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實用的名著讀後感作文4篇

名著讀後感作文

實用的名著讀後感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著讀後感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1

  20xx年寒假,我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的作者是羅貫中,這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裡面的內容特別精彩,讓人看了還想看,書中有智慧過人的諸葛亮、有紅臉的張飛、有勇敢機智過人的關羽, 這些人物都是我喜歡的英雄人物。

  我最喜歡這本書第一章:宴桃園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這部分內容我覺得特別有意思,裡面運用了許多成語,還有詩句引用。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的時候,張角帶領農民起義造反,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這時候相遇,他們三人志同道合,一心為保衛祖國。他們都特別仗義,想結拜為兄弟,並一起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感人誓言。他們三人身上各自都有著不同的才華和優點:劉備仁義愛民,專結天下豪傑、張飛爽直粗獷,赤膽忠心、關羽義氣深重。他們三人結拜以後兄弟相稱,一起做事,相互幫助,團結共進為同一個目標奮鬥,讓我很敬佩,很值得學習。

  讀完以後我覺得我比較喜歡書中關羽,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因為他是一個忠義之人,忠貞不屈,因為他和劉備結拜為兄弟所以一心為劉備效力。不貪財、不愛美女、大義凜然義重如山讓人十分敬佩。讀完一章三兄弟結拜的故事還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大家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一個人的成功是離不開團隊的力量和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2

  讀完《西遊記》,我覺得孫悟空是個本領高強的英雄。細細讀來,不難看出,孫悟空其實是一個一生充滿悲劇的英雄。他本來是花果山水簾洞的美猴王,多逍遙自在,但他的能量高強,膽子最大,因而他追求自己的行為與造成的後果可以用天壤之別來形容。

  作者告訴我們,大千世界裡的絕對自由都是紙上談兵。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和條件的。按說,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的另一個統治階級代表如來佛水平高多了。他眼見看悟空追求自由的本性,巧妙地加以利用。他先將這隻猴子囚禁五百年,爾後給他一個有條件的自由。讓他戴上金箍,護送唐僧西天取經,久困山岩的孫悟空委屈地接受了這種有條件的安排。原本這同社會上的一些巧立名目收費、會議一樣可笑。因孫悟空態渴望自由了,即使有多少條件,也從不拒絕。當然心存叛逆的他,也還另有打算。或許以為,完成這次任務後,如來還可能給他一個絕對的徹底的自由。

  西行路上,孫悟空是何等賣力,何等忘我。我覺得,他三打白骨精使力不討好,倒讓主子唐僧趕回花果山,後又被請回,一路西行,他卻不記前嫌,忠實護主,實在是可笑由可悲,真是讓人當猴子耍。然而天真的猴子不可能心想事成。金箍套上,哪還有開啟時?你看,孫悟空護師西行成功後,如來給他封的什麼鬥戰聖佛,不同樣是有緊箍纏著嗎?這個神通廣大,名聲在外的猴子,永遠不會有真正的自由了。我時常在想,他失去了自由的本領,會不會痛恨自己成為人所利用的棋子?哎,可憐啊美猴王!不過,西行途中,竭盡全力降妖除魔,打得贏就硬拼,打不贏就四處去說情,搬救兵,也是對現實生活的有力抨擊。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3

  你們聽說過《水滸傳》這本書嗎?我想你們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吧!因為《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的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小說。它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形象,不僅為(我國曆史讀者所喜愛,而且流傳到世界許多國家,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水滸傳》所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到失敗的過程。宋江起義在歷史的記載裡確有其事,它發生在宋徽宗宣時期。

  “忠義”二字既是水滸英雄們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團結奮戰的思想基礎,也是他們從成功走向失敗的思想根源。“忠”字既有忠於梁山事業的的一面,又有終於大宋皇朝的一面。“義”字,既有被壓迫者互相幫助、團結御悔、齊心協力反抗封建壓迫的一面,又有不分是非曲直、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一面。顯然,這裡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宋江等人和李逵等人對這兩個字的理解也並不完全一致。“忠”與“義”一旦發生了矛盾,“義”要服從於“忠”,忠於梁山事業的人就要要服從於大宋皇帝。

  在整一本書裡,我覺得武松醉打蔣門神這一章最為精彩,武松為了個人的友誼而去幫助施恩奪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這兩點,就知道他有著放任自己的意象。而他在打蔣門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裡找茬,然後把蔣門神惹急,再狠狠的打他,這能證明武松是個粗中有細的人。 他在挑逗時還可分成幾個細節,三次換酒,之後說讓蔣門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飽不讓,就和他們打了起來。他在擒了蔣門神之後,又怕他告官,在說要求蔣門神的第三件事時,卻怕他告官和以後再把快活林奪回來,所以讓他離開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開出武松多麼的細心。

  在藝術上,《水滸傳》的.故事十分富於傳奇性;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語言生動、準確、洗練,富於生活氣息。但是書中的不少描寫富有迷信色彩;有些場面寫得過於血腥,有的就傾向自然主義。此外,全書的藝術風格也不大統一,前半部分多為精雕細刻,後半部分就顯得草草成文。

  在國外,《水滸傳》已被譯為英、法、德、俄、朝、越、泰、日等十多種文字,在東西方廣為流傳,也成為了我國與世界各地人民共同享有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4

  《海底兩萬裡》是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的大作。在這個暑假中我有幸讀到了這本書。

  《海底兩萬裡》的主要內容是1866年法國出現了一隻大“海怪”。有不少船隻被這隻“海怪”撞翻。法國生物學家阿羅納克斯和他忠實的僕人孔塞伊加入了一艘驅逐艦,準備消滅“海怪”。其實這“海怪”並非真的“海怪”,是一艘由尼摩艇長帶領著的構造精密的潛水艇“鸚鵡螺號。後來,阿羅納克斯、孔賽伊與他在驅逐艦上認識的朋友內德?蘭德,被鸚鵡螺號腐儒,在海底中度過了驚險刺激的十個月,最終他們不辭而別,將自己知道的海洋知識公佈於世。我佩服作者凡爾納先生知識淵博、敘述嚴謹。他的世界地理知識根本不能用言語來表達,他對動力學、生物學、地質學、海洋氣候、,把握得都非常讓人想都不敢想,讓大家感覺作者不光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而且是博學家。並且能把各門學問融會貫通,集中展現在讀者面前,體現在這部作品中,令這部科幻作品更加合乎邏輯。不過,潛艇的艇長尼摩始終是個謎,既聰明、博學,又對人類社會中的種種醜惡表示出厭惡、憎恨,對貧困階層的人們表示出同情、幫助,希望有超脫於世俗社會的世界存在。他肯定在現實世界中遭遇了或者說目睹了殘忍、不公正,但是他到底是誰?到底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他如此憎恨人類?作者直到最後也沒有正面揭示,成為一個令人思考的懸念。

  作品中的“我”執著於科學研究探索,捕鯨手內德?蘭德,勇敢無畏、渴望自由、本領高強。僕人孔塞伊則極其忠誠。這些主要人物合情合理地出現在每一個情境中,從而使這次海底遠行在讀者眼中變得活靈活現。也令人體味到現實世界中人們性情的豐富多樣性。