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理> 實用的心理作文彙編6篇

心理作文

實用的心理作文彙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作文 篇1

  哎呀呀!瞧,老師又生氣了!為什麼不能讓她開心一點兒呢?哼!你看,潘超又因為這次考上了95分而到處炫耀啦!看!劉松盛又在升旗儀式上嬉皮笑臉的了!看了就不爽……呼,為什麼不能讓他們都改變一下心理吶?

  嘿!我多想有一種果子,一種能夠控制或改變人的心理的果子啊!心理果的顏色五彩繽紛:要變開心的是紅色,要變謙虛的是藍色,要變嚴肅的是白色,要變開朗的是黃色……那麼心理果的形狀嘛,當然也是奇奇怪怪的嘍:要變熱情的是愛心形,要變誠實的是星形,要變勤快的是鮮花形,要變膽大的是圓形……這個心理果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再來,這果子的效果也是非常靈驗,吃下去後,保你一天後起作用!

  哎……要是真的有這種心理果就好了。所以,要有好的心理態度,一定要靠我們一起創造的!

心理作文 篇2

  摘要:在作文即將完成時忽然感到原擬的內容不甚理想或不合邏輯時,不是在原有基礎上作適當調整,而是灰心喪氣,失去信心,草草收兵,糊塗了結。

  考試作文的成敗主要取決於平時的積累、複習後已達到的水平和已具有的能力。但我們應十分重視的是,臨場應試心理的穩定也是爭取成功、獲得佳績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參加過考試的同學都有這樣的體會,由於考試作文有嚴格的時間要求,加上考場上緊張的氣氛,往往給考試者帶來一種心理的壓力,從而產生焦慮的情緒,這種情緒將嚴重干擾作文的構思。因此,作文複習中注意心理素質的訓練,提高作文應試時的心理調適能力是極其重要的。作文臨考應試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現是過於緊張,以致思路阻滯發揮失常,這種情況往往會伴隨你考試的各環節。拿到試題前往往會想得太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在拿到試題後,有的同學不仔細分析審察題目,調動有關積累,卻一味想這題怎麼沒做過呀,這題型怎麼沒見過呀,造成應試時的心理障礙。作文過程中被某一詞語或環節阻滯後不是去積極尋求轉變的契機、透過的途徑,而是頓時心慌意亂起來,又唯恐時間不夠,猶豫再三,結果錯失良機。在作文即將完成時忽然感到原擬的內容不甚理想或不合邏輯時,不是在原有基礎上作適當調整,而是灰心喪氣,失去信心,草草收兵,糊塗了結。凡此種種,都是應試怯場的表現,影響了正常水平的發揮。當然,作文臨考的不良心理也有表現為盲目的自信、漫不經心,以至於犯了跑題、跑體之類的低階錯誤。對於上述種種,我們應遵循找出病根,對症下藥的原則加以治療。

  首先,要端正寫作動機。考前認真複習,考時專注寫作,絕不分散注意力,這是保證寫作心理穩定的重要因素。

  其次,要充滿信心。充滿信心,寫作情緒就會穩定下來,注意力就會迅速集中,有利於水平的正常發揮。

  再則,要注意靈活善變。考試作文除了完成按題作文這一基本要求外,還要巧用自己的平時積累,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總之,臨場應試心理的調適是寫好考試作文關鍵的一環,因此平時加強寫作心理素質應該成為整個作文訓練與複習的有機組成部分。

心理作文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六年級四班的唐源,我演講的內容是:撫平你心靈的創傷。

  什麼人能撫平你心靈的創傷?什麼人能開啟你的心結?又是什麼人能使你走出那顆封閉已久的心?沒錯,就是心理學家。

  從小我就立志做一名心理學家,因為在我的眼裡,心理學家是多麼神聖,多麼偉大!他們總能讓那些極度悲觀的人們再次充滿信心,坦然面對世界;總能讓那些自卑孤僻的人們再次融入這個大家庭之中。

