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2020年過小年習俗作文500字(精選4篇)

過小年習俗作文500字

2020年過小年習俗作文500字(精選4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年過小年習俗作文500字(精選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小年習俗作文500字1

  2020年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小年,是春節的序曲,此時大街小巷已開始洋溢著喜慶和年味兒。漂泊在外的人們,陸續穿過人山人海,跨過山川河流,回家團圓!

  小年·習俗

  每到小年的時候,在民間就流傳這樣一首詩:“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淨灶膛。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小年又稱灶王節,在這一天,家家都會進行大掃除活動,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房間。今天我和爸爸一起拆下了所有窗簾和被褥,依次放進洗衣機的“嘴裡”洗乾淨,再搭到陽臺晾乾。

  最有趣的就是貼窗花了。紅紅的窗花中有大大的福字並有吉祥如意、富貴吉祥等字樣。和父母一起貼窗戶上,一起過吉祥年。我親身過,晚上,媽媽買來了八張窗花,分別是富貴吉祥、年年有餘等,我催媽媽快點把窗花貼上,媽媽無奈的笑了笑,叫我不要慌。當媽媽弄好一切工作時,就開始貼窗花。我異常興奮,手一直在抖動。我們在客廳貼了四張,我屋貼了兩張,媽媽屋貼了兩張。看著一個個福字,心裡樂開了花。

  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還有沐浴理髮的習俗,小年時,大人、小孩子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洗浴理髮能褪掉過往的晦氣,開啟新年吉祥、順利的好兆頭。

  在這裡,我給大家送上最真摯的祝福。祝您:小年愉快,萬事如意,閤家團圓。

  過小年習俗作文500字2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小年。

  今天早上一起床,媽媽就拉我去給我買過年穿的鞋。

  我們就直接到了瑞泰利群,我們來到了二樓,二樓是專門賣服裝鞋的地方,我們看著各式各樣的鞋,不知道該買哪雙才好,我和媽媽逛了很久,也沒有看到一雙滿意的,後來我們就去了佳家源。

  到了家佳源,裡面的鞋樣式更多,有靴子運動鞋,皮鞋等,但是作為酷愛運動的我還是喜歡運動鞋多一些。於是,我跟媽媽來到了運動鞋專賣店。

  一進去我一眼就看中了一雙運動鞋,它是一雙黑色的運動鞋,據店員介紹,這雙鞋是賣的最好的,鞋底是超防震的.。

  買完之後,我和媽媽回到了家,媽媽包餃子,我就在旁邊拿需要用的東西。

  因為今天爸爸不回家,所以我跟媽媽就少包了一點餃子。

  吃完餃子,媽媽就看起來了她喜歡的電視劇,我就玩起了手機,直到十點我才睡覺。

  過小年習俗作文500字3

  小年那天,我去奶奶家玩。到了那兒,我發現昨晚住在奶奶家的弟弟還沒起,妹妹也沒去,我便獨自看起了電視。過了會兒,我身後“啊”的一聲,嚇了我一大跳,一看,是弟弟。我捂著肚子(捂錯地方了)說“啊,心臟病發作了。”弟弟說“你捂成肚子了。哈哈......”不一會兒,妹妹來了,我們玩起電腦。

  弟弟說“我們玩‘桌上彈球吧’。”我和妹妹都說“好啊 。”在玩時,弟弟一直戴著耳機模仿彈球聲,模仿得惟妙惟肖“嗖最後,弟弟排行第一,我第二,妹妹最後。

  午飯時,我們吃了“滿漢全席”——有飲料、雞肉、魚肉......大人們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我們三個小孩是大口撕肉,大口喝雪碧,是滿嘴流著油和雪碧

  過小年習俗作文500字4

  今天是小年,俗話說“過了小年是大年”。同學們,你們知道小年的來歷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談談小年的來歷吧!

  小年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小年的日期也不同,在農曆臘月23、24或25.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我家是這樣過小年的:

  我們家和姑姑家一起去奶奶家過的小年。我們做了一大桌子的飯菜。以前,爺爺是我們家的大廚,現在,爺爺老了,做飯的“重任”中自然落到媽媽和姑姑的肩上。。

  晚上,我們一起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包餃子,一邊聊天,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

  就在我們一大家子一起吃餃子的時候,奶奶說:“過去的習俗是出了嫁的姑娘是不能回孃家過小年的。”聽奶奶這麼說,媽媽笑著說:“這都是迷信,現在一家一兩個孩子,好不容易團員在一起,多好呀!”我心裡想:要不是姑夫出差不在家,姐姐的奶奶也不在家,我們拿了有這麼好的機會團圓呀!

  聽爺爺奶奶說今天吃的這麼豐盛是因為什麼灶君今天要上玉帝拿裡······我和姐姐異口同聲的喊:“這都是迷信!媽媽聽了笑嘻嘻地說:“這雖說是迷信,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信念。還是不能丟的!”

  在一片歡笑中,我們吃忘了這頓晚餐,現在漲到了的我漸漸的對節日有了新的認識,雖然我們的傳統中還殘留著一些迷信,誕生記更重要的是,這個節日傳遞了更多的親情,傳遞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我們的節日過得更有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