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希望> 實用的父母的希望作文3篇

父母的希望作文

實用的父母的希望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母的希望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1

  星期四我佈置的家庭作業是:讓孩子回家後,和父母交流了解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今天收週記時發現很都家長在本子上寫上了自己的期望。

  張曦心的家長寫道:讓孩子長大當一名老師。

  馬昌興的媽媽:想讓馬昌興當解放軍。

  宋潤康的媽媽:我想讓我的孩子長大後做一名醫生,可以去救助無數的疾病患者,讓他們重新獲得健康的生命

  孟猛的媽媽:孩子長大後……長大是肯定的,人從小到大是一個漫長過程。成長過程中會碰到或多或少的磨難,作為母親我會幫助鼓勵他度過困難時期。一個孩子的成長家長是他的第一個老師,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老師、榜樣。首先孩子長大後成功不成功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但必須成仁,從古至今,忠孝是放在第一位的,為人必須忠誠,對待老人必須盡孝。有忠有孝才會有朋友,才會受到大家認可、尊重。至於孩子長大後會做什麼工作,那是以後的事。事業的成功是有很多方面促成的。他想做什麼,想成功就必須付出,超出他人的付出才會收穫他人收不到的成就。總之一句話,付出就有收穫,想成功必須先成仁。

  李章曼的爸爸:希望我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為能對國家、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趙瑞琪的爸爸: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作為家長我希望趙瑞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是一切的前提。其次,要有崇高的品德,這是做人的根本。再者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這是獲得知識的基本條件。

  有以上方面做基礎,將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能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至於選擇何種職業,要琪琪自己去選擇,只要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只要自己快樂,就足夠了。

  祝琪琪: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一個無限快樂的人!

  張德龍的媽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才的人。

  米朋昊的媽媽:我希望我的兒子長大能成為一名卓越的科學家,並獲得諾貝爾獎!

  王思怡的媽媽:我希望孩子,能成為一位白衣天使解救所有的病人,健健康康的生活。

  盧雲萱的爸爸:我希望女兒長大以後能成為一名國家宇航員,去探索神秘的宇宙。

  朱小雨的媽媽:孩子一生的幸福是父母提前要考慮的,但是我們不能決定孩子的夢想。一開始,我想讓孩子當醫生,但她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名設計師,要設計出像鳥巢呀,國家大劇院呀,這樣宏偉的建築。”我笑著對她說:“你的夢想非常好,要實現他,就必須要有堅實的文化基礎和豐富的想象力。”她點點頭說:“媽媽,我會好好學習的。”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2

  孩子從一出生就是帶著父母的希望誕生的,父母給孩子設定了很多規劃,很多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也需要孩子去實現。孩子要學習這個,孩子要學習那個。父母決定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並且要求自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一代有一代的夢,一代有一代的理想。現在的孩子們則成了一臺考試機、一臺成人夢的影印機、一張鋼琴凳、一雙紅舞鞋、一隻小青蛙、一支油畫筆,反正想讓孩子是什麼,孩子就得變成什麼。惟獨不是父母自己。

  現在的家長過去是由父母帶大的,現在的孩子則是在幼兒園和學校里長大,孩子過早掛上月票或騎上山地車,奔波在城區街道上,從一個封閉的圈子再鑽入另一個集中的圈子,繁重的功課就像狼在追羊,不僅使他們沒有玩的時間,也減少了與成年人交往的機會。而傳媒、電視給孩子的資訊,明星對他們的影響,卻遠遠超過父母。孩子基本上與父母的工作和生活隔離了,爹媽在幹什麼他們並不清楚,也不瞭解父母的甘苦。只是出於好奇,父母才偶爾帶他們參觀一下自己的工作場所,只是出於禮節,才去見見祖父母。正是周邊環境的封閉,造就了“大公主”和“小皇帝”的習氣。

  當年父輩們80%都是自己去上學,現在只有7%的孩子是自己去上學。為了讓孩子能遂父母的願,家長對孩子是百依百順,為子女付出多少血本都在所不惜。家庭在消費和支出的意向上,為孩子的開銷或孩子的選擇意向竟佔家庭比重的22%~40%。父母們由於“出了血”,一不如意就衝孩子大吼大叫:競爭,競爭,否則掃馬路去!孩子們則根本不當回事,心裡在嘀咕:你也沒混出息。兩代人的衝突,好像他們面對的不是同一個時空,也不是同一個社會。與上代人相比,今天的孩子簡直太不幸了,孩子從小就進入一個太緊張的時代。大人們只是想著孩子小學要擇校,中學要重點,大學要名牌,一路殺過去,出國、留學、找個好工作。可人們似乎忘了,他們還是孩子,他們要玩,要歡樂,還要聽故事。

  在一項對上海學生的調查中顯示,大多數中小學生的學習時間過長,平均作業量超過國家規定的一倍以上。一般小學生除了上6節課之外,還要完成教師、家長佈置的作業,加上參加學校夜託班、提高班、家教輔導班等,共計454小時,人均每天學習時間總計為1054小時,大大超出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小學生每天學習時間6小時的規定。

  家長不管自己是什麼職業,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女多讀點兒書。學生家長的普遍心態是:與其讓孩子閒著做其他事,不如讓他們多做功課……孩子做其他事,家長不放心,只有做作業,家長才放心。