  小時候,我就是一名留守兒童,我能體會到留守兒童所承受的壓力,因為他們自幼離開父母,缺少親情的關愛,所以他們焦躁、悲觀。因為他們看見了其他父母關愛自己的孩子的場景,所以他們自卑,疑惑為什麼自己的父母不在身邊?為什麼自己的父母拋棄自己而不管?因為看管人的偏愛與不負責,所以他們十分沒有安全感,對學習翫世不恭。從前的我,也如同其他留守兒童一般,但自從我讀了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集後,我的自卑因每天站在鏡子面前鼓勵自己的話語而消失,我的焦躁不安因那發洩的吼聲中、優美動聽的音樂聲中流去;我的疑惑、對學習的玩世不恭,也在把注意力轉移到書本、玩耍中溜去。我的自信、我的笑聲,都因那心理學的書籍,而再次展現在大家的眼前了!

  同學們,其實心理學家並沒有你們想象中的那麼可怕、令人畏懼,他只是一個能讓你走出那顆封閉已久的內心,變會你從前的你的人而已。

  現在,複雜的社會中、冷漠的家庭中、壓力山大的學校中,還有那危機重重的災難中都離不開心理學家。

  曾經有一個人對我說過:“當一個人有了理想之後,那個理想便會存在他的血液中、每一個血胞中。當那個人受到挫折,困難之後,理想便會帶著他去飛翔、去衝刺。”

  但我也很清楚的明白,想成為一個心理學家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在未來的日子裡,我一定會多收集關於心理學的資料、多學習那些著名的心理學家的技巧與優點,並多做一些實驗,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心理學的論壇上一定會出現“唐源”這個名字的!我更相信,經過“唐源”治療的人,一定會再次展現那璀璨的笑容的!

  謝謝大家!

心理作文 篇4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完成兩個任務,具體地寫出煩惱的心情,辯證的分析自己的感受。

  2、在作文教學中師生共同進行心理疏導

  教學重難點:在作文教學中師生共同進行心理疏導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內容:

  匯入:上節課我佈置了一個作文題目:成長的煩惱

  要求:1、具體地寫出煩惱的心情,2、辯證地分析自己的感受。

  在大家的作文中我看到很多同學都敞開心扉,傾訴了自己心中的煩惱。大家的文章也不禁使我回憶起18歲那段美好的時光,正如有的同學在作文中寫到的:18歲是花的季節,是雨的季節,是青春迎風綻放的季節。18歲的時光如同一首雋永無瑕的詩。因為有了追求,有了夢想,這首詩才彌足珍貴。確實18歲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但其中也難免有一絲淡淡的憂愁和煩惱。這節課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18歲的煩惱和歡樂!

  新課: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說真話,寫煩惱。讀完大家的文章,我覺得這一點我們基本上都做到了,大家都能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傾吐自己心中的不快。但是,透過比較我發現同樣是抒寫煩惱,有的文章更能感染人,有的文章就要遜色一些。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分析一下原因:(幻燈)

  有的同學在作文中這樣寫到:

  1、隨著年齡的增長,快樂越來越少,煩惱處處可見。不知什麼時候起我變得沉默與憂鬱。常常自己一個人望著天空,讓思緒倒轉,往事浮現在腦海中,那時天真、爛漫的我不懂什麼叫“煩惱”,甚至不會寫著兩個字,更別說想到將來長大了還會有煩惱。沉默時的我,可以整天不說話,不是不想說,而是面對這青春帶來的苦澀,感到了疲倦。

  2、升入高三以來,我的煩惱更多了,有時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煩悶,煩,煩,還是煩!

  提問:比較一下這兩段文字,你覺得那段寫得好,為什麼?

