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理> 有關心理的作文合集五篇

心理的作文

有關心理的作文合集五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的作文 篇1

  甲:鍊鐵需要礦石,釀酒需要糧食,一切物質生產都離不開原料。精神生產雖然有著自身的特殊規律,但同樣需要一個以“原料”到“產品”的“生產”過程。兒童作文,首先必須擁有與作文有關的材料。沒有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層次,語言表達……一切都無從談起。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心理問題吧。

  乙:好啊!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人本事再大,沒有米也是無法做飯的。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兒童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臉。他們害怕寫作文,原因是什麼?不少人說:“沒什麼可寫的。”到了作文課上,這些孩子就兩眼盯住天花板,皺著眉想啊,想啊,怎麼也想不出來。沒有作文材料,這個作文的確是沒法寫的。

  研究作文材料的來源,探索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心理,提高他們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很有現實意義。我想,老師們對這一問題一定都很關心,很感興趣。

  (一)兒童作文反映的是兒童對客觀現實的認識

  甲:作文的材料從哪兒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早已做了明確的回答:人的意識,從本質上說,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作文是其主體——兒童的意識活動的產物,不管是客觀的記實敘事,還是主觀的議論抒情,從根本上說都只能來源於客觀現實。

  乙:記得南宋朱熹有這樣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思是說,池塘明淨清澈,是因為有源頭的活水不斷地流進。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如同源泉,文章是溪水。如果把作文比作蓄水的池塘、溪流,那麼在作文這個池塘、溪流裡要想貯滿清清的活水,則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湧來。生活是廣闊的海洋,在兒童生活的海洋裡可供他們作文的材料真是太多了!

  甲:不錯。但是,問題在於,客觀現實為兒童作文提供原料,而原料不會自動地變為文章。客觀現實反映到文章中必須以人的心理為中介。一切生活現象都必須轉化為人的心理現象,才能體現到文章中來。

  乙:這就是說,生活為兒童提供了寫作的原料,但要使原料變為作文,還必須經過主體的汲取和加工。

  甲:是的,從實質上說,兒童作文首先是一種認知活動。兒童在作文中反映的已不是客觀現實本身,而是他們各自對客觀現實的認識。

  心理學研究指出,知覺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門戶。兒童作文是由蒐集材料,瞭解事實開始的,也就是從主體對客觀事實的知覺開始的。我們經常講的“觀察”則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認識某種物件的知覺過程。

  乙:由此看來,我們要想努力提高兒童從生活中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就必須注意研究兒童的知覺和觀察,認真探討一下,客觀事物是怎樣透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

  (二)獲取作文材料的知覺過程

  甲:客觀事物是怎樣透過知覺——資訊進人大腦的門戶,而成為兒童作文材料的呢?

  讓我們先來看一節口頭作文課,然後再以這節課為例作一些分析吧。

  學習課文《八隻小貓》以後,老師讓學生帶來各種小動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園的草坪上進行了一次觀察、想象、作文訓練——

  課堂實況 片斷一

  甲:在這次訓練中,陳老師要求學生觀察帶來的布娃娃和小動物玩具,抓住它們各自的特點,考慮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絡,編童話故事。

  形態各異的玩具小動物、布娃娃,這些客觀事物是怎樣透過知覺——資訊進入大腦的門戶,成為兒童作文材料,走進美麗的童話故事的呢?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般說來,這一過程,大致需要經歷三步。

  第一步:“攝取”。

  客觀事物的外部屬性具有可見、可聞、可感的直觀特徵。人們透過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攝取。眾多的資訊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轉化為生物電脈衝,透過神經傳導輸人中樞,最後投射在大腦皮層上。

  乙:這第一步,從幾位學生的發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那位觀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學,他首先獲得的正是“渾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腦袋、招風耳、滴溜溜直轉的眼睛,粗壯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徵。那位編童話故事的女同學,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圓圓的神情,小狗黃黃的動態,捲毛狗漂亮的外貌。

  甲:您說得對!

