺得說的比較貼近自己,所以說說自己的感想。
在生活中,我覺得有很多人就像作者說的那樣,他們希望有自己的歸屬感,他們希望在某個地方有著屬於自己的安全窩。其實我覺得作者說的那種對什麼都沒有興趣的人就是那些安全感的奴隸,他們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其實他們不是天生就這樣。每個人生下來其實都是一樣的,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的好奇,對什麼都特別的感興趣,這也是為什麼熊孩子們這麼喜歡問為什麼,但是生長環境的不同導致了人們對於處理事情方式的不同。那些保留了對事物熱情與興趣的人變成了有興趣一族,他們敢於冒險,敢於去探索,因為在他的思維裡覺得世界之大,在哪都是家。而那些失去了對事物熱情與興趣的人則覺得自己在哪都是多餘的,世界之大居然沒有自己的一片安身之地!他們這群人就渴望著有著自己的安全感,所以理所當然的成了安全感的奴隸,在找到一份安心的工作之後,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他們覺得如果他們努力奮鬥了,確實會收穫更多,但是哪裡又是一方新的天地,那裡什麼都是陌生的。於是因為內心安全感的緣故,他們開始失去奮鬥的動力,他們開始安逸於自己現在的生活,沒有了追求,當然對於生活也就沒有了熱情與興趣。這就是那群安全感的奴隸,他們也是沒興趣一族。
而作為有興趣一族,他們就對生活很熱情。因為他們沒有所說的安全感,他們不害怕失敗,他們覺得失敗也是一種收穫,和成功同樣值得人欣喜。他們也不安逸於自身的生活,他們有著自己的奮鬥目標,他們不需要那種安全感,他們喜歡並且樂於去冒險。
在這個公司,遇見的每一個人都充滿了幹勁,都有著自己的奮鬥目標。趁著年輕去拼搏這是最常聽見的一句話,但是真的要執行的時候,又有多少人可以堅持呢?作為一個新人,在最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把自己歸為了安全感的奴隸,但是在身邊人的影響下,逐漸在朝著有興趣一族靠近。確實在這個朝氣蓬勃的年紀,我不應該過著暮氣沉沉的生活。人總要有追求,不然和鹹魚有什麼分別呢?
讀完書的我不能說瞬間煥發新的活力,但是自己的思想在轉變,自己的態度在你改變,自己的目標也更加堅定。失敗一直都是自己害怕的,但也正是嘗試的少,所以經歷的失敗也不多。但是我們這個年紀最該經歷的不就是失敗嗎?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直到功成名就,大多數人都是在自己頭破血流的時候還在奮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相信這群人裡不久也能有著我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