  透過比較我們會發現第一段文字寫得比較具體,使我們能體會到作者為什麼而煩惱,原來是因為自己長大了而煩惱。第二段文字也在寫煩惱,但是略有些空洞,讀過之後我們也不知道他真實的內心感受,不知道他到底因為什麼而煩惱。這樣看來,我們大家以後在文章的時候要注意一點就是要有具體的描寫,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進行對比,從而突出現在的煩惱。比如有一次一文同學在作文中這樣寫:她是一個悲觀的女孩……我說你不一定直接寫出“悲觀”一詞,可以透過你的描繪讓讀者去感受她的悲觀,後來經過修改她這樣寫到:她總是默默地坐在角落裡,把頭深深地埋下,不說一句話。改過之後,語句明顯比以前生動了、形象了。咱們大家在以後的作文中一定要注意這一點——以具體描寫來代替空洞的敘述。

  有的同學在作文中寫到:

  1、每天的學習使我感到厭煩不已,有時會突然覺得自己的雨季是不幸的,也許是因為雨下的太大使我在大雨中難以呼吸更無處躲避。

  2、唉,英語又考試了,可成績卻一次比一次差,這該如何是好呢? 怎麼參加高考啊!真是太傷腦筋了,讓人煩惱。面對這一個個像蝌蚪文似的英語單詞就感到頭疼,我還能學好英語嗎?我有時懷疑自己天生不是學英語的材料。我時常會想要是沒有這門學科該多好阿,甚是有時我還會想到放棄。

  提問:比較一下這兩段文字,你覺得那段寫得好,為什麼?

  第二段比較好,因為這段用到了心理描寫,描繪煩惱的心情,而且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語言生動。

  我想透過剛才我們舉的兩組例子,大家已經明白了,寫作文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要學會運用各種手法進行具體的描寫。

  第四冊教材對寫作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學會辯證分析。我們這節課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一起來辨證地分析一下我們大家的煩惱,從而師生共同來進行心理疏導。

  有的同學在作文中寫到成長中的煩惱是不可避免的,我覺得這句話說得有點道理,不過你能不能說出原因呢?這種煩惱普遍地程度不同地存在於高中學生身上,原因何在?發言、討論

  學生:學習壓力、父母老師的壓力 (壓力是一柄雙刃劍,正確的對待壓力,可以使人進步,反之,它則會成為你失敗的根源。)

  還有什麼原因呢?原來我也不太明白這個問題,後來我翻閱了一些心理學的書籍,為大家找到了一些原因。心理學中稱我們高中階段的煩惱為----身心發育不平衡。也就是說高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已經是17、18歲,已經邁入了青年人的行列,但心理還停留在初中階段,大家面對急劇變化的自己會有一種陌生感,心理上出現了一種認知障礙,因此就導致了身心發育不平衡。如果你在學習生活中有煩惱不必擔心,其實這也是一件好事,有了煩惱從另一個角度看正說明你在思考,你的人生也就有了深度,此時的你也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這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發展階段,其實這個階段隨著你的成長很快就會過去。

  剛才我們分析了煩惱的一些原因,學習壓力、家長老師的壓力,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原因有一個共同點,是什麼?都是來自外界的客觀原因。

  那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自身的原因呢?一位老師跟我說過這樣一件事,他輔導十個同學寫作文,佈置了兩個題目,一個是《機遇》,一個是《責任》,兩個題目任選一個,結果十個同學都選擇了前一個《機遇》。這不禁引發我們的思索,你覺得這是什麼原因呢?討論分析

  我覺得現在我們大家都過於關注“自我”,事事都以“自我”為中心,而很少考慮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任何一件事首先考慮的都是個人的利益,為個人的得失斤斤計較。那樣我們怎麼會快樂呢?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大家可以看看這兩首詩:討論、發言

  醜奴兒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繁星 冰心

  嫩綠的芽兒,和青年說:“發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兒,和青年說:“貢獻你自己!”;深紅的果兒,和青年說:“犧牲你自己!”

  我們應該跳出個人的圈子,融入社會,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這樣才能徹底的擺脫煩惱,得到真正的快樂。如果你每天都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圈子裡,為個人利益斤斤計較,那你永遠不會快樂的!

