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院牆外的天空徵文
空間是一個相對概念,構成了事物的抽象概念,事物的抽象概念是參照於空間存在的。孩子也需要成長的空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院牆外的天空徵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院牆外的天空_例文1】
如果你心情不好,那就試試看天吧。天那麼大,一定能包容你的所有委屈。
——題記。
我從小就喜歡自由與無拘束的感覺。我向往更廣闊的空間,嚮往院牆外的一切。曾經我熟悉我院中的一切,青白地磚,水泥磨的臺階,不大不小的菜園,我最喜愛的一棵石榴樹。哦,還有牆角掉漆的鐵梯。院牆外的吆喝聲曾是我每天最期望聽到的聲音,因為那時,我能跟著大人一起走出院牆,去院外看我喜歡的天。每次看完天,總會覺得很開心,很滿足——畢竟一天只有這麼一次機會。
小時候院牆外和天,是真正的磚壘的高高的院牆,是真正的乾淨又一塵不染的天。但現在變了。
長大後的我跟隨父母回到都市,我看到了高樓大廈,看到了風景優美的公園,我看到了更多新奇的東西。我忘了天也忘了當初的天真無邪。我的家教很嚴格,父母好強,他們秉持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觀點,在我六歲時開始要求我熟練掌握小學一年級的東西。也許讀者會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可說的,比我努力的人比比皆是,比我上學早的人更是數不勝數。但這只是一個開頭罷了。接下來的`幾年,我絲毫不能鬆懈。不是不想休息,而是不能。我習慣於被埋在書山題海中,我習慣於從書店帶許多題回家,我習慣於不知疲倦地思考、解題、改正。這樣一直迴圈。我可以毫不誇口地說,我用
過的書摞在一起比我高。我有三個書架的書。這些書架就像我小時候的院牆,牢牢地將我圍困在書桌之前,我也只能在這一隅之地像機器人一樣學習。漸漸地,我又開始牽掛院牆外的流雲,牽掛院牆外的風,牽掛那碧藍的天空。如此的努力換來了優異的成績,高分的考卷,滿意的稱讚,還有我年輕卻充滿疲倦的臉。久而久之,我不再牽掛院牆外的流雲,不再牽掛院牆外的風,也不再牽掛我曾迷戀的天。父母滿意於我的變化,他們覺得我“能踏實地學習”了。很多人稱讚我思維快,智商高,但似乎只有我知道,我的處事方法讓許多人不滿,我會很容易尷尬。大人說我“不會說話”,他們沒想過我這樣僅是因為我很少與人接觸,我熟悉的只有書。
不僅僅是我。許多人的童年也是這樣,也許他們都能以此為樂,但我做不到。至始至終,我內心深處還是嚮往著院牆外的天。
我忘了我曾多少次面無表情卻又頹廢無比地聽著父母不留情的訓斥。哦,也許大人們覺得我可笑。是啊,我就是可笑,可笑地去向往院牆外的天空,可笑地嚮往活得像自己。他們不止一次說:“你有什麼資格要自由,你有什麼資格說心情不好,給你根棍子讓你要飯去你就心情好了!”我強裝滿不在乎地聽著,卻在夜深人靜時從夢中驚醒想伸手去抓夢中那片自由的藍天。
我想要院牆外的藍天,想要自由的空間。
如果世界給我一個機會,我定毫不猶豫去追夢。
【院牆外的天空_例文2】
天空是什麼顏色的,哦,藍色的。那麼院牆外的天空會不會不一樣呢!對於我這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來說,很想出去看看。
這不,我就起程了。我努力的找尋,走過的地方已經數不清,也記不清了。我最終才明白,院牆外的天空是那麼迷人,它彷彿一座華麗的宮殿,那麼想讓人靠近。但他也是一個深淵,讓人琢磨不透。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
院牆外我看到了道德。白色的斑馬線整整齊齊地印在地上,顯得那麼清閒、舒服。它與紅綠燈親密的就彷彿一家人啊!我似乎能聽見斑馬線在說:“辛苦了紅綠燈,讓交通變得井井有條。”剛好這時來人了,紅綠燈笑了。“為什麼,笑什麼”我心想。原來,行人都遵守交通規則,寧可多等一分鐘,甚至一秒鐘也不會闖紅燈。他們還唸唸有詞的說:“遵守交通規則,是道德,也是責任。”
院牆外我看到了親情,它讓人感動與鼓舞,併為之叫好。在大山深處有一戶人家雖然很貧窮,但人窮志不窮。這人家的孩子叫什麼我忘了,但總是忘不了她的笑容。她學習極好,連續5年全校第一,而且做事很麻利,深得老師們的喜愛。凌晨四點,她早早的起床,伸了伸懶腰。一切準備就緒,她開始準備早飯。拿出打火機,點燃火柴,洗淨了鍋後,開始下米。她抓了一把,但抓的不是很多,我很奇怪。原來,家裡窮,現在物價上漲,家裡的錢只出不進,已不夠賣太多的米。眼看冬天來了,對於寒冷的冬天,該咋過。她和家人很是著急。飯好後,她叫醒了家人。早飯後,他們各忙各的去了。奔波一小時多她才到達了學校,可等她再次回家後,爺爺不知哪去了。最終從奶奶嘴中才得知,爺爺為了過冬,去鎮上工地搬磚了。他還說:”冬天到了,可不能凍著,人會被凍壞的。我那聰明的孫女更是凍不得,長大肯定是個棟樑之材。可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留下的只是爺爺生前那些照片與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