  際關係的淡漠、環境汙染,使我們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劣,孩子們在享受父輩們幼時從未享受過的豐富的物質及精神產品的同時,也正在承受著父輩們想象不到的精神壓力。

  他們從踏入小學校門的第一天起,就已站在了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而學校、家長傳統而片面的教育觀念,以分數高低論英雄、以升學率高低論優劣的不適當教育觀念,嚴重妨礙了教育者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這種過分關注智育和分數,實際上是剝奪了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機會,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不正常的生長環境。

父母的希望作文 篇3

  “家”是個充滿了愛與溫暖的地方,也是充滿了批判與指責的地方。

  天下父母心,所有做父母的,哪個不是盡心盡力地在教養孩子、疼愛孩子?儘管父母已經竭盡心力了,孩子還是會給父母出些難題。父母尤其不能理解的是,明明是用同樣的方式教導小孩,但是不同的孩子就是會有不同的反應,譬如說:為什麼有的孩子生來就乖巧聽話,有的孩子卻總是要搞叛逆?有些父母甚至對某些宗教的說法很認同,例如“有的孩子是來報恩的,有的孩子可能是來討債的。”父母對孩子不同的表現,顯得相當無奈,最後只能承認:“每個孩子,的確有不同的個性。”但是,讓父母不能釋懷的是“縱然每個孩子的個性有所不同,天賦也各有差異,但只要好好的努力,都會有不錯的表現,做個學生,就該讀書,該為自己負責,這些道理可都是一樣的啊!”

  父母常理直氣壯地告訴孩子:“你考的好不好,我們其實並不介意,問題是,你盡力了沒?”這句話聽起來,挺有道理的,好像做父母的,是多麼的明理與寬大,你看!我們做父母的並不是很在乎你的成績喔!我們所在乎的,其實是你求學的態度啊!想想看,你的態度夠認真嗎?你真的`盡全力讀書了嗎?父母說這些話,真是用心良苦!因為想要讓孩子對自己的學業負起責任來。所以孩子啊!讀書可不是為父母讀的,是為了你自己而讀的啊!你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負責,考試的成績我們可以不計較,但是請問:“你盡力了嗎?”

  當父母問孩子“你盡力了嗎?”這句話時,背後的含義,其實帶著一種強烈的質問,要求小孩應該要自我檢討。意思是說:“問問你自己吧!盡力了嗎?你對得起我們嗎?對得起自己嗎?你想欺騙誰啊!如果真的盡力了,怎麼會考成這樣呢?所以好好的想一想吧!”父母簡單的一句話,聽來是非常的有道理,但卻也為孩子帶來極沉重的負擔。父母一般會說“怎麼說?難道孩子不該學習為自己負責?孩子將來是否能功成名就,是否能吃香喝辣,難道我們做父母的要負責嗎?我們這句話哪裡說錯了?”

  沒錯,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負責,每個人都應該要有擔當,每當我們自己表現不理想的時候,就會開始檢討、反省自己,想要知道“究竟是哪裡做錯了?究竟自己是忽略了什麼地方?事情到底是在哪一個階段出了問題?”這一連串的檢討與反省,其實經常讓我們徹夜難眠。我們的教育早就告訴了每一個人,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所以在父母與孩子的心中,父母的希望作文 都有著一把共同的度量衡、有著社會所公認的標準,用來評判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好的、什麼又是不好的。孩子當然也會不斷地檢討自己、反省自己,孩子會想:“我是怎麼了?我怎麼又做錯了?為什麼我總是做不好?為什麼我總是比別人差?我真的已經盡力了嗎?也許我剛才不該打盹的!我才讀了一個小時的書,怎麼就休息了?我真的是太懶惰了!聽媽媽說,王媽媽家的小孩,只要一拿起書,就會讀到三更半夜,人家是多麼的努力,我卻經不起瞌睡蟲的襲擊,居然一下子就睡著了。像我這樣的懶惰鬼,功課怎麼會好呢?而且,我剛才也不該偷看漫畫的,雖然是很想看,但是看這些東西對功課有幫助嗎?我真是對不起父母,他們那麼辛苦地工作,我真是太不孝順了。”像這樣充滿了自責與愧疚的話,我不知聽過多少的孩子說過了,看得出來,他們是多麼希望自己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啊!所以當父母露出失望的神情時,孩子就會開始暗自開“檢討會”,不斷地質問自己“你盡力了嗎?你盡力了嗎?”

  這句話最大的威力在於,“檢討會”會沒完沒了的開下去,由於罪惡感的作祟,孩子在檢討完之後,會再一次地重複檢討自己,孩子會不停地問自己:“我真的盡力了嗎?”最詭異的是,每當你愈是批判自己,你就愈可以找到更多自己不好的地方。於是,在過多的檢討與反省後,孩子就有可能讓自己產生出更多的內疚與罪惡感。許多父母告訴我:“我們真的一點都沒有要求孩子,但是孩子他的自我要求很高,也不知他的壓力是哪裡來的?我們常要他早點睡,但是他卻堅持還要讀書,他自己的壓力大,我們也沒辦法!”請問,孩子的自我要求很高,是來自於哪裡呢?也許孩子已經很累了,也很想去睡了,但這時內在批判的聲音就會出現來督促他:“你盡力了嗎?你這樣就算盡本分了嗎?”於是神經再度的繃緊“好吧!就再多讀一會兒吧!免得考得不夠好,對不起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