  另外我覺得我們大家身上普遍還存在著一個弱點,就是缺乏自信。有些同學面對高三的學習想到了逃避,甚至放棄。其實對於一個人而言,自信是至關重要的,你處在什麼樣的環境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不要看輕自己,你就是你,別人無法替代。大家能不能舉出一些靠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子。中央電視臺《非常6+1》這個節目大家肯定看過不知道大家既不記得一個叫單明明的選手,她並不漂亮,矮個子,大臉龐,膚色偏黑,工作也不是很好,在公園做清潔工兼導遊,但她卻成為當晚的“非常明星”。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奇怪,這是為什麼呢?但看過她在生活中的一段畫面你就不會再覺得奇怪,她在公園一絲不苟的打掃,她鄭重其事地為遊客介紹,她和其她的清潔工姐妹無拘無數的打鬧,她幽默風趣的和父母開著玩笑……她正是以她的爽直與自信打動了所有人。當李詠問她怎樣看自己的工作時她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喜歡,我的工作環境比你好……”這也告訴我們,自信比什麼都重要,你可以沒有美麗的容貌,可以沒有優越的工作,可以沒有優異的天賦,但不能沒有自信。我們大家也是一樣,雖然我們沒能走進南開、耀華等名校的大門,但是我們並不比別人差,雖然高三的學習任務非常繁重,但是相信自己,透過你的不懈努力你肯定能夠學得很好。當初選擇了高中,就意味著你選擇了一條艱辛的道路,我會為大家加油,我想你的家長也肯定會為你加油,而此時你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故事:(幻燈)有一次,我獨自拉著一車沙子,上一處陡坡,在半途,實在有點拉不動了。忽然,我聽到後面有人說:“小夥子,使勁啊!我幫你推一把。”隨即,我聽到他大聲的喊:“一、二,加油!”隨著他的呼喊,我彷彿增添了許多了力氣,便又拉著車緩緩的向陡坡上爬去。他不斷地喊著:“加油!”我也咬牙默默地喊著:“加油,再加油!”終於,我把車子拉到了陡坡上平坦的大路。當停下車子,回過頭來想要感謝他時,我驚呆了。原來,他也拉著一輛和我一樣沉重的平車。我說:“謝謝您,您的力氣可真夠大的啊!”他看著我,微笑著說:“你的力氣也不小啊。你不用謝我,要謝就謝你自己吧,車子是你自己拉上來的,我一把也沒有幫你推,只是為你鼓了勁,喊了“加油”。其實,你應該相信自己。”

  在這條道路上你要不斷地給自己加油,命運是由自己主宰的。我們為什麼不為自己加油,為自己喝彩呢?愛默生曾經對全人類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對於大家,我想說的是:在為別人或期待別人鼓掌時,請千萬不要忘了為自己鼓掌。

  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無論你遇到什麼困惑和煩惱請把它說出來,我願意做作大家忠實的聽眾。

心理作文 篇5

  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子女、想讓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別人漂亮。一些家長本身不願落後於別人,孩子想要什麼都儘量地滿足。而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父母也能夠為孩子提供了攀比的物質基礎。

  如今,不管是在小學還是大學,都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有的孩子比物質水平,如:看誰的衣服是名牌;看誰的鉛筆盒高檔;看誰帶的錢多,花錢大方等。有的則比家庭條件,如:比誰家的房子大、裝修檔次高、父母當的官大、錢多、車子好;家中生活用品高檔等。還有的比外表長相,比榮譽,比誰受老師的喜歡等。

  兒童的這種攀比心理如果伴隨著成長滋生下去,便會引發孩子的自卑感、虛榮心等多種不良心理出現,既給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又會影響學習。對於幼兒和中小學生的不良攀比行為,家長和教師要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對其進行糾正,從小注重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幫助孩子減輕心理負擔,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理性的分析生活,人們就會發現,其實終其一生,生活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公正的,沒有偏袒。人生是一個由起點到終點,短暫而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所擁有和承受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都是一樣的、相等的。這既是自然賦予生命的規律,也是生活賦予人生的規律,只不過每個人享用、消受的方式不同,這不同的方式,便演繹出不同的人生。於是,有的人先苦後甜,有的人先甜後苦;有的人大喜大悲,有起有落,有的人安順平和無驚無險;有的人家庭不和,但官運亨通,有的人夫妻恩愛,可事業受挫,有的人財路興旺,但人氣不盛;有的人俊美嬌豔,卻才疏德虧;有的人智慧超群,可相貌不恭。正如古人所說:“佳人而美姿容,才子而工著作,斷不能永年者”。人間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的輸家,這猶如自然界中梅遜雪白,雪輸梅香,長青之樹無花,豔麗之花無果。

