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寫作方法> 讓你的作文更具權威性和說服力寫作方法

讓你的作文更具權威性和說服力寫作方法

讓你的作文更具權威性和說服力寫作方法

  議論文通常使用的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和比較法等。引證法的全稱為“引用論證法”,也叫“道理論證法”,是透過引用名入、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律的俗語諺語警句等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一種論證方法。引證法的好處是豐富論證的內容,增強論證的權威性,對論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中學生在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引證法,可以使文章增添文采,說理更加深刻透徹,觀點更具有說服力,從而提升作文的檔次。

  作文課堂

  老師:大家應該記得《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的這句話:“求!周任有言日:‘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孔子引用周任的話用意是什麼?

  學生:借用古代良吏的名言,說明了人在某一個職位上就必須施展出與之相稱的才能。

  老師:那孔子為什麼不直接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而要引用一句古代良吏的名言來說明?

  學生:這樣更具有權威性,也更有說服力。

  老師:對,這就是“引證法”。它的好處是:借用權威性的話語,使文章說理更加深刻透徹,更具有說服力,體現出一種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深度。即便是孔子這樣的大家,說話時也會引用古代名言來增強自己言論的說服力,而在後人的文章中,就更是常常見到運用引證法來提升文章權威性的例子了。請看下面這段文字:

  《呂氏春秋》中的《察今》一文裡有這樣一句話:“良劍期乎斷,不期乎莫邪。”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寶劍。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把劍,只要鋒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樣有名。這啟示我們,一個對人民、對國家有貢獻的人,並不一定要名揚四海,我們提倡學習名人成功的和奮鬥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頭頇那一輪虛幻的光環。

  上面這一語段即使用了引證法,引用了‘察今》中的“良劍期乎斷,不期乎莫邪”闡明我們提倡學習名人成功的經驗和奮鬥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頭頂上的光環這一道理。

  學生:老師,哪些材料可以作為引證時使用的論據呢?選取這些材料的要求是什麼?

  老師:引證時可用的材料十分廣泛,比如著名作家、權威人士的有關言論,科學的公理和定理,流行的格言、諺語以及各種政策、法規等。引用這些材料時必須注意:第一,內容必須真實可靠,絕不可胡編亂造。第二,這些材料必須具有權威性,能夠反映事物本質,經實踐檢驗是正確的。第三,引文要準確貼切,不要斷章取義,不要“無”的放矢。第四,平時積累這些材料時要認真核實,要確保材料來源的可靠性和權威性,不能隨意添油加醋。

  學生:老師,運用引證法必須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老師:引證法的使用,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找到確切的理論論據,這可以稱之為“引”:二是要對所引理論根據加以分析,使之與論題充分聯絡起來,這可以稱之為“證”。許多學生對於“引”是頗費心思的,但對於“證”卻往往不夠重視;只“引”不“證”或重“引”輕“證”,文章便成了“觀點”和“引語”的堆砌。在運用引證法時,找到確切的理論根據是可喜的,但論據本身只是一種材料,它不能代替論證。缺乏論證分析的過程,文章則變成了一種簡單拼湊,勢必蒼白無力。因此,在列出理論根據之後,一定要恰當地加以闡述,要引而有證,引而有說,講清所引用資料的意思,闡明引用資料的目的,將他人的話與自己的觀點緊密聯絡起來,使得所引材料真正為我所用,成為文章有機的組成部分。

  學生:老師,“引”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老師:從“引”的方式上看,不外乎兩種:“直引”和“意引”。“直引”即直接引用,這是我們運用最多的一種方式。而“意引”又可分為“轉述”和“活用”兩種。“轉述”即作者用自己的話轉述原文意思,“活用”即化用或套用名言警句,同時加以適當論述。

  學生:老師,在“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什麼?

  老師:第一,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針對性要強。每句名言都產生於特定的背景,都應用於特定的交際目的,即使談同一個問題,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選取。要仔細分析每個道理論據的特定功能,將它引用到最恰當的語言環境之中。例如強調立志的重要性,可選用“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強調志向遠大,可選用“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批評某些不能持之以恆、一曝十寒的行為,可選用“有為之人立長志,無為之人常立志”等等。

  第二,要簡潔,不宜過多。議論是在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在介紹他人的見解。引用他人的話,目的是為了讓讀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話,所以自己的話應是議論的主體,應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過多的引文,很容易將自己的分析淹沒,這樣就會犯主客倒置的錯誤。

  第三,要注意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的區別。直接引用務求文字、甚至標點均準確無誤;而間接引用只須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稱的轉換。

  學生:那麼“證”又有哪些方法?

