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需要> 實用的被需要的作文3篇

被需要的作文

實用的被需要的作文3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被需要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被需要的作文 篇1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學校的同學開始積極地買小倉鼠了。一放學,就來到小攤上看小倉鼠。多可愛啊,同學們不禁伸出手去觸控它光滑的絨毛。

  小倉鼠長著一對尖尖的小耳朵,一雙圓滾滾的小眼睛轉啊轉,似乎在觀察著每一個人。一張櫻桃三瓣嘴也是屬於它的。它有一身光滑的絨毛,是灰色的。身子非常小,想一個圓滾滾的絨球。看得出它是多麼機靈,多麼可愛,又多麼調皮。

  我也有一隻,我給它搭了一個舒適的窩,還給它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可是,它就偏要往外跑,每天它都會“飛簷走壁”爬上來,因為太高又摔下來,但它仍不放棄。漸漸地,它似乎和我有些熟悉了,便敢在我面前吃東西了。

  又一次,我把它放在課桌裡,上課時,我看見一個黑影在講臺桌邊閃過,原來是小倉鼠。坐在前面的同學不禁偷笑起來,我也不曉得它是從哪裡鑽出來的。正在這時,老師要走上講臺寫字,而小倉鼠就離老師的後腳跟只有1釐米的距離。哎!好險,老師差點要使小倉鼠上天堂了。最後,還是鄭智傑機靈,冒著被老師罵的危險“奮不顧身”地救回了小倉鼠。

  自從這件事發生後,我猛然領悟到原來小倉鼠這一切舉動就是為了想逃脫這個窩,想離開這裡,它想回到自己的家園,想回到爸爸媽媽的懷抱中。漸漸地,我已經養了它兩個星期了,它越來越衰弱,終於有一天,他死了。殺死它們的兇手就是我們這些買小倉鼠的人,要不是小攤老闆知道我們會被小倉鼠迷惑,才想盡一切辦法去捉小倉鼠。

  小倉鼠,對不起,是我殺了你。到現在我才領悟到你不需要被我控制的生活,你需要的是自由。如果我是一隻小倉鼠,我會被人類當成玩物一樣,我認為這樣的生活是一種痛苦。最後。我呼籲:動物也是有生命的,它也需要自由,請不要把它當做玩物,讓它自由地生活吧!

被需要的作文 篇2

  當我們從母體裡脫離時,我們成為了一個貌似獨立的個體。可我們並不是生來就是萬能的。我們一直需要著------

  上學了,我們也沒能逃脫需要。我們需要老師教授的知識,需要同學的幫助-----

  因為有了這些需要。我們,開始成為社會人。

  人是社會的產物,真正脫離社會的人是不存在的,可我們不能只知道需要別人,一味地尋求別人的幫助,只會藏匿於別人的羽翼之下。我們需要成長,或者說是成熟。而被需要則是一種最好不過的媒介。被他人需要是一種善良的成熟。

  被需要是一種善念下的行動力,當我們被他人所需要時,也許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行為,卻能在某個瞬間溫暖了他人。

  其實,我們都渴望被他人需要,人性本善,我始終相信這個道理。人與人之間總是會存在著一些隔膜,我們能做的是主動打破它。我們被別人需要,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很大的事,力所能及,也許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家裡:幫媽媽做做家務,幫爸爸處理一下書房;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給飢餓的人遞上一塊麵包,給渴的人遞上一瓶水-------這些,我們都可以做到。

  在這個繽紛交錯的世界,我們能做的不多。但我們可以選擇被他人需要,然後善良地成熟著。人與人之間更多應該的是關懷,彼此之間互相幫助著。

  需要是一種本能,而被他人需要則是一種善良的成熟。

  剛出生時,我們需要母乳的餵養,然後才能維持生命;呀呀學語時,我們需要看著周圍人的嘴型,然後去模仿,才能學會說話;蹣跚學步時,我們需要母親的一步一步的攙扶,然後才能穩穩地踩在地上,學會走路------

  我們因為需要著,並得到我們所需要的,最終學會關於人的基礎能力,也豐富了文化知識。

  可是漸漸地,我們似乎把這種需要認為是一種理所當然。但是沒有誰要義務的對你好,包括我們的父母。於是我們開始瞭解到何為“拒絕,”當別人不想為你的需要貢獻一份力量時,你便會接收到拒絕。在這個世界,沒有誰非要幫你不可,最起碼在法律上沒有這條規定。

  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當我們被他人需要時,無疑也是一種美麗。

  表姐去倫敦旅遊,那天霧很大,在過馬路時,正不知所措時,這時一隻大手輕輕地抓住了她。是一位老爺爺,拄著柺杖,他帶著表姐安全地過了馬路。事後,表姐才知道他是一位盲人。當時表姐真的很感動,連忙掏出錢給他,他卻只是擺擺手,微笑著說,我也想被人需要,能幫助到你就好,便離開了。表姐頓時便紅了眼眶,正常人都未必有這樣的'覺悟,而一個盲人卻能做到如此。聽到這個故事,我也不禁有了很多感慨。

  在這些小事中,我們會發現,我們在慢慢的成長,不僅是身體上,更多的是心靈上的。

被需要的作文 篇3

  你每個小點滴,是我都想要收集,再難也會守護著你,因為是你讓我看到,我的幸福是被你需要,當你感覺到自己被需要時,內心會是滿滿的幸福感,被需要是一種幸福。

  馬斯洛提出人類的七個需求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假如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引起人身心不平衡,從而影響身心健康。而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各種不同職業的人都在做著滿足我們需求的工作,才讓社會更加和諧。

  所以在工作當中,當我們感受自身的工作能滿足他人需要,而不是僅僅是謀生,我們內心自我實現需求的就會得到滿足。

  而一些具有商業頭腦的人就能敏感地捕捉到他人的需求,從而抓住商機。1995年,當他投身網際網路併到處宣講網際網路時,別人說他是騙子;1999年,當各種網際網路概念漫天飛,而他仍堅持B2B模式時,別人說他是瘋子;現在,當他表示,中國真正強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在網民突破兩億之後才會誕生時,別人說他是謙謙君子,他就是馬雲。馬雲正是捕捉到未來的人們更多是透過網際網路形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從而締造了商業大國。

  當我們的需求能得到滿足時,內心自然滿足,但如果自己能為別人帶來什麼的時候,我們便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人生應該如同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別人會因為你的存在而感受到幸福美好。劉惠成生於1908年8月,中共黨員。數十年來,投身志願者服務,蹬著三輪一路行善,為社群居民做好事。一連幾年做了兩千多塊坐墊給公園老人用;用撿來的木棒、傘柄做了300多根柺杖送給周圍的老人。20xx年,惠成志願者服務隊成立,得到社會各界熱烈響應。榮獲上海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閘北區模範志願者等榮譽。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更多時候是在索取,我們的吃穿住都是由我們的父母提供,很少會想主動為父母做什麼,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有時我們還會因為得不到而不開心。因為我們總習慣索取,我們卻難以得到真正的開心,當一個人只關注到自身的需求時,是難以真正有幸福感。

  宇宙初生,空無一物,後來慢慢衍生出大千世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事萬物形成背後有一股力量在推動,宇宙的源頭是無條件的愛,我們只有順應宇宙的宗旨,不僅能滿足他人的需要,自己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真正的幸福感不是得到了什麼,而是自己能為別人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