  人不能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一個心理健全的人,偶爾感到不愉快、不舒暢,對一些過去的事惋惜和悲傷,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但總的態度都應該是積極的,想得開,放得下,朝前看,從而才能從瑣事的糾纏中超脫出來。如果對生活中發生的每件事都拿來和別人做個比較,既無必要,又敗壞了生活的詩意。

心理作文 篇6

  甲:寫文章,不管是什麼體裁的文章,其寫作的全過程一般是:蒐集材料,確立中心,謀篇佈局,動筆行文,檢查修改。修改是寫作全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文章寫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後一道“工序”。寧老師,今天我們就討論這個問題吧。好嗎?

  (一)重在培養兒童自改作文能力

  乙:好,修改文章確實是寫作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質量的重要步驟。在前幾講,我們曾經提到過,從根本意義上說,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全面、深刻的,必須有一個多次反覆認識、逐步深化的過程。文章初成,往往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或者反映事物還不夠恰當,致使事物的特點突不出來;或者內容表達得不完全,致使中心思想不鮮明;或者材料組織運用得不夠完善,致使材料不能很好的反映中心;或者語言運用得不夠完善,致使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

  修改文章正是要把這些不恰當,不合適的地方改好。所謂“文不厭改”、“善作不如善改”,是非常有道理的。綜觀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義上說,與其說是“寫”出來的,倒不如說是“改”出來的。

  甲:不錯,古往今來許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視修改這個重要環節。凡是流傳久遠的佳作,無不是加工修改才成為名篇的。談到這番道理時,許多人都愛用曹植的這段話:“世人著述,不能無病。僕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應時改定”。喜好旁人譏彈自己的文章,而且能隨時修改,曹植的這個過人之處,大概正是他文章過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文苑詩壇上重視修改的著名故事很多。例如,歐陽修,古代文獻中記載他“作文既畢,貼之牆壁,坐臥視之,改正盡善,方出以示人”。

  乙:歐陽公修改文章的勤苦令人敬佩。據說歐陽修的妻子曾經問他,為什麼要嘔心瀝血地修改,是不是怕先生批評呢?他答道:“非畏先生嗅,卻畏後生笑”。這成了千古佳話。詩文修改不好,是會貽笑千古的,因此,不可不審慎修改。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聖杜甫說過,“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新詩改完後還要再三吟誦推敲。樂於請老婦人解詩而譽滿唐代詩苑的白居易也有這樣的看法,他說“舊句時時改,無妨說性情”。曹植、歐陽修、杜甫、白居易這些古代大作家對自己的詩文都下那麼大的修改之功,這正告訴我們,在寫作過程中,絕不能輕視修改這個環節。

  甲:近代文豪魯迅對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竟有一百六十多處。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對人談創作方法,一連說了七個“改”字。作家趙樹理在對一位青年談寫作“秘訣”時說,“一個是‘耐’字,一個是‘改’字,這就是我教你寫作的‘真經”’。

  乙:精心修改文章的事例,外國也有許多類似的記載。俄國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前後改過七遍。馬克思的《資本論》也是經過多年的反覆修改才定稿出版的。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曾經說過:“寫作的技巧,其實並不是寫作的技巧,而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甲:古今中外的名家們尚且如此重視修改,對初學作文的兒童當然就更應該如此了。我國著名教育家、作家葉聖陶先生在談作文教學時就曾經指出: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呢?假如著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的地位了嗎?養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

