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敘事> 不打不相識小學生記敘文

不打不相識小學生記敘文

不打不相識小學生記敘文

  《三國演義》開篇之筆,劉關張三位遇到一起,各述心中抱負,於是桃園結拜。不過,按清人筆記《堅瓠集》載,劉關張並不是這樣認識,也不是這樣結拜的。當時張飛在涿郡開酒館,他上午營業,過午打烊,為了使賣不了的`肉存放保鮮,張飛把肉吊在水井裡,上面壓一塊五六百斤重的大石頭,貓鼠小偷之類,乾瞪眼,沒轍。有一天,從山西來了位因殺人而避禍的大漢關羽,途經涿郡,要在張飛店裡打尖,時間已是下午,夥計對他說:"肉有,全懸在井中,汝能舉石,乃可得也。"其實這是一句很不負責任的話,殊不知關羽力大無比,竟把巨石搬開,"輕如彈丸",而且拿塊肉就走了。張飛聽到夥計回報以後,追上關羽,不容分說,掄拳就打,兩個人"力相敵,不能解",正在難解難分之際,賣草鞋的劉備路過此地,上前拉架,三個人越說越近乎,於是有了桃園結義。

  《三國演義》已是不朽名著,但就桃園結義一節,我看並不如清人筆記《堅瓠集》寫得好。俗話說,不打不相識,沒有經過較量,光憑几句空話,就結成生死弟兄,是不可想像的。在《水滸傳》裡,梁山弟兄也多是打出來的。

  不打不相識,並不適合所有的人。有些人可能越打越仇,一打就死。由打而相識,而成莫逆,一要有水平,二要有見識,三要有胸襟,四要有環境。但不管打的結果如何,相識還是相仇,打對事物發展,皆有好處。

  當今文壇,似乎太平靜,太溫馨,太甜蜜,太那個。一個餘秋雨,被人挑了點"硬傷",就被認為是"石破天驚",於是就有人出來擋架,擺平,和稀泥。其實,這種挑刺,姑且稱之為"打",對餘秋雨未必是壞事,餘秋雨如果是條漢子,也不會因此而倒下。一個作家到了不能批評的程度,肯定不會再寫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