  獲取作文材料心理過程的第二步是“疊印”。

  客觀事物的種種資訊透過人的各種感官進人大腦後,必然激起曾經感知過的類似的體驗。大腦對感官提供的種種資訊整理、結合而產生的直接映象與以往經驗中的表象疊印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完整的表象。

  譬如,您剛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渾身棕毛、大腦袋、招風耳、粗壯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側面的等種種資訊,透過視覺感官進人那位男同學的大腦後,就被大腦整理。結合、疊印成一個玩具小動物的完整映象。

  這是一個什麼小動物呢?它有什麼樣的個性和本領?於是,大腦就把這一知覺映象同曾經感知過的類似的體驗相對照,從而識別出來了:這是一隻小熊。緊接著,以往曾經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類小熊——動物園中的小熊,圖畫上的小熊,童話故事裡的小熊等等在大腦裡留下的種種表象,則同這隻玩具小熊的映象疊印在一起了。

  乙:難怪那位男同學說這隻小熊是森林中有名的“大力士”,經常幫助小動物們拔樹、搬東西……顯然,這時,他頭腦中的這隻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觀事物那樣,只是以一個永不變

  化的姿勢、神態坐在那兒,而是變化不定的,是時而正面、時而背面,時而拔樹、時而推車的,一個新的、完整的、生動活潑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甲:您分析得不錯。疊印,主要就是指某一具體事物(或某一類事物)多側面多角度地多次作用於人的各種感官而在大腦皮層上留下的印記,是具體物件多種形象資訊的概括。

  乙:從陳老師課上幾位學生的發言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客觀事物透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篩選”。

  譬如,那位編童話故事的女同學,面對色彩紛呈的玩具,眾多的資訊透過知覺湧人大腦。讓哪些資訊成為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較、有選擇的。環繞著“為圓圓過生日”的中心,她著重抓住了小熊圓圓歡樂的表情,小狗黃黃演奏的動態,小狗菲菲、捲毛狗金金、小黑熊貝貝恬靜、喜悅的神情,編了一個有趣的童話。她沒有像畫工筆人物肖像畫那樣,細緻得五官俱全,發須齊備。

  甲:您分析得好。

  作文的確不同於工筆畫,它無需面面俱到、處處交待清楚。這就需要作者善於篩選。您剛才講的是篩選中的一種情況,在知覺事物的過程中,作者主動篩選。

  作為客觀事物透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篩選,還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種情況。

  心理研究告訴我們,人在感知過程中所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映象,當事物不再作用於感官的時候,並不隨之消失,而是立即以

  形象記憶的方式貯進人的'大腦。心理實驗證明,就在感官脫離具體事物的一瞬間,這一事物在人腦中的印象便立即開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豐富性和鮮明性。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表象便無可避免地受到遺忘的淘汰和篩選,但同時又受到新的映象的輝映和烘染,從而發生一系列變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沖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則可能被加強、濃縮、凸出了,長期貯存在記憶系統之中,成為庫存的作文材料。

  乙:在同學們講的童話故事中,提到了許多細節:小狗黃黃的精彩演奏,小黑熊貝貝的甜蜜回憶,小鸚鵡焦急的呼喚,熊大夫為“鬧鬧”打針治病……等等。看來,實際上都是他們以往知覺後留下的種種表象,經過時間的篩選後,貯存在記憶中的庫存作文材料。作文時,又根據各自作文的需要被重新組合,編進了童話。

  袁老師,從您對“攝取——疊印——篩選”這一心理過程的分析中,我想,老師們一定都會深深感到:知覺、觀察不僅是獲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響著記憶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

  (三)影響兒童知覺的心理要素

  甲:前面說過,知覺、觀察對獲取、積累作文材料具有極重要的意義。知覺的材料越具體、越直接,知覺映象越鮮明、強烈,記憶表象就越清晰、深刻,就越有助於獲得與作文有關的材料。

  正因為這樣,為了提高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除了要探討客觀事物透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心理過程,我們還必須進一步考察在這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知覺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響。

  影響知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知覺定勢。

  所謂知覺定勢,簡單地說,就是在知覺客觀事物時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基本包括這幾種因素:l.主體先前的經驗;2.主體的需要、動機、情感等。

  兒童感知覺的經驗性較強,且兼受成人教育的較大影響。同一兒童在感知不同事物的時候,其知覺水平,主要取決於他原有的經驗,經驗中有的,感知水平就高,反之則低。

  乙:從這一點來看陳小平老師的教例,她選擇動物玩具讓學生編童話故事,是具有心理學意義的。玩具、小動物和童話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他們的記憶中貯有許多這方面的知識經驗。因此,在這次作文訓練中,觀察、想象、描述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甲:兒童初入學時,知覺的選擇性主要取決於興趣,隨著年級的升高,由於教育的影響,兒童逐步學會從需要出發,有意識地支配自己的感知覺。需要產生動機、激起興趣,動機和興趣調動注意,注意的光斑投射在某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位,那一事物,事物的那一部位就會被顯著地凸出來,被優先地、充分地知覺。