  乙:關於改作文,葉老多次強調過,“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

  甲:顯然,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項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為了完成好這一任務,探索學生自改作文的心理過程、心理規律,依據這一規律改革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了。

  (二)兒童自改作文的心理過程

  學生自改作文的心理過程是什麼呢?讓我們先來聽聽一個小學生的作文體會吧。

  教學片斷一

  乙:這個小同學的作文體會很典型,它清楚地表明瞭,學生寫成文章後,要修改它,從心理活動的角度說,就是要在自改意識推動下,積極思維,重新經歷確立中心、選材組材、遣詞造句的作文基本過程。

  不過,這種重新經歷,顯然已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這不僅因為,從作到改,其中已經過了一段時間,而且作文初成後,學生透過讀。審視初稿,擔當了讀者的角色,這就產生了一個心理距離,學生就可以在另一個視點上,從新的角度,調動自己的經驗積累去發現原稿的不足。

  甲:是這樣的。如果說得具體一些,學生自改作文的心理過程,大致可分這樣幾個步驟。首先,根據作文原稿,喚起回憶,在自己的腦子裡再現那些與作文內容有關的情緒和表象,並且將這個再現的情緒和表象與已經寫進文章裡的那些情緒和表象進行對照、比較。這個回憶的過程同時也就是對照、比較的`過程。

  不過,這種回憶,不是對舊有情緒、表象簡單的重複。在回憶的時候,它要調動個體全部的有關經驗積極參與。記憶的心理規律表明,回憶實際上是一種暫時神經聯絡的重建活動,富有一定的創造性。所以,在這個回憶的過程中,作者的視點變了,自然地就會發現作文中所寫的那些內容,準確還是不準確,清晰還是不清晰,具體還是不具體。

  乙:正是因為這個道理,所以剛才那位小學生在文章寫好後,當他換一個視點再來審視原稿時,他用作文中描寫的爸爸的形象與他回憶爸爸留在他頭腦中的表象一對照,便感到了,“爸爸到底怎麼好,在作文中看不出來了”,用自己掌握的作文知識一衡量,他認識到“寫爸爸,什麼都寫了,可什麼也沒寫清楚,像是一篇流水賬,爸爸的哪一個特點也沒突出來。”這個小學生正是透過回憶、對照上匕較,發現了自己原稿的不足,產生了修改的願望。

  甲:寧老師分析得對。這個回憶、對照、比較,發現問題,引起改的願望,產生動機,就是修改的開始,是學生自改作文心理過程的第一步。

  接著,在回憶的基礎上,透過抽象、概括看看原來確定的中心是否明確,是否準確。

  再接著,根據中心進一步分析,看看已經寫進文章裡的內容是否都是需要的,有沒有要補充的,需要寫的材料之間的邏輯關係如何,條理是不是清楚,重點有沒有抓住。

  最後,審查語句是不是有毛病,怎樣表達才更具體、更準確。

  當然,這個自改作文心理過程的幾步是密切聯絡的,是相互交*的,發現問題,引起願望以後的幾步的先後順序更不是固定不變的。特別是隨著學生修改能力的增強,心理品質的發展,這幾個步驟,往往是綜合的,有時甚至是同時進行的。

  乙:修改自己作文的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心理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學生個體獨立自主進行的,其過程中的先後順序、側重點、綜合交*的情況更是永珍紛呈,各有特點,但其基本環節、主要內容都大致相同,都如我們剛才所說的那樣,是重新經歷了那個寫作的基本過程。

  拿剛才那位小學生來說,他在回憶、對照以後,第一次修改時,他思考的是“爸爸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透過分析、概括,他清楚地認識到是“愛讀書”。接著,他又對自己所寫的材料進行了篩選,保留了爸爸吃飯時專心讀書的事例,刪去了其他內容。這一次他審視、修改的是中心和材料。

