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通用9篇)

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通用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通用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1

  清明節在以前是思念故去的親人的節日,但在今天,不但是紀念祖先的節日,還是心情放鬆踏春的節日。

  清明節那天,我們全家去掃墓,走在回老家的路上,我看到路邊的樹木都發芽了,綠油油的麥田一眼望不到邊,象綠色的草原,回家後,大家分頭買來了食品和鮮花,來到祖先的墓前,我們一起把食品和鮮花放在墳前,爺爺奶奶又燒了一些紙錢,快結束時,我聽到鞭炮的響聲,原來是爸爸在放炮,表示向故去的親人告別。

  回家的路止,我想:明年的春天我還要來祭奠,因為他們是我的祖先,是我的親人。

  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2

  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到我會我們老家祭拜祖先。

  我們老家在舞陽農村,走在路上,綠油油的麥田就像大海一樣廣闊。麥田裡有許多墳頭,爸爸說每個墳裡都埋葬著逝去人們。來到我家的老墳地,這有一片墳頭,爺爺指著一行五個說:“這個最近的是我的爸爸媽媽,挨著的是我的爺爺奶奶,在過去的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啦!越往後,離我們的年代就越久。”我們燃放鞭炮,在每個墳前都燒了紙錢,奶奶還放了一些供品,對祖先說了一些追憶的話。

  最後爺爺又帶我來到一個很大的墳前,這還立了一個很高的墓碑。爺爺告訴我這是我們於家的祖先,早在幾百年前的明朝,他來到這裡後,我們於家就開始繁衍生息下來。

  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3

  清明,難得一個朗朗天。

  沒有落雨紛紛,沒有風沙飛揚,輕輕地微風和紅紅的朝霞給掃墓的人們帶來好心情。

  一大早上,窗外的鳥兒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像在叫起床,。因為,今天我要和爸爸去為爺爺奶奶掃墓。一路上,我看見了路兩旁的小樹抽出新綠葉,路邊的小草綠油油,田地的油菜花,在溫暖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更加金黃美麗。不知不覺就到了墓地,爸爸先是掃除雜草,在獻上鮮花,又鞠三個躬,我也學著爸爸的樣子照做了一遍。爸爸還誇我挺像模像樣的。

  這還是我第一次掃墓。

  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我想起唐大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

  大概到了8點左右,我與媽媽爺爺從家中出發了。在路上,我不斷回想著以前的事,似乎我從來沒有見到奶奶那慈祥和藹的模樣,腦海裡也沒有任何跟奶奶有關的事蹟。她長什麼樣子?待我好嗎……一連串的問題一下子湧到我的大腦。我問媽媽:“媽媽,我見過奶奶嗎?待我好嗎?”媽媽無奈的說:“實話說吧,她對你可好啦,你犯錯了,她一直袒護你……”

  經過幾十分鐘的汽車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奶奶的墳前。我們清理掉墓前的雜草,疏通邊上的排水溝,放上供品,點好香、蠟燭,把摺好的紙錢燒成灰燼給親人拜祭,以此寄託對死去親人的一份思念。我們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我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著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兩個姍姍獨行,不愧是我們中華髮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

  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5

  今天是清明節,既然是清明節,自然是去祭祀先人。不知因為清明節的緣故,還是天氣的緣故這天早上,我總感到感到分外憂愁,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墓地。準備去爺爺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著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著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爺爺去世的時候我才七個月,對於爺爺的一切事情我都渾然不知,聽奶奶講,爺爺高高的,瘦瘦的,戴著一副眼鏡。那時候爺爺最疼我了。可惜這一切我只能聽別人告訴。我曾無數次幻想過爺爺的模樣,和藹可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的墳前,希望爺爺都能得到安撫……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的詩。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6

  清明節,我和爺爺,爸爸回老家去祭祖,爺爺的老家在涇陽,因為很遠,我們起的很早,一下子就開車出發了,天灰濛濛的,我們的心情也灰濛濛的,車裡非常安靜,直到半路上,我才打破了這沉靜,哇嗚哇嗚的大吐一氣,爸爸連忙扶我下車,我還在吐個不停,都差點吐到爸爸身上了!因為我吐到車墊上了,所以爸爸也把車墊清理了一下。

  一到涇陽,我們開始祭祖,我先順時針轉了三圈,差點摔倒,然後燒了一些紙,我再爬到土堆上,壓了一些紙,然後鞠了三躬,在心裡想著:“祖爺一定要讓我全家平安,學習進步!”

  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7

  昨天是清明節,天清氣朗,我去外公老家掃墓。路上車多人多,都提了袋子,袋子中裝了很多錢。

  外公家的墓地在一個林子裡,下了車,大人們便開始勞動,外公燒香倒酒,一個衣著時尚的奶奶爬上墳頭,鋤著雜草,而哥哥拿著棍子和我打架。

  接著,要燒錢了。錢都是假錢,有一百萬的,有一萬億的。姐姐拿著一疊錢,喊道,發工資嘍,發工資嘍。爸爸說,這些錢是給鬼用的,不是給人用的。我們紛紛把錢投到火裡面,菸灰卷著向上竄,外公笑著說,現在燒了這麼多錢,你們二位(公公婆婆)可別爭錢呀。

  森林裡人多了起來,熱鬧起來,人頭在墳頭間移動著,一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扛著一個耙子,掃著葉子,有個大媽在墓碑前倒酒,一對叔叔阿姨在一個沒有墓碑的小土墳前點香。

  我爬上一個墳頭,拿著一根棍子當做槍來射擊。爆竹聲中,濃煙騰起,嫩綠的枝葉間香灰到處流竄,人們紛紛移動。

  下午,我回到老家嗎,去奶奶的墳前祭拜。

  爸爸燒的錢很少,外公燒了一大摞,面額是幾百萬幾百億的,而爸爸只燒了幾疊,等我們仔細一看,面額居然是兩塊的。外公打的爆竹響了幾分鐘,而爸爸的爆竹几秒鐘就打完了。

  姐姐和我都笑爸爸小氣。爸爸辯解道:“不要講我小氣,我也給奶奶也送了一套別墅,還有洗衣機,太陽能……”

  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回了家。我覺得,清明節,真好玩。

  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8

  清明節人們必做的便是去祭奠祖先,在清明前一天我也去祭奠了一回祖先,這是我第一次去。

  外公、外婆、姨媽、媽媽、表姐還有我一行六個人跟著外公進了上天竺,然後進了一間有許多櫃子的房子,我們走到第二排時停住,在外公的指點下我看到了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牌位,上面有一男一女的照片,我想這就是他們吧。我們拿出了帶來的祭品,擺放在上凳上,然後一個一個的拜一下。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屋子正中央的一個菩薩面前,外公放上供品,並再讓我們一個個拜一拜,我很好奇,不知道來祭奠祖先的我們為何來拜這位菩薩。媽媽告訴我拜這個菩薩是為了讓他能照顧我們在陰間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聽完我也拜了一拜。

  還沒結束呢!我的姨媽買了三個黃色的袋子,外公在袋子指定位置寫上了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的名字,又寫上了我們的名字,然後往裡面放了好多銀色元寶,並紮好。姨媽告訴我這是為曾外祖父、曾外祖母準備的,好讓他們在那兒有錢花。說著三包元寶已經進入了火塔,在烈火中燃燒。

  看來這一次去祭奠拜祖先並無白去,因為我又知道了關於祭奠祖先的好多知識。

  清明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流傳著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著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後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後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所以說,無論家裡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麵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蠍子圖案的紙貼在家裡,家中不招蠍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