  心理學研究指出,兒童對他所知覺的許多事物是無所謂的。只有那些與兒童的需要有直接或間接聯絡的事物,才能使兒童產生情感。只有那些被情感體驗過的事物才能拿來作文。相反,沒有經過他們的情感體驗則不能作文,即使寫了,也不會有真情實感,不會動人。

  乙:陳老師這次作文訓練饒有特色,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感到其中重要的一點則正是,她注意調動了需要、動機、情感這些心理因素對知覺的積極的影響。

  陳老師選擇了學生喜愛的、饒有趣味的玩具動物,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裡觀察、描述的方法,鼓勵學生變一種擺法,編一個童話。這對滿足兒童選擇性模仿的需要,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都起了很好的效果,有助於兒童獲取作文材料。

心理的作文 篇2

  主角永遠不會是一群人,只能有一個。〔這是我在讀《做一個最好的配角》後的啟發。〕由於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耀眼的主角,一定會有人是配角。如果你把當主角看作是人生大事的話,你就會產生嫉妒心理,對自己要求完美,就會失去原本純潔的夢想,這就是“主角定義”。

  其實有時候,當配角會比當主角更來得悠閒。你可以選擇和一群朋友一起看書,書不必一定是有關學習的,可以看自己喜歡的小說,不用逼自己幹不喜歡做的事來束縛著思維空間,讓腦選擇適合的東西,舒適、快樂地思考,這樣難道不比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來當主角好嗎?

  在看電視時,我們也許都只會關注那個完美的主角,認為他〔或她〕的全部都是完美無瑕的。甚至封他為偶像,對他的言行都感到崇敬,隨他的思想飛躍。卻忽略了其他配角,他們的十個行動不如主角的一個動作有魅力。但你又是否想過如果沒有那些優秀配角的陪襯,你能看見主角的光芒嗎?紅花總要綠葉襯,只有主角沒有配角的電影不是好電影。

  當神舟五號成功落地時,舉國歡慶,楊利偉叔叔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他的確值得擁有這些榮譽,但我覺得背後的工作人員更值得嘉獎。他們的功勞絕對不是一天就能講完的,他們飽受困難的考驗,只為追求更好的品質。所以,這次的成功,同樣凝聚了他們的智慧和汗水。我們不能忽視他們的功勞,他們只是配角,在背後為成功付出。

  專家點評:

  這篇散文重在說明配角無論在藝術中還是現實中都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電影中的主角沒有配角就體現不出他的優秀,一項偉大事業,沒有配角就沒有主角的用武之地。第二段對配角的闡釋破壞了全文主題的深刻性。

心理的作文 篇3

  有這樣一則故事:在一個灰濛濛的早晨,有一個年輕人去公園散步。他非常苦悶,因為今天早晨他丟掉了工作。他想不明白,自己也算稱得上是業務骨幹,怎麼會被老闆辭退了呢?他望了望那陰沉的天空,正當他認為是這糟糕的天氣給他帶來了黴運時,剛巧一位過路的老人聽到了他的話,於是停下來輕輕的對年輕人說:“天氣好壞無所謂,只要心中有陽光就行了。”年輕人不解:“天氣不好,心中怎麼會有陽光呢?”老人慈祥的笑了笑,低頭不語。年輕人這才發現他是位盲人。

  他說:“如果你能夠看見,就不會再這樣認為了。”老人聽後很不舒服,他只是淡淡的說:“我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但是我的心中一直充滿了陽光。我的每一天都在太陽的照耀下度過,不管是颳風下雨,也不管是白天黑夜,我心中的陽光從未中斷過。”說罷,老人便用一根木棒在地上摸索著走開了。年輕人愣在了那裡。從這以後,年輕人的心中也有了一縷陽光,最終事業有成。

  毫無疑問,是老人的一番話提醒了年輕人,使他豁然開朗。的確,就像老人說的那樣: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縷永不中斷的陽光。

  如果你的心中沒有陽光,就算周圍一片光明,你往往也會感到灰暗;如果你的心中盛滿陽光,就是在黑暗中也能看到希望。在我們做事失敗的時候,心中若是有一縷陽光,那麼,寒冷就不會將我們帶到絕望的邊緣,悲傷也不會把我們帶進孤獨的深淵。因為我們明白了: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次的失敗是為了迎接下次的勝利

  沒有人會拒絕心靈的陽光,因為它給了我們希望,給了我們進取的動力,給了我們溫暖和力量。在綿長的人生之路中,即使荊棘叢生,挫折滯前,我們也應無畏地挑戰它,不輕易言敗。只要心中有陽光,勝利終會屬於我們。“撥開雲霧見月明,”世界上最壯麗的風景不也潛藏在絕境之後嗎?