  老師:“證”的方法多種多樣,這裡簡單介紹三種。

  第一種,詮釋引證法。即透過對引文的詮釋分析達到證明論點的目的。例如:要“不恥相師”。古人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意思是說,老師並不一定樣樣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樣樣不如老師,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認為只有樣樣勝過自己的人才可以拜為老師是錯誤的。

  在這段議論中,作者對“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作了解釋分析,從而證明“要‘不恥相師…的論點,這樣論據與論點得以緊密結合,不致油水兩分,

  第二種,歸納引證法,即從不同角度引用歸納,證明論點~例如:

  古人說的“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寫的是沉醉燈影書鄉的境界;令人也說“給我一本好書,一杯清茶,一壁爐火,吾願足矣”,表達的是對書的情有獨鍾: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還說“只願我走到香丘盡處的那一天,有人放幾本耐看的書在我棺材裡,就是下地獄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可見書是她生死相依的伴侶,古今中外,書迷、書蟲數不勝數,

  文段引用古今中外的詩詞格言,證明了“古今中外,書迷、書蟲數不勝數”的現點,做到了“引”而有“證”,“引”而有“析”,人、我交融、

  第三種,反向引證法即從反面引用,間接證明論點例如:

  常言道:“時間可以醫治心靈的傷疤,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時間可以撫平一切,時間可以讓人忘掉一切”這是我們對痛苦的自我解脫和對新生活的嚮往可是這並非真理曾經滄海難為水,有些事情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淡化,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

  文章先從反面說起,用“時間可以醫治心靈的傷疤……”引出自己的觀點——“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一文章開頭引用的格言諺語,雖然沒有直接起到支撐論點的作用,但正因為與作者的'觀點相反,從而使作者的觀點備受讀者關注,

  學生:那麼在運用“引證法”時我們又需要注意些什麼?

  老師:一是切忌“引”而不“證”或以“引”代“證”,使文章成為觀點和材料的簡單疊加:二是要善於分析材料,讓所引材料與自己的分析相輔相承,從而有力地證明論點:三是“惟陳言之務去”,力求材料新鮮,或能從舊材料中詮釋出新意,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總之,寫文章既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又“無定法”,全在於我們多閱讀,多積累,多練習:

  老師: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之後,更重要的還是要注重實踐二實踐的第一步是多讀多思下面,我們來讀一篇在引證方面有不俗表現的高考優秀作文

  何妨讓思維轉個彎

  口福建一考生

  超人脫下他的袍子後也只是個從馬背上摔下會導致癱瘓的普通人,然而演員克里斯托福·裡夫懂得在消沉的黑暗期中讓思維轉彎:…禁止通行’的路牌不是耍你停下,而是在提醒你該轉彎了。”

  有些事單憑一腔熱血和一份執著是無法完成的,正如格林兄弟永遠無法找出那些傳說和人類發展史的關係,因為它們本身就是適合兒童閱讀的童話。這種時候,讓思維轉個彎,也許你看得見成功的彼岸草豐水美、風細柳斜。

  困厄接踵,無所建樹,何妨讓思維轉個彎。

  前路荊棘蒺藜、亂石粗糲,何必囿於傳統,不肯轉彎?無法知道你是否是在第666次實驗中僥倖成功的歐立希,是否是嘗試了五百多次而成果寥寥的普利斯特利。也許正是由於後者和格林兄弟相同,不願在原有假設上讓步,讓思維轉個彎,終究把“氯氣的發現者”這一稱號拱手讓人。人生極長又極短,歲月不會容許你做那個徒勞地把巨石重複推到山頂復又使其滾回谷底的西西弗斯。讓思維轉個彎,無用功只會降低生命機械的輸出功率。

  鬱悒幽囚,悲天憫人,何妨讓思維轉個彎。

  當人人都在“恨不能掛長繩於西天,系此西飛之白日”時,麥克阿瑟一句“幸運的是我們只會失去一次生命”,有如木鋒醒世。當世人皆嘆“風住塵香花已盡”,怨“幽窗冷雨一燈孤”之時,偏有人朗聲道“肯信來年別有春”,“明年春色倍還人”,如清夜鳴鐘。事物往往有其好的一面,人生短暫到讓人不捨得用鬱鬱寡歡來把它填滿。讓思維轉個彎,在消逝中找尋美麗,在失去中找尋收穫。

  於是,當道邊柳絮吐白,上下紛飛,不妨放下心中執念的“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讓思維轉個彎,相信“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於是,當名韁利鎖桎梏了周圍的人,不妨放下心中堅信的“知其不可而為之”,讓思維轉個彎,莊周的“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亦不失為一種人性的率真與可愛、意氣的豁達與豪邁”。

  須知道,當把金球獎的“最佳導演獎”和世界暢銷書排行榜冠軍雙雙攬入懷中之後,“超人”克里斯托福·裡夫(不再是演員).最慶幸的就是在那場不幸發生之後,讓自己的思維轉了個彎。

  何妨讓思維轉個彎。

  方法解密

  這篇高考優秀作文最大的亮點就在於作者很善於運用古今中外傑出人物的哲言睿語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何妨讓思維轉個彎”。這些傑出者中,有科技界的泰斗,也有娛樂界的明星;有文學界的大腕,也有哲學界的巨擘……他們的語言有的充滿睿智、飽含哲理,有的極富文采,有的充滿詼諧……它們都從正面或反面印證了一個真理:人在困厄中不能一條道走到黑,當你遇到極難解決的問題時,何妨讓思維轉個彎。換一個思路,你就有可能得到一片全新的天地。文章引用頻頻,卻如行雲流水,酣暢淋漓,全無“掉書袋”之艱澀

  特別值得讚賞的是作者作為一名高中生,在平時緊張的學習中能夠積累如此豐富的寫作素材,而且範圍之廣令人驚歎在運用時,作者幾乎皆為直接引用,而且用得恰到好處,這也證明了作者並非機械記憶,而是完全做到了理解、消化、吸收,並融入到了自己的整個知識體系中,所以才會有考場上材料的信手拈來和使用時的得心應手。有句話叫“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考場上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一定浸透了這位中學生辛勤的汗水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