  第二次修改,他著重抓的是材料的增補、組織。

  第三次修改時,小作者又一次經歷了重建表象、情緒和對照。比較的過程,發現了運文表達上的不足,“寫得還不太像自己的爸爸”,為了寫得像,他又作了仔細觀察,使自己頭腦裡的爸爸形象,更清晰,更鮮明,在這基礎上,他注意遣詞造句,又作了第三次修改。

  (三)兒童自改作文的心理條件

  甲:是這樣的。學生自改作文的心理過程的確是極其複雜的。所以,我們認為:學生要能自改作文,必須具備智力和非智力的兩個方面的條件:

  一個方面: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自我監督的需要,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

  乙:也就是說,要有自改的動機,自改的意識,想改,樂於改,對嗎?

  甲:對!另一個方面,要有修改的能力,要有相應的心智品質。這就是說,學生只是想改,樂於改還不行,還要能改,會改,善於改。

  乙:看來,剛才那位小作者,這兩方面的條件都還比較好。你看,他作文寫好後,不但主動地讀讀、查查,找出了文章的不足,而且自覺地聯想到魯迅、陳毅反覆修改詩文的典範,產生了強烈的“改”的願望:“我一定要寫好爸爸。”“我一定要改好這篇作文。”修改以後,他還是不滿足,覺得不太像爸爸。於是,又認真回憶,再去觀察,進行第二次、第三次修改。這種自我批評的精神,認真的態度和強烈的自改意識是值得推崇的。

  另一方面,他能一次次找到不足,並能逐步改好,正是因為他已具有一定的修改能力了。

  一個小學生能具備這樣較強的自改意識和能力,確實是令人欣喜的。這樣的意識和能力是怎樣逐步形成的呢?老師們都很關心,袁老師,下一次我們談談這個問題吧。

  甲:好!下次我們就談談“學生自改意識和能力的發展”。

  (四)兒童自改作文能力形成的特點

  甲:小學生自改作文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心理過程。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可以認為小學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自改的意識逐步萌發。

  甲:學生的自改作文意識,並不是始於教師第一次的講評課。教學實踐說明:在教師、同學的影響下,學生自改的意識早就開始萌發了。

  乙:不錯,在低年級練習造句、說話和寫話的時候,學生就自覺、不自覺地拿老師、同學說的、寫的與自己的進行對照比較了。特別是當老師引導大家評議某一個同學的說話或造句的時候,學生已經開始有意或無意地以這種評議為“鏡子”,對照自己了。

  學生開始書面造句時,教師就要求他們:寫好以後,再讀讀,看通順不通順,有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用得對不對。應該說,從這時開始,學生已經學習修改書面語言了。

  甲:到了中年級,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始有目的地,具體地進行批改的教育、指導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意識則開始發展起來。特別是在評講課上,教師宣讀好作文,表揚改得好的學生。這時候,學生已經開始學習評價一篇具體的文章了。

  到了高年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個性的發展,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這時,學生自我批評自我監督的品質,以及對作文的責任心得到了發展,自改的意識就進入了形成階段。

  乙:這就是說,小學生的自改意識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萌發於低年級,發展於中年級,形成於高年級。

  甲:就整體說,一般如此,但從小學生個體來說,其先後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下面,讓我們再談談小學生作文自改能力形成的另一個特點。

  第二,自改要求逐步掌握。

  甲:修改作文,有一定的要求。這就是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的關於作文的要求。對於那些要求,學生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才能逐步掌握。這個過程,包括兩條線:一條線是講讀課上的學習和訓練;一條線是作文課上的寫作實踐,其中包括有計劃的講評和有目的的修改練習。

  乙:這就是說,學生自改能力的形成,是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同時、平行地增長的。為了使學生掌握修改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各種各樣地修改練習。

  甲:對!有些要求必須透過反覆多次的練習,才能為學生所掌握,形成他們自己的能力。

  小學生自改意識和能力形成的第三個特點——“自改程度逐步深化”。

  甲:由於多種因素,對於一篇具體的文章來說,修改是無止境的。再說,人的認識,也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之中,所以,學生自改意識和能力的形成,是一個不斷髮展、深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