  留一縷陽光在心中,世界會亮在眼前。那時,你就會發現,生活其實也是很美的。

心理的作文 篇4

  心理諮詢師,一個讓人嚮往的職業,卻未必是讓人想去見的人,可我卻見過一位心理諮詢師。

  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問題,只是成績漸漸下滑了而已,心情變得有些鬱悶而已,但是,我的父母卻硬要興師動眾,幫我預約了心理諮詢師。我如約走進了心理諮詢室,映入眼簾的不是想象中黑暗的屋子,而是擺設很淳樸的居家室,還有一張書桌,擺放了各式書籍,在書桌邊放了兩張凳子,一張紅,一張藍,這是比較引人注目的。

  我依舊塞著耳機,站在書桌旁等下諮詢師。不久,一個特年輕貌美的女人進來了,她笑盈盈的走了過來,讓我隨便坐。我有點心不在焉的隨意坐下了,盯著她看著。她知道我在看她,依舊笑著說:“怎麼?看著我這麼年輕,不是你想象中的樣子,讓你失望了啊?”我本無心聊天,被她那麼一說,直接點出了我心裡所想,我的確覺得會是一個上了一定年紀的。

  話匣子漸漸的在她的帶入下,不知不覺打開了,她竟然一針見血的道出了我成績下滑的真正原因,至今我都不知道,她怎麼能從與我聊天中就看出我的心裡。確實,我因為自己暗戀的物件,最近有了女朋友,而變得特別的煩躁,從而導致無心學習。我不禁在心裡暗暗佩服起她來。

  除了能看透人心,她還在聊天中轉變了我的觀念,以往我是選擇自暴自棄的方式,心想反正得不到了,家長也不會同意。不料,她竟然支援我去喜愛一個男孩,她讓我明白喜愛一個人就要變成那個人所喜愛的模樣,和他匹配起來,讓自己和他一樣優秀。我怎麼之前沒有想到,我應該變得越來越優秀才有可能得到他的賞識呢?

  從心理諮詢室出來,煩躁的情緒一掃而光,本來不待見的心理立馬變成了,還想繼續和她一起分享我的故事,渴望有她來引導我。第一次見諮詢師,感覺諮詢師就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師,不知不覺間把你看透,再變成醫生,幫你醫治,太神奇了。

心理的作文 篇5

  高中三年我一直在班上都是前三名,所以高考來臨前,父母、親朋都對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這對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結果,高考前半個月我就開始失眠,整天憂心忡忡,緊張兮兮,生怕考試發揮不好,愧對父母。結果越焦慮越糟糕,高考進考場那幾天基本都處在眩暈的狀態,迷迷糊糊,結果考試結果可想而知。第一年的高考,一個平時成績優秀的女學生,就這麼掛了。

  我的父母從這次經歷中開始反省,覺得我考試發揮嚴重失常,跟我的心理壓力太大有關係,於是他們主動調整了對我的態度,至少言行上表現出來,沒有頭一年那麼充滿殷切希望,時不時跟我說:“盡力就行了,考得不好還有很多出路,不一定要去擠這個獨木橋。”而之前他們老跟我叨叨的是:“孩子,你一定要好好考重點。隔壁那孩子成績還不如你,都考進南開了。” 父母的轉變,也潛移默化改變了我的心態,不就是一場考試嘛,身經百戰都過來了,高考也就是其中一場考試而已,無非帶點總結色彩,沒什麼大不了的。

  我的生活習慣也開始調整。之前我是一個很不喜歡運動的孩子,復讀那一年,我的父母開始試著陪我去登山,重慶到處都是山,只要你願意,開門就是青山。結果,堅持登了一年山,身體好了,心態也樂觀了、積極了,不再像原來那麼患得患失。記得高考前頭一天,我還約了同班一個女同學一起去爬山,面對著莽莽青山和滔滔江水,我倆居然詩興大發,在山上高聲朗誦起曹操的五言詩來,呼吸了一通新鮮空氣,又被曹操詩裡的博大情懷所鼓舞,第二天我上考場時非常鎮定,就跟平常一樣考試答題,頭腦清晰,思路暢通,平靜極了。

  結果,這一年,我順利地考入了一所重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